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寝室建设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学生寝室建设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学生寝室建设探究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寝室知行脱节德育困境,从德育生活化的视角,强调德育要回归寝室生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出寝室建设要从德育自治、德育网络、德育活动、德育文化四个路径进行,充分利用寝室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引导,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高职学生寝室;德育创新

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1]高校学生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应牢牢抓住学生这个重要的生活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完成对学生德行的提升,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德育生活化理论渊源及意义

1.1德育生活化理论渊源

在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2],倡导教育应植根于生活,以生活为中心。近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3],其认为生活和教育是相联系的,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创立了生活教育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论述了生活与道德的关系,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它产生和存在于生活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归根到底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4]所以,只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才能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德育生活化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1.2德育生活化意义

德育生活化主张德育回归生活,对提高当前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1德育必须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德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不能把道德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道德脱离生活的教育是虚浮的教育。德育生活化强调道德和生活要融合在一起,离开了人的生活,德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生活去谈论人的德行生成是徒劳无益。只有在生活中,人们才能体验道德教育的真实性,由此德育才找到生存的根基,德育归根结底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懈追求与探索。

1.2.2德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价值导向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探究生活,所以高职院校要树立“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是关系的存在,不仅关注自我对生活的感受,而且也关注着别人对自已的评价,德育存在目的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自已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因此,生活化的德育就应以人为主体,充分利用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引导学生亲身参与,通过不断体验生活和不断反思,最终实现自已道德修养的提升。

2当前高职学生寝室德育存在问题分析

2.1高职学生寝室德育概念界定

高职学生寝室德育是以学生公寓为依托,以学生寝室为单位,根据国家对学生德育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2高职学生寝室德育存在问题

2.2.1学生寝室德育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

当前学生寝室的德育是学校按任务下达各二级学院执行,二级学院根据学校要求进一步细化,再下发到各学生寝室,逐步形成了以完成任务为最终目的的行政化德育模式。行政化德育模式突出权力在整个德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学生德育评价按照指标的完成程度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这样的德育模式注重表面行为,忽略学生品德操行的培养。行政化德育模式是一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对德行的主动追求。

2.2.2学生寝室德育相互合作育人机制欠缺

当前,学生公寓的学生管理、物业服务、硬件建设等大多分别对应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未形成统一的育人整体。学生寝室在日常管理和道德教育方面经常需要多个学校职能部门合作,但每个部门职能不同,思想难于统一,认为学生的问题都是学生管理部门的问题,把育人看作是德育工作者的职责。当学生有问题寻求解决时,问题都集中在辅导员身上,辅导员又求助于相关部门解决,这样就达不到较好的育人效果。因此,学校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共识,形成合作育人长效机制。

2.2.3学生寝室德育网络交流平台较为薄弱

大学生是网民的主力军,有效的德育离不开网络环境。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网络平台帮助学生了解学校信息,不少高职院校还有专门思想道德教育网站,但是还未能形成完善的学生寝室德育网络平台,涉及学生寝室的要求主要还是通过在宿舍楼下张贴通知等传统形式进行提醒,这种传统做法不能和学生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覆盖面也不广。

3德育生活化是高职学生寝室建设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应加强德育的亲和力,将德育融入生活。寝室建设是高职德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生活化是学生寝室建设的必然选择。

3.1学生寝室生活实例为德育提供丰富教育素材

学生除了在教室学习外,主要时间都在学生寝室度过。目前学生寝室设计越来越人性化,条件也较舒适,学生愿意在寝室进行学习、生活,甚至和同学进行交流、探讨问题等。寝室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在寝室里有时也会发生猜疑、争吵、打架等不和谐现象,这些大量的寝室生活实例为德育生活化提供了教育素材。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真实的案例教育和引导学生,让学生从内心得到认同,把道德教育与学生个体体验相联系,让德育带来亲切感、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脱离道德教育的“假、大、空”,把寝室当成是培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2学生寝室生活场景为德育提供多样化教育方法

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者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当前,对学生自上而下的消极被动灌输道德思想,这种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不受学生欢迎,也是教育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我们要从学生特点入手,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和关注点,从寝室生活中寻找素材,因势引导,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适合学生德育教育方法,去点燃学生心中对道德追求的火焰。德育可以走出传统的说教形式,利用学生寝室的氛围、环境、文化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快乐的寝室生活环境中生活,本身就是对学生一种教育。学校结合学生寝室中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现身说法,自己评价自己,剖析自己,真正从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同时德育教师从中引导,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道德规则的理解。

3.3学生寝室的建设必须遵循德育生活化价值取向

在学生寝室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寝室生活的主人。德育工作者要赏识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改变过去传统说教式的教育。平时多与学生谈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德育教师更应该扎根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言行举止以及生活情况。德育教师从生活体验中引导学生理解人生活的价值、意义,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4构建高职学生寝室德育生活化主要路径

在当前学生寝室德育建设过程中,运用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温馨、和谐、轻松的自由德育教育氛围,以学生寝室生活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主动参与,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1构建德育自治体系,使德育主体融入学生寝室

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1号令)中认为,“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依章程参与学校管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让学生做到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避免过分通过行政手段管理学生,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使学生的合理诉求得不到解决。学生是学校的主要群体,学校管理应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倡导学生为学校献计献策,既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又使学生认识到自已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这样,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主体真正融入学生寝室建设,有利于提升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4.1.1建立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

树立以人为本指导思想进行学生寝室德育建设,就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身成为德育建设的主体。所以,建立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不仅是学校开展德育建设的需求,也是学生自我德育提升实践的重要平台。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是学生自发成立的组织,不仅体现了尊重学生、权利平等,而且通过参与组织管理,对学生寝室德育建设起着引导、推动的作用。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协调全校学生公寓德育建设,每栋学生公寓成立楼栋公寓委员会,由学生自已推选本楼栋楼长、楼层长及宿舍长,明确各岗位职责,组成本楼栋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楼栋管理委员会及时听取学生意见,帮助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同时对学生寝室进行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督促学生按照规定时间安排学习和生活,为学生们创建舒适、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让学生成为主人,让学生寝室成为学生温暖的家,从而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要求。因此,通过学生管理实践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为寝室德育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基础。

4.1.2实施学生公寓“寝室学长”计划

每年秋季新生入学,学校向全校高年级学生聘用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优秀学生担任新生寝室学长,每个学长负责联系一个寝室,用“老带新”的方式引导青年学生。选聘出来的学长必须经过学校系统的培训,对学生常见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引导,帮助新同学解决各种困难,加强优秀学长在学生中的引领作用。学长平时经常走访学生寝室,与新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新生的信任,让新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4.1.3推进学生公寓契约化管理

实施学生公寓契约化管理,是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中发现,部分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公寓文明生活方式有待提高,特别是私自在外租房住宿问题较为严重。为了保证学生安全,防止意外发生,学校通过征集意见,让学生征集《学生公寓内部公约》,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代表全体学生与学生签订公约,推进与学生的契约管理,培养学生公约意识。这一措施既有利于明确学校、家长、学生各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也有利于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4.2构建德育网络体系,使德育内容反映主体需求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网络是大学生最喜欢的交流方式,通过网络信息交流,学生可以获得更多信息。网络空间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确定和主体地位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在德育工作方面,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德育网络体系,使学生公寓德育工作能更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主动在德育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

4.2.1建立学生公寓订阅号

每栋学生公寓建立订阅号,在学生公寓订阅号设计微直播、微声音和微服务。在微直播里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录制微视频,提供给本楼栋学生观看,还可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推荐给学生们观看。在微声音里可以组织德育教师、优秀党员、优秀学生等发表言论。微服务可及时推送生活的热点问题、公寓的最新动态、公寓新增的设施等。学生公寓号的设计要符合学生需求,从版面设计、语言表达、内容选择都要符合学生实际,这样学生才能乐于参与,达到网络育人的目的。

4.2.2建立学生公寓微信群

在微信群中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以楼栋为单位,建立楼栋、楼层、宿舍三位一体交流通讯体系。当学生社区发现大量的维修问题,建立学生公寓微信群能及时沟通,回答学生急需的问题。同时,有些学生在群上发表自由言论,也能及时把握学生言论取向,以便在互动中改变一些学生的极端看法或者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3构建德育活动体系,使德育实践引领主体生活

立德树人是学校根本任务,学生寝室是学校德育建设的主要阵地,因此,如何在学生公寓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活动体系,以德育生活化导向促使德育改革,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系中接受道德教育,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4.3.1建立公寓系列文化活动

形成由公寓管理委员会主办,专业社团主导的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完善学生社区活动方式,提高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各学生公寓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专业情况,重点打造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寓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热爱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健康和谐的宿舍生活新风尚。

4.3.2设计适合学生的寝室活动

寝室活动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活动中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营造“寝室是我家”的氛围。因此,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公寓中就能感受校园文化气息,这也是寝室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改善公寓软硬条件,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快乐、和谐、温馨的环境中获得成长。

4.3.3建立学生社区辅导员工作站

每栋楼设5-7名辅导员,配备若干名辅导员助理,负责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通用能力培养,具体为思想引领、文化熏陶、就业能力开发。每月为学生公寓提供主题教育活动,分为思想教育、职业发展、人生引领等主题。主题教育形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以网络平台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近距离、贴心地指导学生成长,逐步构建起具有育人特色的学生公寓。

4.4构建德育文化体系,使德育环境形成潜移默化

正确认识环境、选择环境和利用环境进行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5]学校德育环境主要是由德育教师进行主导,在德育工作中,德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接触环境、了解环境,而且要让学生选择环境,创造环境,使德育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4.4.1建立家文化的学生公寓

在公寓文化中对寝室同学影响最重要的是温馨的寝室文化,在寝室中树立“寝室是我家”观念,凸显学生在公寓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行为养成。按照“家”的特色及文化氛围对寝室的门、走廊进行改造。利用楼道、楼梯及洗漱间悬挂名言警句等标识牌,在公寓一楼公共区域安装镜子,让学生对自己的着装进行整理。经常举行寝室讨论会,把针对公寓管理提出的合理意见记录在学生意见本上,楼管会学生定期到寝室收集意见本,及时解决问题。学生意见本搭建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更喜欢寝室平等、自由的生活,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寝室德育建设向纵深发展。

4.4.2加强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利用学生寝室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和谐寝室,提升文化氛围。倡导每个寝室由学生自主制作符合寝室文化和个性的格言悬挂在寝室墙上,内容要求温馨、文明、高雅,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表达青年学生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4.4.3加强寝室温馨氛围营造

用合影留念的简单方式表达朴素真挚的室友情感。大学光阴转瞬即逝,面对朝夕相处的室友更应该倍加珍惜,让珍贵的记忆永远留存,让深厚的情谊永不褪色。所有寝室统一将本寝室同学的合影制作成照片墙,营造温馨、和谐的寝室氛围。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72,7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郑永廷.论德育环境优化[J].思想教育研究,1995,(03):5-6+11.

作者:孔练光 何玲 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