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与企业文化管理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上善若水与企业文化管理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上善若水与企业文化管理探讨

【摘要】“上善若水”是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若水”不仅是一种道家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华文化数千年来的精华,更是华夏子孙更应该得到的一种传承。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传承中华文化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其融入新时代的潮流。将“上善若水”的管理哲学融入企业当中,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升华。

【关键词】上善若水;文化传承;企业文化;管理哲学

1导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中华文化是中国的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魂。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将不能长久生存,而一个企业的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企业文化的要求日益增加,作为一个中国人,更是要传承中华文化,将之融入企业文化之中。道家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作为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的意义和影响也尤为深远,而将其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便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新方式。《道德经》中以水喻圣人这一理想人格,高度概括了水的崇高品质,而水的品质对于现代企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水利万物而不争,这种崇高的精神值得企业去学习,既是社会责任,也是奉献精神;水以柔弱胜刚强,既是企业战略,避敌锋芒,韬光养晦的柔性管理,也是企业本身的韧性;水之道顺其自然之道,“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而水在顺流而下滋润万物的同时,也将流入大海,壮大了自己,利人终将利己,顺应大势迎合天道,而不是困局于地,最终干涸。将“上善若水”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既是文化创新,也是传承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管理哲学作为一门新生学科,与老子《道德经》中的治世之道等多种思想相结合,是现代学者研究的新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此类著作开始广泛起来,其中,国内较为著名的著作中,葛荣晋的《中国哲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从“上善若水”的角度去解读企业家与管理;葛荣晋的《中国管理哲学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将“上善若水”与塑造管理者的“圣人”品格相结合,对企业管理者提出要求。国外较为出名的著作中,美国学者艾兰的《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商务印书馆,2010年)一书中运用隐喻内之理论,将“德”看为水的本喻,将“无为、不争、自然、柔弱”看作水的本质,与西方理论相结合。

2我国企业文化现状及前景分析

2.1我国企业文化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得到了大幅度发展,无论数量、质量都直线上升。在逐步发展和探索过程中,一些领导者终于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醒悟到西方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西方的管理制度只适用于某种特殊情况或者制度提出下的形势,本土文化才是本土企业的根源。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后,中国企业家蓦然醒悟到中华文化的强大,于是纷纷挖掘中华文化的精华,并借鉴到企业文化之中,道家文化作为本土文化中的代表,也位列其中。

2.2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分析

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便是企业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一些企业要彻底改变简单的模仿名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建设中的一些形式,忽视企业文化内涵,就要彻底地了解自身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文化,而本土的文化更是重中之重。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让世界人民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的优秀文化也将声名远扬,西方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断推崇和赞扬中华文化,更有甚者认为未来的世界是中国的世界,国外企业也纷纷采用中华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华文化将作为企业文化的首选,必将源远流长。

3“上善若水”的管理哲学

《道德经》中以水之道比喻圣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这一章节以水喻圣人之道,认为圣人应做到“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中第八十一章最后一句也提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之道,便是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

3.1“善利万物而不争”之道

水善于滋润天地万物,施利予宇宙众生,却从不为自己争取利益,这是一种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精神文化,而商道如水,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对社会的回报如水般恩泽万物,为消费者创造利益和价值,消费者就会对企业认可和回报,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方式,企业正是需要这样一种文化来发展壮大,具体表现为以下7个方面。

3.1.1居善地:谦逊的企业文化

“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水善于自卑与下,处在众流的下游,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一个企业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都要有谦逊的态度才能长久发展,谦逊才会取长补短。

3.1.2心善渊:宽容的企业文化

深山之水随遇而安,居于不争之地,故能平静,照应万千,容纳世界万千。一个成功的企业更需要有这种海纳百川的企业文化,容纳现实中任何压力和诱惑,容纳员工施展自身的才华。

3.1.3与善仁:无私的企业文化

水善养世间万物,万物皆受水的恩惠,而水施恩不求回报。公司的企业文化更应如此,而那种无私奉献的企业既符合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也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仁慈之心待人,终将会被仁义以待。

3.1.4言善信:诚信的企业文化

潮起潮落皆有定数,可谓“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道德经》第七十三章)。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东西方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准则。一个诚信的企业才会被更多的消费者所接纳,一诺可千金,一言抵良玉。

3.1.5正善治:公平的企业文化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一个企业的文化更应如此,公平的企业文化更会塑造公平的环境,大家公平竞争,良性循环,企业就会蒸蒸日上。一个民主、公平的企业更是符合我国国情。

3.1.6事善能:灵活应变的企业文化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要从“小”培养灵活应变的企业文化,以不变应万变,才能“知变则胜”。

3.1.7动善时:善于抓住机遇的企业文化

所谓“动善时”,河上公释曰:水“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一个企业需要像水一样,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做到动静有时,遇阻则让,逢高绕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3.2“柔弱胜刚强”之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水是至柔至刚之物,遇强则顽强,坚持又不懈。这种柔弱又绵绵不绝的韧性就注定水的源源不断。企业在弱小时,需要自身毅力坚持的同时,更要避开大企业的锋芒,将水的柔软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韧性,勇于面对打击和困难,突破困境,企业便如大水“决堤之势”,一发不可收拾。企业文化蕴含“柔弱胜刚强”之道,企业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3.3“自然无为”之道

水从初始就没刻意改变自己,坚守组织目标,如水流入大海一样,树立的目标绝不可轻易改变;水在流入大海的途中滋养万物,同时也被万物滋养,最终流入大海。企业在发展中利他便是利己,根据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顺势而为,“自然无为”,又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4结语

中华文化若要经久不衰,需要文化自信的同时,也需要文化的创新和融合。把土生土长的道家文化融于现代乃至未来的企业文化,必将大势所趋,而“上善若水”的管理哲学作为道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更是适应企业发展与壮大的精神文化内涵。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在责任与义务面前,只有“处众人之所恶”,才能“故几于道”。

参考文献

[1]葛荣晋.中国管理哲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王伟营.水哲学———管理者启示[J].商讯,2019(3):5-8.

[3]陈春琳.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相关研究综述[J].中国商论,2019(7):161-162.

[4]赵玉清.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探析[J].中国商论,2019(4):142-143.

[5]邬瑞娜.中石油江西A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9.

作者:侯闯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