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提高编辑效率应对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技期刊提高编辑效率应对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技期刊提高编辑效率应对探究

摘要: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实现稿件的高效编辑处理仍然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最多跑一次”理念,以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工作实践为例,通过简化作者和审稿专家的操作流程、缩短稿件发表周期,从作者投稿、编辑工作流程和稿件资料存档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提高服务能力,实现高效编辑出版的举措。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融合“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作者、专家和读者,还能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最终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关键词: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最多跑一次”理念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之一,而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争创一流”成为时代主题。编辑出版工作应当围绕这一主流,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当前的“双一流”建设。新时代下,期刊出版继续向全程数字化、媒体融合方向深入发展,期刊编辑日常处理的工作增多且更加繁杂,提高编辑效率仍然是出版工作中的热点话题。如何通过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审稿专家、读者、排版印刷工作人员低效率反复的修改,从而提升编辑出版效率,值得探讨。本文结合“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导向,针对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问题,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在编辑工作的各环节提出应对措施,优化现有处理流程,并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为提高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服务能力、建设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参考。

1“最多跑一次”理念与期刊编辑工作的关系

“最多跑一次”理念的最早提出是基于政务服务改革,于2016年底在浙江省被开创性地提出[1]并组织实施,已在诸多方面显示出成效。该理念从初期方便群众或企业到政府相关部门办事,延伸到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并拓广到环境保护、经济管理、社会治理、民主法治、高校管理和图书情报服务等领域[2-3]。在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如何提高编辑出版服务水平?落实编辑出版工作中的“最多跑一次”理念,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一些作为职能部门的高校期刊编辑部。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有能力、有条件、也有必要秉持“最多跑一次”理念,以提高服务水平。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落实“最多跑一次”的理念,不仅能提高期刊的编辑效率,缩短出版时滞,而且可以有效培养作者和审稿专家对期刊的忠诚度,确保充足的稿源,有利于建设稳定的作者和审稿专家队伍,最终提高期刊影响力。“最多跑一次”理念是在浙江工作时大力倡导的机关效能建设理念,其初心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要义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多跑一次”理念自2016年提出后,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已成为浙江改革的一张“金名片”[4]。2018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最多跑一次”理念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11月,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5]。这是一次创造性立法,浙江率先在省级层面为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落实“最多跑一次”理念提供了制度样本[6]。张孟洋[7]通过剖析落实“最多跑一次”理念改革的现实困境,从7个方面提出实现改革中国样板的优化路径。其中提到的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进一步推进办理流程及时限的标准化,可以为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措施制定、流程完善和数字化应用等起到很好的借鉴。“最多跑一次”理念体现在期刊编辑的具体实践中,其创新性主要是:以提高期刊办刊水平为导向,以快速处理稿件提高编辑效率为目标进行改革;提高沟通效率,减少作者和专家顾虑;不断优化稿件处理流程,建立有效协作机制,打造透明清晰的投审稿平台。通过加强科技期刊办刊的内涵式建设,让作者真正感受到科技期刊落实“最多跑一次”理念的服务方式,更好地实现其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真正发挥科学研究的学术引领作用。

2期刊编辑落实“最多跑一次”理念的需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已成为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下,部分期刊仍然存在征稿信息传播不畅、稿件采编方式落后、稿件处理流程繁琐、编修校对过程复杂、智能化软件和数字化技术利用不足等问题[8],导致部分稿件投稿不对口、投稿后查证困难、稿件审稿及退改次数较多、录用时间较长、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对当前科技期刊的办刊理念、办公条件、数字化利用程度、编辑人员素质和编辑流程等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期刊稿件处理需要“三审三校”,环节较多,而最影响稿件出刊周期的环节是稿件外审。因为在这一阶段同行评议专家的审稿效率与质量较难把控,所以审稿难的问题普遍困扰着较多的期刊编辑,主要体现在小同行专家难找、部分专家审稿效率低和审稿质量不高。稿件在送外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外审专家不熟悉稿件的研究内容被退审的情况,导致稿件“再跑一次”去重新寻找外审专家,从而造成稿件的外审时间过长。此外,审稿系统的界面友好性、科技期刊自身的影响力、专家对期刊的情感及认可度也是影响专家审稿效率的原因所在。因此,精准送审和提高对外审专家的服务水平是“最多跑一次”理念在审稿阶段对编辑提出的要求。另外,稿件外审通过后,编辑部对稿件编校处理的流程和效率也是影响稿件刊发周期的因素。稿件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是评价和衡量科技期刊质量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也是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科技期刊都十分重视稿件的质量,编辑部对各类稿件的处理通常会制订一系统规章制度,有着各自的处理流程。在这些处理流程中,编辑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协作程度会影响到稿件最终的出版周期。在稿件的编校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稿件返修次数,实现高效编修处理也是对编辑提出的要求。

3期刊提高编辑效率的应对举措

3.1明确期刊征稿方向。作者的快速和有效投稿是让优质稿件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第一步。作者需要方便地收集相关领域的期刊信息和投稿要求。虽然便捷的网络信息搜寻条件有利于作者快速找到需要的资料,但是国内期刊大多处于“单兵或小规模作战”状态,采用独立运行的编辑部或杂志社模式,其征稿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各有不同。这导致部分作者对同类期刊的征稿方向和要求了解不全而出现盲目投稿情况,造成一些优质稿件因投稿不对口退稿再另投一次他刊的情况,甚至因为部分期刊没有明确的退稿通知,作者因担心一稿多投而白白浪费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编辑部有效征稿信息并能高效传播有助于实现优质稿件的精准投稿。另外,有专家提出将同类型的学术期刊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跨单位联合出版,成立统一的出版机构或出版平台,实行集约化出版[9]。如果这类平台能够建立并完善,也将有助于作者的精确投稿,还可避免出现“一稿多投”。

3.2规范作者投稿。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需要对稿件进行初审。目前,期刊初审退稿的2条主要原因是:稿件内容与期刊收稿范围不符和稿件写作不规范、格式不符合期刊的要求。前者需明确告知作者期刊的征稿领域和重点方向,后者需规范作者稿件写作。因此,期刊编辑部首先需建立相关的投稿制度,在投稿网站的显眼位置明确设置选题方向、投稿指南及来稿范文,特别是对写作规范结构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制订详细的期刊稿件规范说明,设置作者自查表[10]。其次,加强或升级数字化投稿系统,简化投稿流程,使投稿界面更友好。并且,通过微信群或QQ群等交流工具,搭建作者与编辑联系的快捷通道。初审先将疑似学术不端、不符合办刊宗旨和栏目特色的稿件剔除,再将内容没有创新、研究分析低级或重复、统计方法不规范、语句不通顺、作者写作态度不端正的稿件过滤掉,剩余稿件可以从科学性、创新性、逻辑性、实用性等方面综合评价[11]。针对学术不端的鉴别,可以结合多种数据库进行检测,可有效识别稿件的重复率,减轻编辑工作压力,提高初审质量和效率[12]。通过严把初审关,把一些质量有严重问题或非重点选题方面的普通稿件直接拒稿,不让其再跑,以减少外审工作量。对于一些有创新、有思想、有参考价值的文稿初审时,通过编辑的规范加工和提出合理修改意见可进行一次退改,避免稿件因写作规范问题“死”在外审的路上。尽量避免一些有刊出价值的稿件因外审不通过,导致稿件退稿后再投稿一次的情况。

3.3提高外审效率。稿件处理过程中,外审专家的意见直接关系到稿件能否被录用,因此专家的高质量高效率审稿对作者和期刊来说非常重要。为减少稿件外审次数,编辑部首先需要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实行小行业精准送审。在送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期刊编辑要控制好送审的数量和节奏,合理指派。有些稿件如果集中派送给某几位专家或其中一位专家,派送量过大会影响专家的审稿效率。作为审稿专家,其事务性的工作本来就比较繁重,如果期刊编辑没有把握好派送稿件的领域或专业方向,极易造成退审,最终影响审稿效率。其次,需不断更新专家数据库,物色优秀审稿专家。对于一些学科有交叉的稿件,需要多送几位不同领域的专家,才能保证审稿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并降低退审率。如果专家数量不够充足,有可能会导致某几位专家要同时审读很多篇稿件,影响专家的审稿速度和质量。同时,如果专家的研究领域过于集中,也可能导致一些稿件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专家,影响外审进度和质量。期刊编辑在进行稿件处理的同时,既要紧跟学术前沿,又要不断开阔视野,及时关注各个专业方向的研究进展及相关领域举办的学术会议,并将会议信息推送给相关专家。此举不仅可以为审稿专家库中的专家提供服务;也可凭借这些学术会议搭建平台,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内的相关学者建立联系,吸纳更多优秀的高级人才加入审稿专家库。最后,需完善审稿平台,架好沟通的桥梁,做好为审稿专家的服务工作。专家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其对稿件的研究背景、学科进展、应用前景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可以对稿件的原创性进行快速判断,并得出针对性的审稿意见。努力提升专家对期刊的认可度,架好编辑—专家—作者沟通的桥梁,与专家保持长期的联系与信任,是提高期刊稿件质量的关键。专家对期刊的认可度包括对期刊的了解程度、对期刊综合质量的判断。专家对期刊的认可度提高了,其审稿意愿就会提高,给出的审稿意见也更翔实。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如每年举办优秀审稿专家评选活动,以此提升专家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有利于更好地建设审稿专家团队。

3.4加强编辑的智能协作。外审结束后,编辑部将安排复审和终审,并对稿件进行编校出版。作者修改和稿件编校速度的快慢也直接影响稿件的出版周期。在这一过程中,需加强编辑的智能协作,提高编校效率,可从3方面减少退改次数,实现对稿件的高效编校处理。1)规范简化编校流程,提高编校效率。在返回外审意见的同时,结合编辑部的具体编修意见一并反馈给作者。在退改中明确修改要求,并要求作者修回时上传修改说明,方便编辑快速地核对稿件的修改情况。修改后需重审的稿件应及时送专家复审,并将作者的修改说明一并发给专家,方便专家复审;同时,编辑要提醒专家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复审意见。2)提升编辑素养,加强编校协作。由于编辑个人的素养及专业领域的局限,对稿件的编修会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情况,因此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编辑需加强协作,并对流程中的具体时间进行有效管理,在协作的各个阶段按目标要求更好地完成阶段任务[13]。同时,编辑需加强与作者的编校协作,从稿件审读、退改、定稿录用及排版校对,期刊编辑需要与作者保持联系,通过电话、邮件、QQ或微信等交流工具及时进行沟通。3)利用好编校平台与各种智能软件。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现代编校技术的日益智能化,选择适合期刊自身的采编系统尤为重要。完善的采编系统可让编辑线上协作,也可让作者参与线上编校。例如《光学学报》依托科云出版平台,实现了所有稿件的全数字化流转和电子化编校排,提升了编辑出版效率[14]。在稿件编校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化软件,有助于减少退改次数。例如,在全文内容校对上利用方正审校或黑马校对等软件,在参考文献编校上利用善锋软件等进行自动化校对,编辑部还可针对自己的期刊规范和要求开发智能编修小程序[15]。

3.5稿件资料存档中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在传统的期刊稿件资料管理中,需保存一大批纸制版的原始材料。例如,作者提交初投稿、修改稿、清校校对稿、授权书和版面费交费凭证等材料,作者需要多次跑编辑部提交这些材料。在稿件录用或刊出后,作者也需与编辑部联系,或者上门索取录用通知或印刷后的纸刊。随着网络在线投稿系统的采用和完善,这些材料可以实现在线提交,并通过电子版的方式在网络系统上保存,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编辑部可采用电子版形式收集、存档稿件的相关资料,来实现期刊稿件资料投送与获取的便捷化。以录用证明的获取为例,以前作者需跑编辑部取纸制录用通知或通过邮局寄送,现在编辑部在稿件录用后,可采用电子录用证明方式[16]。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目前采用下载中国知网网络首发证书作为录用通知的方式,即稿件录用后在中国知网上进行网络首发出版,同时在知网的页面上生成有印章和证书编号的网络首发证书,供作者自行下载。该证书作为稿件录用通知既正式又可靠,也方便相关部门查证。

4结束语

本文结合“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分析了期刊编辑实际工作中的一系列提高编辑效率的应对举措。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更多地思考“最多跑一次”理念的本质,真正去挖掘期刊编辑工作中“最多跑一次”的精神内涵,提高服务能力。期刊编辑在不断加强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同时,建议通过服务导向做到4个坚持:一要坚持目标导向,为真正实现编辑工作的“最多跑一次”,思考如何更好地为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服务;二要坚持需求导向,切实增强编辑工作与作者需求的契合度,思考如何进一步缩短审稿及发表周期,扩大稿源,提升稿件质量;三要坚持问题导向,有意识地去了解作者、专家和读者,并换位思考,着力解决具体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四要坚持效果导向,以促进文献传播效果和提高期刊影响力,逐步实现高效编辑出版。2019年,国家为推动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期刊编辑部为加快实现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标和使命,坚持为作者、专家和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有必要在编辑出版工作中融合“最多跑一次”理念。尤其是在后疫情时期,对于部分仍然需要作者提交较多稿件资料的期刊编辑部,实现编辑出版的“最多跑一次”也有利于减少人员和相关实物资料的流动。因此,本文从“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出发,结合编辑工作实际,针对快速处理稿件中遇到的问题,分别从作者投稿、编辑工作流程和稿件资料存档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编辑出版效率的针对性举措。当然,期刊编辑在提高审稿效率及稿件快速处理等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重而道远。如何将编辑出版工作与信息化、智能化进行有效结合,在编辑工作各环节中更快更好地融合“最多跑一次”理念,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