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期刊媒体融合对编辑角色的要求,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将从单一性的纸质出版物向多媒体融合共建的复合媒体平台转变,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传播优势和便捷的服务功能,未来的科技期刊将实现自身存在形态的转型升级,知识传播的多维性、用户服务的开放性、媒体编辑的专业性将逐渐凸显。在这一过程中,“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服务内容、传播手段、所有权结构与组织体制等与期刊发展相关的一切有机要素都将与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编辑角色的融合与转型。在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自身功能结构的转变必然会对期刊编辑工作提出更为丰富和多元的要求,不同编辑角色之间的分工合作将是一个必然选择。其中,一些编辑坚守传统“期刊人”的工作职责,继续做好文章质量把关、稿件加工、内容等工作,而另有一些编辑则需要在做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多媒体意识与能力,将工作重心向复合型“传媒人”转变。具体而言,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需要承担以下几种新的角色。
1媒体文化塑造者
传统纸质期刊出版流程中,编辑主要承担稿件的组、约、审和编校加工,保证稿件信息清晰、全面地反映到纸质刊物上。在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的出版渠道从单一纸质出版扩展到网页、博客、微信、手机APP、电子期刊等多种平台和载体形式,不同的媒体渠道具有不同出版优势和传播规律,编辑首先需要根据自身期刊的宗旨和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体渠道,并对之做出整体的规划和设计;然后要基于不同传媒载体的特点对期刊内容进行编辑和整合,将之转化为适合该渠道的数字资源形式;最后把出的内容通过新社交平台精准推送出去,实现期刊内容的有效传播。编辑的这些工作,主要是依托期刊的新媒体平台来完成,通过这一过程将期刊的品牌文化和媒体形象整体塑造出来。因此,当科技期刊转型为一个多媒体互融的复合媒体平台时,期刊编辑就要担负起平台媒体文化塑造者角色。
2科研创新引导者
在科技期刊出版流程中,编辑所承担的审核把关工作是保证期刊质量的根本环节。媒体融合时代,编辑作为“把关人”的职责将更加重要,同时还有新的要求。随着人们对知识获取的便捷性需求和碎片化阅读方式将彻底改变期刊对学术信息的呈现方式,受众对知识的需求广度大大扩展,频度也大大加快,这就需要原来固定、相对缓慢的审稿流程做出相应改变。在审稿过程中引入读者要素,建立开放性、互动化的荐稿、组稿、选稿和审稿流程是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而在大数据环境下,往往会造成科研信息鱼龙混杂、论文质量参差不齐且题材各异,难以保证出刊质量与学术水准。因此要求期刊编辑必须从中做好协调与引导,通过对受众需求的汇聚和提炼,为学者的科研活动和学术创新选题提供帮助和咨询,协调好科研作者、读者诉求与本刊宗旨之间的关系,做好科研创新活动的“引路人”角色。
3学术对话组织者
传统期刊出版形式实际是以单向传播方式向受众传播信息,读者处于单纯受众地位,作者、读者与参与审稿的专家团队之间的沟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通过网络论坛、微信群、手机APP等构筑的新媒体平台上,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读者可能成为学术信息传播者,作者则可成为信息接收者。期刊通过新媒体平台,使作者、读者和专家团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交流,就学术话题展开讨论,期刊编辑的重要工作就是对新媒体平台上大家的信息交流活动做出有效的组织与引导,保证互动交流的学术性、文明性与平等性。就此期刊编辑必须擅长处理大量互动信息,能够影响进入平台的各类群体,通过自身的号召与策划组织有价值的学术研讨与对话。
4用户需求服务者
“从结构要素来看,以用户数据为核心、多维产品为基础、多元媒体为平台、多种终端为落点、深度服务为目标,是复合性的平台型媒体的基本架构。”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最终形态是综合型服务平台的构建,其中内容是基础,用户是核心。在这个平台上,学者的科研成果得到展示、研究机构的科研进程得以追踪,学者的科研洞见得以讨论,读者的反馈和评价得以展现,学术共同体的学术互动得以建构,其他相关的内容检索、项目评估、信息咨询、选题策划等一系列用户服务需求也可以得到满足。这对编辑在期刊运营中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编辑不再是单纯的内容者,而必须成为用户综合需求的服务者,通过编辑的努力,使作者、读者、专家团队的各种价值追求得以生成和实现,多元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得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