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对相关概念进行深入讨论,也要对存在的现实问题予以关注。在开展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从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完善。
关键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重构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反过来又积极推进社会的不断进步。相较于其他文化类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概念提出进而被人们认知,时间并不久远,但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为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相关的研究和探讨也逐步深入。
一、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解析
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最早是指培养、种植、栽培或耕种,后来逐步引申为文雅、修养、高尚之意。古往今来,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各不相同,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的内涵外延进行了各自的阐释和注解。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其体系架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从功能上讲,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引领功能,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在推动社会发展、人民幸福、国防建设、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应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将其作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在企业治理结构、经营管理以及战略规划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其他一般市场主体的企业文化相比,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一)政治性。我国宪法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我国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除需要获得利润、创造价值外,还承担着重要政治职能,比如说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方面,国有企业都发挥了其他经济组织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的法治文化当然具备强烈的政治属性,应当在理念制定、组织设定、活动实施等过程中以巩固和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指导方针,将讲政治贯彻法治文化建设全过程。
(二)法律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一种治理方式,法治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从本质上讲,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属于社会法律文化建设的范畴,法律性是其基本属性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或实施法律文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将公正、公正、公开等基本法律理念有机融入到文化建设体系架构中,以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为基本目标,着力在法治文化观念、法治文化氛围、公民法治素养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创造出一套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又能推动企业健康稳健发展的法治建设新路径。
(三)实践性。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来源于实践的真知,必须在实践在反复检验修正,才能更加有力推动实践的发展。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国有企业法治文化根植于企业经营发展实践,但又会反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保驾护航。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建设的现实价值导向,既要着力于提升全体员工的法治意识,更要注重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进行风险提示、开展法律维权等方式深度介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用法治的手段规范企业管理模式,以法治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突出法治文化建设的实用效能。
二、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深入。由于企业文化在我国兴起发展时间不长,相关思想理念未能完全为社会所接受,加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固化思维模式,对国有企业法治文化的相关根源性问题研究不深入、不充分等现象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对法律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等问题也客观存在。在部分人员思想认识中,法律仍旧只是作为一种工具存在,或者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应景之物,远没有上升到作为一种治理方式予以关注,更遑论将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提升至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系统科学规划。
(二)体制机制不健全。在整体规划方面,多数企业仍旧停留在被动应对上,基本上满足于上级要求什么,就做什么,主动谋划、系统规划、科学策化方面做得不够,导致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短视行为频繁发生。在制度建设方面,多数企业处于空白或起步阶段,有关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规范性文件较为缺失,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及其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没有健全完善,对建设的方法步骤、推进路径及最终成效等内容缺乏深入思考。在队伍保障方面,缺乏一支既懂法律法规,又懂文化建设,还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加之当前经济社会处于深刻变革之际,企业法律纠纷频发,现有法律事务工作较为饱和,导致现有人员没有过多精力投身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中。
(三)功能发挥不充分。在提升员工法治意识方面,较之以往虽有较大进步,但多数还停留在法律法规的学习宣贯上,在法治精神培养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运用法律武器维权方面,从整体上讲大多数国有企业法务人员独立应诉办案能力还不够强,依赖外部律师包打天下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特别是在涉及国际经济贸易纠纷处理上,国内多数国有企业法律顾问明显经验不足。在推进法务与公司业务融合方面有待提升,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期货贸易、新能源投资等方面的实战经验还比较欠缺,实现法律业务与公司发展深度融合方面的办法还不多。
三、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既需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也需要长远规划和阶段部署相结合,还需要物质完善和精神引导相结合,力争打造成为体现国企政治本色、符合法律文化特征、契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示范样板。从结构上解析,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可以细分为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等四个层面,相应的文化重构或完善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质文化层。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扩展,都需要一定的媒介或平台来实施,而任何一种文化都最终表现为一定的物质产品。国有企业法治文化产品必须体现其自身特点,具体而言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国有企业特定政治功能特点,体现国有企业法治工作价值等基本要素。要打造国有企业法治文化高地,就必须要有一批拿得出、叫得响、顶得上的法治文化产品,比如为普法工作录制的微视频,既便于保存,又具有很强的推广性,如果能合理确定宣传主题,寻找合适表现形式,将相关普法内容有机融入其中,必定会成为干部职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法治文化产品;比如开设普法网站,将近期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集中展示,搜集社会关注的法律问题热点,适时开展互动讨论,实现法治文化建设的及时、高效、便捷;比如做好机关传统宣传展板、文化长廊等文化教育基地的打造,突出企业文化建设特点,满足职工多元化法治需求,特别是抓住全国普法宣传日、重大法规出台、重要案件剖析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专项法治宣传,力争在法治文化载体打造方面有所突破。
(二)行为文化层。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因此,企业法治文化要以具体经营活动为依托,通过办理具体的法律事务、开展具体的法律活动来践行法治文化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念。比如认真落实企业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各项规定,通过领导人员的率先垂范和亲力亲为来推动整个企业法治文化氛围的深化,以领导人员的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来规范提升公司治理方式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运行。比如在处理具体法律纠纷案件中,企业法律工作人员运用自身掌握的法律武器,按照相关诉讼或仲裁程序规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维权活动,最大限度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比如普通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自觉以法律规范作为活动边界,合法合规开展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不违法,不逾矩,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违法成本。
(三)制度文化层。一套合理高效的制度,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企业文化中,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公司运营管理的结合部分,既是适应企业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也是塑造精神文化的媒介载体。从企业法治工作领导体制方面看,就是要建立上下一体、运转高效的领导管理体制,企业主要领导作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承担着主要领导协调职责,总法律顾问承担着法治建设具体工作的统筹指导落实,企业法律部门是落实法治建设工作的具体机构,法务工作人员则负责将企业法治建设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法治工作组织机构方面,要本着精简、实用的原则,特别是集团公司体系里,在组织架构方面不能一味追求上下对等,应当允许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有效整合资源,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在法治管理制度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事项审核、纠纷案件管理、法治文化宣传等方面的配套制度,注重相关制度合法合规、内在统一,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四)精神文化层。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由于国有企业法治文化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作为根本任务予以落实。同时,应当将提升员工法律意识作为根本出发点,既要注重从社会上引进专业法律人才,也要注重从现有人才队伍中,培育一批既懂法律又会经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要注重对一般员工法律意识的培养,既可以通过开展普法宣传、举办普法讨论、组织法律竞赛等方式从正面强化员工对法治的认同和尊崇,也可以通过组织参加警示教育基地、旁听案件庭审等方式加强员工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甄别和防范,全方位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法律素养。
作者:何中伟 单位: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风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