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寝室文化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高校寝室文化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我国高校寝室文化论文

1寝室文化矛盾的特征

1.1地域性

据调查,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交往、就业问题等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主要焦虑和困扰。如何进行人际关系交往成为进入大学后的一门必修课。为了促进人际关系交流,许多高校在新生进校时,将来自不同省份和地区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寝室,有时甚至故意打破专业和院系的格局,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1.2隐蔽性

这一特点集中反映在矛盾爆发前,都带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不易被人察觉和发现。根据犯罪心理学的观点,当一个嫌疑犯在实施犯罪之前,所有的犯罪活动都是秘密进行的,具有不可知性。有专家认为,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更加可怕。高校近年来出现寝室同学被杀的极端事情,证明了这一事实。

1.3相融、协和性

寝室中的成员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各自流露出来的文化传统不尽相同。学校将不同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不同的同学安置在一起,必然使得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这里发生碰撞、交融。平时的谈心、思想交流、问题探讨等,形成了因学习专业联系在一起较长期稳定的室友关系,使得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寝室矛盾在交流中得到化解与缓和,这充分体现了寝室文化从情感、思想到行为的互动、相融与协和。

1.4多样性与复杂性

寝室文化矛盾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寝室成员内部文化价值的多样性,以及寝室内部环境的复杂性。“价值冲突的多样性特点,反映了社会转型期间人们价值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变化性,反映了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社会成员选择自由度的增大,是开放的社会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转变过程在人们价值观上的表征。”事物的复杂性特点集中体现矛盾的复杂性,表现为有大小与主次之分,寝室矛盾集中反映了寝室成员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2寝室矛盾的文化因素

近年来,连续出现的高校同室操戈案,不禁引起高校管理者的认真审视和思考,笔者从这些现象出发,发现其背后存在着下列文化背景因素。

2.1家庭教育“忍”文化的因素

中国是文明古国,封建儒家思想一千多年历史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现在很多的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经常告诉他们遇到突发事情要“忍得一时之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殊不知长期的“忍”让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严重扭曲,长期挤压的结果只会令问题越来越严重,变得一促即发、不可控制。孩子长期接受“忍”文化的熏陶,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更不利于问题的发现。所以,让问题暴露在阳光下,有利于我们看清问题,并做好教育和预防。

2.2多元文化的价值冲突因素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这是中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过程,是一个包括着结构、机制、利益和观念等的转换、调整和嬗变过程。它能引起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以及思维方式、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革。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进入一个多元文化社会,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这里发生。文化多元化在为社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多元文化、多元价值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社会愈是多样化,价值愈是多元化,价值冲突愈是普遍化,就越需要加强价值引导和调控,就越需要对价值冲突进行有效整合与统摄协调。”因此,高校寝室内部表现为多个文化因素的存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上演着不同价值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分化与重组,这种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的差异是寝室矛盾始终存在的主要因素。

2.3道德文化的底线因素

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表现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价值操守,是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和自强,它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是不容任何人侵犯与亵渎的。实践证明,高校寝室矛盾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寝室文化与价值观念的矛盾,当矛盾触及和侵犯到任何一方文化利益的底线时,冲突就会爆发。尤其是涉及人格、尊严和利益等问题时,矛盾更是不能缓和,冲突不可避免。因此,守住道德文化的底线,就是要守住我们的人生价值操守。

2.4寝室心理文化缺失因素

目前,针对高校普遍出现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从现实和收集的资料来看,许多高校在开设心理课堂与咨询的同时,忽视了寝室这块心理文化阵地的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调查发现,学生咨询的问题中有三分之一与寝室关系、同学关系有关。因此,寝室心理文化的缺失必然造成心理问题的发生与激化。

3构建应对寝室文化矛盾冲突的机制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任何安全问题都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有效防止或减少寝室矛盾的发生,构建寝室文化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3.1构建文化矛盾的交流疏导机制

当今世界,虽然文化之间的交往已经大大加强,但有些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不相容而造成的文化冲突仍然存在。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拥有自己的民族内涵和精神,包含文化特色、文化自尊、文化认同等。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形成了一定文化矛盾,有矛盾必然就会有冲突。“同室操戈”是高校寝室文化矛盾冲突的集中表现。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必须在寝室内部建立缓和与化解文化矛盾冲突的疏导机制。应定期举办由学校牵头,学生、家长、辅导员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宿舍主题活动,如相处之道、文明与理想、我的恋爱观等,在有效地协调和解决好学生之间问题的同时,给矛盾双方一定的心理缓解与暗示作用,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可以延缓和减少矛盾的进一步发生。这种圆桌会议虽然是因时而生,但它营造的有效沟通、良好的平台,遵循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规律。因此,它理应成为所有高校管理者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从“应然走向必然”的一种具体实践。

3.2构建从价值冲突到共享的机制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随之渗入中国,各种文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进行着激烈的碰撞。这种碰撞同样发生在大学校园内,并悄然改变着“90后”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诱导和引发了一些文化与价值冲突。因此,在文化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校园,高校必须建立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与主流相符合的价值文化。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建设,渗透学校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建设,构建共享机制,一是在两极分化中强化中介作用,减少对立,在新的社会分工中相互调解与“补氧”,缩小差距;二是实现文化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承认文化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有其现实可行性,它本身是对传统政治道德一体化的超越,实现文化、价值之间的流动;三是在全面合作中发展,求同存异,价值的获得只能在互动关系中实现。”因此,高校需要在寝室内部广泛建立以学生“自治”为主,能得到大多数同学认同、信赖的学生调解委员会之类的组织,帮助大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观选择与判断,实现价值共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构建寝室矛盾的快速反应与干预机制

矛盾的特殊性原则告诉我们在处理矛盾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快速地建立反应与干预机制。寝室矛盾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冲突,在矛盾未形成之前,学校通过预测、评估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过程制定快速反应机制,引导和构建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做到早发现、早研究、早处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矛盾被发现或起冲突时,需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的视野范围,进行及时的干预与维护,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进一步维护学校的稳定。

3.4构建寝室文化心理机制

一般来说,寝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开展教育与活动的重要阵地。构建寝室心理文化机制,就是要将心理文化深入到寝室文化建设的每一项活动中,通过群体间的互认互动,获得社会角色的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消除不良的情绪、态度和习惯,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构建寝室文化心理机制,首先要建立寝室心理文化,积极开展心理文化主题活动,将心理文化晒在“阳光下”,并积极促成寝室所有成员达成共识,在阳光下开展温暖、合作与共建项目,从而丰富寝室心理文化的内容;其次,寝室内增设心理咨询室,直接将心理咨询工作从幕后拉到台前,将寝室变为开展前沿工作的主要阵地,直接接触到心理问题的个体;最后,定期在寝室开展心理筛查和走访工作,并形成一种定期抽查的制度,从筛查中发现问题,减少问题的发生。

4结语

总之,在高校大学生问题爆发背后我们反思中国教育,需要积极探索文化机制,融合校园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提升“软实力”。

作者:贺恩格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