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内学术期刊发展现状和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术期刊是国家科研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是一种特定条件下可重复使用的具有价值的资源,是可以用于帮助决策和支持行动的信息,学术期刊就是知识的重要载体。知识管理是用管理理论和技术使人与知识有机结合,建立一个知识共享系统,并对知识资源进行挖掘提取、整合评价、价值应用和不断创新的一系列行动。学术期刊的建设运行和知识管理的实现路径有着完美的契合,实质都是对知识进行鉴别、创造、获取、存储、共享和使用的系统过程,目的都是将有价值的信息适时传递给最需要的人和组织,保持并提升个体或集团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最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它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理论、企业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理念。基于良好的契合度,在学术期刊建设运行中引入知识管理思维进行理论支撑下的可行性尝试的必要性凸显[1-3]。
近年来,我国学术期刊的种类、数目增速很快,已初步形成学科门类齐全、基本满足科研学术交流需要的学术期刊出版体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两次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共确定学术期刊6430种[4]。从学术期刊的种类和数量上看,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学术期刊大国,其中亦有国内外知名的品牌期刊。目前学术期刊的出版与质量仍然存在着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较低,总体国际竞争力较弱,期刊平均影响因子和平均总被引用次数远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部分学术期刊功能出现异化,具有优秀成果性的学术论文大量外流等问题。从微观上看,学术期刊的质量仅仅与期刊编辑、期刊内容、出版发行有着较强的关联性;从宏观上看,学术期刊总体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问题。学术期刊的质量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知识管理视角归结学术期刊存在如下问题。(1)学术期刊在知识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不明显。国内学术期刊在出版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实际运用的管理工具较少。期刊的建设运行多数情况下受制于作者群的知识释放,只能被动地进行知识加工;没有建立系统的知识管理体系,不能很好地引领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的前进方向。(2)学术期刊进行知识传播的方法手段单一。我国学术期刊在新载体、新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电子期刊、期刊数字化等方面的实践仍然是短板;期刊知识共享与转移的资源平台短缺,知识存储查阅和学术交流没有便捷普及的系统可用。(3)学术期刊促进知识分享的制度氛围未形成。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多为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编辑从业人员的岗位有被边缘化的倾向。期刊组织内部缺少知识分享的激励制度,无法形成知识交流的环境氛围,知识发现的服务能力和主动性不高。(4)学术期刊产业化发展经营战略不清晰。学术期刊要实现让知识发现和知识传递的效益最大化的办刊目标,就必须有产业化的经营战略作保障。目前,缺乏市场化的调控环境、受政策以及评价机制的影响较大、期刊本身的知识管理制度建设不系统、期刊品牌影响力推广力度不够强等都是制约学术期刊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知识管理对学术期刊发展建设的作用
基于学术期刊的发展建设离不开知识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学术期刊的发展建设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学术期刊从内容质量和管理体制两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2.1知识管理可以提升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
知识经济时代的降临也使得学术期刊成为人们获得某个领域内专业知识的重要渠道。将知识管理纳入到学术期刊发展建设策略当中,有利于实现知识的科学化管理,推动期刊的知识创新,为学术期刊提供优质的内容。知识管理将知识作为重要的资源进行管理,使知识在识别、获取和利用方面获得最佳管理,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实现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共享,实现高质量的稿件组织,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水平,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2.2知识管理可以规范学术期刊的管理体制
知识管理可以使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更加趋于合理化和科学化,通过有效缩短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使信息的传递速度可以跟上技术进步的脚步和学科领域对知识资源的需求,使知识的推广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同时,知识管理可以促进学术期刊编排流程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期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的出版效率,实现学术期刊管理的体系化和产业化。
3基于知识管理的学术期刊发展建设建议
3.1确定学术期刊在知识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从表面上看,学术期刊刊载的信息只是通过作者的鉴别和创造获取的,期刊仅是知识的一种存储方式;从实质来看,期刊的知识容量和知识质量更多依赖于期刊本身的管理定位。“期刊的各相关方保持密切协作,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编辑出版单位、编委会、主编、编辑、审稿专家、作者、读者(信息反馈者)等9个相关方的多层面、多方位良好协作是实施期刊全面质量管理的保证”思想[3]已得到行业认同,其中前7方面是学术期刊运行主体,后2方面也必须得到期刊的引导。学术期刊的建设运行需要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支持,各方的职能定位要清晰准确。作者群在时间维度上是多个孤立点,要履行对知识的初始获取、鉴别和创造职能;期刊在空间维度上要实现全覆盖管理,履行对知识的再鉴别、深加工、存储以及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使用职能。作者群知识松散、行为孤立、学术道德依靠自律,但学术期刊是要围绕办刊宗旨来完成知识的系统整合、引领知识创新方向、推进道德建设的。
3.2建立期刊的知识共享与转移资源平台
学术期刊的主要资源是知识,知识的传递与共享是以存储和交流作为基础的,存储和交流需要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知识共享与转移资源管理平台的建立是知识存储和交流的捷径。平台建设要准确定位存储共享和交流转移两大子系统的功能:一是期刊的知识存储共享子系统。系统后台是开放性的专家资源库、作者资源库、读者资源库、知识资源库,可以通过数据库分析使学术期刊完整地了解读者群体在知识层面的需求,可以跟踪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可以精准关注作者、机构和基金项目的研究,可以理清专家团队、重点项目及作者、机构之间的关系,辅助学术期刊编辑策划选题、约稿、组稿工作,方便知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分类,提高学术期刊工作效率。二是期刊的知识交流转移子系统。该系统要满足知识交流的多样化、即时性、多方互动等特性需求,能实现期刊之间、期刊读者和作者之间、期刊编辑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分享,能实现专家、读者、理事单位等不同层面人或者机构的有机联系,通过建设良好的知识转移环境,实现知识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交流和高效转移。
3.3营造常态化知识分享与交流氛围
知识管理的主体是人,知识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团队合作完成,因此,学术期刊组织应将完善激励机制和营造交流氛围作为知识管理的抓手,使“过程、人、技术”三者结合起来。首先,要完善知识分享激励制度,增强期刊社工作人员在知识创新、共享和应用方面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物质奖励、知识成果署名、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分享,打消分享知识会造成职位不保的疑虑,增加编辑人员的安全感,使每一位编辑人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个人知识集体化,在期刊社内部实现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并将其合理应用的效能。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知识交流氛围,促进编辑人员知识共享与转移常态化。在浓郁的学术交流的氛围中不断地进行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形成知识碰撞,吸收多层面和多角度的观点,创造出新的组织智慧,并将这种融合后更具影响力的新知识体现在新期刊产品当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达到知识创新,实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
3.4制定学术期刊产业化发展经营战略
在知识管理思维下,学术期刊产业化发展有两个关键:一是内化的知识管理制度建设,二是外化的期刊品牌影响力推广。首先,要完善期刊内部的知识管理制度体系。从科学经营的角度出发,研究学术期刊的知识管理举措,形成集搜集、获得、融合、积累、建档、备案、分享、创新于一体的知识管理的流程;明确定位学术期刊理事会、编委会的知识管理职责,保证知识积累和创新的方向引领;鼓励期刊编辑参加继续教育、论坛研讨和业务研习,促进期刊内部知识分享,并使个人获得的知识以文字形式储存起来,实现分享长效化。其次,要提升学术期刊外在的品牌影响力。期刊的知识传播能力依赖于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品牌影响力是学术期刊发展壮大的基础,构建客户知识管理体系是影响力提升的关键。期刊要把遵守国家法规作为“供给侧”基础,要以读者“需求侧”为中心,深入研究客户知识需要方向、知识获取方式、知识共享习惯。通过良好的客户知识管理,使学术期刊客户群能享受深刻的品牌体验,为学术期刊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提供客户基础,促进市场推广力度,实现学术期刊的产业化发展经营。
4结语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将知识管理推上了学术期刊改革的风口浪尖。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创新、知识分享的支撑平台,其发展建设必依赖于知识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为使学术期刊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将知识管理理念引入到学术期刊的发展建设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