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服务的科技期刊编辑信息能力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知识服务的科技期刊编辑信息能力,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知识服务的科技期刊编辑信息能力

知识服务是一种提供以内容为基础的组织产出[1]。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量巨大而知识量小,更突显出知识服务的重要性。科技期刊作为自然科学科研成果的传播媒介,原有的信息服务已不能满足国家、政府、机构及科研人员对知识的需求,科技期刊应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更加密切关注国内外科研环境的变革、国家战略发展中心的变化以及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划,通过对科技期刊资源、技术、人员等的调整与整合,发挥科技期刊的知识管理能力,提高知识服务效益,提升科技期刊在科技发展中的贡献度[2]。期刊编辑作为科技信息加工者,通过将繁杂、无序的信息转化为系统知识体系(期刊),具有提供知识服务的天然优势,应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能力,以信息管理和组织能力为基础,以信息获取和检索能力为保障,深入挖掘信息价值,通过目标明确的信息组织形成知识产品、提供知识服务,从而契合时代需求,在完善个人能力的同时促进期刊影响力和贡献度的提升。笔者结合自身所在期刊(以下简称“学报”)的工作实践,从以下3个层次论述科技期刊编辑面向知识服务的信息能力,旨在启发同行、共同进步。

1信息分析和管理能力

对海量信息的分析和管理是知识服务的基础。信息分析指对信息高度敏感,能够准确区分、分类信息,对信息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信息管理指将信息分类和归纳,按照一定规则建立信息网络框架,构建知识体系,且对该体系进行动态更新。

1.1信息分析

科技期刊投稿的稿件中包含多个维度的信息,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层次和时间、地点、人员、基金等。学报编辑部在收到稿件之后,首先从以下几个维度对稿件信息进行分类:在研究对象维度,稿件研究对象的分布和出现的频度、密度,可说明哪个研究对象受到重视,为把握研究重点和热点的变迁提供参考;在研究领域维度,判断稿件在昆虫学或植保学的哪个领域开展,是昆虫生理、生态、生化、遗传、分类或者害虫控制、昆虫毒理、资源昆虫开发等;在研究层次维度,判断文章是简单现象描述、初步关联性分析、深入因果关系探讨或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理论或技术等。此外,稿件中还包括时间维度信息,如:试验的时间、试验持续的时间;位置维度信息,如试验的地理位置、作者所处的省份和区域;人员维度信息,如参与试验人员分布、研究生数量以及各级专业科研人员的分配等,以及作者中是否有合适方向和能力匹配的潜在审稿人;基金维度信息,如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行业及社会团体等项目支持。

1.2信息管理

将稿件中原始、新颖的信息构建结构化文档,根据上述1.1中分析出的特征对来稿中信息进行高度突出特征的标引,即在对来稿进行信息分类的同时完成对内容的语义化、细粒化的知识标引[3]。将这些结构化的基础性信息格式作为原生数据生成信息管理集约化平台,方便编辑部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获取关联数据,使得编辑部不仅对信息有充分把握和敏捷反应,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扩展功能;通过与第一手信息的密切关联,把握研究领域发展的脉络,及时发现新的创新点,为知识组织提供思路。在信息系统搭建的基础上,在单维度的信息间建立起联系,形成立体、网状、互相关联的网络框架,构建知识体系,并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该体系的动态更新。同时,建立审稿人实时信息管理系统,对审稿人的基本信息如研究方向、单位、年龄、学历、学位等的掌握之后,持续追踪其研究方向、团队情况、团队核心成员情况、研究兴趣点转化等。审稿人作为科技期刊维持运营的中坚力量,代表研究领域方向最活跃的智慧力量,从信息组织角度对审稿人管理,可组织目标清晰的知识产品,或面对突发事件时可及时地沟通、联络,提出解决方案。

2信息获取和检索能力

对湮没式信息的获取和检索是知识服务的保障。在大数据时代,需要的信息经过努力总是可以获取,稀缺的正是时间和精力。科技期刊编辑应对信息需求有充分地理解,通过一定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检索能力,准确、高效地获得目标信息。

2.1信息获取

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要适应国家科技战略发展的变化,符合所在行业或地区发展的规划要求。此处信息获取主要指的是如何获取所在学科和领域的政策方针信息,以及与期刊发展休戚相关的基金项目支持信息。首先,在政策方针信息的获取方面,科技期刊应关注所对应政府管理部门的最新动向。例如,学报所属领域范围对应农业部、环保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对这些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颁布的最新文件进行跟踪,从中提炼出与期刊发展相关的关键信息:农业部提倡农药的减量增效[4],建议推广施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农药,针对该政策,学报组织了绿色防控、天敌昆虫利用、生物农药等系列报道;国家林业局布局全面林业有害生物的普查和持续性监控,学报通过调动编委力量,组织了林业害虫的专题报道,并制定了延续性的专栏计划,形成系列知识服务。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已有多个层级、多种类型的基金项目支持科技期刊发展,如国家层面有科技部的“领跑5…000”、中国科协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计划”(2006年起)、“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设计划项目”(2018年)等;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科技文献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专题,支持广东省的科技期刊进入国际权威数据库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支持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培育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等[5]。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从2017年起开设项目支持建设我国“精品科技期刊”[6]。此外,社会团体如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也有项目支持科技期刊研究[7-8]。编辑学研究方向的核心期刊是获取资助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各类基金项目信息的良好渠道,刊发在这些期刊上的优质文章标注了各种级别的科研资助项目,是相关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来源和参考;国内各个省份都设立有自己的项目资助渠道,编辑同仁可从检索和参考本地区的相关文献着手,寻找可申报的课题,获得申请项目的灵感。如学报编辑部已经获得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广东省科协精品期刊项目1项,这都是在充分提高编辑部工作人员的信息敏感度、加强信息挖掘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果。在项目经费的支持下,编辑部深入开展了的编辑学研究,取得了更多成果,不但使编辑的个人能力获得了较大提高、增加了自信心,同时提升了科技期刊的整体办刊质量和影响力,增加了编辑工作荣誉感和自豪感,并为申报更多的课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形成了良好的正循环。

2.2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是信息获取最常用的手段,这个过程是嵌套在与工作相关的或日常工作任务的情境中的[9]。科技期刊编辑不能满足于在常见的数据库或搜索引擎中输入检索词、获得结果。信息检索能力包括对信息源的识别、检索词的选择、检索工具的取舍、高级检索策略的构建以及检索结果的评价[10]。期刊编辑应能根据需求制定信息检索的策略、构建和调整检索式、扩展检索词(同义词或近义词),并能够根据需求对检索结果进行过滤和精简,以提高检索的效率,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取更精准的信息。例如学报在收集资源昆虫的相关方向约稿专家时,由于该方向侧重产业化方面的产出,于是编辑人员将检索范围控制在专利数据库中;又如在寻找审稿专家时,单从论文的作者很难判断其是否具备审稿的能力,于是编辑人员在检索时将目标控制在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检索到硕士或者博士的导师则可提高命中率。

3信息挖掘和组织能力

知识服务关注的是用户需求,目的是将用户从海量的相关信息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直接获取所需知识产品[11]。科技期刊文章是鲜活的、时效性强的第一手信息资源,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科技期刊的编辑坐拥一座“金山”。期刊文章中蕴藏的规律性内容,经过信息挖掘和组织,将零散、碎片化的单篇文章信息转化为结构性强的知识体系,可为政府和科研决策提供知识情报服务产品。这要求编辑人员对期刊文章的分布、布局有全面的了解,掌握文献计量学、文献分析方面的分析工具和技能,深入挖掘和组织信息,实现知识传播功能的重组与升级。

3.1多层次信息挖掘

文献计量学从文献的外部特征出发,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科学文献的生产、流通和应用规律,通过对信息进行多层次的挖掘,形成不同深度的知识产品,揭示学科发展趋势[12]。首先,从科技期刊文献的外部特征(如发文量、引文量、作者机构情况、资助基金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梳理出相关领域的发展脉络、分析其研究的变化趋势、归纳其研究规律。在此阶段中形成的知识服务产品可协助初级研究人员理解目标研究领域的基础性知识,为其进一步确定选题提供知识支撑。其次,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应紧随国内外科研前沿和热点,利用数据库商提供的信息统计和集成结果,如中国知网开发的“学术趋势搜索”和万方数据开发的“知识脉络”等,用户可以通过对在一段时间里的关键词进行“学术关注度”检索,获得所在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13]。科技期刊编辑应善用此类数据库商的工具和技术,为组织知识产品提供保障。再次,利用CiteSpace、Sci2、SciMAT等多种可视化的软件,科技期刊编辑可以对本领域的文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信息可视化软件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共引、聚类以及突变分析,可以追踪和揭示领域前沿和热点。可视化软件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虽然目前略有被滥用的嫌疑,但其能揭示的规律仍是有价值和珍贵的。最后,作为结构性的文件,期刊文章是一个机构、地区和国家科技文献和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文章是信息量最大、影响最为广泛和最能体现学术研究动态的文献类型。期刊文章的数量和学科布局揭示着一个研究机构、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脉络。通过期刊文献对一个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在时间轴线上可分析其发展历程,关注时间节点上文献的分布情况可分析不同时间阶段的文献数量、发展的重点方向、研究领域等;根据期刊文章的配置和整合水平,通过与已有产出的关联性分析,可确定目标机构的产业化布局,判断其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对同类研究机构的分析,可为机构自身的科研发展和人才引进规划制定、研究优势及重点发展领域发掘、需扶持方向和发展短板的认定提供知识支撑服务。例如学报已获得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从科技期刊文献角度分析,开展对广东省省属研究所发展状况和产业化潜力的研究。

3.2深度信息组织

信息组织是指根据期刊的办刊宗旨、期刊特色,对信息进行有显示力和辨识度的组织,即通过调动编委、审稿人、挂靠机构、协办单位等多方面的力量,群策群力,制定近期、中期及长期知识服务发展目标,拟定有延续性知识服务计划,对信息进行深度组织,提供含金量高的知识服务产品,从而为政府和科研决策提供知识保障。首先,科技期刊在多年运营基础上,应确定自身的特色知识产品,并予以坚持发展。每一种优秀的科技期刊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定在某个方向上有优势积累。如学报原名为《昆虫天敌》,在开发天敌昆虫用于农业、林业绿色防控方面有近40年的积累,刊发了一系列天敌昆虫(如赤眼蜂、平腹小蜂、草蛉、七星瓢虫、丽蚜小蜂、食蚜瘿蚊、小花蝽、智利小植绥螨、西方盲走螨、侧沟茧蜂等)的发现、人工培育、产业化等相关文章,并对此类文章进展进行追踪报道。传统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已经限制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农业部首次提出“农药化肥双减”和“农药零增长”,对环境友好、对生态平衡有益的生物防治将成为重要替代手段。因此学报发挥既有优势,大力推动天敌昆虫的研究,通过组织系列报道,对热带、亚热带华南地区特色天敌昆虫的普查、发生动态、使用潜力等进行挖掘,鼓励和引导开发更多可用于产业化的天敌昆虫产品,为绿色防控提供精准知识支撑服务,同时助推精准扶贫。其次,科技期刊应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发挥所在地域优势,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知识服务。例如学报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指示性昆虫种群和群落的变化可直接而敏锐地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而反映城市发展和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学报扎根广东,与广东省内各地市昆虫学一线工作者有广泛合作,并与香港、澳门地区的昆虫学家有持续、密切的联系,通过组织相关机构、专家和一线的环境昆虫监测人员,策划并组织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监测环境指示性昆虫的变化情况,形成完备的知识情报产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环境保护相关的科技政策决策提供参考服务。再次,科技期刊应根据国家经济和贸易形势的发展,针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前瞻性地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规避更大风险的发生、发展。例如在“一带一路”建设下,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增加了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学报与广东省华南、华东各海关一线人员有多年的深入合作,通过组织系列报道,进而形成“监测手段-发现-追踪-防控建议”的系列知识服务产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活动的安全实施提供昆虫学和植物保护方面的知识与技术保障,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保护本国农、林、渔、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4讨论

目前是我们科技期刊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我国的科技期刊整体存在很多问题,但正是问题的存在,促使我们积极思考如何解决困难、摆脱泥潭。已经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优秀论文刊登在祖国的期刊上是我们科技期刊编辑的时代使命[14]。这是我们最好的时代,笔者一直认为科技期刊编辑是一份值得奉献终身的事业[15],日常的工作意义虽小,却实实在在地推动着科学技术信息的传播。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提高面向知识服务的信息能力,逐步扩展期刊的功能,提高科技期刊在社会和科研界的地位;同时,在工作中实现持续的自我完善和进步。期待与同行的青年编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