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融合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融合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融合发展

1融合发展的基础

2016年初国务院办公厅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将公民科学素养提升到“对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位,而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不仅需要以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前提,同时也需要以链接科技与公众的传播平台为推动,这其中,大众媒体和科技期刊尤其是科普期刊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向大众进行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的任务。科技期刊担负着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的职责,主要为相关科技人员的交流平台,其中科普期刊是科技人员和感兴趣的大众之间的交流平台。大众媒体则更多的是科技人员与公众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在科学传播方面,大众媒体和科技期刊一样,也是科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其科技传播能力与公众科学素质密切相关。大众媒体和科技期刊的科技传播活动,涵盖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人们行为方式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对科技期刊来说,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一方面是现代传媒受众的有力竞争者,另一方面也可作为扩大期刊影响力并寻求与受众建立互动的良好平台。随着这类大众媒体的发展需求增大,科技期刊完全有可能与网络、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实现优势互补,并从中借力,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寻找新的机遇。对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来说,科学传播只是其部分职能,因此专业性远不如科技期刊。大众媒体可以借助科技期刊丰富的专业内容和专业人才,提高其科学传播水平和能力。

2融合发展提升大众媒体的专业性

2.1科技期刊可为大众媒体提供高水平的科技信息资源

科学传播最重要的是科技内容的准确性。只有那些有质量保证的科技信息内容才会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相反,如果所报道的内容没有质的保证,再多的量也不能说明其传播能力的强大,反而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而目前我国的大众媒体在进行科学传播时往往缺少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缺乏高素质的科技资源,而这恰恰是科技期刊所擅长的。大众媒体通过和科技期刊合作,可以获得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支持,极大提升大众媒体科技类话题的科学性、专业性,从而提高社会效益。2014年马航MH370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全球民众的关注。由于事关200多位中国乘客的安危,事件发生的最初几天,几乎中国的所有电视台全天候播报该事件。民众除想了解事件的进展外,对相关的航空科技知识也有迫切的了解意愿。《航空知识》利用专业优势与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广播、电视台等大众媒体合作,就空难发生的可能原因、调查和搜寻方法以及乘客如何规避和自救,给予了客观科学的解读。在抗战胜利70年大阅兵、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波音公司成立百年等新闻热点事件发生时,《航空知识》都以此为契机与大众媒体联合推出科普节目,在提升大众媒体科普节目专业科学水准的同时,为其注入了重要的文化元素,受到大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经过6年多与大众媒体的合作,大众媒体已经充分认识到《航空知识》整个团队优秀的航空专业素养及良好的合作精神,该团队已经成为一些大众媒体的航空航天类科技话题节目的首选合作伙伴。目前,包括中央电视台等许多大众媒体,在解读重大航空航天领域相关事件时,都会在第一时间邀请《航空知识》团队成员担任现场或电话连线嘉宾,以专家身份解读事件。《航空知识》在为大众媒体提供高质量的知识资源的同时,自身也收获了更高的品牌知名度,由此直接带来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增加。

2.2科技期刊可为大众媒体提供丰富的科学选题素材

大众媒体科技类节目的选题大多根据时效性的热点话题制定,这一点与科技期刊存在较大差异。科技期刊在选题方面除依据时效性热点话题外,还会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史,以及从科技发展导致的社会文化变迁角度出发,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方面发掘合适的选题和素材。由于科技期刊往往就某一类科学技术领域进行长期的选题策划工作,因此其掌握的科学选题素材非常丰富,特别是科学选题中有关人文社会类的话题,这恰恰是大众媒体平常极少关注的,这类话题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在传播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很好的受众亲和力。《航空知识》在与大众媒体合作过程中,会着力向大众媒体推荐科技领域的人文社会类话题,比如“大人物的飞行往事”“航空史上的专利之争”“枪械大师的航空梦”“航空与收藏”等,这些选题大多被大众媒体采纳,并在相关栏目中得到应用,受到广泛好评。科技期刊为大众媒体提供的全方位选题素材,极大地丰富了大众媒体的选题范围,让受众看到了科学技术发展变迁过程中那些“硬技术”以外的“软文化”,感受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人的开拓探索和执著精神曾起到过怎样的作用。作为平面媒体的科技期刊,在长期编辑实践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照片、档案、文献和影像等资料素材,就单一学科领域而言,这些丰富的素材也是大众媒体所不具备的,完全可以引进使用。在合作中《航空知识》就为大众媒体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为节目制作提供了翔实的依据,同时这类素材也为未来合作制作融媒体提供了信息基础。

3融合发展提升科技期刊的品牌影响力

科技期刊是小众媒体,其受众非常有限,学术类科技期刊受众主要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作者、审稿专家等,多也不过数万,小到只有数百人的也比比皆是;科普期刊的受众多的也就能到数十万,上百万发行量的几乎是凤毛麟角。而大众媒体的受众却可以多到以亿为数量级。《航空知识》参与的北京交通台“航空在线”节目,仅仅是一个北京地方性的电台,节目收听人数经常会到二三百万。《航空知识》参与的中央电视台的一些节目,更是创下过数亿观众收看的纪录。因此,与大众媒体合作,将极大地提升科技期刊的品牌影响力。

3.1大众媒体为提升科技期刊知名度提供了良好的推广平台

在国家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战略的推动下,近年来,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媒体越来越多地关注科技类话题,许多节目需要相应的科技界人士参与或提供协助,一些科技界人士也作为节目嘉宾直接参加节目制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航空知识》率先与北京交通广播电台实现合作,派出策划编辑在《航空在线》等栏目中参与策划和录制,《航空知识》团队在航空领域的专业性和文化性获得了节目主办方的高度赞扬,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较好。此后《航空知识》逐渐扩大与北京广播电台的合作,合作范围扩大到读书频道和新闻频道,涉及多个栏目。这些节目播出后,北京广播电台的大量听众通过节目认识了《航空知识》及其主创团队,无形之中让杂志的品牌知名度获得了显著提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交通台拥有北京地区最为广泛的司机受众,且其中相当比例并不是传统科技期刊的受众,但通过这些节目他们了解到了《航空知识》是一本优秀的科技期刊,其主创团队是一支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团队,这对于《航空知识》扩大潜在读者群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了解和关注是科技期刊获得新受众的第一个环节。

3.2大众媒体可强化科技期刊主创团队成员的名人效应

传统科技期刊的编辑团队往往都是隐藏在杂志背后的无名英雄,编辑好像天生是为他人作嫁衣的。尽管科技期刊编辑们凭借高超的科学素养和编辑专业知识,为读者们奉献上优秀的科技内容,但自身价值却往往被低估,即便是采编一体化的、身兼编辑和记者两种身份的科普期刊主创团队,也很少能出公众人物。但在新的媒体业态下,人们获取信息,特别是购买传统出版物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许多时候,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媒体节目以及其所塑造的各种公众人物,已经成为影响传统阅读行为的重要因素。《舰船知识》资深编辑宋晓军和《国际太空》编辑庞之浩通过长期与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合作,在社会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已被聘为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甚至还直接参与策划和制作电视专栏。他们频繁地在大众媒体上保持曝光率,在强化个人影响力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其所属科技媒体的品牌知名度。《航空知识》自2010年起开始着力强化与大众媒体的合作广度和深度,通过广泛参与大众媒体活动,编辑团队中有部分人员的知名度获得了显著提升,在科技传媒界具备了一定知名度,而这样的“名人效应”对于杂志的发行推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许多读者就是通过这些大众媒体首先了解了《航空知识》编辑团队的这些“达人”和“名人”,进而决定选择订阅或购买《航空知识》。这种从塑造人物影响力,进而延伸到期刊影响力,再到扩大期刊发行量的做法,是《航空知识》在与大众媒体达成合作之前所无法实现的。

3.3大众媒体对科技期刊的扩展经营具有显著的推动效果

传统科技期刊要谋求进一步发展,扩展经营模式是一个重要渠道。《航空知识》目前的扩展经营主要集中在官方微博、微信领域,以及由此带动的航空赛事、航空活动、航空旅游、航空文创产品营销等等。在与网络、电视和广播等大众媒体的合作中,《航空知识》得到了推广官方微博和微信的良好平台,可以在大众媒体的节目中直接推荐受众关注官方微博、微信。在与大众媒体合作的一些节目的选题策划过程中,甚至会直接植入《航空知识》策划制作的文创产品和各类活动,这对杂志的拓展经营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近年来,《航空知识》正积极利用文化资源开展航空主题沙龙、讲座以及国际航展文化特色游等主题文化活动,而这些活动的主题和受众,往往可以通过与大众媒体平台的合作得到支持和推介。

4融合发展提升科技期刊的内容建设

科技期刊作为传统纸媒,如果不进行媒体融合发展,其影响力将越来越被局限于日益减少的传统阅读者,这对于科技期刊的发展是严重的阻碍。尤其是对于依靠发行量获得经济收益的科普期刊,影响力传播的局限性,将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期刊的纸媒传播形式导致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期刊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反馈极为微弱,或者彻底消失,凭借寥寥的读者来信或电子邮件,科技期刊没有有效途径与受众建立良性互动,更无法通过这种互动为杂志的内容建立良性反馈。

4.1为科技期刊选题方向提供高质量的参考方向

总体来说,与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相比,传统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方式相对封闭,主创团队难以获得有效的反馈输入信息。但是和时效性更强的大众媒体展开合作,却可以帮助科技期刊的主创团队在制作期刊时获得高质量的知识输入。以《航空知识》与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合作为例,这些大众媒体的节目选题和策划,原本就结合了这类媒体对于热点话题的筛选,更结合了其策划团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得来的受众的关切问题。在参与这类节目的策划和制作中,《航空知识》的编辑团队也获得了很多值得关注的选题方向,其中诸如马航MH370、神舟载人飞船、城市飞行器、飞行汽车等话题素材最终都被用在了杂志策划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参与节目策划和制作过程中,《航空知识》主创人员还通过在节目期间与受众在网络平台的互动,收集到许多关于杂志选题的有益意见和建议,这些也间接为杂志选题策划和制作手法的改善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大众媒体素来以广大普通受众为对象,他们在将科技内容科普化的传播过程中,所选择的传播形式、节目语言和传播兴趣点等方面都比传统科技期刊更符合社会文化潮流,他们比科技期刊更懂得把科学技术信息转变为大众可接受的媒体语言的重要意义。在与大众媒体合作过程中,《航空知识》主创团队不断借鉴和吸收大众媒体节目的优秀文化元素,在杂志的选题策划、素材选择、版式和语言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改进,收效显著,读者直接反映指出杂志变得比过去“好看易读”了,这些都应该感谢来自大众媒体的文化借鉴。

4.2为科普期刊提供了扩大作者资源的广阔空间

由于科普期刊选题策划、编辑制作和发行传播的方式所限,许多科普期刊的作者团队正在逐渐趋近老化,原有作者团队从数量和知识结构上都越来越难以适应期刊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而编辑团队却难以通过其传统的编辑社交渠道接触到高素质的新作者资源并加以利用。与大众媒体的合作,则为科普期刊打开了一片广阔的科学传播社交空间,在合作制作相关节目过程中,《航空知识》通过大众媒体接触到了许多在相关领域上颇有建树的科技界嘉宾,这些人员都已与大众媒体建立了相对稳固的合作关系,其科学素养和科普化的表达能力都经过了实践检验,完全可以直接发展成为科普期刊的作者。《航空知识》就陆续邀请了多位这样的嘉宾参与杂志文章的撰写,实现了作者资源的不断扩充。此外,通过这些媒体嘉宾的个人影响力,杂志的知名度也获得了进一步提升。

5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联合制作融媒体是重要方向

《航空知识》与大众媒体长期稳固合作关系的建立,使得双方对彼此的资源优势都有了充分的认知。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航空知识》和大众媒体都产生了联合制作文化融媒体的意向。科技主题的媒体节目,实际上并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种媒体形式,如果能以多种媒体形式联合策划和制作,根据共同的主题,针对不同的媒体形式对素材进行不同的选取和加工,制作出以多种媒体形式传播的文化产品,将具备更大的社会效益。《航空知识》常年进行的各种公益科普讲座,在大众媒体看来具有传播价值,这类讲座稍加加工整理就能变成系列专题节目;此外,《航空知识》未来准备在行业新闻界组织的专题沙龙,也可以考虑与大众媒体联合制作成专题节目。目前《航空知识》正在与大众媒体就未来某些重大话题联合策划制作节目进行商谈,并也在积极筹备自身的全媒体策划制作能力,努力向融媒体方向拓展。

6结语

航空知识杂志社经过6年多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合作,到目前为至,已有9位编辑、记者与全国20多家大众媒体进行过合作,包括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深圳卫视、辽宁卫视等各大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台等各电台,以及今日头条、网易、新浪、腾讯等网络媒体。每年的节目量在百期以上,为航空航天科技知识在大众中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8]。通过与大众媒体长期合作,杂志社也培养了一支能撰文、能编辑、能讲座、能播音、能出镜的全媒体人才队伍,这是杂志社进一步扩大与大众媒体合作的核心资源。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的融合发展,可以整合科技传播内容,实现不同媒介之间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既能克服科技期刊由于定期出版、出版周期较慢、科技信息到达大众手中严重滞后的传播缺陷,也能克服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科技专业性不足的缺点。两者融合进行科学传播,不仅能够使大众得到第一手的准确的科技信息,同时也赋予了科技信息内容多元化的表达形式,大大提升科学技术信息的传播效率,从而为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建成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