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出版特点及期刊编辑角色定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全媒体出版特点及期刊编辑角色定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全媒体出版特点及期刊编辑角色定位

自从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革,从遥控器时代迈进了鼠标时代,又从鼠标时代迈向了智能手机时代,继而也冲击着工作方式的改变,应运而生的电子出版、数字出版、跨媒体出版、大数据融合出版,各种新名词正不断进行撞击我们的思维,眼花?乱,应接不暇,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现今,又有一大批专家学者提出了全媒体出版的概念。

1全媒体出版的定义与特征

1.1全媒体出版的定义

2014年6月23日,享有盛名的科技杂志《计算机世界》(ComputerWorld)宣布停刊,告别全球读者,正式从各地报刊亭中消失了,整刊随后完全转型为电子出版形式,由纸质刊物变成了网络刊物。这本创刊47年以来的杂志虽然心有不舍,但依旧做出了历史的重大抉择。当然,刊物本身的行业特点也是促成转变的因素。杂志总编Scot表示,印刷版的《计算机世界》停刊,并不意味着读者数量会减少,刊物的经济效益也不会受到影响,编辑部坚持以内容为王,通过电子出版和期刊网站仍然会为读者呈现最新的内容。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特别关注》社长朱玉祥却认为:纸质版杂志将一直坚守,任何电子、网络、服务平台的其他传播手段都代替不了纸媒体,因为纸媒体创造着丰厚的利润,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效益。其纸媒体销售全年利润可达到5000万元,这远远超过了网络渠道每年几十万到几百万利润。朱玉祥强调,纸质媒体将是现代多元传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新的出版方式势在必行,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因其成本低廉,海量存储,互动性强,搜索便捷,传输快捷,环保低碳等显著优势,代表了出版业的未来和方向;但另一方面,纸质媒体的传统优势也依然存在,纸质媒体除了传播信息功能外,还具有其他媒体不具有的收藏价值、礼品等原始功能。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长顺教授认为①:全媒体是指利用传统的出版印刷、报刊报纸、电影电视媒介的基础上,以数字出版为介质,构建新的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漫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内容平台,提供全时段全方位的多媒体滚动内容,从而实现不同媒体内容渠道的融合来探索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

1.2全媒体出版的特征

1.2.1多元化形式

结合注释①的观点,可以认为全媒体出版的概念是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从跨媒体出版逐步衍生而来的[1],其核心思想是:综合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漫等各种表现形式来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传播内容,并通过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手机等各种传播工具与手段来传播信息的一种新的多元的出版形态。

1.2.2互补性原则

全媒体之所以为“全”,是因为它并不排除传统的纸质媒体,而是将其作为“全”的重要部分。不同媒体间的互相补充,不同媒体的综合运用是全媒体出版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全媒体决不是同一内容在不同媒体间的翻版,而是全方位的融合;以追求最小投入、最优传播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朱玉祥还形象地用了一个比喻:归元寺等庙里的和尚主要的传播形式是文字出现以前的口头传播,随着各种传播形式的发展,他们也许运用了印刷、网络、手机等新的传播方式,但这种口头传播形式至今依然流传,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香客、信徒,使归元寺香火不绝,延绵千年。

2全媒体时代期刊传播的特征变化

2.1期刊传播载体多元化发展

科技期刊,传统纸质载体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除前述《计算机世界》宣布完全停止发行纸质版之外,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的刊物停止印刷纸质媒体。而是根据全媒体传播的特征,采取纸质版与网络版(电子版)同时出版,并以合作的方式将其网络版权授予给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清华同方等网络数字技术供应商,有些期刊编辑部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微信平台,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热点,与读者、作者互动,为纸质媒体的出版提前宣传造势,提高了阅读点击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向全媒体出版迈进。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核心资源,数据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现今提出的大数据出版概念,出版界将其归纳为4个“V”,即Volume(数据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多样),Velocity(处理速度快),Value(价值密度低),其含义是指无法用常规软件工具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庞大数据集合,其主要特点是海量、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实时处理[2]。特别多的科技论文信息量大、数据多。如果说10年前我们对数据的处理还仅限于系列数据的图表之中,那么现在我们生活在用0和1描述的各类数据世界中,要尽量用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来表现科技论文的可信度和客观性。学会面对包含各种文字、数字、图形、符号、视频和音频等形式的海量数据,正确地运用计算机网络工具进行编辑和处理。

2.2期刊传播性质特征多元化发展

传统纸质媒体传播是单一的线性传播,传播渠道单一,受众群体有限。我只有购买了某本期刊,才能接收到期刊中的内容信息,并且传播者与信息获取者之间毫无联系,不能及时沟通,其读者往往就成为了“被传播者”。而数字网络出版的出现,读者利用QQ平台、E-mail、微信等网络手段与编辑和作者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的互通平台,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网络还具有超强的识别与记忆能力,信息一旦后被下载、复制就无法删除了,成为永久的记忆,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让记忆成为了常态,遗忘变成了例外”;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个性化很强,人人都可以自由信息,人人都成为编辑。因此互联网的出现,使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信息者,编辑为唯一的信息执行者已成为历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有一个故事,在德国有一位叫史黛西•施耐德的女孩梦想大学后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可是当她毕业后,她的梦想被打碎了。她在大学期间学业非常优秀,各方面都很出色,也去应聘了她心仪的教师工作。就在她期待录取通知时候,学校明确告诉她,她被取消了当一名教师的资格。原因是多年以前,她曾经将自己扮成海盗、双手握剑的性感照片放在Myspace她的个人主页上,并取名为“海盗剑客”,只是搞怪而已、私下展示一下自己的另一面。然而在史黛西曾经实习过的那所大学里,某位教师发现了这张照片,并上报给校方,因此,史黛西被取消了录取资格,理由是网上这张照片不符合教师职业的形象,学生可能会因模仿教师的海盗恐怖的照片而受到不良影响。当史黛西向学校承诺想将这照片从网上删除的时候,可是为时已晚,她个人的主页早已被编辑到引擎编录,而照片已被网络编辑存档了,史黛西想要忘记的东西却被互联网永远地存储了。可见,期刊传播的性质由单一的线性传播发展为多方的互动传播;由固定的信息发展为自由的个性化的信息;由局限区域的受众群体发展为不确定的受众群体。

2.3期刊传播受众角色的多元化发展

传统媒体传播中受众往往变成被传播者,你什么信息,我就接收什么信息。期刊在哪个行业渠道发行,受众就是哪个行业的从业者,其他人是很难获得期刊中的信息。数字网络出版的出现、期刊信息在互联网上传播,读者与作者、编辑形成多元角色互换,读者来自不同行业的更加广泛的区域,受众群体更多;同时读者也可以转变为作者,作者也可以转变为读者,成为新的信息接收者;编辑也是如此,作者可以直接在网上与编辑沟通修改文章,读者也可以直接将发现的问题向作者或编辑反馈,这种传播受众角色的多元化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内容更新的速度。正是由于期刊传播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期刊编辑,就应该与时俱进,提高网络出版的素养,迎接全媒体出版带来的挑战。

3全媒体时代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

3.1掌握网络出版技能,成为全媒体编辑

传统的编辑角色:通过审稿、编辑加工对他人作品选择性的出版发行,编辑将自己所喜好或提倡的价值观也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得以宣传扩散,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可以说,从孔子时代编辑的角色就是如此。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老彭。”孔子在《诗经》《春秋》编篡实践中,完善并确立了自己的编辑思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使得古代的优秀诗歌、史实古籍和先进的文化得以传承下来。全媒体出版的编辑角色是多样化的,其职能是将不同载体综合运用,把编辑好的优先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载体上,而且还要使各媒体全方位的融合,优势互补;针对不同媒体的受众对象,对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改编成不同的形式以适应不同媒体的出版特点。这就要求编辑全面掌握各种媒体的编辑出版技能。全媒体编辑的角色定位按功能可以划分为:策划型编辑、加工型编辑、导演型编辑;编辑加工也可划分为:论坛编辑、视频编辑、博客编辑、手机互动编辑等。总之要依托网络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实施编辑行为,更加注意期刊产品后期维护与更新,形成可持续的动态编辑行为,做一个合格的全媒体编辑。

3.2坚守编辑事业,履行职业操守,做好把关人

尽管新媒体冲击对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让编辑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作为期刊编辑,决不能头脑发热,浮躁不安舍弃编辑的那份坚定执着、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特别是科技期刊,其内容权威与学术严谨是期刊生存的根本,不管以何种媒体方式出版,其内容质量是不可动摇的。如理论的先进,技术的创新,图表的精细,数据的准确,是科技论文的最大特点,不管以何种媒体出版,都是编辑要坚守的原则。如使用地图时应注意在涉及领土、国界线和国名标示等一系列重大敏感问题时,编辑处理时必须慎之又慎,要与权威正式出版的地图册反复核对,有时甚至需要手工描摹。又如在数据统计表格中,一个小数点的前移与后移,一个“0”的多与少都会造成重大的失误。由此看来全媒体下的编辑人仍然要坚守认真敬业、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要做好“守门人”和把关人。

3.3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全媒体出版的理论研究

全媒体出版形势下,编辑要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纸质媒体内容的出版者,也要做数字化内容的实现者和传播者[6]。数字技术对出版产业的影响,已经从最初多媒体终端机的使用,发展成为一场涉及整个传统出版产业的全面革新,在这场革新中,许多观念、方法都与传统相距甚远,有些基础是颠覆性的,急需理论的指导。如武汉大学期刊中心与爱思唯尔、施普林格、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等公司合作,出版英文期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国内文化公司合作开辟发展理事会,获取优秀的稿源,不仅使技术期刊办刊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清华大学出版社与国外的爱思唯尔、威科集团等大型出版集团所属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运营模式进行了专题调研[5]。研究表明: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地位不高,在数字出版方面总体水平较低,主要问题在于历史积淀不足,缺乏良好的环境,赢利模式不成熟、人才匮乏、语言障碍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规划、引导和扶持,以用户需求导向进行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并加强与平台外部的链接。期刊编辑部要为全媒体出版做好基础工作,设立专门的负责机构,制定制度,明确方向,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数字网络出版工作。以传统纸质媒体为基础,将多种媒体方式有机结合,加快期刊全媒体出版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