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期刊编辑在新媒体下角色变化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新媒体风起云涌,出版行业竞争激烈,市场格局深刻变化。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中站稳脚跟、抢得先机,是期刊编辑必须面对的现实考验。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期刊编辑存在的问题入手,对角色变化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期待贡献出更多更好雅俗共赏、广泛好评的文化产品。
关键词:期刊编辑;新媒体;角色变化;应对措施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多屏互动拓展,传播跨界融合,全媒体时代已然来临。作为期刊编辑,应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发展潮流,积极转变角色,努力适应环境,肩负起价值引领、教育民众、科普知识的社会责任,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思想与文化兼备、形式和内容俱佳的文化大餐和饕餮盛宴。
一、期刊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个人水平制约受限,期刊编辑有些跟不上新媒体发展要求,“身处新时代、心在旧社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观念因循守旧,存在思想误区。在传统媒体时代,期刊编辑掌握文稿“生死命门”,容易滋生“高人一等”想法,颐指气使地对待作者时有发生。且因传统观念的影响,错误认为只要“文稿审核”不出错便万事大吉、“来料加工”无失误即高枕无忧,时代变迁技术进步不关己。因此,需要树立全媒体思维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用平等的视角对待受众,将自身打造成资源集中、理念先进、文化多元、思想复合的中转站,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创新意识不够,不愿主动改变。习惯于凭经验做事、啃老本吃饭,画地为牢穿旧鞋、故步自封走老路,缺乏求知精神和探索劲头,对编辑出版最新理念不学习、对传播领域新行业规范不关注,对传播规律不研究、对前沿动态不掌握,不思考如何实现新媒体与编辑工作有机衔接、紧密结合,不分析如何利用交流工具与作者进行良性互动、实时沟通,不实践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推广、有效反馈,身份局限于“文字搬运工”,难以晋升为“创新研究者”。
(三)知识结构单一,主动学习欠缺。新媒体环境下,只有知识储备丰富、结构体系完备,才能对文本内容科学取舍和精细加工。而有些编辑安于现状,不注意对新知识了解和新技术吸收,工作之余或忙于推杯换盏日常交际,或忙于相夫教子照顾家庭,不再充实“武器库”、练就“新装备”,导致文稿审阅时,无法做到通达透彻知悉淘得“良坯”、时刻洞察世事慧眼识珠,与有价值的文稿失之交臂,降低编辑出版科学性和含金量,影响期刊关注度和影响力。
(四)理性思维缺乏,引导能力较弱。作者写作稿件难免存在不理性宣泄和不理智批判,这时期刊编辑就要“改邪归正”,发挥媒体舆论引导价值“纠正跑偏”。基于对社会现象、突发事件的调查研究和理性思考,认真分析研判,及时归纳总结,正确引导舆论,坚持主旋律、弘扬主基调,营造清朗舆论空间。然而期刊编辑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稿件,将主要精力放在文稿审修上,理性思辨弱、深刻思考少,急需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二、期刊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角色变化
新旧媒体融合趋势日益显现,只有站在战略全局高度,转变观念以媒介融合为契机,积极应对以理念重构为关键点,主动求变以改变角色定位为突破口,才能尽快适应和顺利融入新媒体环境。
(一)方向上,由“单向传受者”向“多向对话者”转变。传统媒体时代,期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掌握传播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处于主导地位和核心位置,只有传播者单向发散、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互动交流频率较低。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者改变了被动地位,与传播者趋于平等,直线关系多维重构,传播形式兼收并蓄,传播手段融合叠加,由单向传播模式变为互通对话模式,实现了传受之间互动交流。在新媒体影响下,期刊编辑要以满足用户的新闻体验和信息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微信微博、读者留言等方式,积极与作者、粉丝等开展多维度沟通、立体化交流、广渠道对话,认真聆听心声,深入了解诉求,全面增强黏性,才能产生良好效果。
(二)内容上,由“信息加工者”向“媒介多面手”转变。传统媒体时代,编辑在符合实际、尊重原创的前提下,内容上对残缺模糊、逻辑错误的部分修改完善,达到逻辑缜密、语句凝练、表述准确的效果;形式上调整段落格式、优化文章体例,规范表达用语、尊重读写习惯,保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因此被称为“为他人做嫁衣”的信息加工者。而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各种媒介,进行高效的收集、整理、加工、传播有用信息被提上议事日程,这就要求编辑变身“媒介多面手”,要有敏锐的信息来源鉴别力,还要有高超的选题组稿策划力,以及优质的有用资源供给力,由擅长单向业务的“术业专家”向一专多能的“触媒杂家”发展,才能适应融合发展要求。
(三)层次上,由“文字把关者”向“思想引路人”转变。传统媒体受传播介质、容量或地域、条件的限制,只有新闻价值较大的内容,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新媒体出现后,突破时间限制、空间约束、技术局限,使得信息海量增长,瞬间就能传遍全世界各个角落,传播效率更高、传播范围更广、传播内容更多。期刊编辑在履行好政治方向上认真把关、文字体例上严格审核的职责后,还要发挥好“思想引路人”作用,做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增强影响力、做沟通和交流的组织者增强引导力、做信息和服务的供给者增强公信力,以更快速度传递新鲜资讯、更多方式分享科研成果、更好效果引领文化价值,彰显新时代专业职责和社会功能。
三、期刊编辑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应对措施
新媒体、新变化、新要求。期刊编辑只有顺应媒体环境的变化,内化于心思想尽快转变、外现于行素养不断提升,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永立潮头浪尖,成为敢为人先、受人瞩目的“后浪”。
(一)坚定政治信仰。只有信仰坚定,才能头脑清醒、行动有力。一名称职的编辑,不只是有知识的文化人和见解的学问家,还要是有觉悟的思想家和有信仰的政治家。1.坚定政治立场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认认真真了解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仔仔细细把握出版物政治理论导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2.提高学术素养杜绝人情稿、关系稿,严厉打击学术腐败,禁止学术不端行为,传播有政治高度、有思想深度、有社会温度的精品力作,弘扬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和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阵地。3.提升文化自觉坚持规范语言行为和文字使用方式,不断加强基本功训练,自觉维护汉语使用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做资源共享的文明实践者和中华文化的忠诚守护神。
(二)提升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关系人的思想和灵魂,体现期刊编辑的基础和根底。因此要大力提升文化素养。1.强化自主学习温故知新精读细研专业书,博古通今广泛浏览旁类读物,海纳百川关注领域前沿内容,与时俱进时时把握热点资讯,不断汲取先贤智慧、共享中外文明成果,成为行家里手和业内专家。2.加强相互交流组织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从业类型、不同年龄性别期刊编辑,结合主要业务、工作经验、互动体会,发表意见、沟通交流,找准契合点和突破口,推动互学互鉴、协同发展、不断提升。3.学会借力引智通过专家授课、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触类旁通丰富学识、博闻强识增强底蕴,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
(三)夯实专业功底。只有功底扎实、强基固本,最终作品才能赢得读者认可和喜爱。1.增强信息加工能力新媒体意味着信息传播的高速度和快节奏,期刊编辑要有较强信息收集、加工、输出的业务能力。要培养阅读习惯、丰富知识储备、加强日常训练、深入广泛思考,才能胸有成竹、事半功倍。2.增强采编业务能力强化采编业务,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深层原因、背后故事、长远影响等能够进行深度挖潜和详细解读,嗅觉敏锐及时追踪、引发关注持续吸睛、深度沉浸理性思考,全面提升文化作品含金量和附加值。3.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找准时代对接点与百姓共鸣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全力打造引领价值观念、体现文化精神、积极进步向上的时代佳作,形成正面积极的舆论导向。
(四)积极开拓创新。编辑比拼的是思想、较量的是想法、竞争的是知识,只有内容新颖、形式出彩,才能独领风骚、胜人一筹。1.胸怀开放既不故步自封,也不盲目跟风,积极主动扩大交流与合作,强化敏锐洞察力,学习借鉴先进传播理念和手段,培养独到眼光,了解前沿媒介环境,跟踪前沿传播技术,促进新闻出版行业质量效益提升。2.思路开拓关注时事培养新闻敏感性“延伸触角”,跟踪动向聚焦社会关注点“拓展选题”,“走出去”开展市场调研,“请进来”倾听专家讲座,想出新法子、得到金点子。3.推陈出新在出版方式、宣传营销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使创新成为主旋律和源动力,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互相交织、有机融合,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四、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故步自封必定淘汰,拼搏精进才是王道。面对市场竞争和技术冲击,期刊编辑不能妄自菲薄、自乱阵脚,而应从容自信、迎难而上,立足自身实际,发扬传统优势,提升综合素养,克服路径依赖,拥抱科学技术,不断革故鼎新,做精、做优期刊,做强、做大市场,依靠口碑收获读者,凭借品质取得成功,走向光明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吴嘉睿.数字化转型下期刊编辑职能的变与不变[J].编辑学刊,2014(1):12.
[2]朱同芳.经国大业的参与者与不朽盛世的缔造者[J].中国出版,2018(9):56-58.
[3]罗菁.关于融媒体背景下期刊编辑转型路径的相关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14):157-158.
作者:钱茹 单位: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期刊出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