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科期刊的文献计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共管理学科期刊的文献计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公共管理学科期刊的文献计量

近年来,我国公共治理领域改革和实践如火如荼,医疗、卫生、体育、教育、行政、环保、治安、扶贫等领域均迈出了治理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关于公共治理领域的学术研究热情高涨,产出一大批优秀的成果。有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逐步实现了从公共管理到公共治理的转向[1]。那么,我们的公共治理研究进展情况到底如何?目前,已有学者对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评估。文宏[1]、陈振明[2]、张康之[3]、孙晓春[4]、施雪华[5]、陈天祥[6]、周燕[7]等学者就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景怀斌[8]、朱春奎[9]、王洛忠[10]、陈那波[11]、托尼•布瓦尔德[12]等学者对公共管理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阐释。从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视角看,公共治理研究是对公共管理研究的传承和发展,公共治理是新时期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演化出的新的研究主题。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公共治理研究的主要议题和未来研究的关注重点是什么?目前公共治理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如何?研究中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善我们的研究范式?

一、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基于研究的相关度及期刊的规范性、权威性情况,本文选取公共管理学科国内四本核心期刊《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作为研究样本。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进行文献选取,时间设置为2001-2017年,词频设置为“模糊”,按照篇名带有“治理”或“公共治理”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得到相关文献907篇。考虑到研究的精确性,人工剔除掉会议论文、书评、访谈、新闻报道、征稿启事、研究综述、会议综述等文献,又去除掉重复文献,最终得到样本论文803篇。

(二)分析指标

基于研究需要,本研究拟选取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一是研究关键词。主要考察研究主题分布情况,用以分析得出研究的类别和研究的热点。二是研究群体。主要考察研究者的工作单位信息,以得出研究者的群体分布情况。三是研究类型。主要考察研究的论证信息,以得出研究的方法取向和逻辑思路。四是研究目的。主要考察研究的目标取向,研究是基于概念介绍还是为实践部门决策提供建议参考。五是研究获得的支持。主要考察研究中获得的各级别基金的资助信息,以得出研究获得的支持情况。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当前国内开展文献研究和学术评估的主流方法———文献计量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操作简单、可视化效果好的特点,本文拟采用CiteSpaceV软件对803篇公共治理研究样本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借以考察我国公共治理学术研究的研究热点,得出当前公共治理研究的主要议题。同时,本文运用Excel软件对研究类型、研究群体、研究目的、资料来源、研究资助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当前公共治理研究的基本情况以及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我国公共治理学术研究未来关注的重点议题,提出研究范式改进的基本思路。

二、公共治理研究的热点

对公共管理学科来说,“基于中国场景”的知识推进是学科继续保持生命力的关键[13]。我国公共治理研究都包含哪些治理范畴?形成了哪些研究议题?为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治理研究的热点,得出研究的主要议题,本研究采用CiteSpaceV软件对选取的803篇论文所使用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一)公共治理研究的范畴

通过对选取的803篇论文使用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出公共治理研究的范围。按照各治理类别出现的频次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得出图1,研究发现:所选论文累计使用公共治理类关键词697次,涉及环境治理、腐败治理、危机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社区治理、乡村治理、城市治理、参与治理、公司治理、公共事务治理等高达111个治理类别,说明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治理研究的主题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关键词只出现过一次的治理类别有52个,出现过两次的治理类别有16个,两类合计68个,占治理类别总数(110个)的61.3%,低频关键词的大量出现进一步印证了公共治理研究议题的广泛性,同时也表明在一些研究领域中存在研究的深入度有所欠缺的问题[14]。世纪之初(2001-2005年)公共治理主要的关注点是乡村治理、治理理论、城市治理,这三类主题的论文数量占比达到54%。发展到2017年,我国的公共治理研究的主题已达到111个。研究主题涵盖了治理实践的各个领域,极大拓宽了公共治理的研究范畴,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公共治理知识结构和研究内容,逐步形成了我国公共治理学术研究的研究框架和研究体系。

(二)公共治理研究的热点

我们设定出现频次达到10次(含)以上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我们借助CiteSpaceV软件制作了“高频关键词分布表”(见表1),分析发现:研究中共出现19个高频关键词,高频关键词累计出现次数(492次)占总量(697次)的70.6%,说明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公共治理的研究关注点较为集中。这些高频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十分活跃,共同构成了我国公共治理研究的热点主题。

(三)公共治理研究的主要议题

为更深入探讨我国公共治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我们借助CiteSpaceV软件对选取的803篇论文使用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聚类,生成“聚类标签视图”(图2)和“知识聚类信息表”。聚类分析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治理研究形成了五个研究聚类:国家治理、精准扶贫、社区治理、社会管理、城市治理,由此构成了我国公共治理研究的主要议题。出现五大研究聚类的原因是:近年来,国家对一些治理领域如精准扶贫、社区治理、城市治理等越来越重视,“扶贫攻坚、社区治理、城镇化建设”均成为国家层面的政策目标,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政策文件,这也极大提升了学者们对于此类治理问题的关注度和研究热情,产出了大量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我国的公共治理知识体系和理论内涵。公共治理五大研究议题的基本情况如下。1.聚类0:国家治理。聚类分析发现,国家治理是公共治理研究中最热门的研究议题。根据Sil-houette值高低排序,“国家治理”研究议题的热门关键词主要包括:政府治理、大数据、国家治理现代化、治理能力、行政体制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公共政策、互联网、国家治理能力、现代财政制度、大气污染、知识经济、包容性发展、市场调节、环境政策、多元治理、评估指标、区域治理、精准治理、网络危机治理、公共事务治理。可见该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治理与行政改革研究;二是治理方式及手段研究;三是公共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2.聚类1: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已成为公共治理研究的第二大聚类。根据Silhouette值高低排序,“精准扶贫”研究议题的热门关键词主要包括:公共治理、法治、合作治理、社会治理、大数据时代、网络治理、村民自治、公共服务、政府公信力、农村治理、土地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乡政村治、村级治理、村干部、第一书记、网格化、民间商会、跨界水资源冲突、基本公共服务、治理转型、非营利组织、反贫困、现代国家、权责关系。该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扶贫机构、组织及人员研究;二是扶贫方法与目标研究;三是扶贫内容研究;四是基本公共服务研究。3.聚类2:社区治理。根据Silhouette值高低排序,“社区治理”研究议题的热门关键词主要包括:地方治理、社会共治、新媒体、第三方监管、食品安全、地方政府、治理结构、公民参与、政治性分权、环境区域、传统行政组织、生态化改造、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体制、公民治理、和谐社区、社区发展协会、多元主体治理、基层治理、公共预算、性别失衡、环境治理、政府治理、网络治理。该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基层治理与社会组织研究;二是权力下放与多元共治研究;三是网络治理研究。4.聚类3:社会管理。根据Silhouette值高低排序,“社会管理”研究议题的热门关键词主要包括:环境治理、协同治理、善治、社会建设、社会自治、利益相关者、政策工具、公众环境关注度、网络特性、合作参与、地方政府创新、环境污染、新兴群体事件、社会福利、社会组织、伙伴关系、水污染、整体性治理、社会信任、公-私伙伴关系、社会体制、国家治理、网络治理。该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环境治理研究;二是协同治理与政策工具研究;三是社会自治与地方政府创新研究;四是群体性事件研究。5.聚类4:城市治理。根据Silhouette值高低排序,“城市治理”研究议题的热门关键词主要包括:城镇化、城市型社会、地级市、城镇型城市、城市群、协作式治理、广域型城市、城市二元结构、国家治理、治理能力、环境治理、网络治理、国家治理体系、网络社会。该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市治理体系与城市治理结构研究;二是城镇化与大都市治理研究;三是城市治理政策与治理方法研究。

(四)研究阶段分析

为探索我国公共治理研究的发展阶段,我们绘制了“关键词聚类时间线视图”。结合图3和表1、表2,我们可以得出,2001-2017年我国公共治理学术研究经历了探索起步(2001-2005年)、繁荣发展(2006-2012年)、精细研究(2013年以来)三个发展阶段。1.探索起步。2001-2005年是公共治理研究的起步阶段,该时期研究关注点较少,研究主题侧重于治理理论、社会治理等偏抽象的选题。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21世纪初,我国公共治理改革与实践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学术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更多关注对治理理论的引进和介绍,该时期的研究均侧重于较为抽象的选题,研究体系性不强、研究精细化程度不够。2.繁荣发展。2006-2012年是公共治理研究繁荣发展的时期,研究基本涵盖了治理实践的所有领域,这一阶段公共治理研究形成了五大研究议题:国家治理、精准扶贫、社区治理、社会管理、城市治理。这一时期是我国治理改革进程逐步深入、治理实践范围逐步扩展的阶段,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极大丰富了研究内容,加速了知识积累,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了公共治理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框架。3.精细研究。2013年以来公共治理研究出现研究重点突出、研究内容趋于精细化的特征,图3显示这一时期五大研究议题中的社会管理和城市治理都出现了明显的研究衰退的情况,说明研究关涉的领域在缩减。此外,公共治理研究的关注点趋于微观,精准扶贫、村民自治、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网络社会等偏微观层面的选题更受研究者所偏爱。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2013年以来,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一时期公共治理实践进入精准治理历史阶段,学术研究更加关注民生领域的重点议题。执政者当下最头疼的问题、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目前仍未注意但将来必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15]。

三、公共治理研究进展的基本情况

为深入了解公共治理研究的现状,在使用CiteSpaceV软件对研究的主题和热点分析之后,本文继续运用Excel软件对研究群体、研究类型、研究目的、资料来源、研究资助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现阶段我国公共治理研究的真实进展情况。

(一)年度发表情况

图4显示的是四本期刊2001-2017年刊发的公共治理研究论文的年度发表情况。可以看出,公共治理研究的成果数量增长较快。论文数目从2001年的5篇发展到2017年的98篇,增长了近20倍。出现了两个高峰阶段,即2004-2010年和2013-2017年,这期间论文数量基本呈直线上升态势。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21世纪初,伴随着治理理论的逐步引入和治理实践的快速发展,国内治理研究的热情逐步高涨,各地各高校纷纷成立“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产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治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治理改革的加速推进为开展公共治理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研究素材和资料来源,最终带来成果数量的快速增长。

(二)研究支持情况

制度性支持是支撑学术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动力因素,那么公共治理研究的制度性支持情况如何?通过对选取的803篇论文获得的研究资助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43.7%(351篇)的论文没有获得资助,56.3%(452篇)的论文获得了资助。其中,国家基金和省部级基金是研究资助的主体,而地方政府在研究资助方面表现的较为乏力。

(三)研究类型情况

通过对选取的803篇论文的研究类型进行分析发现,诠释性研究是研究的主要类型,且发表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实证研究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仅有26%的比例;批判研究仅占3.7%,是研究中较少选取的研究类型(见表4)。同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公共治理研究中越来越注重实证的经验研究方法的使用,图5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治理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数量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势头。

(四)研究目的情况

研究目的反应了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从研究目的的角度对上述803篇公共治理论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概念分析是当前我国公共治理研究的主要取向,超过半数的论文主要用于概念分析;研究中进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分析的论文只有16%,这一块的研究明显不足;此外,我们对治理政策建议的研究也较为缺乏,研究用来进行政策评价的论文还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五)研究方法情况

我们通过分析公共治理研究中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获取资料的情况来验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公共治理研究中,在运用实证方法搜集资料时,调查研究方法通常是研究者的第一选择;同时,实地研究方法和非介入性方法在公共治理研究中的使用情况较为一般。

(六)研究群体情况

从研究单位来看,高校成为我国公共治理研究的第一方阵,高校贡献了85.2%的成果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单位;作为实务部门的最主要代表,政府部门则仅仅贡献了2.5%的研究成果(见表7)。同时我们选取“高校”和“政府及其下属研究机构”的年度发表数量作了比较,来了解理论部门与实务部门的年度发表走势,研究发现,高校群体研究者的发表数目呈现逐年曲线上升的趋势,从2001年的5篇上升到2017年的86篇;政府及其下属研究机构则是另一番景象,每年发表数目稳定在1-3篇这样较低的水平,甚至有5年发表数目为零,总体发展态势趋于一条直线。

四、反思与讨论

21世纪以来,我们的公共治理研究经历了三个研究发展阶段,形成了五大研究议题,大大拓宽了公共治理的研究范畴,丰富和完善了研究的知识体系。然而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不难看出,我们的公共治理研究工作依然有一些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并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逐步改善。

(一)研究领域分化明显

公共治理研究涉及经济、政治、管理、法学等多学科领域,需要进行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和知识融合,通过对公共治理研究中关键词定量分析发现,研究领域分化现象较为严重。与治理聚类形成的五大研究议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52项治理类别作为研究关键词只出现1次,表明我们对一些研究领域重视程度不够,研究的深度有待加强。热点问题研究多、非热点问题研究少,极易造成研究的两级分化,导致研究的碎片化,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整合,最终会导致研究领域的逐步缩减,对业已形成的公共治理研究体系也会造成冲击。

(二)实务部门研究缺位

公共治理研究需要大量的实践资料作为研究的支撑,身处治理一线的实务部门的参与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发现,实务部门在公共治理学术研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研究缺位现象。一是地方政府对公共治理研究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仅有1.9%(15篇)的论文获得了地方政府的资助,这与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治理实施主体的身份明显不符。二是实务部门的学术贡献率较低。表7显示政府及其下属部门贡献了2.9%的研究成果。政府治理是公共治理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环节,政府在国家治理、精准扶贫、社区治理、社会管理、城市治理五大领域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公共治理研究迫切需要实践部门的学术贡献,然而由于政府实务部门对治理实践缺乏理论思考和总结,存在研究缺位的现象。

(三)研究支持不足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治理实践迅速发展,我们逐渐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那么我们对公共治理学术研究的重视程度如何呢?恐怕情况不是很乐观,通过对公共治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我国的公共治理研究获得的制度性支持明显不足。总体上,我们的资助率刚过一半,有43.7%的论文没有获得任何资助。研究资助不足,会影响到研究者的研究积极性,导致研究的动力不足,并对公共治理研究的知识积累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

(四)研究类型发展不均衡

就研究类型而言,公共治理研究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通过对公共治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超过70%的研究属于诠释性研究,实证研究占26%,而批判研究仅占3.7%。诠释性研究比例过大,而批判研究和实证研究占比较少,造成研究类型的发展不均衡,无法形成研究的合力,不利于公共治理研究的知识积累。

(五)研究层次较低

就研究层次而言,公共治理研究存在研究层次较低的问题。一是超过半数的论文用于概念分析,说明我们的很多研究还处于问题界定、变量识别的研究起步阶段。二是关系分析较少。因果推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知识积累和学科建设的核心[9]。研究用来进行变量间关系分析的论文只有16%,表明我们的大多数研究缺乏对变量间关系的严格论证过程。如何鼓励研究者进行高层级的公共治理研究,引导研究迈向更高水平的研究阶段,这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着重改进的地方。

(六)经验研究缺乏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我们的经验研究严重不足。一是研究中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明显欠缺。表4显示通过实证方法获得研究资料的论文仅占到论文总数的26%,实证方法的运用不足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融合,会导致行政理论对行政实践的指导是有限的[5]。二是研究方法运用不足。表6显示我们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查方法上,实地研究等其他研究方法的使用较为一般。可见在公共治理研究中我们对研究方法的使用还不是很充分。我们应坚持方法应用的多元化取向[11],推动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方法向更为科学、规范、系统的方向迈进[9]。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2001-2017年我国公共治理学术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试图探索我国公共治理研究领域未来的关注重点,提出研究范式改进的基本思路。

(一)公共治理研究未来关注的重点

为探索我国公共治理研究未来研究的重点,我们继续借助CiteSpaceV软件制作了公共治理研究的“关键词突变分布表”。根据公共治理研究的关键词突变情况(见表8),在研读样本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分析得出我国公共治理研究未来关注的重点领域。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该研究自然受到研究者极大的青睐。薛澜[16]从治理体系演化的视角出发,指出党和国家对“国家治理体系”的认同开启了公共管理和政治学科发展的新契机。王浦劬[17]从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关系出发,指出在中国政治话语体系和语境下,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治国理政。胡鞍钢[18]认为制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指出没有制度创新就没有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近两年出现最多的突变词,未来几年将是该研究的爆发期,该研究是我国公共治理研究未来关注的重点之一。2.治理创新研究。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公共治理实践中,公共治理进入到治理创新时代。何增科[19]以广东省地方治理创新为例,提出了以治理技术现代化、电子政务升级换代为标志的智慧治理的地方治理新模式。苑琳、崔煊岳[20]从绿色治理创新的视角,指出绿色治理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治理行为的必然趋势。宋艳[21]以辽宁民心网为例,梳理了网络治理的这一政府治理创新的脉络和途径。治理创新是公共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考量,为我们开展公共治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是未来公共治理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3.公共服务研究。公共服务是政府改革创新的核心理念,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马雪松[22]从机制创新的视角指出协同治理是破解公共服务结构失衡问题的可行路径。李大宇[23]从治理范式演化的视角,指出“精准治理”是中国场景下解决政务服务问题的必然选择。陈伟[24]从法治体系、标准体系和资金保障等方面提出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路径和策略。贾晋[25]基于中国乡镇民主与治理调查(CRDGS)数据的定量研究,提出将居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作为对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绩效进行考核评估的一项方法。新时期,涉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领域的公共服务研究成为公共治理研究的热门话题。由此可见,随着治理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治理精细化情况越发凸显,未来公共治理研究将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研究议题:一是探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等治理理念的公共治理理论研究;二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公共治理实践的治理路径创新研究;三是基于民生领域热门话题的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精细化研究。

(二)研究范式改进的基本思路

公共管理学研究是指向真实实践的研究,其核心在于强调如何运用符合学术规范的、恰当的研究方法去发现政府实践中的真问题和新问题[26]。通过对公共治理研究基本情况的考察,发现我们的公共治理研究仍存在研究领域分化明显、实务部门研究缺位、经验研究缺乏、研究支持不足、研究类型发展不均衡、研究层次较低的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必将影响公共治理学术研究的知识积累,也不利于治理理论与治理实践的相互沟通与促进,应当引起公共治理研究人员的重视。新时期,为完善我们的公共治理研究,我们需要对研究的范式加以改进。未来开展公共治理学术研究,我们既需要立足治理实践的经验研究,也需要经过严格因果论证的规范研究;既需要跨学科知识整合,也需要多领域综合发展;既需要研究类型的均衡化发展,也需要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运用;既需要提升研究的层次,也需要加大资助的力度。如此,我国的公共治理研究必将进入新一轮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绘制出更为完美的知识图谱,同时为解决我国治理改革的“大问题”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