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期刊编辑综合能力的提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机期刊编辑综合能力的提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机期刊编辑综合能力的提高

我国虽是个农业大国,但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较低。农业机械化是多种资源要素整合的载体,只有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全方位推进农业现代化[1]。因此,作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我国农机期刊从业人员任重而道远。近年来,出版行业面临整体转型,数字化出版兴起,纸质媒体类农业科技期刊的生存压力增大;再者,我国拖拉机年增量2008年达高峰值187.6万台后,总体年增量逐年减少,2013年还出现负增长,某些地区某些机型已至饱和[2]。拖拉机手数量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期刊的征订,农机行业期刊发行压力明显增大。全国能做到自收自支乃至盈余较丰的农机行业期刊屈指可数。因此,为谋求期刊持续稳定发展,杂志社首先须提供可口的农机化科技食粮,其次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是,许多农机杂志社编制有限,编辑人员须身兼数职,什么活都得“捡得起”,因而,提高农机期刊编辑综合能力迫在眉睫。农机期刊编辑亟待提高的综合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项。

1出版能力

农机期刊编辑为提高自己的出版能力,应时刻注意学习最新的出版专业知识,了解出版动态信息;为做好农机化专业期刊,更应了解农机行业发展动态[3],了解行业期刊出版情况、稿件质量、常设栏目、办刊动态等,以博采众长。农机期刊编辑不仅应经常浏览国家农业农机化发展方针政策(如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知晓出版行业新的法律法规,以敏锐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包括出版行业和农机行业);还应广泛与农机行业期刊互相交流样刊或有关信息,尤其要关注几家重点农机刊物,看看人家在报导什么、刊登什么、研究什么、展示什么、倡导什么,从而发现自家刊物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进而调整和确定哪个领域、哪一方面、哪个专题值得“发声”或重点深入报导。农机期刊编辑只有具备“面向大农村、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眼光,才能使期刊“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紧紧抓住农机化发展“热点”,才能稳定读者群,赢得读者的“掌声”。总的来说,同其他行业期刊编辑一样,农机期刊编辑应具备以下能力。

1.1组稿和专题

(专栏、专刊)策划能力农机期刊读者对象可分为:农机管理者、农机科研人员、农机院校师生、农机使用操作人员(尤其是拖拉机手)、农机维修人员、农机合作社成员等。上述人员中,前三者学历相对较高,编辑部来稿多由这些人员撰写;后三者学历相对较低(个别人员除外),但这部分人的农机使用操作或维修经验丰富,一旦投稿,其稿件实用性强,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所以,农机期刊编辑应针对上述对象,努力提高组稿和专题(专刊)策划能力。一方面应与农机科研、管理人员保持联络,熟悉他们的工作内容、研究方向、管理范围,有针对性地组稿或向其约稿,推出每期“专题”(专刊);另一方面应鼓励基层农机人员积极撰稿,可发征稿函,组约短小精悍、实用性强的稿件,也可要求其就某一新技术或新机具谈谈应用效果、使用效益及改进建议等,甚至可以建立杂志社通讯员队伍[4],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写作讲座,为其写稿投稿提供指导。编辑部对优质来稿,可不收版面费,且稿酬从优[5],以吸引优秀作者,争取优质稿件。专刊策划能力是农机期刊实力和期刊编辑能力的重要方面。如出版能力、出版时间许可,农机杂志社可适时推出专刊,如《农机市场》2018玉米(籽粒)青贮收获机械专刊、2018粮食烘干机械专刊等。期刊报导要有深度,编辑对专题(专栏)策划能力是关键。如《当代农机》编辑部策划的“公司报导”专栏,《农机市场》编辑部策划的“企业平台”专栏,让一些著名农机企业以各自特色“亮相”,既是全国实力型农机生产厂家的缩影,又是农机行业趋势的集中反映,成为期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农机生产企业的集中报道还促进了期刊的广告营销。

1.2编校能力

许多农机期刊为技术类期刊,不像学术类期刊的读者对象学历相对较高。农机期刊读者对象的学历分层明显,高端者为博士、硕士毕业生,如农机院校师生、农机科研机构人员、农机管理部门人员,低端者为小学、初中毕业的基层农机手、操作工;因此,编辑在内容选择、论文格式、期刊版式、国际标准采用等方面与学术期刊有很大的不同。农机期刊来稿中既有严谨的农机科研论文、农机化管理学方面的篇幅较长的论文,也有短小精悍的农机使用操作维修经验交流文章,还有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介绍、农机界工作动态或农机化发展信息、趋势等。农机期刊编辑应学习研究几家著名农机期刊的出版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编校能力,将刊物做成“活泼、生动、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农机工作者喜爱的产品。正因为读者对象、论文内容涵盖面不同,农机期刊论文格式、期刊版式也与学术期刊迥异:不少农机期刊文章标题、正文字体并不统一,如《当代农机》《农机市场》《农机科技推广》;有的农机期刊没有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等;不少农机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较少;除《农机使用与维修》等个别农机期刊外,许多农机期刊没有doi号。农机期刊编辑应取长补短,努力使自家刊物或呈现生动活泼的一面,或呈现严谨的一面,要针对自刊的读者对象,展示期刊特色,使读者“喜看爱订”。又如关于国际标准的采用,农机期刊编辑既要遵守国家出版法律法规,即科技期刊必须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又要考虑到读者的文化水平差异及中国传统计量单位深入人心且沿用至今这一具体情况。就拿农田面积(农作物种植面积)来说,按出版法律法规规定,必须采用“hm2”,而现在许多农机期刊考虑到农民在记录和计算农作物种植面积、田块大小、单位面积产量效益等数据时,都采用“亩”作为单位,许多农机管理部门收到来自基层的统计数据,也是以“亩”为计量单位的,上述这部分人在阅读农机期刊时,看到“hm2”,或不熟悉或不熟练,知道“1hm2=15亩”的,也往往要对期刊论文中涉及的数据作一换算,不像“亩”那么直观。这就产生了必须遵守出版法规执行国际标准计量单位与中国农村实际流行做法之间的矛盾。这时,农机期刊编辑既应严格遵守规定,又要为读者顺畅阅读提供方便:如文中第一次出现“hm2”时,在“hm2”后注明“1hm2=15亩”,或在亩后面注明(1亩=0.067hm2),如《当代农机》;也有正文中全部采用“亩”作计量单位,但在文前或期刊版权页等处明示“本刊常用单位符号及换算”的,如《农机科技推广》。这类矛盾在学术期刊中几乎没有。农机期刊编辑一定要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在不违背硬性规定的前提下,采用农民读者和农机从业者喜闻乐见、更接地气的表述形式。

1.3审读能力

农机期刊编辑在审读样刊时,首先应关注每期刊物是否准确、及时地传达了国家的农机化方针、政策,是否宣传报道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是否传授了农机实用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等,是否及时传播了全国各地农机化动态信息。同其他期刊一样,审读农机期刊时编辑一定要坚持“内容为王”[6]。农机期刊编辑应不断提高对稿件质量的甄别能力,以及对报道效果的预测能力。正因为存在读者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农机期刊编辑审读时不仅要看每期刊物是否有学术性较强的管理理论、技术研究类论文,还要关注广大基层农机工作者欢迎的实用技术类文章是否足够,刊发的信息对广大农机手是否具有指导、参考意义。农机期刊编辑审读期刊版式、图表等时,也应以提高内容传播效果为前提。农机期刊编辑应不断丰富、更新农机专业知识和出版专业知识,提高对作者的文字应用能力及主题驾驭能力的鉴别水平。通过审读,准确地了解每期刊物的编校质量,以及有关编辑、校对人员的能力水平、责任意识等,农机期刊编辑应从期刊中“读”到编辑与作者的沟通交流效果,“读”到每期刊物核心内容的传播意义及传播时效性,以及编辑人员组稿能力的强弱等。编辑审读能力的提高,对期刊培优提质及刊社发展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4对农机行业趋势和热点问题的洞察力

农机期刊编辑对农机行业趋势和热点问题把握能力的提高要以“身体力行”为基础,如主动联系参加农机会议、农机展览、农机现场会等;深入农村一线,看农民到底喜欢应用哪种农业机械、农机技术,了解农机推广服务效果;到农机生产企业看看生产形势、产品销售情况,以及对期刊广告的需求等;关注时事新闻,如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三农”问题的阐述;去农机管理部门走走,了解一下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及年度工作计划,了解基层农机手通过官方渠道或基层农机部门反映上来的问题;时常浏览农机行业期刊,看看人家在重点报道什么,什么样的文章最博人眼球;与农机大专院校[7]、农机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听听他们的声音,知晓他们的研究方向。生产者的素质决定产品质量,编辑的职业素养水平决定着期刊的质量和水平[8]。农机期刊编辑只有与时俱进,成为最新科技信息的载体,才能走向时代前列。农机期刊推出的“本期专题”(如《现代农机》“农业机器换人”专题)、“特别关注”(《当代农机》)、“卷首语”、“要闻”、“声音”(《农机市场》)等,都是农机期刊编辑对农机行业趋势和热点问题洞察力的最好体现。2019年5月12日,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发生一起变型拖拉机违法载人侧翻事故,造成12死11伤,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广泛关注。杂志社立即就此典型事故案例作了安全使用农机的相关宣传,抓住农机安全监理热点问题,突出“严禁拖拉机载人”主题,警示各地吸取教训,推动农机化安全稳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自我评价能力

农机期刊编辑要不断提高对自身及所在期刊的评价能力。对于专业期刊编辑,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对所在期刊的评价包括刊物质量、在行业期刊中的排名或者影响力等。农机期刊编辑可通过经常浏览行业期刊获得比较信息,比如对农机化热点问题的追踪报导深度及广度,例如《农机市场》“观察家”栏目及特定机械专刊、《现代农机》“本期专题”、《当代农机》“特别关注”栏目等。此外,农机期刊编辑还可定期整理期刊对某个专题的报导数据,分析该专题的广度、深度、时效性等,如“机栽机插”专题、“无人机植保”专题,以及时取长补短。每个杂志社都有其特有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或制度[4],如刊后审读制度就包含了一系列评价项目,包括编校质量、印刷质量、广告效果及是否遵守出版法律法规等。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恰如其分地评价,农机期刊编辑及其所在杂志社才能奋发有为,迎头赶上直至位居前列。

3经营管理能力

农机期刊编辑除了需在编、校、审等出版业务上精益求精,以及学习提高自身科技水平之外,还应积极参与编务工作及杂志社的经营管理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现在各杂志社人数有限,尤其是规模不大的农机杂志社,编辑除完成出版专业本职工作外,还应共同致力于期刊发行量的提升、期刊广告业务的拓展及农机化有关宣传品的制作等,以提高杂志社的经济效益。如《现代农机》出版《农机事故实例分析》宣传册,制作《漫话农机安全使用》系列宣传扇、展板,制作《中国梦•农机情——漫话农机安全》《智慧农机集萃》系列展板等,发行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一个优秀编辑,不仅应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精于出版业务,还应积极参与杂志社的日常事务管理及业务拓展。编辑在参与期刊发行及经营管理过程中,可以广结人缘,获取行业热点信息,有利于策划选题及征稿,获得来自一线的优质稿件,进而提高期刊的出版质量。此外,编辑在参与期刊发行及经营管理过程的同时,还能知晓广大读者对期刊内容及印制质量的评价及对最佳出刊时间的建议等,有利于提升期刊的服务质量。

4结束语

农机期刊编辑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出版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及经营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农机期刊编辑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是编辑素质的全面提升,必定会丰富出版物,使期刊“厚重”而“前沿”;同时会使期刊发行量明显上升,进而拉动农机化宣传品的开发,为杂志社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中肯的自我评价会使编辑头脑清醒,勇于开拓创新,推动杂志社不断前进。最好的编辑,不仅应“让作者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还应让尽可能多的读者享受到好的科技、精神食粮,使杂志社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并产生好的社会效益,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做出应有贡献。农机期刊编辑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在中国农机化发展大潮中,尤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