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审稿人激励措施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审稿人激励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审稿人激励措施

2019年8月5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我国科技期刊参与国际竞争要做到“强化政策引导,发挥学术评价指挥棒作用,吸引高水平论文在中国科技期刊首发,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1]。用好学术评价这根“指挥棒”,离不开赋予同行评议“生命”的各领域学术同行,而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也有赖于同行评议中审稿人的评审质量。科技期刊同行评议是为协助分配有限的出版资源而邀请专家学者(同行)批判性地评价他人研究的质量、创新性、理论与实证效度以及潜在影响的过程,是学术交流的核心,科研质量控制的关键,审稿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同行评议中,审稿人努力评估并帮助作者改进论文,一直是以“幕后英雄”的身份进行单纯的“志愿工作”。因此,在充分认识审稿人对期刊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审稿人贡献的回报进行相关研究。纵观国内外对审稿人回报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立足于提高审稿质量展开讨论,比如调动审稿人的积极性[2-3],完善审稿人服务[4-5],肯定审稿人贡献的具体方式[6-7]等。还有学者深度剖析审稿动机[8-9],为制定审稿人激励措施提供参考。但当前研究鲜有涉及探索国外科技期刊激励审稿人的有益经验。本文重在调研PeerageofScience、Rubriq等知名同行评议平台,从肯定审稿人为期刊发展所作的学术贡献的视角系统分析国外期刊的审稿人激励方式,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可采取的具体的审稿人激励措施,以启发我国科技期刊运用更加精准的方式激励审稿人。

1我国期刊审稿人激励不足原因分析

1.1缺乏学术贡献的正式认可

国内科技期刊为激励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同行评议,通过公开期刊年度审稿专家名单、向审稿人致谢、开展年度优秀审稿专家评选等方式给予期刊审稿人一定的认可。有些期刊采用在网上公布优秀审稿专家名单的方式,例如《棉纺织技术》《宁波大学学报》《热力发电》等。有些期刊则采用对优秀审稿专家进行物质奖励的方式,例如:《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于2006年底开始每年评选1次“优秀审稿人”,并给予表扬和物质鼓励[10];《图书情报工作》自2014年起开始评选年度优秀审稿专家,优秀审稿专家将获得证书及全年免费的纸质期刊或电子版期刊[11];《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除了为优秀审稿专家颁发荣誉证书,还为其提供一次第一作者投稿免版面费、一套全年杂志及编委会候选编委资格等奖励[12]。但是,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对审稿人学术贡献的普遍和正式认可,对于大部分作者和读者而言,审稿过程仍旧如同“黑匣子”不透明,尤其是近年来因学术不端造成的撤稿事件频发,使得同行评议信任危机不断加深[13]。由于审稿贡献未纳入到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即便期刊内部给予审稿人认可,实际上除了提升个人的学术能力,参与同行评议几乎不会对审稿人的职业晋升、项目申报等起到直接的帮助作用。

1.2专业审稿人才队伍不稳定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呈现“小、散、弱”的特点,对编辑而言,较难准确快速地找到合适的专业审稿人;而国外科技期刊一般通过在搜索引擎和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来寻找审稿人(例如ResearcherID),或者直接要求作者指定审稿人[14]。一方面,一般情况下期刊会象征性地支付小额的稿件审理费用,但国内外科技期刊普遍将专家学者为期刊审稿视为一项义务性劳动,占用私人时间,极少乃至没有报酬,多数审稿人是为增加学术交流、实现自我价值而主动参与期刊的审稿工作[15],这种义务性劳动很难使审稿人与期刊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审稿人自身也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编辑既要尽可能地确保审稿人的研究领域与期刊投稿的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又需要审稿人具备较高的职称,在其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学术造诣,能够科学、高效地进行评审工作。2018年全球总量已达300万篇,并以每年3.5%的速度逐年稳步增长[16],既专业又有评审热情的审稿人供不应求。不仅如此,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审稿培训和奖惩机制,审稿人的成长缓慢,大量待审稿件只能频繁落到各期刊编辑部熟悉的那些少量固定的审稿人身上。因审稿积极性被逐渐消磨、送审稿件与审稿人研究领域不符,而干脆拒审或拖延甚至是敷衍审稿,直接将审稿工作交由自己的研究生,关心审稿数量却忽略审稿质量等问题开始不断涌现[17]。

1.3难以有效度量审稿人贡献

在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审稿质量、审稿数量和审稿周期是评估审稿人贡献的主要依据。其中,保证审稿质量是审稿人评审稿件的核心要求。审稿质量易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稿件质量、稿件研究内容和审稿人研究领域的匹配度、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审稿人专业素养和积极性等[18]。通常结合审稿人的审稿数量和审稿周期来评价审稿质量[19],因此同行评议普遍具有较大的质量差别,不同学科领域的评价标准也截然不同。责任编辑需要审稿人在规定时间内对稿件提出更加谨慎的建设性意见,但并不清楚审稿人在审稿过程当中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和智力,审稿人的投入和回报往往不成比例,无法用期刊象征性支付的审稿费来简单衡量。由于专业审稿人才总量不足、待审稿件研究内容细分化等问题,同一审稿人可能肩负了多种期刊的审稿工作,其评审意见因此分散于多种期刊而无法得到汇总,缺乏完整的审稿记录用于评定审稿人贡献。同时,也较难追踪审稿人对论文提出的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等内容,无法对审稿人的评审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2国外科技期刊审稿人激励方式探索

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对当前国际上关注审稿人的典型同行评议平台的审稿人激励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表1),发现为科技期刊审稿人记录和认证审稿贡献,提供审稿信息展示平台以建立声誉是激励审稿人的重要方式。

2.1建立审稿人信息展示平台

记录和认证审稿人的个人档案,建立权威的审稿专家库,提供审稿人信息展示平台,既有助于识别和认可审稿人贡献,又能帮助期刊编辑快速便捷地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同行评议信息平台Publons整合WebofScience、ORCID和数千种科技期刊的资源,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审稿人档案数据库,通过验证邮箱地址即可完成审稿人注册。在审稿人的个人主页上可以跟踪引用情况,管理审稿意见,参加免费的同行评议在线培训课程PublonsAcademy(共10个单元),导出已验证的学术服务贡献记录等,通过自动跟踪、验证和展示审稿人在所有期刊上的同行评议贡献,形成经过认证的、可信的审稿人档案,将审稿人主动推送到期刊编辑的面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专家学者对审稿工作的认同感,使同行评议成为有利于审稿人职业发展的可衡量贡献。ResearchGate是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机构电子邮箱免费注册账号,通过分享研究来获取研究统计数据,与学术同行在线交互,寻求就业机会以及共享大量免费的论文资源(可直接向作者索取研究副本)。基于读取、推荐和引用加权而生成的ResearchGateScore,可用于衡量其他同行对作者研究项目的兴趣程度,例如由VerityWarne发表的“Rewardingreviewers-senseorsensibility?AWileystudyexplained”在ResearchGate上的研究兴趣分数达到了17.5。ResearchGate实际上更侧重于后的同行评议和学术交流,审稿人作为未来的作者、读者和重复审稿人,更容易在这个学术社区中获得启发。

2.2支付审稿酬金

通过付费审稿或者现金奖励来提高审稿人的积极性,使审稿工作由“自愿”走向专业化。Rubriq是一个第三方同行评议机构,致力于利用投稿前作者付费审稿的模式减少科技期刊的冗余审稿时间。Rubriq提供的双盲审稿服务会向作者收费700美元,并向那些能在一周之内完成同行评议的审稿人每人支付100美元。在这一阶段审稿人通常只负责审查论文的语法、格式等常规性错误,帮助作者提高投稿命中率。在2012年获得了由ALPSP授予的“出版创新奖”的芬兰公司PeerageofScience将同行评议视为一种选择而不是义务,作为一个为研究人员提供审稿机会的平台,审稿人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论文进行评审,期刊编辑则从那些正在经历或已完成同行评议的论文中挑选适合刊发的稿件。根据审稿质量的同行评估,以及同行评议贡献的数量,PeerageofScience每年都会颁发“ReviewerPrize”,以表彰上一年度累计PeerageEssayQuality(PEQ)分数最高的最佳审稿人,最佳审稿人提名则会获得“HonourableMention”证书。除了有PeerageofScience给予的学术认可外,获奖者还将得到1000欧元的现金奖励,以此激励审稿人为高质量的同行评议作出更大的贡献。

2.3颁发评审证书

记录和验证研究人员的评审活动,随时可查看个人历史审稿情况,为杰出审稿人颁发平台认证的权威证书,使同行评议活动和、申请科研项目等一样具有显在价值。由Elsevier打造的审稿人识别平台(ReviewerRecognitionPlatform,RRP)可以让注册审稿人访问其5年内的审稿历史并提供PDF格式的年度审稿报告,审稿人可以据此向期刊编辑毛遂自荐。在两年时间内至少完成一次审稿的研究人员即可成为“认证审稿人”,而排名前10位的审稿人将成为“优秀审稿人”,并被授予相应的证书。“Sentinel”翻译过来是“哨兵”的意思,同行评议信息平台Publons将杰出审稿人比作科学哨兵,并设立了“SentinelsofScienceAwards”,获奖者将获得一份国际认证的金牌浮雕证书,其个人主页上会收到相应奖项的徽章,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顶级研究人员还会录制视频对获奖者表示敬意。除此之外,Publons还提供了多个不同的同行评议奖项以激励平台上的优秀审稿人、组织和国家等。PeerageofScience从2012年开始以双盲评选的方式为平台上的注册审稿人颁发“ReviewerPrize”,致力于为同行评议中审稿人的学术成就建立认可和欣赏的传统。在国外,一些国家将同行评议视作学术贡献的组成部分,评审证书和审稿报告一般可加入个人简历,并为审稿人申报基金、求职、评职称和申请美国绿卡等增加筹码。

2.4提供增值服务

充分利用自身平台的特色资源奖励积极的审稿人,通过共享科研资源、提供学术支持来认可审稿人贡献,激励更多的专家学者为科技期刊提供高质量的同行评议。为表彰那些每三个月内评审质量最优的审稿人,Publons设立了“QuarterlyRewards”,除了颁发证书外,还提供免费或优惠使用Mendeley、GitHub和AmazonWebServices等在线工具和纪念T恤等奖励。例如,2018年“ECRReviewers'ChoiceAward”的获奖者得到了1500美元的亚马逊优惠券。Elsevier公司为RRP的优秀审稿人提供ElsevierWebShop和ElsevierBook商店的折扣服务奖励。对于Elsevier旗下使用ElsevierEditorialSystem投稿系统的期刊,期刊审稿人可以获得30天内免费使用Scopus和ScienceDirect的权限[20]。PeerageofScience鼓励非匿名审查,其核心功能之一是允许其他审稿人对作者已得到的审稿意见进行评估及打分,以此保障审稿质量,而审稿人可以获得评论反馈,提高审稿技能。PeerageofScienceCommissions将优先推荐PEQ得分和审稿数量排名靠前的审稿人为客户提供有偿的同行评议服务。无论是致谢、认证,还是奖励,都表明科学界开始逐渐认识到审稿工作应当获得信誉和认可,也在不断探索以合理的方式给予审稿人适当的激励。审稿人激励措施的存在是为了让审稿人知道他们的贡献得到了很好的接受,并且值得他们花费宝贵的时间积极参与同行评议。

3对加强我国审稿人正向激励的启示

3.1外部激励:提高同行评议专家的学术话语权

在尊重审稿人意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同行评议过程的透明度,公开审稿情况,最大程度展现审稿人帮助作者完善研究的具体贡献。开放研究出版平台F1000Research以公开的发表后评审的方式提供透明的同行评议,其刊发的论文除了公开受邀审稿人的姓名和单位、审稿日期、审稿意见,还特别说明审稿人与作者的竞争利益关系、作者对审稿人所提问题的具体修订情况等[21]。这种由编辑和作者给予审稿人明确反馈的方式,既表现出审稿意见得到了一定的接受,有助于激发审稿人的评审积极性,又突出了审稿人在论文刊发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学术贡献。通过认证审稿贡献来建立审稿人声誉,使审稿工作可作为一项专业服务列入审稿人的履历,并逐渐将其纳入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给予审稿人适当激励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审稿工作增加认可,鼓励科学界更多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同行评议,通过不断提高审稿人的学术话语权来强化参与同行评议的责任和使命,而不单纯是依靠科研义务促使审稿人履行审稿责任。国内一些高校在帮助建立审稿人声誉等方面已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的官网在卢麾副教授的师资介绍中列入了“《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年年度优秀审稿人”这一个荣誉。在他获得了Geosciences和Multidisciplinary两个科研领域的2018年度“Publons同行评议奖”之后,院系官网还特别进行了新闻报道[22]。

3.2内部激励:制定标准化审稿培训与考核机制

提高评审质量,扩大审稿人队伍,使审稿工作走向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或许是定期组织审稿人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与奖惩机制[23]。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专业审稿人,大多数科技期刊尚且没有既定的方法能为专家学者提供培训,普遍还是采用单纯的审稿流程介绍和说明的形式。例如,RRP对注册审稿人如何进行审稿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流程介绍和建议[24]。常见的审稿人培训主要是发放期刊指南或分享非正式的审稿经验,而国外大多数审稿人都对接受进一步的审稿培训表现出强烈的兴趣[25]。相比之下,我国期刊审稿人大多依靠自身经验评审稿件,通常缺乏参与审稿培训的经历。有的科技期刊尝试利用编委通信、宣讲等方式开展审稿人培训,审稿人队伍不稳定、时间或地域限制等因素使得这类培训也没有持续性[26]。关于审稿人培训实效性的问题,国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针对审稿人的短期培训和指导方案对提高评审质量几乎没有影响,并且可能无法采用简单的、低成本的教育培训来加强同行评议[27]。即便如此,科技期刊也可以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为同行评议制定具有考核奖惩的评级机制,并定期关注审稿人的表现,或者让认知学习等领域的专家介入,识别优秀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运用的具体分析策略和思维过程,假设这些特征与评审质量相关,进而据此设计相应的培训教育干预措施[28]。除了专业审稿技能上的培训,科技期刊还需要肩负起对审稿人工作素养的培训[29],通过制定有关审稿人行为守则方面的培训,有效引导积极的审稿人行为和建设性反馈。为审稿人提供正式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始终是科技期刊的一项常态任务,尽管审稿培训的方式和效果还有待科技期刊进一步研究。

3.3平台激励:搭建审稿人智能分级和推荐平台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语义分析、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建设审稿人智能分级和推荐平台,快速识别潜在审稿人,实时检测学术不端行为,根据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智能分级,为期刊编辑推荐符合期望的审稿人等。国外有些机构已尝试使用简单的AI技术来识别潜在的审稿人,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SFC)试图应用AI技术选择中国的基金评审专家,尽可能减少人为的选择偏见[30]。2018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OSID(OpenScienceIdentity)计划,基于单篇论文以二维码为入口开放获取研究数据、构建学术社区、加强深度交互、创新知识呈现等,挖掘论文的潜在价值,使同行评议可作为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让全民参与验证研究,帮助科技期刊实现轻量化转型[31]。我国同样有条件和能力建设审稿人智能分级和推荐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用户画像技术识别审稿人的特点及偏好,精准匹配合适的审稿人并预测其审稿行为,使同行评议过程有迹可循[32];或者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严格的审稿人身份认证,为待审稿件自动匹配研究领域相同或相近的审稿人,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详细记录审稿过程,量化审稿工作,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审稿人给出谨慎的评审意见[33]。未来可以针对平台上的注册审稿人制定相应的审稿培训和考核机制,建立审稿人声誉,使审稿贡献得到清晰的展现。

4结语

科技期刊现有的同行评议虽有明显缺陷但不可或缺,赋予同行评议价值的关键在于期刊审稿人,但审稿人的评审贡献普遍得不到承认,其后果将导致审稿人大量流失、国际学术话语权逐渐丧失等严重危机。激励审稿人参与同行评议的有效措施就是让人们看到他们的努力,量化或评定审稿贡献,给予审稿人学术认可,建立审稿人声誉,使审稿过程更加透明。实际上,期刊编辑和作者为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提供及时的反馈和确认的价值,要远大于现金偿还或实物支付,审稿人真正需要的是确信自己在同行评议上的付出是值得的。所以,在借鉴国外科技期刊审稿人激励方式的基础上,国内科技期刊只有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审稿人应有的认可,方能不断扩大潜在的审稿人队伍,激励审稿人积极参与同行评议。国外科技期刊审稿人激励方式或许更适用于英文期刊,但也有值得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过程中借鉴的地方,比如通过建立审稿人信息展示平台来记录和认证审稿人贡献,利用我国现有技术有望搭建审稿人智能分级和推荐平台,或充分发挥期刊优势为审稿人提供增值服务,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参与审稿工作,但因实际发展情况不同,将审稿贡献纳入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尚有一段路要走。本文研究未涉及审稿人激励的效果研究,呼吁我国相关部门、机构通过对审稿人激励措施的有效实施,真正加强审稿人正向激励,扩大潜在的审稿人队伍,不断提高我国审稿人的国际学术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