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推介作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推介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推介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推动全民阅读”,并将全民阅读工程列为“十三五”时期文化重大工程之一,我国在2017年6月开始实施《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将全面阅读提高到国家战略[1]。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政策,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全民阅读,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活动为抓手,“多读书,读好书”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和文明风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安徽省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出“我是阅读人”的活动,旨在推动编辑人员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阅读推广志愿者,进而推动期刊的所具有的时代特性,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和优秀出版物向基层拓展延伸。高校学术期刊作为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开展思想教育以及解读政策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平台,还担负着对外展示高校风采的作用。高校编辑不仅担负着高校的审稿任务,还担负着提高期刊影响力以及增强期刊新时代特性的使命,但是,从当前高校期刊的发展现状来看,期刊编辑者的功能还不完善,制度还处于缺失状态,而且高校期刊的推介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和学术修养对期刊的推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编辑的素质对于期刊的长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学术期刊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中去,一是高校学术期刊的网络搜索作用;二是高校学术期刊的学术前沿的研讨作用;三是高校学术期刊的文化传播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做好编辑文本,选稿改稿的传统职能,还要具有熟悉网络工具的实用和功能开发,敏锐的学术前沿问题洞察力和积极的文化传播参与手段。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报的发展困境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手机报、微博、微信以及微视频等多种形式,这些新媒体的出现深刻地改变着传统媒介的传播手段和功能。新媒体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具有快速更新的信息,丰富多彩的内容,新颖多样的表现形式。这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能快速接受新信息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吸引力比学报期刊大得多。下面我们从形式和内容上对纸质期刊与新媒体进行对比,以此来发现高校期刊的存在的问题并从寻找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思路。

(一)形式上单一

1.时效性差

根据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高校期刊出版周期最快的是周刊,而出版周期最慢的是季刊,这对与能快速浏览信息的大学生来说,最快的周刊也会在一天之内浏览完。新媒体几乎是时时更新,而且几乎都具有推送功能,按照受众阅读情况,媒体的后台就推送什么内容,因此,学生对新媒体的兴趣会远远大于纸质学报。

2.形式呆板

当前,学报的展示形式主要以文字为主,虽然有一定的图片,但是大部分的图片是黑白图片。新媒体的展示形式早已趋于多元化,虽然有的文章以文字为主,但是会配以彩色照片,而有的文章则以彩色图片或者视频为主,辅以简要的文字说或者音频解说,其产生的效果自然要比传统的报纸要好得多。学生自然而然逐渐成为新媒体的用户,从而抛弃传统纸质期刊。

3.交互能力弱

纸质学报一般容纳的信息量最多不超过一万字,且这全部以文字排版的方式呈现。然而新媒体的信息是时时更新的,其所蕴含的内容几乎是传统的纸质报纸无法比拟的,信息量比较多,能满足大学生多样的需要以及兴趣。学生看完期刊,可能会有自己的想法以及见解,但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上传反馈,之后编辑部再回复,这样的效率非常低下。新媒体的内容可以实时在线留言,且可以迅速得到回复,从而可以产生良好的互动,这种思想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编辑则是一种鞭策。因此,学生从这方面考虑也会更加喜欢新媒体。

(二)内容上模板化

高校学报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国家政策的解读以及对党的思想的传播,所以学报的内容是比较严肃的,而且其用词也是比较严谨的,这样的文字一般出现在思政课上,学生的积极性一般很难得到提升。而新媒体的内容不仅多样化,而且采用的文字也是诙谐有趣的,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也符合大学生所具有的个性以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编辑部的困境

造成当前高校期刊的困境一方面是期刊本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高校编辑部的原因,主要是编辑部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制度不够完善

编辑部之所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主要原因是编辑部的制度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编委会的升降评级制度、激励制度、处罚制度以及考核制度的职责不明确。部门之间的许多职责是重叠的,责任界限不够清晰,一旦出现问题也无法进行有效的问责,编辑的责任心也因此而减弱。且编辑部各部门审稿的评价标准不一样,对稿件的质量也造成一定影响。

(二)实际作用弱化

近几年,荣誉编辑数量逐渐增加,部分荣誉编辑虽然能力较强,但是受现实各因素限制,其完成的校稿、审稿任务非常有限,且荣誉编委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行政人员,几乎不具有审稿能力,造成了荣誉编辑实际作用的弱化。另一方面,期刊编辑与高校的联系是有所减弱的。编辑部是属于高校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审稿的原因,编辑部具有的权力是有所扩大的,加之沟通不畅,难免会造成双方的隔阂。

(三)重名气轻实效

一方面编辑部重视那些具有名气的教授,对其给予较高待遇,但是这些教授的任务繁重,非常多的学术活动以及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那些具有一定的潜力,但是还未成熟的编辑所具有的待遇是非常低的,而且由于不受到重视,难免会逐渐产生失望的心理进而选择离开,造成一定的人才流失。

(四)编辑素养不高

近几年,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但是高校的工作人员的编制却没有随之得到相应的增长,其在编辑部的体现尤为明显。但是一些普通院校的编辑人员确是那些老一辈的编辑者,而每年新增加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完全不能满足稿件的增长速度,导致的后果是审稿的速度和准确率都在急速下降。另一方面,学校虽然每年也招聘了一些编辑人员,但是比较年轻,且没有太多的经验以及素养去审阅大量的稿件,期刊的质量难免会受到影响。

(五)编辑能力不足

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贯穿于整个编辑工作的始终[2]。由此可见,编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但是,不能回避的事当前许多高校期刊的编辑对稿件只是单纯的校对、简单的修正。很多编辑认为论文中的观点、创新点仅仅是作者的职责而与自己毫不相关,因此很少在编辑过程中发挥创新性思维。如此,也会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

三、如何发挥高校期刊编辑的推介作用

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更加充分发挥高校期刊编辑的推介作用,就要从增加学报的影响力以及编辑部的能力两方面入手。

(一)对高校期刊的要求

1.利用多媒体,强化学报的阅读信息导航功能

学报的纸质版本可以逐渐推出电子版本,可以利用校园网设计学报的专用网页,也可以将电子期刊的内容投放到一些公共网站上,进而让更多感兴趣的公民点击阅读,进而扩大学报的影响力[3]。但是要解决学报时效性和互动性弱的问题,还需要借助更多的新媒体工具。比如,开发学报应用软件、学报微信公众号、开通学报官方微博等。既可以第一时间新闻信息又可以及时更新学报最新动态,还可以在线发起互动话题讨论,在网上进行投稿、约稿[4],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倾听来自各方的意见,让学报朝着更好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高校学报与网络的优势互补与融合。每个学校的期刊均有自身的一些特色,也有常规栏目,这些特色领域和常规栏目共同构成高校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全民阅读的核心功能在于,不仅是某个领域专业科研人员需要阅读专业资料,对于普通读者也需要对各个领域有所涉猎和尝试,把阅读当成是一种生活方式和陶冶情操的手段。学术期刊需要发挥高校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高校学报编辑可以适当地运用多种传媒手段及时期刊的征稿信息,稿件信息以及学术导向等。

2.突出策划能力,利用品牌栏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扩大学报影响力的第二种办法就是突出特色,充分发挥策划作用,将其打造成独一无二的品牌。策划是编辑部对特定时期或某项专题的报道所进行的有创意的设计、指挥和调控。一个好的策划既可以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可以增加学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策划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某项专题进行讲解,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或激发读者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编辑的推介作用也会得以实现。高校学术期刊往往会集中展示学术研究在某一领域的学术前沿成果,充分利用优势栏目,技法读者的研究兴趣,在常规栏目普及型的阅读之外,注重引导读者向研究领域探索是学术期刊的一大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具有一定的学术敏感性和洞察力,及时关注学术热点,充分挖掘学术内涵,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学术研讨的深度和广度,比如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通过参与学术研讨,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新媒体方式来及时行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利用各种网络群组,组织学术讨论和展示最新成果。

3.加强深度编辑,关注热点话题,加大传播力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学院教授门彻尔曾提出过著名的“三层报道”概念。他认为对事实表面的直截了当的报道是第一层报道;发掘事实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度的调查性报道是第二层报道;在事实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所做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为第三层报道[5]。其中第二、第三层报道就是深度报道的主要内容。高校期刊承载学术传播的重要使命,其周期性长,时效性无法与新媒体媲美,只能从学术传播的深度上做文章。不仅告诉读者“是什么”,更要告诉读者“为什么”,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通过开设专栏等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引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6]。高校学术编辑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优秀稿源,严格审稿制度,最终推出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高校学术编辑还要有熟练的网络操作能力并熟悉新媒体的传播手段。高校学术期刊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阵地,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全民阅读是一个精神文化建设和思想宣传的系统性工程,高校学报不仅要守住自身的传统纸刊的阵地,还要占领当前各种新的传播阵地。学术期刊编辑要学会熟练使用各种网络多媒体软件和应用,充分发挥学术资源的新媒体传播功能。

4.注重读者兴趣,激发读者阅读热情

高校期刊是否能较好发挥学术传播的作用,编辑的推介作用是否起作用,主要还是看期刊是否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当前大学生和大众的兴趣十分广泛,高校期刊应该通过调研多了解受众兴趣所在,选取当前较为流行的角度进行选题,激发大众阅读兴趣。同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丰富期刊样式,吸引更多读者。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期刊的困境将会持续加大[7],唯有与时俱进,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对编辑队伍的要求

1.注重社会效益,构建科学的考核机制

高校期刊是精神文化产品,具有学术传播的作用,因此,期刊编辑承担着传播知识的社会职责,具有鲜明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8]。首先,作为高校期刊编辑要对自身活动有一个审慎的客观评价,逐步改变行政化的工作态度。其次,高校期刊必须要以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激励机制为导向,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考核机制,要特别注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置于优先地位进行综合考量。

2.注重丰富内涵,提升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编辑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并会产生深刻的社会影响力。此时,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必不可少。编辑要时刻认识到工作的高尚性和神圣性,从而确保自己劳动成果的科学性和纯洁性;要通过课题研究或论文写作培养能力素养,用科学的态度帮助作者修改提高;要有人文情怀,用尊重、理解、发展的心理和作者沟通交流。对待学术新人既要在批评中帮助其提升,又不忘真诚的肯定和赞美。在新媒体时代,编辑工作更需要与时俱进。编辑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接受能力、消化能力和占有能力,是编辑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编辑实力的体现[9]。因此,期刊编辑要紧跟时代步伐,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做一名“行家”,又要做“杂家”,尽可能多学习各类新知识,特别是各类信息技术,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知识,甚至了解风俗人情、行业惯例等。高校期刊编辑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编辑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既提高了编辑的素养,也能助推编辑在更好地发挥推介作用。

3.注重创新性工作,激发编辑创造性劳动意识

凝聚着编辑智慧和心血的优秀稿件,不仅承载着期刊的影响力,甚至对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也会产生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全民阅读时代,对整个社会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编辑别无选择地要跟上时代脉搏,运用创造性思维,不断创新,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期刊编辑在选稿、审稿的过程中,要坚决剔除一些拾人牙慧、内容陈旧的文章,选取题材新颖、观点鲜明且具有前瞻性、创新点的文章。如此,才能提高期刊的亮点,挖掘出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进而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因此,编辑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时刻保持敏锐性,关注时政热点以及科技发展的前沿。一方面提升了稿件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报知名度和影响力。

4.优化编委会结构,提高编辑部综合实力

科学、合理、优质的编委会是保障编辑部高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主要体现在科学的专业结构、合理的层次结构、规范的年龄结构和明晰的责能结构。在专业结构上,要秉承学科平衡的原则,避免非学科化和学科不平衡的倾向。另外,编委会成员要保持主要、重点和特色专业学科与非主流专业学科领域人数上的平衡。层次结构上,有知名度、有威望的学术专家必不可少,潜力型、实干型的学术骨干也不可或缺。从年龄结构上看,老中青结合的“橄榄形”结构的编委队伍更好些[10]。从责能结构上看,既要有理论型学者,也要有能力型学者。合理的编委会结构,既能提高编辑部的效率和综合实力,也能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5.加强制度保障,激发编辑工作积极性

规范、完善的制度是确保编委会高效运转的保障。编辑部应逐步完善职责制度、激励制度、把关制度、联系制度等。要完善职责制度,明晰编委任务和职责;要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树立“干”与“不干”不一样的鲜明导向,激发编辑工作积极性,强化编辑的荣誉感和进取心。必须建立关于学术论文编委审稿、评判的把关制度,包括把关的内容、标准、评判程序等[11];可以通过评选优秀编委、建立擂台赛等活动,让真正优秀的编辑脱颖而出,激发编辑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情;要建立定期编委会议制度、合作主办学术会议制度等,确保编辑部和编委会之间实现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

6.划清职责权能,强化编辑责任意识

明晰职责权能即明晰编辑的责任分工,要赋予编委对应的审查、咨询、检查、督促的权利以此来强化编辑的责任意识。例如,规定编辑的投稿、选题和约稿数量,从细处着眼,明确优秀稿源的评选、奖励内容,明确每年度参加审稿会和培训会的次数等。通过明确职责,强化分工,激发编辑担当作为的责任意识。

7.加强三方沟通,促进良性互动

办好学报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实现编辑部、编辑与学校三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首先,编辑部要保持好与外部编审的良性互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会议,献良策、谋发展,利用外部编审的“外脑”做好审稿、咨询、策划等工作[12]。同时,编辑部应与编辑实现情感上良性互动,通过人文关怀,拉进编辑与编辑部关系,可以从“企业文化”中寻找启示,通过茶话会、学术沙龙、周年活动等,加强与编辑情感上的交流,增进编辑之间的感情,营造舒心工作环境,增强对学报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学报对外的亲和力。另外,编辑部要积极向学校“问计”,寻求学校资金、人员等各方面支持[13]。特别要加强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掌握教学一线的最新动态,创造出共建共享共发展的良好局面。高校期刊编辑的推介作用,一是体现在守住传统纸媒的学术前沿阵地,保证以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推动全民阅读向专业领域推进;二是体现在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占领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和思想宣传占地。高校期刊编辑推介作用的充分发挥,从理论上来说需要从上述两方面入手,但是在实际中,还需要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之间的相互配合,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