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肺炎疫情对学术期刊工作模式影响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2019年12月起始于湖北武汉的病毒疫情对当时中国的很多行业造成了冲击,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也影响了很多行业传统的工作模式,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和生活也同样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控制疫情期间,为了保证办刊工作的正常进行,很多学术期刊编辑都积极调整工作模式,居家办公,减少外出和人员聚集;同时,积极通过网络在线出版模式,减少疫情对传统纸刊出版模式的影响。现就此次疫情对学术期刊工作模式和出版模式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未来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学术期刊的工作模式和出版模式有所借鉴和帮助。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之后证实为2019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即病毒肺炎。由于早期对该病的流行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相关部门没有及时采取严格的流行病管控措施,并且随着2020年春运的到来,病毒的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2020年1月份之后,全国各地都陆续发现该病例并快速扩散至更多的健康人群,该病也发展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疫情——病毒肺炎疫情(下面简称肺炎疫情)。疫情发生之后,大批医护人员奔赴前线,为疫情的控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为了快速有效地控制此次疫情,全国各地很多不同行业人员也响应政府号召,居家办公,尽可能地减少外出,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从而达到控制病毒扩散的目的。目前,全国各地疫情控制逐见成效,虽然个别地区还有肺炎病例报道,但基本为境外输入病例,本地病例很少或没有。经济形势也在慢慢恢复中,不管政府还是民众,都对战胜这次疫情充满信心。但是,我们不可否认,面对这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始的准备是不足的,不论是国家经济层面,还是个人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这次疫情都对其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改变。可以说这次疫情爆发是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战考验。在此次疫情前期防控过程中暴露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应急机制运行不畅、应急保障体系存在漏洞等问题[1]。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完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由于各地区的地域性差异、各级政府管理权责差异、公共机构属性差异等,应急管理需要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同时不同专业领域对于应急管理做出的贡献也不尽相同[1]。学术期刊机构主要承担着学术论文的发表,促进学术交流,引领学术进步作用,同时还肩负着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作用[2]。在这次疫情中,除了以上作用,学术期刊还发挥着疫情研究传播和疫情知识科普的功能,一方面引导民众科学理性面对疫情,另一方面积极汇集疫情研究成果,促进疫情研究人员的交流,从而有利于政府决策部门更加科学地制定疫情防护指南,从专业领域为应急管理做贡献。除此之外,根据出版专业自身的特点,学术期刊机构积极配合国家疫情控制决策,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出版模式积极进行调整:减少集体上班办公模式,以居家办公模式为主;减少纸质刊物的出版和发行模式,以网络出版和发行为主。肺炎疫情下学术期刊在工作模式和出版模式上采取的对策,也可以为其他领域借鉴。本文就此次肺炎疫情对学术期刊工作模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学术期刊从业者在未来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做出的决策有所帮助和借鉴。
1肺炎疫情对学术期刊工作模式的影响
和国内其他很多行业一样,学术期刊机构,不管是出版社还是期刊编辑部,一般都采用现场集体办公的工作模式,即便现在很多学术期刊已经采用网络办公,完全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网络远程办公,但对大部分机构管理者而言,还是更倾向于现场集体办公的工作模式。对于一些大型出版社而言,由于集编辑、校对、排版、印刷、网络出版和发行等于一体,现场集体办公有利于各部门及时快速沟通,对出版工作效率的提高比较明显;对一些小规模出版社或学术期刊机构(如单刊编辑部),除了一些核心工作,如稿件编辑工作外,其他一些工作都依赖外包完成,集体办公对出版工作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平时,现场集体办公无可厚非,但在重大疫情情况下,现场集体办公就可能造成疫情的快速传播,不利于疫情控制。因此,当面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术期刊工作模式有必要做出快速调整。在疫情情况下,为了避免人员出行和聚集造成的疫情扩散,传统的集体现场办公改变为分散居家网络办公。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学术期刊分散居家办公提供了条件。学术期刊编辑完全可以利用各种办公软件,采用无纸化办公,实现稿件从编辑到出版的全网络化。现在已经有一些学术期刊采用编辑业务相关软件实现了完全网络办公:投稿系统负责稿件收集、送审和退修;稿件采编系统负责稿件编辑和校对;排版软件负责稿件排版;网络出版系统负责稿件的网络出版。对这些期刊而言,居家办公只是更换了办公场所,对出版工作流程的影响并不大。但还有很多期刊,不具备完整的网络工作链,或者习惯于纸版稿件的处理,而且居家办公并不都具备所有的办公设备,突然从单位集体办公转变为居家办公,可能还有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2疫情对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影响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期刊数字化成为大势所趋[3-4]。很多学术期刊都建立了期刊独立网站或加入一些期刊数据库,通过网络期刊内容,甚至一些期刊已经取消纸刊出版,完全采用网络出版模式,通过自建网站、OA期刊、二维码出版模式、区块链模式和优先出版等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5]。但还有很多学术期刊倾向于传统的纸刊出版模式,网络出版只是纸刊出版的一种辅助或补充模式,且网络出版存在延迟和阅读收费等情况,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进程仍然较为缓慢,实现数字化转型还存在巨大挑战[6-8]。当然,造成这方面原因很多,如:国内期刊完成每年期刊管理机构年检需要递送纸质刊物;一些单位和机构在课题结题或年底汇报时必须递交所对应的纸刊;一些学术期刊管理者习惯于纸刊的出版,不愿意改变纸刊出版模式。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速的提高,以及电脑、手机和各种阅读器的普及,人们已逐渐习惯于网络阅读。特别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网络阅读模式。疫情期间,因为印刷机构工作停滞,严重影响了纸刊的及时出版,所以对那些侧重依赖纸刊出版模式的学术期刊而言,必须快速调整为网络出版模式,通过网络及时期刊内容。当然,这不意味着纸刊出版的消失,反而会促进学术期刊对未来出版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这不仅是适应当下疫情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期刊未来发展的需要。
3疫情对学术期刊从业者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疫情造成期刊工作模式和出版模式改变的同时,也对学术期刊管理者和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期刊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是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9]。对管理者而言,疫情条件下除了要更加全面考虑工作安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还要具备更强的责任心,敢于担责,不把困难和压力推卸给工作人员,同时,对工作人员要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对编辑人员而言,除了要更加自律和负责外,还要快速掌握和提升各种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如一些习惯于纸版稿件处理的编辑人员,应该掌握各种电子版本稿件(如PDF文件)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另外,对排版工作外包的学术期刊,疫情可能造成外包单位延迟上班,不能及时按要求完成期刊所交付的排版工作,所以,编辑人员在平时也应该学习掌握基本的排版软件和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等。
4结语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10]。此次突发于2019年末的肺炎疫情,就是一则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对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一次研究应急管理考验,也是对社会各行各业,包括出版领域的一次应急管理的考验和锤炼。相信经过这次疫情应急管理实战考验,各级政府和社会各行各业都会积累大量有效经验,在未来面对可能再次发生的应急管理事件时,可以更加从容面对和解决。这次疫情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全面的。这次突发的疫情在带给人们生活和工作不便的同时,相信也会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如在面对突发应急管理事件时,我们应该怎么保持工作的正常运行、如何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等很多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对于学术期刊从业人员而言,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和探索未来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术期刊以何种工作模式按时保质完成出版和发行工作,如何更高效地传播学术研究成果。这次疫情无疑是对各个行业,包括学术期刊工作模式应变的一次预演。当然,对学术期刊而言,除了期刊从业者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也需要期刊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制定更完善的政策,如期刊年检对刊物版本的要求、网络刊的相关政策等。疫情结束后,工作模式和出版模式是否回归疫情前的工作模式,也需要学术期刊管理人员思考。另外,疫情下,学术期刊从业人员在居家长期办公时,要注意个人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同时发挥个人的优势,积极了解和传播疫情下科学的防护知识,为疫情控制做出学术期刊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