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编委会和编辑部效率提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技期刊编委会和编辑部效率提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技期刊编委会是期刊质量的引领者和把关人,编辑部是期刊影响力提升者和品牌塑造者。但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编委会体积庞大、效率低下,编辑部则面临优秀稿源外流、组稿困难、传播乏力等困境。在互联网时代,知识服务和媒体融合已经向科技期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梳理既往相关研究,结合中文版《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英文版《AgingMedicine》的实践,提出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编委会和编辑部效率提升及协同工作模式,以期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思路。

1现状和机遇

我国科技实力突飞猛进,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进入并行、领跑阶段。与此相应,我国科技论文数量高速增长,被引频次位居世界前列。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推进期刊治理的现代化。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不断改变着传统的媒体格局,科技期刊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全媒体出版时代对编委会的效能、编辑出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编辑部与编委会协同工作模式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作为国内老年医学界权威性和影响力最高的学术组织,共出版两本期刊,1984年中文版《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创刊,2018年为响应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英文版《AgingMedicine》创刊。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既有需要做精做强的传统优势领域期刊,也有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新目标。

2存在的问题

科技期刊编委会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效率低的传统编委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编委会结构不合理。编委会专业比例失衡,学术水平参差不齐,编委平均年龄较大,在地域分布、机构来源存在同位重叠的现象。②编委责任意识不强。编委审稿、投稿不积极,编委荣誉化、官员化,编委的社会兼职较多。编委会的问题表现形式多样,但其共性是对期刊工作缺乏积极性,导致编委会功能形式化、缺失化,编委在期刊工作中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1]。互联网时代,编辑工作是期刊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效率低的编辑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编辑队伍缺乏分类分层建设。互联网时代,编辑部内部人员应分成策划组稿审稿编辑、文字编辑、新媒体网络编辑等不同层次。②期刊编辑的学术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编辑参与专业科研的较少,缺少出版人才培育项目,缺乏出版人才评价和奖励机制。

3解决方案

3.1提升编委会效率

3.1.1优化编委会结构

①量化学术能力。通过百度学术、谷歌学术、Researchgate、WebofScience等系统,收集编委会成员的研究方向、学术成果等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2]。②优化专业结构。调取系统中来稿数据,分析各学科文章的引用数据,与编委学科分布进行匹配,可以适当提高优势学科编委比例[3]。③优化年龄结构。建立青年编委遴选机制,考察青年学者的工作时间与工作意愿,提升编委会的活力并使其真正具有执行力[4]。④优秀审稿人遴选编委。选择优质审稿人,特别是学术水平高的优秀审稿人充实编委会队伍,对他们实行契约化管理、强化考核、动态调整、精细服务,切实发挥编委办刊的作用。⑤保持科学的换届频次。换届频次会影响期刊学术团队的稳定性和新颖性,科技期刊编委会换届频次一般为3~6年,3年左右的换届频次过于频繁,不但增加了编辑部的工作,而且也不利于期刊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团队;6年左右的换届频次过长,不利于新生力量的加入,无法保证期刊的良性发展。所以,科技期刊编委会换届频次一般以4~5年为宜。

3.1.2激活编委

(1)建立编委会绩效考核制度。许多科技期刊建立并推行编委责任制,编辑部对编委会形成量化考核制度并进行年度考核,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直接贡献度和间接贡献度。直接贡献度包括组织重点号、投稿、审稿、发行刊物、推荐广告、宣传杂志、协办单位,积极参加本刊的学术活动、联系赞助等。每项指标的维度还可以细分,如审稿有审稿时长、篇数和质量等维度,投稿有第一作者篇数、通讯作者篇数、刊用篇数、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基金项目支持比例等维度。间接贡献度包括对期刊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介绍办刊所需资源、通过其他平台推广期刊品牌等。采用绩效考核制度的编委会,需要大权重考虑专家对期刊的贡献度,低权重考虑专家个人学术成就和身份地位,实行优秀编委评选,进行末位淘汰[5]。(2)服务编委及审稿人。①培训。编辑部应定期为编委和审稿人提供培训来提高编委的审稿水平、科研能力、写作能力,助推编委学术进步,使得编委、审稿人与期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增加期刊学术凝聚力,加深编委和审稿人的身份认同感,培养对期刊的热爱和忠诚,为期刊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队伍[6]。②宣传。每一位专家的成名都离不开科技期刊,优质的宣传服务可以让学术成果的传播事半功倍。随着新媒体和线下活动逐渐融入期刊编辑部的日常业务,科技期刊应努力抓住一切可宣传的机会、素材和途径,为编委提供持续的、全方位的宣传服务,将编委打造成专业领域备受瞩目的明星[7]。

3.2提升编辑部效率

3.2.1搭建适合编辑成长的平台

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期刊,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思路,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出版人才和优秀编辑群体。编辑部应申请项目资金,委派编辑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编辑业务培训,为期刊编辑提供与国内外研究人员和同行交流思想的平台。

3.2.2重视优化编辑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学科结构

科技期刊可以根据各位编辑的学术背景与特长,设置策划组稿编辑、审稿编辑、文字编辑、电子网络编辑等岗位,强调个性化发展、整体性提高。

3.2.3着力培养优秀骨干编辑

科技期刊应建立一支数量适当、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①提升编辑学术水平。具有学术敏感性,较强的沟通能力,积极进行期刊相关专业的科研活动,形成自己的学术圈,能够策划专题,积极组稿约稿,专业素养高,能够有效初审[8]。②提升编辑业务水平。保证期刊的编校质量,熟悉主流科技期刊评价指标,针对指标进行分析和积极解决问题;③提升编辑的创新能力。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擅长期刊策划、运作和市场营销,能够带领期刊从办刊理念、营销模式和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塑造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品牌形象。④编委编辑化。探索青年编委送审制,编辑完成学术不端检测,由青年编委判断是否值得送外审,并推荐外审专家[9]。

4老年医学杂志协同工作模式的探索

中华医学会出版的专业医学期刊在垂直领域具有强大的学术号召力,《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AgingMedicine》依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优质的专家资源,在提升编委会和编辑部效率的基础上,注重编辑部人员与编委、学会委员的积极融合。目前,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委王建业教授担任两本杂志的主编,中文版期刊编辑部主任于普林教授担任学会前任主委,并担任中文版期刊副主编和英文版期刊执行主编,英文版编辑部主任周白瑜担任学会副秘书长、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时担任中文版期刊的青年编委、英文版杂志编委。在互联网时代,《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AgingMedicine》基于深入融合的编辑部与编委会,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进行了协同工作模式新的探索实践。

4.1传统领域协同

4.1.1优质内容

科技期刊优质学术内容来源于稿源控制和审稿控制。科技期刊可以利用编委的力量来组织优质稿源,形成高端作者群,精准送审稿件,加快稿件的处理速度,提高审稿质量。《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AgingMedicine》的编辑在编委会成立后向编委发送工作意向调查表使编委知悉编委的责任和义务,鼓励专家为期刊作出相应贡献。编辑部根据调查表的反馈和学术热点科学安排重点号,通过媒体和会议等宣传渠道告知编委,使专家了解编辑部的活动和计划,并积极参与。作为老年医学行业顶级刊物,《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协助牵头专家组织编撰共识指南,制定老年医学各项诊疗规范和专家共识。对于能够展示中国老年医学的实力的、推动中国老年医学国际影响力的、适合双语发表的重点共识指南,编辑部组织对其进行翻译,并在《AgingMedicine》上发表,同时约请外籍编委对其进行评述。在《AgingMedicine》的出版报告中,共识指南的阅读下载量排名优异,说明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重视。

4.1.2编辑科研

编辑科研化是指编辑参与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将编辑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复合型编辑人才,提升编辑的学术素质、综合办刊能力,以提高期刊质量。《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AgingMedicine》编辑部有6位编辑,3名博士,3名硕士。编辑部主任同时兼任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一直带领团队主持或参与老年医学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WHO专项、部级项目等,研究在SCI级别期刊、国家级核心期刊上,科研成果曾获得“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等科研奖项。

4.1.3学术会议

专业学术会议是科技期刊编辑邀约优质稿件,增加与编委沟通交流,组织培训的理想场所。国际会议更有助于编辑和编委策划优质重点号,团结国际知名专家,建立科研合作。《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AgingMedicine》由于编辑部与编委会、学会的深入融合,老年医学领域顶级年会的主要策划组织工作也由期刊编辑部承担,每年举办中国老年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等学术会议,具有很强的品牌凝聚力和学术指导性。会议前期,编辑在新媒体平台推送会议信息,征集投稿,招募参会代表。对于在会议上进行主旨报告的编委,编辑部对其进行采访和宣传,分发至其他专业媒体平台。通过年会征集的会议投稿,获奖优秀论文的中文论文推荐至《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发表,英文论文推荐至《AgingMedicine》发表。会议期间,编辑部会对编委和审稿人进行相关培训,内容包括审稿、出版伦理、学术写作、课题申请经验、大型研究成果分享等。针对青年编委,编辑部还会培训PPT制作、演讲技巧等,并鼓励其分享国际交流展示经验、成长经验,以培养本学科高端人才。2019年《AgingMedicine》主办了Geroscience国际会议,编辑部通过会议组织的重点号刊登在2019年第3期,《AgingMedicine》顺利通过PMC评审。《AgingMedicine》编辑部组织国际会议时,国内编委团队帮助前期沟通外籍专家参会,有助于后期国内编委与外籍专家建立国际科研交流关系,以及后续国际课题合作推荐。召开老年医学国际会议时,编辑跟随学术团体参加国际会议,并根据会议热点组织重点号。

4.2新兴领域协同

4.2.1新媒体协同联动

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建设已从更新网站内容层面扩展到新媒体传播层面,许多垂直领域或同一主办单位旗下拥有多个期刊微信公众号。通过细分服务对象,统筹编委智库,规划新媒体矩阵,根据学科前沿热点、时事热点和学术活动来进行专题策划活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影响力都得到了提升。《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AgingMedicine》编辑部在新媒体领域创建了“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公众号、“AgingMedicine杂志”公众号以及“健康老龄网”3个公众号。《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发表后,在老年医学年会上召开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健康报》等国内多家知名媒体参会报道,专家团队撰写的科普文章《首份老年综合评估共识:为老人看病不能只看病》在“健康老龄网”公众号推出后,阅读量超过1000次,并被多个平台转载。“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公众号推出完整版共识,当天阅读量超过500次,并被“中华医学网”“医脉通”等行业媒体转载。英文版共识发表在“AgingMedicine杂志”公众号,当天阅读量达到450次,并带动了前几篇文章的阅读量,也为该公众号增加了不少订阅用户。这些协作实现了期刊之间和公众号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通过联动策划,从科学普及、专业普及、学术论文等不同角度进行专题策划和运营,体现了期刊的责任与担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4.2.2品牌医生经纪人

编委是垂直领域最优质的资源,编辑部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和传播优势为编委打造新媒体和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个人品牌,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创新,通过整合专家资源,构建新媒体行业矩阵。

4.2.3互联网医疗行业智库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在慢性病治疗中,除了临床诊疗服务,患者更需要连续、常态化的健康管理服务。2020年2月以来,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手段在防疫、控疫、国民健康保健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社会与民众的高度认可,一系列“互联网+医疗健康”鼓励政策于2020年2月、3月密集推出。疫情期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AgingMedicine》编辑部积极组织编委制定老年人相关的防治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会议直播、继续教育、科普义诊活动,受到老年人群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热烈追捧。未来,编辑部将以编委团队为基础,构建权威的老年互联网医疗行业智库,建设慢性病老年医学管理团队,构建三级诊疗远程诊疗系统,创新医疗服务场景,提升老年互联网医疗服务水平。

5结语

对善于抓住机会的科技期刊来说,这必然是最好的时代;对怀疑甚至拒绝变革的科技期刊来说,这也是最坏的时代。科技期刊编辑部与编委会只有不断提升效率,不断创新发展协同工作模式,才能发现更多机遇和空间,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