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大学阶段是广大青年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学生社会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大学阶段的寝室文化更是在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大学寝室文化和大学生的社会化入手,分析寝室文化如何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旨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更好的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会化;寝室文化;二重分析
1大学寝室文化内涵的界定
1.1关于文化的解释
我们要对寝室文化及其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必须建立在对文化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但是对于什么是文化,世界各国的社会学辞书、类书中的有关条目非常的多,而且说法不一。在中国,文化一词古来已有。《周易》说“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有文化的意思。在西方,文化一词主要来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它主要的意思是指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出来的事物,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如果单从定义来讲,人们给文化下的定义多达260多种,但是鉴于本文的研究范畴,笔者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司马云杰对文化下的定义:“文化乃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一般来讲,人们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所谓观念文化,主要是指“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所谓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它们或历代相沿,或不断变化,或兴或废,或长或短,既没有具体的存在物,又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是一种中层次的文化”[1]。所谓器物文化,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些具体存在,如住宅、服饰等,它们是人的创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的着,是一种表层次的文化”[2]。事实上,学界对文化的区分存在多种标准,具体来说可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与反文化,批评性文化与非批评性文化等。学界除了对大文化的分类,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分类标准和方法,如按照文化产生的地域不同,我们可以分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按照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时间不同,我们可以分远古文化、中世纪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等;按照文化对人类的影响不同,我们可以分积极的文化和消极的文化。这个分类也为下文研究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历史证明,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文化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内燃机,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它还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对个体的人而言,第一,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我们做什么以及怎样做都无时不刻地受我们所接触的文化的影响;第二,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第三,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它是看不见具体形状的,也不是强制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在他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受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第四,文化塑造人的人格和气质。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的文化还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为人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大学寝室文化的概念界定
一切研究都必须是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据资料显示,大学寝室文化这个概念在中国最早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于1986年提出来的。后来有一些学者也陆续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比如说张文凯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寝室文化初探》(1991)的文章,其中就对大学寝室文化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界定,他界定的这一概念不仅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更是在1997年得到了国家教委的肯定和认可。虽然不同的学者们对大学寝室文化的表述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基本意思一样,最终在学术界形成了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在以寝室为主要空间的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所谓硬件指的是一个独立寝室的室内设施、环境卫生以及室内陈设等;软件则是指,寝室成员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背景,还有他们在闲暇时间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其中,硬件构成部分可以归为物质文化范畴,我们把它视为大学寝室文化的基础;软件构成部分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是大学寝室文化的核心构成部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学寝室文化的内涵也逐渐丰富和复杂起来,大多数教育界人士对大学寝室文化的理解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述的:首先,就其性质而言,大学寝室文化是文化的一种,是人们研究居住文化的一个特殊层次。它跟人类的其它文化,诸如饮食文化、体育文化等纷繁多样的文化一样具有研究价值。第二,就其形成的空间而言,大学寝室文化不是在集市上形成的,也不是在人们劳作的田间形成的,而是在大学的寝室里通过时间的积淀而形成的。寝室文化可以算是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植根于校园,生长于寝室。第三,就其行为主体而言,大学寝室文化是大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相互影响,相互磨合的产物,所以,大学生这个群体自然就被视为大学寝室文化行为的唯一主体。
1.3大学寝室文化的特点
1.3.1多样性
虽然中国的高校招生存在着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最终就可以通过高考进入到自己心仪的大学里学习。所以,大学里同一个寝室中的各个成员便有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民族,来自于不同的地区,还有着不一样的家庭背景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每个寝室成员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气息。再者,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等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些都导致了大学寝室文化具有多样性。
1.3.2融合性
大学里,一旦住进同一个寝室,便意味着极有可能是彼此几年的舍友,即便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曾经处于不同的环境,但是大家在这个小环境下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就会使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文化行为个体在这里得到融合,最终会慢慢形成属于一个寝室的独有的风格。
1.3.3随意性
寝室是大学生最能感觉到轻松的地方,它不像在教室、院办或是其它公共场所言行、举止受限较多。寝室成员会在寝室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正确的错误的都有,任由发挥。大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也会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得到很好的展示,不受限制,他们不会去刻意躲避什么,通过本能反应会向大家展现出一个个最真实的自我。
1.3.4时代性
各种文化都会被烙上时代的印记,大学寝室文化也不例外,它同样会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人们总是在不同的时代讨论着不同的话题,20世纪末的大学生会在寝室里讨论改革开放,21世纪初的大学生聊的更多的是科学发展观,这便是大学寝室文化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具体表现。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本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烈,再加之他们的学习能力都比较出众,这就使得大学的寝室成为信息的集散地和评判台。所以说,大学寝室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反映着“时代热点”。
1.3.5感染性
在长期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中,同寝室的大学生在思想品德、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上经过不断认同、模仿、调整之后,思想和行为也逐渐趋向一致,特别是在涉及到共同的利益要求时,更容易相互鞭策,相互强化和支持,这种情况可能刚开始只体现在一个人或是少数人身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寝室里会有越来越多的成员趋于一致,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群体行为。如今的大学寝室文化以寝室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背景为依托,以寝室成员为主体,在寝室共同的日常生活、相互作用中表现出不同的组合形式,它深深地影响着寝室成员在大学里以及毕业后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它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亚文化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凸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寝室文化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和潜在威胁也成为了大学生社会化和国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定时炸弹。总的来说,大学寝室文化现在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它有很多积极面,但是一些不良因素也正在滋生蔓延。况且,现在的大学寝室文化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大学寝室文化未来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寝室,依托校园,逐步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并扩大其影响力。
2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二重功能分析
大学阶段是广大青年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学生社会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大学阶段的寝室文化在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寝室是大学生之间交流最频繁,联系最密切,气氛最活跃的场所之一。大学生们在寝室里休息娱乐、高谈阔论、聊天交友、发泄情绪等。由于寝室成员在小小的寝室里朝夕相处,寝室文化就会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会对大学生活产生作用,甚至还会贯穿于大学生毕业以后的整个社会化阶段。通过对资料的研究和个案访谈发现大学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的两面性。大学寝室文化的多样性、双面性以及感染性等特征决定了它具有优劣之分,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更多地表现出正功能,消极落后的寝室文化则更多地表现出负功能。
2.1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2.1.1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政治参与、政治学习等方式,不断内化于自己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并形成一定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以及培养政治活动的能力,进而使自己能够在实际参与的各项政治活动中自觉地符合一定政治规范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日益活跃,大众传媒也十分方便快捷,这就大大促进了当代大学生与社会的交往和沟通。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秀才靠书本就可以了解天下,相比之下,如今的大学生比古代的秀才们要更加方便的多,他们即便是不用出门,也可以在寝室里随时了解到外界的一切动向,听到国内外的各种声音。书刊、报纸、杂志等媒介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在大学寝室里的逐渐普及,使大学生们通过网络就可以十分便捷地获取全方位、多层面的社会信息。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大学生往往喜欢在寝室里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针砭时弊。在寝室里展开争辩,不受任何约束,彼此之间是一种最为真实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毫无疑问,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开拓大学生的政治视野,活跃他们的思想,通过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促使他们很好地区分善恶,明辨是非,认识真理,进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水平和政治识别能力。
2.1.2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促进大学生的社会规范社会化
社会规范的社会化,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并按照一定的行为准则从事社会活动的过程。从社会学角度讲,社会规范是指作为个体的社会人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称。通过社会规范,来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大学生的社会规范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按照社会规范从事社会活动的过程。”[3]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大学可以被看成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这就要求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规范,遵守相应的社会准则。大学寝室这个小环境里文明程度的高低,不仅能够反映出寝室成员自身的精神风貌,又对他们的身心产生无形的影响。青年学子们都是接受了十几年的正规教育后才进入大学的,这样的一群人在大学寝室里组成的是一个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群体,而且他们的目标还存在着一致性。大学生们在寝室里聊理想,谈人生,睡前卧谈,发表自己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彼此增进了解,建立起了比较深厚的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理解和包容,学会了彼此尊重,学会了怎样分辨善恶,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世。所以说,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能够让寝室成员跟他人和睦相处,使他们的道德情操得以升华,能够起到很好地规范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作用。
2.1.3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促进大学生的角色社会化
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过渡缓冲期,而大学生进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时所承担的角色,其最主要的雏形形成场所就是在大学的校园生活中,深受大学生个体所处的校园文化的影响,寝室文化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元素。多数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最主要的互动是发生在寝室中的,在这里他们“将仔细考察个人在日常工作环境中将怎样表现自我,他对他人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又会避免些什么”[4]。这里用拟剧理论作简要分析以助于认识大学生在寝室生活中的角色行为。戈夫曼在其拟剧理论中提出了剧班、剧情、表演框架、角色依附、剧本期望、角色距离等一系列概念[5],认为每个人都对他人表现他的自我和活动,并运用特定的技巧维持自己的表演(即“角色”或“常规程序”),从而使自己的形象能最好地为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服务。戈夫曼十分强调社会情境对人的作用,对社会情境中的“个人”进行了定性分析,他认为即使在疯狂中,我们也永远脱离不了他人,人限制着自己,又为他人所限制。寝室文化是所有的寝室成员在共同生活中通过持续的角色互动形成的,当然它也以一个动态过程的形式存在着。寝室文化在被寝室成员创造的同时又影响着寝室成员的角色扮演,好的寝室文化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得作为个体的寝室成员在相当长的时间之中保持一种积极、适宜的角色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的在寝室中生活,而一种积极、适宜的角色态度是大学生正常社会化必须的。
2.1.4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促进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社会化
社会分工促使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而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又使得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精确,精确的分工又需要并依赖着知识技能的越发专业化。知识技能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合格的社会化需要保证一个成员能满足、适应社会要求,这就意味着专业知识技能很大程度上需要成员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掌握。好的寝室文化既是有助于寝室成员身心健康的文化,也是有助于寝室成员素质提升的文化。在一个好的寝室文化生活环境中,寝室成员往往更易向优秀的方向奋进,更好的学习、掌握课程知识和拓宽课外知识,这些长期的积淀就会促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上的发展。而这正是社会分工需要的拥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合格的社会化成员的要求。
2.1.5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促进大学生的个性社会化
个体有其个性才被称为个体,探讨具备个性的个体才是需要的,才是有意义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个性都表现得同等适宜社会,有的个性使得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时常碰壁,有的个性帮助社会成员获得更好的发展。难于实证大学生的个性在多大程度上受寝室文化影响,但很少有人会否认这样的影响。现代社会需要的个性具有创新、效率、分工合作的良好协调等内容,这也就构成了当下社会化中对个性社会化的要求。库利用“镜中我”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稳定的联系,“‘想象自己的自我’—‘自己专有的所有意识’—‘是如何出现在自己意识中的’,这种社会自我可以称为反射自我或镜中自我: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互动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的反映。初级群体为个人的社会性与个人的理想奠定了基础,而自我观念正源于初级群体。同时他还指出:人性也是在初级群体中形成的,人性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可教育性,是日常可见的人性而不是其他神秘的东西形成了社会,“可教育的本能倾向部分的由理智组织起来,变成一个可塑的、发展性的社会整体。”[6]在好的寝室文化下,寝室成员形成的“镜中我”更多是体现着“好的寝室文化”的规范的,这更易实现良好的沟通、合作、协调等,更有利于实现寝室成员的个性社会化。
2.2消极落后的寝室文化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会给自己找一个参照个体或参照群体,个体的习惯、态度及行为方式等都内化于群体,而群体标准会成为个体的“内在中心”。大学里同一个寝室的成员长期在一起生活,逐渐形成一个内部团结,排斥外界的小群体,每个寝室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都参照寝室这个小团体,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形成。
2.2.1消极落后的寝室文化容易造成寝室成员的价值取向偏失
大学生理应以祖国未来的建设为己任,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奋发图强,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争取在步入社会,建设祖国的时候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学校园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是比较开放的,形形色色的文化也纷纷传播进来。大学寝室作为大学生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这个相对私密一点的空间无时不刻不在被社会不良风气冲击着,集体逃课、睡懒觉、打麻将、打游戏、玩感情……这些不良情绪最初可能只是出现在个体身上,但是在寝室这个小环境里很快就会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寝室人员加入到了这个行列,最终,使得寝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失并越来越悖离正轨。
2.2.2消极落后的寝室文化容易对正式制度文化形成威胁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组织行为和个体行为都应该遵循一些既定的正式制度。为了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维系学校的正常秩序,学校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以保障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它是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延伸,它的随意性和感染性等特征容易造成寝室里正式文化的失效。大学生在寝室里的言行毫无约束,不用遵守任何正式规定,这就使得正式制度很难在大学寝室里发挥它的监督和引导功效。相反,依托于寝室这个小团体而形成的一种非正式制度文化正在发展并逐渐凸显出它的作用。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人们在社会这个舞台上的表演分为前台表演与后台表演,前台表演通常是能够被所有观众看到的,它按照一般性的固定方式进行;后台表演则不会被一定的正式制度所约束,因为它不让观众看到,所以,表演者也不会太注意自己的表演形象。大学寝室就像是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表演后台,相对于整个学校或者是整个社会来说,寝室的空间过于狭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形成的寝室文化容易使寝室成员的行为方式越来越悖离正式制度文化,对正式制度文化的正功能作用形成极大的威胁。
2.2.3大学生社会化对寝室文化的反馈
反馈是源自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后来,社会心理学也借用这一概念,用来说明学习的主体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了解,而这种对具体情况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主体更加认真刻苦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这一心理现象称做“反馈效应”。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产生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反之,大学生的社会化状况也会对寝室文化形成一定的反馈。如同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有正负功能之分一样,大学生的社会化对寝室文化的反馈也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大学里每个寝室的寝室文化开始形成的那一天起,它就注定会影响该寝室成员的社会化过程,而它自身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也会受到各个寝室成员社会化结果的影响。大学寝室这个小空间里形成的寝室文化也具有类似的培育功能,寝室成员都被同一种寝室文化日复一日地熏陶着,使得他们的社会化相似度也越来越高。反观之,大学生社会化的结果每天都在寝室这个小空间里通过具体的个体行为表现出来,由于这些个体行为已经存在了很强的趋同性,所以这就促进了特色寝室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新时期寝室文化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大学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寝室却依托于校园,因此,它与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脉相通的。寝室文化在大学生社会化的这个过程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在大学里建设积极向上的、优良的寝室文化的必要性。笔者认为,要加强建设大学寝室文化,必须从学生、老师、学校及社会四个方面抓起,齐头并进,才能共同筑起大学寝室里的一道精神城墙。
3.1学生的自我教育
寝室文化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每一个寝室成员都应该积极投身于寝室文化的建设当中。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不断地完善自我,增强对大学寝室文化建设的认知。此外,大学生在学习之外,还应该积极参加或组织各种活动,尤其是要推动寝室文化活动的良好开展,明确寝室文化的育人功能,真正提高自己参与寝室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大学寝室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3.2老师的监督引导
一般情况下,大学老师都比学生年长,相对于学生来说,老师们有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的发展与优良传统的结合,作为过来人,他们还能够洞察大学生在大学时代的思想动态。青年学子们往往有满腔的激情和强烈的进取心,但也有很多的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误入歧途,耽误自己的美好青春。这就需要老师们给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监督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老师应该在实践中多去大学生的寝室,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困难和思想动态,以身作则,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地引导,让他们能尽快走出围城,这样便可以让整个寝室变得温暖起来,赋予大学寝室一种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
3.3学校的大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出,一切精神文明都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寝室文化的建设当然也是以其周围的物质环境为基础的。学校应该重视改善大学生寝室的物质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轻松舒适的寝室里生活和学习,要提高大学寝室建设的科学性,在丰富学生学业以及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学校也可以鼓励大学生自己动手创造和谐的生活空间,美化寝室成员的居住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创造开阔的平台,这样就可以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学校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以个人形式还是以团队形式参加,都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建设文化,从物质开始,要建设团队,从个人开始,学校通过对寝室个体的培养,为大学寝室文化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社会的广泛关注
社会要及时对青年作出一种评价。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寝室文化的建设,使大学生的思想体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缺乏社会关注的寝室文化容易走孤僻路线,甚至是在不科学的情况下也很难认识到自身出现的问题,因为寝室成员会因为得不到关注而找不到自我。另外,社会各界应该具有充分的责任心,不让任何影响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不良因素从社会上流入学校甚至流入寝室,要给大学生营造一个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易笑川.论藏族民间故事的德语翻译———以《藏族故事集》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2]赵云旗.论财政文化[J].经济研究参考,2013(34):33.
[3]郑洁,税伟.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及主要内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1):26.
[4]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M].徐江敏,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35.
[5]邓志伟.社会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89-91.
[6]C.H.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包凡一,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3.
作者:韩巧灵 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