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的意识形态自觉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术期刊的意识形态自觉,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术期刊的意识形态自觉

意识形态评价是学术期刊评价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为此,学术期刊社在办刊中,应当秉持意识形态自觉观念,在新时代履行新职责,保证学术研究成果能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一、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新时代使命

彰显时代主题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使命所在。人文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精神世界及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现象的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是探寻人类发展规律和人类精神的科学研究方法。新中国成立伊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断为中国发展和中国实践提供了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四中全会《决定》”),强调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为了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守、传播和研究中主动担当,加强意识形态的理论自觉,既要坚持学术性、思想性和创新性,更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引领学术研究,坚持党对学术研究活动的领导地位,做到意识形态要正,政治站位要高。根植于中国实践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新时代政治使命。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深深植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与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具有同步性和同构性。因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是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反映者、记录者和知识再创造者。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变革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生动丰富的社会变革实践和国家体制改革实践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全面的研究素材和研究资源,也为创新研究成果提供了广泛的实践检验途径。运用中国学术理论解释中国现实和中国实践,运用中国实践检验中国理论,以现实问题为导向,逐步扩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融合程度,最终构建以中国实践为支撑的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相对于专业刊物的一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期刊,伴随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的细化,各学科均有自己的专业刊物。而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其他专业学术期刊刊载学术研究成果显著不同的特征是学术研究成果实现跨学科、超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其既有非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跨学科研究,也有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基础性研究,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基础性、开放性,凸显了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办刊特色。同时,作者群体的广泛性、研究领域的基础性内在地要求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必须严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学术期刊的意识形态自觉,积极传播、宣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指导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研究成果,践行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新时代的政治使命。

二、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

意识形态评价标准“倒逼”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要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期刊评价标准是学术期刊质量的“试剂盒”,意识形态评价标准则是学术期刊评价标准中的核心要素,决定了学术期刊的办刊导向,因此,学术期刊尤其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意识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体系结构与核心要义具有历史性、动态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在报告中提出了“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政治论断,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政治要求,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充分反映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因此,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将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站在“四个自信”的立场上来审视期刊的学术研究成果,肩负起守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责任,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通过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宣传,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作出贡献。学术环境的复杂性内在地要求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交织在一起,各种文化观点观念呈现不同的图景,利益需求多层次、多维度,转型期特有的各种现实冲突也以不同的面目和样态呈现出来,让人目不暇接,难以辨识。为此,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既需要我们通过政治学习精准领悟其科学内涵,也需要在复杂的学术环境和办刊实践中,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和学术文化引领,做新时代改革成果的真实反映者、记录者,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实践的知识再创造者,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框架,以学术成果为材质,在学术创造者和知识求索者之间构架一座方向明确、旗帜鲜明的文化传播桥梁。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中国实践要求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必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我国意识形态的理论源泉是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适合于中国的哲学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武装,是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保证,也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政治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是两个不同的治理体系,但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的治理制度建设和创造的实践结果。作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来自于对社会现实的关切,来自于对社会民众现实利益的准确表达与诉求,把握期刊价值导向与社会观念整合程度,只有在学术创新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体现出期刊的意识形态自觉。从期刊编辑自身来理解,意识形态自觉应指编辑在思想文化传播中所体现的一种意识形态主体意识,包括自觉的意识形态反省、自觉的责任担当、自觉的兼容并蓄和积极的自主创新等。编辑的意识形态自觉渗透在编辑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很大程度上,所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意识形态实践。在目前国际意识形态阵地激烈的斗争中,期刊编辑应自觉防范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学术研究倾向和观点,在扩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学术创新中,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复杂多样社会思潮的精神旗帜,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在文化交流中彰显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创新精神。要主动自觉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实践选择能力,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性,在社会各主体的互动中,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三、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实践意识形态自觉的方法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中国问题和中国制度创新的研究。作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制度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思想和精神领域的价值建构,整体性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然要从实践层面实现意识形态自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黄坤明指出:“要增强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强化制度意识、抓好制度执行,切实把这一根本制度体现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落实到工作理念、思路、举措上,努力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的问题是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问题,而不是中国道路的选择问题。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既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时代主题,也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新时代办刊方向。为此,新时代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当立足于中国的法律实践和法治实践,立足于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实践,服务于中国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需要。学术研究要关注中国问题,要用学术思想分析现实,从事理论研究或者制度建设的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给予学术支持。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实践意识形态自觉的方法应该包括:首先,在传播学术研究成果中,应自觉形成意识形态正确的理念,培养办刊人的意识形态自觉意识,努力把刊物办成既有学术思想,又紧贴中国现实,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意识形态自觉的社会主义学术期刊。学术期刊的受众大多是知识群体,他们接受过系统化的知识教育和文化熏陶,对新知识具有独特的自我认知方法。对于学术研究成果的刊发,应充分考量研究成果对该群体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其他受众群体。同时,为其他知识群体的知识再创造提供理论解释和文献索引。这样,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才真正地发挥了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作用。其次,建立编者与作者间良好的学术共识,实现编者与作者之间意识形态的一致。学术创造和学术创新离不开学术研究人员的努力,学术研究人员把自己精心研究的成果投稿给期刊,目的是通过期刊媒介,参与学术交流,增进人类知识。在学术研究中,研究人员应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研究的思维和研究方法,自觉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学术研究价值判断。这种自觉既离不开研究人员的自省、自律和自修,也离不开他们与期刊编辑的良性互动,在保证研究成果创新性的基础上,编者和作者围绕研究成果的选题及著述的意识形态取向进行交流,可以增强彼此的意识形态自觉,促进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形成共识性的学术思维和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提升期刊学术思想的大众性认知。再次,期刊要不断地开放办刊窗口,听取读者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意见,避免关门办刊。期刊传播学术成果的过程既是知识传播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过程。从传播学视角看,只有获得读者共鸣的学术研究作品,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读者共鸣的条件之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性。那些脱离社会现实,违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研究成果,不可能获得读者的共鸣。因此,期刊应尊重读者对期刊文章的批评和批判,特别是对某些学术研究成果表现出来的偏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向和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的批评和批判。当然,也要正确处理“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础上,秉持政治家办刊理念,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对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学术批评和批判,要提供平台、主动发声,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