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深度思考是一种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透过事物表象看本质,抓住解决问题的核心。科技期刊编辑不能仅机械地进行重复性劳动,须在繁重的编辑加工工作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深度思考,不断追求工作的精益求精,实现对科技出版前沿趋势和整体形势的准确认知和把握。
一、对编辑工作的认识及优化
作为科技期刊编辑,日常工作就是进行稿件的遴选和编辑加工,然后加以迅速广泛的出版传播,所有工作归根结底的本质目的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传播有价值的科技信息。具体到稿件处理过程中,各步骤分工不同、责任不同,所要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均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设定,相互依托,通力配合。就像事物也许表象纷繁复杂,形式多种多样,但最终本质不会轻易改变,现象是本质的体现,现象最终会归结到本质。在工作中可以跳出具体常规的操作步骤,体会一下其目的和意义,方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也能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自己当下所做工作的作用和需要呈现的效果。科技期刊编辑的使命是更好地服务于作者和读者,遴选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以更易读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予以出版。编辑必须时刻思索如何让工作更加完善,服务更加优质,选题更具创新性,内容更具可读性。例如,在和作者的沟通中表达清晰明了、准确到位,就相关事项合并联系作者,减少多次沟通环节,想作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让整体出版环节更迅速高效,流程运转更有条理更顺畅;不断总结和反思,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在看似重复的工作中获取新的感悟,或者拓展新媒体业务实现更好的信息传播。为此,编辑需要不断优化工作流程,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深度思考的内涵即是探求事物的本质,抑或是问题的根源所在,[1]抑或是他人的本质意图,通过追根溯源加深理解和认识,对趋势作出合理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助于更进一步接近真相,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找到当下最佳的做事方案并不断优化,可以是提升工作质量,也可以是提高工作效率,或者是改进工作流程等,通过不断总结方法和规律,完善自己的习惯和行为方式。科技期刊编辑对待职业的深度思考本质上专注于两方面,即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看清事物本质,并找到最佳的处理方案且不断优化。
二、深度思考对编辑工作的意义
编辑工作是烦琐枯燥的,编辑工作又是快节奏的,时效性很强。刊物有稳定的表达方式和出版标准可循,长时间会形成固定的改稿模式,容易造成不思索,按习惯和套路去工作,久而久之会陷入思维定式,丧失深度思考的习惯。再加上每天繁重的各式各样的改稿和联络工作已经消耗了大部分体力,很多编辑都是超负荷运转,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深度思考。因而科技编辑容易将自己的身份定位成“为人作嫁”的信息传播服务者,而非学科领域发展的引领者,形成思维惰性,缺乏深度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在职业惯性驱动下,科技编辑以完成日常工作为首要目标,无暇顾及其他。因此,编辑必须加倍警醒自己不断学习,保持深度思考的职业素养,维持一颗好奇心,一直有追求真理的天性以及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深度思考能帮助编辑提升自我,获得满足感。编辑虽不是思想的缔造者,但编辑是思想的传播者,间接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自身素质须跟上行业和学科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学术出版保驾护航,须通过深度思考来积累和塑造洞察能力和思维方式。编辑虽然不是进行科研创新工作,但作为信息服务者,既然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从事编辑事业,就要在工作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即使不能像专家学者那样直接有科研绩效,没有科研创新带来的成就感,编辑也需要在工作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风格,否则内心始终不能达到高层次的愉悦感。作为默默耕耘的科技期刊编辑,也许无意于刻意追求名利,也不苛求成为某领域的专家,但深度思考的意义是帮助其润色庸常、平凡甚至索然无味的日常编辑工作,能使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不断提升自身的追求。深度思考能帮助我们坚定信念,培养长远的眼光。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难,也许决定最终成败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坚定的信念。信念来自编辑对自身以及对编辑工作的深刻认识。面对他人的质疑和不理解,面对逆境和困难,唯有坚定信念才能不忘初心,渡过难关。新媒体时代已到来,在互联网的加速推动下,一切都在迅速更迭,这对传统科技期刊出版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3,4]受到冲击的学术科技期刊需要改变困境,更好地应对时展,积极转型数字化出版模式、寻求新的盈利方式、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是摆在出版人眼前的课题。编辑唯有平日多积累多思考,才能塑造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总之,无论是在优化日常工作、刊物发展转型,还是探求自身更好的状态这一过程中,深度思考的职业素养都必不可缺。
三、深度思考的几种思维方式
将深度思考细分开来,有系统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几种常见的思维方式。从以上4个方面入手对思维能力进行梳理和锻炼,能不断强化深度思考的习惯和意识。
(一)系统思维(分而剖之、总而概之)
系统思维要求从整体视角把握对象,具有立体性和系统性特性,是从碎片化上升到系统化的思考。总结逻辑和规律,提取经验和方法,对事物进行全面考量,是一次头脑风暴和思维再整合的过程。系统思维是将思考对象看成是由若干元素有机结合的整体,先分而剖之,再总而概之。具体在编辑工作中可以培养全局思维,多总结方法,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将零散的编辑技巧升华为系统理论。建议在工作中记录下脑海中时常蹦出的新发现和突发创意,以及相应可以作为论证的素材,后续进行系统思考,可以以写作的形式予以升华,只有上升到系统化程度才能思考得透彻、有深度。[5]例如,如果没有这篇文章的创作,笔者也不会对思维体系有深入认识,也不会意识到是某种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指导着日常工作。系统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多次循序渐进才能达到境界。写作本身就能锻炼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也能进一步激发灵感火花,用写作的方式整理思路是让思考系统化、全面化的有效方法。经过构思和创作后,会发现深度思考后别有洞天,又有新的发现和感悟。系统化思考也能让思路更有条理、更规范,是深度思考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二)逻辑思维(非此即彼、判断推理)
逻辑思维是把感性认识抽象成概念,再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逻辑规则进行推理。逻辑思维是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具有规范性、严密性和确定性的特性。逻辑思维要求事物准确无误、非此即彼。逻辑思维在编辑加工中应用最为广泛,因为编辑并非文章的第一执笔人,很多错误须要通过逻辑思维观察推理发现,要善于从矛盾中发现问题,严防概念混乱不清、表述模棱两可。[6]逻辑思维要求思维具有一致性,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上,不能对同一对象作出不同的断定,衍生到科技论文,即为对同一对象的表述前后须一致。编辑加工中会发现自相矛盾的错误,这类不一致的表述可能在文章的不同地方出现。例如摘要、正文、结论不一致,可能由于许多符号、数据穿插其中,使之在编辑加工时不容易被发现,几种情况加起来涵盖了全部范围,然而其概率相加却远小于1,原因要么是情况分类不完善,要么是概率数值有误;也可能是科技语言和自然语言夹杂的矛盾,例如文字和图、表之间的错误,需要二者结合起来共同审读,而不能分而治之。逻辑思维要求思维具有准确性,即运用同一概念的事物必须保持同一意义。科技论文中常见的错误就是一符多意,即由符号混乱引起概念混乱。首先应尽量做到一符一意,避免两种概念的符号雷同。其次,还应注意同一系列符号的表述须前后一致,即须严谨无误,不能有区别,以免影响文章可读性。逻辑思维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在编辑工作中应用广泛,也是深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辩证思维(亦此亦彼、对立统一)
辩证思维的实质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事物,在对立和统一中认识事物,反映并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是从对象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从各方面的相互联系方面进行考察。辩证思维是用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不同于逻辑思维中事物的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点亦此亦彼、亦真亦假。具体方法主要有:用普遍联系的眼光,从空间上考察对象的横向联系;用变化发展的眼光,从时间上考察对象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纵向发展过程。技术的革新通常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精简流程,减少无谓的人力消耗,然而并不是新型的技术手段都适用,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要恰当、合理地使用,学会用冷静的“剪刀手”修剪新技术的葡萄枝。[7]又如区别于传统纸质改稿模式,现在普遍运用电子化改稿,提高了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很多工作量。然而,很多修改直接在计算机上完成,导致中间过程不易于核证,一旦产生认为错误,校对时不易发现,增加了编辑加工中犯错的风险。再如对于其他刊物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不一定能模仿,须要仔细权衡利弊,谨慎思考适合自身刊物的发展模式。这些都表明了同一事物有利有弊,须要深度思考后加以辩证分析,规避风险、扬长避短。
(四)创新思维(创新求异、触类旁通)
创新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是跳出常规框架去思考,并非采取一成不变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在探索多种可能性的思维过程中提出有创意的观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事物的不断优化最重要的动力是创造力,创造力的来源是创新思维。在工作中做有心人,创新求异、触类旁通,能不断改进方法,让工作更得心应手,工作质量更稳定,也能不断开拓办刊途径,创造新的机会。例如,为更好地契合信息化发展,本刊更改了排版方式,由原来的方正排版转换成Word排版,扩大编辑在电子改稿中的可操作性。作为中文期刊,全文标点符号应统一成中文状态下录入,以保持一致,原稿中大量英文标点的修改会造成极大的工作量。因此,考虑采用Word中全文替换的操作方式予以解决,将英文标点全文替换为中文标点,即将英文形式的逗号“,”替换为中文形式的逗号“,”。然而,替换操作后发现,原先英文标点后遗留的空格还在,就成为中文标点后面紧接着一个空格,然后才是继续正文这样的形式,非常不美观也不规范。进而如何去空格又成了新问题,如果手动每次单个删除空格同样工作量巨大。因为不是每个标点后面都有空格,所以需要依次检查标点后是否有空格,再进行删除,不会比挨个手动替换标点轻松。为此,进一步进行全文替换,将“中文标点加空格”全文替换为“中文标点”,这样经过两次全文替换,标点符号全部替换完毕,也去掉了不需要的空格。然后触类旁通,对于文章中众多不同类型的标点符号可以依次采取此类方法予以规范统一,逗号、句号之后可以替换冒号,还有括号、百分号、引号等。可见,只是在技术操作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小幅调整,较好地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成效。因此在工作中须积极针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抓住主要矛盾并发挥创新思维进行优化。
四、结语
作为科技期刊编辑,深度思考是其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是提升自身水平和提高编辑质量的前提。编辑可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让其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凡事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由点及面、由因及果、由浅及深,尽量接近事物的本质,善于思考,乐于创新,做有追求的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