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献学下花儿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文献学下花儿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音乐文献学下花儿研究

摘要:本论文以中国知识期刊网自1979年至2018年发表的花儿研究文献内容为分析对象,从音乐文献学的视角出发,将改革开放以来的花儿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呈示。从数量看2001年是分水岭,数量比之前陡增十倍;从内容看,花儿研究动向与国家大政方针密切相关,也体现出音乐文献学对花儿研究方法的导引价值。

关键词:音乐文献学;花儿歌种;发展趋势

“文献”一词最早的提出者是生活于2500多年前的孔子。他对学生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是现存资料关于“文献”一词的最早记载,也是孔子感慨文献不足而无法深入去考证夏商之礼。各个领域的研究都是如此,缺少文献的支撑使很多领域的研究都处于滞后甚至空白状态,文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音乐文献学在音乐领域的研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音乐文献学也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音乐文献学是通过对音乐文献的研究,揭示音乐形态变化、社会流传和发展规律,并为音乐文献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门较新的学科。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需求,音乐文献学本体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产生于明代的花儿作为广泛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音乐形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对于花儿的研究近年也越来越得到学界专家的重视。

一、1979年—1989年花儿研究发展趋势

从1979年1月1日到1989年12月31日,检索到有关花儿研究内容的文章共113篇,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的比例差异明显,以普通刊物为主。(一)文章研究的对象花儿音乐分析、花儿演唱、创作的花儿剧、花儿音乐民俗文化、不同地域花儿的相互关系、花儿的历史形成以及花儿音乐审美等方面。(二)文章的叙述内容从民俗学的角度对花儿、花儿会的民间传说、口头故事等进行介绍;从文学的角度对花儿歌词的语法、方言、词式结构等进行分析。(三)文章作者的学术身份1.花儿演唱名家有朱仲禄、苏平等,他们对花儿音乐的类别、音乐表现和演唱技艺等进行了介绍。2.高校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的学者有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柯杨。他在1980年与雪犁合编《花儿选集》;在1981年香港的《文丛》第3期发表了《西北高原的一颗明珠——甘肃莲花山花儿漫记》,把花儿音乐介绍到了海外。此外,还有郗慧民、屈文焜、卜锡文、魏泉鸣等学者。3.专业音乐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乔建中于1987年在《中国音乐学》发表《甘肃、青海花儿会采访报告》一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花儿音乐的形态从音乐材料的分析到其历史成因和传承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这一时期总的来说,对花儿的研究还是以文学性研究为主,对花儿的曲令音调的研究较少。

二、1990年—2000年花儿研究发展趋势

从1990年1月1日到2000年12月31日,这十年内发表的花儿研究文章为106篇,这一时期普通期刊和核心期刊的比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核心期刊中有关花儿的研究比上一时期明显提升。1.民俗学、文学角度的研究,从介绍、描述型发展到较深层次的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系统研究。如柯杨于1997年发表在《中国典籍与文化》第3期的《花儿会——甘肃民间诗与歌的狂欢》一文。2.研究视角有所拓展。如杜亚雄1997在《民间文学论坛》发表的《“洮岷花儿”与生殖崇拜》已经涉及社会学方面的问题。3.文章研究涉及的内容与前一个十年大致相同,但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调整,花儿研究中音乐旋律分析比例有所增多,逐步由文学性研究向音乐性研究倾斜。

三、2001年—2011年花儿研究发展趋势

从2001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检索到有关花儿研究内容的文章共448篇,总量激增,从中国知识期刊网1979—2018年期间研究花儿文章,总体趋势也印证了这一点。不仅如此,核心期刊中花儿的研究进一步扩大,也足以表现出这一时期花儿的理论研究越来越被学界所重视。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提高,音乐在这一时期也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喜爱,学界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花儿研究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随着国家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音乐文献学视野下的花儿研究探析◎常虹薛松梅展,花儿研究视野更加开阔,撰写花儿研究内容的文章数量达到了一个高峰。花儿会和花儿民歌比赛的内容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学者的关注,同时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出现了有关花儿非物质文化与“非遗”保护方面研究的文章,非遗和花儿联系在一起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另外,随着国家对硕士和博士学位建设的加强,对硕士、博士招生量的不断加大,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传统音乐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硕博毕业论文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宽,更多硕博学生开始将中国的民族音乐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因此,一些硕博层次的研究生开始将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确定为“花儿”,这一时期可以检索到以研究花儿为主题的博硕论文共37篇。其中,2002年由福建师范大学的张君仁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花儿王朱仲禄》,是首篇从音乐人类学的视野对花儿演唱家的音乐学研究,该论文一直到今天为止都是音乐人类学中重要的参考文献,论文中的研究方法到现在为止也是音乐人类学研究方法中国化中的重要形成依据,该论文更是将花儿研究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此外,还有2005年西北师范大学的程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花儿中的女性和女性的花儿》、2006年西北民族大学戚晓萍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茶园“花儿”歌手研究》等,都拓展了花儿研究的领域。

四、2012年—2018年花儿研究发展趋势

从2012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检索到有关花儿研究内容的文章共319篇,研究势头与前一个十年相比呈下降趋势。但这一时期核心期刊的收录有关花儿的文章进一步增多,超过了历史上所有的时期。从研究视角、被引频次来看,高学历作者的文章依然是这一时期的亮点,这一时期检索到了博硕论文共32篇,从中可以看出硕士论文中花儿的研究视角在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并且由之前的介绍性文章向音乐分析学、音乐地理学、音乐人类学的方向发展,由浅至深是这一时期花儿研究的重要特点,从而向花儿音乐研究的具象、音乐形态的分析以及音乐理论与一级、二级学科的交叉方面延展。如2012年兰州大学欧阳正宇完成的博士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莲花山花儿为例》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莲花山花儿进行了较全面、体系化的论述,开启了花儿研究的新视野,为具体不同地域的花儿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此外还有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陶雨芳完成的博士论文《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和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剡自勉完成的博士论文《民族视域中的陇南花儿研究》,等等,都是音乐地理学研究的代表。五、结语总体来说,从文章发表量来看,1979年—2000年是相对平稳期,从2001年开始文章数量激增,并且波动较大,2010年左右达到高峰。应该说花儿研究在此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大量学者、花儿爱好者为花儿的研究发展付出了心血,很多学者长期关注花儿的研究,单从文章发表篇章来看,刘凯、武宇林、张君仁、周亮、郗慧民、屈文焜、柯杨等均在10篇以上,通过音乐文献学分析,学界涌现出了一大批花儿研究领域专家。从内容来看,很多观点为后来研究花儿提供了重要依据。诸如赵宗福在《谈咏“花儿”的诗及其最早出现的年代》一文中提出“花儿”目前所见的最早文献是明代高洪所作的《古鄯行吟》。这成为后来许多研究花儿的学者定位花儿最早文字记录的依据。再如卜锡文在《“花儿”命名臆谈》一文中提出来“洮岷花儿”“河湟花儿”“陇中花儿”三大体系的观点,虽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异议,但是对于现在花儿分类产生了重要影响。再如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花儿青年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召开,都是近年来取得的成果。正是这样一代代学者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这蔚为壮观的学术成果、花儿作品、花儿唱家和艺术基金项目、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研究机构和传承机构。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音乐逐渐进入专业音乐家(主要是作曲家)的视野之中,并以此为积累,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汇演进入了专业音乐院校,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一个高峰。这是在学习借鉴西方音乐的基础上中国音乐家民族精神的高度凸显。而改革开放以来花儿音乐文献所显现出的特定领域内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也证明了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音乐文献的梳理、分析和二次研究为考察和梳理传统音乐的传承,分析和总结传统音乐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