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传播科普内容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技期刊传播科普内容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技期刊传播科普内容思考

摘要:科技期刊在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时,也要承担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利用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大众的科学素养,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广西植物》为例,从科技期刊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普及植物学前沿科学知识、对关注度较高生态事件的科学普及、普及民族植物学知识这4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对科技期刊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提升科普传播的有效性,培养高素质的科普人才,提高期刊的受众覆盖面,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拓宽科技期刊的社会公益性。

关键词:科技期刊;科普内容;《广西植物》;实践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大气、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已成为全民关注的重大社会生态问题[1]。为此,联合国宣布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每年的6月5日为环境日。2020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讲话,强调“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2]。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科技期刊在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时,也要承担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利用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内容优势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大众的科学素养,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珍惜濒危植物面临灭绝的风险,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化学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亟待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生态学方面知识的科学普及工作。《广西植物》是报道植物系统发育学、植物生理生态、植物与环境、植物化学等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在坚持“内容为王”、提升学术质量同时,也重视科学普及,履行科技期刊的科普责任。

1科技期刊在科学普及中的内容资源优势

科技期刊主要发表本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及综述文章,以专业性和科学性著称。科技期刊在报道某一专业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传播前沿科学理念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科技期刊以其专业媒介的属性要求也承担对公众传播新的科技成果,宣传最新的科技理念,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社会责任[3-5]。科技期刊在对公众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方面具有强大的内容资源优势,其科学性和权威性是其他大众媒体和自媒体无法相比的。科技期刊的论文作者大多来自学术水平较高的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所发表的论文大多是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了解该领域前沿科学动态具有较强的指导性[6]。另外,科技期刊拥有学术水平很高的编委会和审稿专家库,时需要经过严格的三审三校,在研究的热点来源、内容的准确性和质量把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因此,科技期刊要增加受众覆盖面,提升期刊影响力,需充分利用其权威的科学内容资源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在更大范围内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多种多样的植物、植物功能及资源利用、植物生存的环境、植物资源的保护等都是《广西植物》科普宣传的内容资源。植物科普的目的是要让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美丽新世界。本刊以自己的内容资源优势,按照不同层次的知识储备将目标对象划分为中小学生、普通民众、大学生、政府机关人员等,从植物介绍、植物功能与利用、植物与环境、植物资源保护等方面,以生动有趣的文字配以图片、视频来帮助公众了解植物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培养公众关注生物多样性,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

2《广西植物》传播科普内容的实践

2.1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科技期刊不仅是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还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舆论导向作用[7]。必须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重点推介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支持的研究领域,对公众全面普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宣传研究热点内容,满足公众对前沿科学知识的渴求,在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2013年9月和10月,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以来,我国与有关国家不断拓展合作区域和领域,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针对“一带一路”热点选题,本刊在2018年第11期和2019年第9期刊登了“一带一路”沿线植物多样性研究专栏/专刊,主要介绍了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植物新资料、植物遗传多样性、植物生态适应性、濒危植物生境介绍及致濒危的原因等,对保护沿线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2普及植物学前沿科学知识。科技期刊都把提高内容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当前科技发展的大潮中,编辑应该转变观念,把学术与科普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切实承担起科学普及的社会责任[4]。科技期刊不仅需要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来提高本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度,更应该利用新媒体技术,用生动有趣的科普化语言弘扬科学精神,进行先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培养公众理性的科学思维,进而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中国喀斯特地貌(也称岩溶地貌)因其多样的造型地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天坑是岩溶地区最壮观奇特的负地形景观,犹如大地之眼,随着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相继发现大型天坑群,吸引了诸如地质、环境、景观、旅游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同时也激起了公众探究天坑的好奇心。本刊在2020年第6期发表了《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种子植物区系研究》一文,但其专业性很强,深奥难懂,不适合大众阅读。编辑协助作者运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阐述深奥的岩溶植物多样性专业知识。首先将题目改为引起公众阅读兴趣的、适合微信文推广的《探秘大地之眼——大石围天坑群植物篇》;其次用精美的图片对天坑的险、奇、峻、美等罕见的旅游景观进行简单介绍,并重点介绍了天坑相对隔绝的天然屏障和独特生境,保存了大量珍惜濒危植物,是许多难得一见植物的“乐土”;最后利用纪录片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由此可见,科技期刊的学术论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科学普及,不仅能满足大众对前沿知识的需求,还能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2.3对关注度较高生态事件的科学普及。在发生一些重大生态事件时,科技期刊应凭借其权威的内容资源优势,从科学和专业的角度,约请资深专家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可以弥补公众在面对严重自然灾难或生活困惑时科学知识的不足,提供一定的科技支持和保障[5]。澳大利亚在2019—2020年发生严重的山火灾难,使得近5亿动物丧生,山火烧毁面积超过5.25万km2,这是人类难以忍受的重大自然灾害,导致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环境污染严重[8]。我国2020年西昌发生森林火灾,致使19名英雄牺牲。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科研工作者都在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与读者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本刊在2020年7月在中国知网优先出版了《5种常绿冬青叶片防火性能评价》,为森林防火树种的筛选,建造防火林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装潢材料和装饰引起环境甲醛超标,导致室内和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9]。甲醛具有污染来源广、持续释放时间长和强致毒致癌等特征。在实际生活中,国内大多数装修后的居家和公共场所内残留的甲醛浓度超标。当前吸附甲醛的方法都因各种条件限制难以被人们接受,植物吸收甲醛已成为便捷、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的一种可行方法。本刊分别在2012年第6期刊登《竹芋科和蕨类室内盆栽植物对甲醛净化作用的研究》、2015年第4期刊登《甲醛胁迫下四种盆栽植物的生理动态反应》、2019年第6期刊登《室内观赏植物对甲醛的吸收及抗逆效果研究》3篇关于植物吸附甲醛的文章,为公众在选择室内观赏植物时提供了一定的科技支撑。

2.4普及民族植物学的知识。世界上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了利用本地区传统植物的风俗习惯和丰富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人们愈来愈重视传统文化,对天然植物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10]。但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民族植物利用经验没有文字记载,因此需要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整理和记录,与此同时对公众进行民族植物学资源利用的科学普及。本刊近年来发表了多篇关于民族植物学的文章,《云南普洱可食用棠梨花的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西双版纳哈尼族驱蚊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广西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知识》《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及现状》《广东阳春重阳传统药市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湖南通道染制侗布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等,主要内容包括京族、瑶族、纳哈尼族、侗族、拉祜族等在食用、药用、驱蚊、建筑等方面的应用。这些论文本身在记录少数民族使用当地植物的一种行为习惯,并且这些民族地区的植物具有多种药物功效,能吸引大众阅读的兴趣,进而拓展了读者对民族文化的吸收范围,丰富了大众的精神文化,使植物学领域的科学普及达到更高的层次。

3科技期刊开展科学普及的建议和思考

3.1学术与科普并重。在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不仅要重视科技知识传播的深度,更要注重广度。编辑的素质和水平是影响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时期,编辑更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科普和学术同等重要,承担好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社会责任[11]。科技期刊可以适当增加科普论文,也可以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进行科普化二次创作,可以提高受众覆盖面,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实现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国际顶尖的科技期刊如Nature不仅设置有学术论文栏目,还有非学术论文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发表了很多的科普文章,并且经调查发现科普栏目赢得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12]。也有统计结果表示,科普文章的引用率和影响因子往往也很高,甚至超过同期其他的学术文章。科技期刊为宣传学术论文可谓是用尽各种办法,提高学术论文的影响力目前还是各个期刊放到首位的工作任务。科技期刊权威性的内容资源是进行科普的最大优势,同时科技期刊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从多个角度为学术论文做好宣传。所以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把科普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力求学术与科普并重。

3.2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科学普及的有效性。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在发挥其传播学术思想传统优势同时,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采用多媒体的传播方式对科技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可有效提升科技期刊品牌效应。科技期刊编辑可以采用文字短文宣传法,也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在各大平台上对学术论文进行解读,回应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内容,使阅读的可能性变大[13]。同时要注重语言的科普化,考虑受众的阅读习惯,选择适合多媒体传播的内容形式。本刊今年开始选择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将学术论文科普化,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利用精美图片、纪录片的形式对学术论文内容深入浅出进行解读,满足公众对获得科技知识的需求。科普化内容被大量阅读和广泛传播,从而实现学术论文的有效传播。

3.3培养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高素质的科普人才是科普工作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根本,也是办好科技期刊、促进科技知识传播交流的基础。国际上顶尖学术期刊的科普专栏对公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拥有较高水平的、善于写科普文章的专家,并且他们写得很好[14]。而我国目前大多科研工作者对科普写作还不擅长,科技期刊的编辑也未有进行科普创作的意识。科技期刊需要培养编辑的科普写作能力,并且协助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学术论文进行科普化创作,促进科研成果能在公众中广泛传播,使公众能够轻松地理解,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4结语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各种传播技术手段及传播平台的兴起,公众对科普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科技期刊以其传播媒介的属性,要勇于承担科学普及的社会责任。科技期刊应该在保持其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增加科普内容或将学术论文科普化创作,满足人们对前沿科学知识的渴求。科技期刊编辑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利用专业优势,使用短文字、精美图片、短视频等形式在纸媒、公众号平台、网站上呈现科普化内容,扩大传播效果,提高期刊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