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著录常见错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著录常见错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笔者在撰写退修意见和编辑加工时发现,作者的投稿中参考文献的错误比比皆是,现将常见的错误归纳如下。

1引用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代码和文献类型是一一对应的,引用时不可混淆,常用的标识代码如J代表杂志,M代表图书,C代表会议录,D代表学位论文等。新标准中增加了4项标识代码,即A代表档案,CM代表舆图,DS代表数据集,Z代表其他。不能确定文献类型时用Z表示,这给以往处理这类令人头疼问题提供了标准。文献类型标识代码混淆的现象比较常见,但有经验的编辑甄别起来也较容易。

2主要责任者格式

(1)根据新标准规定,一篇文献的责任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著录;超过3人时,著录前3名作者,中文文献其后加“,等”,英文文献其后加“,etal”。在编辑实践中,笔者发现投稿作者往往会把所有人全部著录或者只著录第一作者,而将后面的作者姓名全部省略,这都是不规范的。(2)汉语拼音姓名著录的格式在期刊界一直颇有争论。05版标准中规定:“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著者姓名不得缩写。”而GB/T28039—2011《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中则规定,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人名,姓全大写,其名可以缩写,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两个标准互相冲突,令编辑和投稿人对汉语拼音书写的人名无所适从,各个期刊的相关格式也是五花八门。为了统一格式,上海电力学院编辑部对汉语拼音书写的人名格式统一改为“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采用缩写形式”。如今这一格式在新标准中找到了正式的依据。新标准明确说明遵从GB/T28039—2011相关规定,并在8.1.1中对“原题:LiJiangning”分别给出了“LIJiangning”“LIJN”两种示例,说明这两种缩写形式都符合规范。但投稿中仍然经常出现“LiJiangning”这种格式,说明作者对这一规定还不熟悉。(3)外国作者姓名著录格式是参考文献错误的重灾区。科技期刊引用英文文献情况比较常见。根据新标准规定,个人著者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形式,欧美著者姓全大写,名可用缩写字母,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国际主流科技期刊中姓名的著录格式与此不同,所以几乎每条英文文献的姓名格式都需要修改。欧美著者的姓名顺序通常是名前姓后,如“VickiWilmer,BuderyNicholls”,正确格式应为“WILMERV,NICHOLLSB”。欧美著者的姓和名容易混淆,需要引起注意。有些外国作者是复姓,如“Smith-CogginsR”,不能写成“SMITHR”或“COGGINSR”,应改为“SMITH-COGGINSR”。法国人姓前常有冠词le,la,les或前置词de,du,des,葡萄牙人或巴西人的姓前常有词头do,da,dos,das,著录时应将其放在姓前,如“GrundydeLornezo”应改为“DELORNEZOG”。英美等国家族中若子孙三代共用姓和名时,通常以罗马数字Ⅰ,Ⅱ,Ⅲ区别,或用Sr(senior)和Jr(junior)表示,著录时不可省略,如“EdwardMCopelandⅡ”应改为“COPELANDEMⅡ”。

3期刊文献卷期号及页码

新标准在8.8.2中规定:“凡是从期刊中析出的文章,应在刊名之后注明其年、卷、期、页码”。并给出相关示例。示例12001,1(1):5-6示例22014,510:356-363示例32010(6):23示例42012,22(增刊2):81-86示例1显示年、卷、期、页码全部列出的著录格式为:年份,卷号(期号):页码;示例2显示一年中连续编码的期刊可只标注年份、卷号;示例3显示卷号不详或1年只出版1卷的期刊可只标注年份、期号;示例4显示增刊1和增刊2也可作为期号标注。由此可知,新标准对期刊析出文献的年、卷、期、页码并非要求必须一个也不能少,但期刊析出文献的卷、期以及页码均应按规范的格式著录,以保证文献著录的准确性。引用期刊类文献不规范的情况主要有卷号、期号、页码缺失或者卷号、期号混淆等。例如:周林.一种不可靠环境中的智能电表数据安全采集方案[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7,(04).应改为:周林.一种不可靠环境中的智能电表数据安全采集方案[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7,33(4):346-352.另外,有些科技期刊,尤其是外文期刊,本身采用代码编号或者为了网络优先出版,会出现文献只有代码没有页码或卷号、期号都缺项的情况。新标准没有给出相关规范和示例,通过查阅文献,笔者了解到科技期刊一般采用代码代替传统的页码编码。卷号、期号都缺项时可列出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以方便读者查询。值得一提的是,相对05版标准,新标准在8.8.2中增加了阅读型、引用型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的规定:“阅读型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文章的起讫页或起始页,引文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引用信息所在页”。过去我们要求著录所引文献必须标注起止页码,有的作者只标注其所引用部分的页码,按照新标准这不再是错误项。

4文中引文处标注

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有两种: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由于顺序编码制便于标注和检索查阅,因此科技期刊普遍采用顺序编码制[9]。顺序编码制一般按照所引文献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引文处标注的格式问题细碎繁琐,作者容易混淆的有以下几点。(1)有些新手作者只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却未在文中引文处标识序号,使参考文献形同摆设。(2)有些作者对顺序编码制一知半解,未按照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码,序号标识混乱;同一文献在文中多次引用时,未按照标准全部使用首次引用的序号标注,而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重复列出,造成同一文献用不同序号标识。(3)引文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格式因功能不同而不同,不可混淆。作为所引文献的标识,其序号及其方括号的字体格式用上标表示;当作为文中语句组成时,其格式与正文相同,例如“文献[3]表明……”。(4)文中同一处引用不同文献时,若序号连续,方括号内用短横线连接文献的起讫序号,例如引用处“[3,4]”应改为“[3-4]”。若序号不连续,方括号内文献的序号用逗号隔开,例如引用处“[2,4]”。(5)文中用语句描述不同文献时,不用“文献[3-5]”这种表示方法,而是改为“文献[3]至文献[5]”。

5新旧标准的不同

新标准与05版标准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有些文献的著录格式如果仍沿用05版标准将被视作错误项处理,因此不论投稿人还是期刊编辑都应该积极学习,掌握其中的不同之处。除了研读新标准外,还可以查阅相关的权威文献,如文献[10],以便了解得更加清晰。新标准运用后,科技期刊的投稿人容易出错的地方归纳如下。(1)综合类大学的学报往往分为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医学版,科技论文经常会引用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论文,对于这类学报的题名格式需要谨慎对待。05版标准给出的示例为: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而新标准在8.2中给出了不同的题名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并在6.1给出了另一个完整的参考文献示例为:常森.《五行》学说与《荀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0(1):75.因此,按照新标准,05版标准中的示例应改为: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2)标准(标识代码S)和报告(标识代码R)作为科技期刊的参考文献也是较为常见的。05版标准中标准号、报告号包含在题名中,给出的示例为[4]: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5795—1986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而新标准则明确规定标准号、报告号作为其他题名信息。在8.2.3中给出了带标准号和报告号的题名示例:信息与文献—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GB/T25100—2010[S];中子反射数据分析技术:CNIC-01887[R]。在附录A著录格式示例中将标准文献单独作为一项,并提供4个范例。按照新标准,05版标准中的示例应改为: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198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3)在专利文献(标识代码P)的著录格式中,05版标准题名项为:“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新标准删除了题名项中的专利国别,改为“专利题名:专利号”。另外,新标准增加了“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这一项。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属于电子资源必备,这一规则适用于新标准中所有类型文献。按照新标准,05版标准4.5.2中的示例应改为: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88105607.3[P].1989-07-26.

6会议论文

科技期刊引用的会议论文大多来自国外会议论文集,属于析出文献,这类文献也是著录错误的重灾区。除了外国作者的姓名著录格式容易出错外,会议论文集的主要责任者不详时,会议论文常常被作者按照期刊格式著录,甚至文献标识类型也会错标成[J]。有时作者著录的文献标识类型是[C],但析出文献的出处项前标识符号错误地用“.”代替“//”,而且会议论文集的主要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这3者缺项普遍存在。信息较为完整的格式为:“论文的主要责任者.论文标题[C]//会议论文集的主要责任者.会议论文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