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知识服务的期刊编辑角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期刊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天然的知识服务者,连接着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获取,实现了知识社会化传递。期刊编辑作为期刊的“守门人”,为期刊知识服务达成提供智力支持,一直是期刊知识服务的审核者和重塑者。今天,“知识服务”作为一个专有词,成为一种商业形态,依靠市场的赋能,以知识付费为商业模式,正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构成了期刊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参照体系。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2019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将达3.87亿人。[1]以算法为核心的“今日头条”系,通过算法分发系统全方位辨别公众的知识偏好和知识需求,成为现代互联网知识服务的基本范式;以社群为核心的“逻辑思维”“樊登读书”等阅读学习平台,深度细分社群知识特征和知识需求,逐渐打造一个知识特征明显的内容体系;以隐性知识显性化为核心的“知乎”,基于问答的特定知识服务搭建了“知乎系”的内容格局……知识服务作为一种全新业态正深刻变革着内容产品的生成方式和运作机制。以数字出版为特征的期刊革新便是一种应对,把数字技术融入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交流和业务合作等过程中,实现网络化的编辑出版。期刊编辑如何才能把握好基于知识服务的角色定位,科学合理地设计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是期刊实现知识服务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本文认为基于知识服务的期刊编辑角色演进主要体现在期刊内容生成、期刊内容传播和期刊评价反馈三个主要向度之中。
一、服务者:辨别知识需求
基于知识服务的期刊创新发展,是“变”与“不变”的融合,既有期刊本质属性的时代坚守,也有期刊基于知识服务的认知升级和实践革新。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依托于期刊发展创新应时而变,服务于期刊发展,以服务者的角色参与到期刊发展之中。知识服务时代,期刊编辑的“不变”角色是服务者,这是由期刊的本质属性决定,实现社会知识的链接和聚合,并以内容的形式进行生产,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知识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业态,全流程地重新定义了期刊编辑作为服务者的角色,客观上推动期刊编辑角色求“变”。换言之,知识服务赋予了期刊编辑全新的服务思维和服务行动,结合市场的赋能,确保“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2]这种服务模式的创新催发期刊编辑应时而变,将编辑服务行动前置,辨别知识需求,并将需求转化为期刊创新发展的知识推动力。知识服务核心的特征是基于知识需求的精准识别,帮助受众解决信息过载问题,实现内容生产与受众需求的精准有效衔接。因此,期刊编辑的服务者角色适应知识服务实现转型,激发知识付费,要求期刊编辑从受众知识需求的角度审视编辑工作全流程,从知识需求的角度重新设计选题策划等编辑流程,精准对接知识需求,推动期刊创新发展。例如,《沉积学报》近年来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召开多期在线学术研讨会,不仅带动了期刊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加推动了期刊学术品牌的建设。在线学术研讨会是一种以期刊为主导的新型知识服务产品模式,也是一种科技期刊的增值服务内容,对推动学科建设、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3]知识服务将越来越多期刊的服务属性向编辑让渡,强调编辑作为服务者能够具有充分展现服务能力的智力支持因素。有学者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界定知识服务内涵,认为知识服务提供者凭借其具有的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借助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客户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解决问题。[4]作为知识服务的服务者,期刊编辑应较好地运用社群理论、圈层理论等思维视角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力研判、分析受众的知识需要,实现期刊由聚合内容式传播到知识分发式传播,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引导受众愿意为知识付费,兼顾期刊的经济效益。
二、共享者:链接知识分发
现阶段,知识服务主要通过特定平台聚合知识的方式,实现多元主体共享知识,使期刊编辑把自己的专业能力融入到“用户+需求”的链接新范式中,并使其积极寻求与平台运营商、技术服务商以及自媒体个人或组织的合作,最终实现知识精准分发。期刊编辑在知识服务中具有鲜明链接知识分发共享者的角色,在“基于专业知识提供服务”和“面向知识生产过程提供服务”的思维指引下,加强内外部内容资源整合、完善知识体系、建立知识图谱,以提高优质内容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期刊知识服务效能。[5]期刊编辑要积极主动推动期刊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注重技术的灵活应用,理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逻辑,精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语义技术提升期刊开放服务理念,实现期刊高效精准的知识分发。具体而言,期刊编辑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推动期刊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期刊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期刊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期刊传播平台,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知识服务传播体系。同时,期刊编辑作为链接知识分发的共享者要坚持去中心化的期刊传播模式,着力打造期刊知识服务平台,连接多元主体进行知识的聚合,并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期刊知识服务新方法、新路径。期刊知识服务共享的前提是做好期刊受众的多维“画像”,获得并积累受众的信息,包括相对静态的基础信息———比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行业等等,以及相对动态的需求信息———比如职位、所在公司、工作岗位、学习轨迹、知识结构等等。在“画像”基础上,期刊编辑善于借助互联网技术,合理利用推荐算法,预测受众知识需求,精准地将期刊知识传递给用户,实现精准知识分发。期刊编辑应立足于本身的专业背景,从“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和“为解决问题提供可供选择的程度化知识或过程”两个方面,完成精准有效的知识分发。
三、倾听者:聚合客观反馈
知识服务具有鲜明的社交属性,对期刊编辑联系服务读者、作者提出更高维度的要求。知识服务重塑期刊编辑的角色,集中体现在受众对期刊创新发展的参与,甚至成为期刊知识来源的重要渠道。基于知识服务的理念,期刊编辑服务的对象不再是广泛的受众,而是具有特定知识的受众,是一种为受众知识迭代和认知迭代的服务,也不再简单地表现为出版或数字出版,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知识沟通。因此,期刊编辑做好倾听者,聚合受众客观反馈,推动期刊知识服务迭代升级,是期刊知识服务的内在要求。期刊编辑承担着社会责任,肩负着传播主流价值观、舆论引导和表达民意的重任,必须注意受众反馈的客观性,注重反馈的理性和建设性,绝不能单独以市场价值为标准筛选受众反馈。其一,期刊编辑作为期刊知识服务的倾听者,需要具有明确的倾听标准以应对海量的受众反馈,坚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结中外、沟通世界”的倾听标准,切实将期刊编辑的职责使命转化为一种知识服务的推动力,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要和提供素养结合起来。其二,期刊编辑作为期刊知识服务的倾听者,需要多维地选择倾听渠道,善于创新倾听方式,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在反馈形成和扩散过程中对正面反馈的推动、对负面反馈的疏导,从而做到坚持正确期刊知识服务导向,把期刊受众的知识智慧、创造勇气激发出来,有力地促进期刊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其三,期刊编辑作为期刊知识服务的倾听者,需要及时有效地回应受众反馈的诉求,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知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期刊知识服务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