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技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的建议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提升科技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的建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升科技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的建议

科技期刊承担着人类文明传承,引领科技发展,荟萃科学发现等使命任务,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与标志。然而,近年来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引进、学科评价、绩效评定、师资考核等方面过分注重国外SCI期刊的权值,对国内期刊论文则相对弱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期刊在综合质量和影响力方面与国际同领域期刊存在一定差距。今年,因中美贸易摩擦,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对华为学者进行限制的插曲也为发展我国高水平期刊敲起了警钟。“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一指示精神是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也是对我国科技期刊的一种鞭策。提升科技期刊质量、扩大期刊论文影响力是科技期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响应号召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编委会设置、审稿人定向选取及其活力激发、新媒体介质使用与推广以及不拘一格录用文章等方面探讨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具体举措。

1设置青年编委会,发挥青年学者的创造力

期刊编辑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是把控期刊质量的关键核心环节,其对期刊的发展、学术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国内期刊倾向于遴选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与学术地位的资深专家作为编委会成员。不可否认,资深专家在研究方向把控以及论文创新评价等方面具有更为精准的判断与认知。然而,这类专家往往身兼数职,而且教学科研任务较为繁重。因此,他们在期刊运行与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另外,他们对具体的理论细节方面关注较少,而这是目前大部分期刊论文创新点的核心所在。因此,目前来看,由资深专家构成的编委会与涉及具体理论细节的投稿论文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期刊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在传统期刊编委会的基础上设置青年编委会[1-2]。一方面,国家一系列高层次人才计划也将年龄限定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例如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年龄上限为40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年龄上限为38岁;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年龄上限为32岁等。这也表明国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创造力与发展潜力的认可。青年科技工作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创造性强,一般在科研一线并紧跟学术前沿,科研成果产出也较为丰硕。另一方面,青年科技工作者也有较为强烈的学术服务意识。因此,设立期刊青年编委会可以充分发挥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活力与创造力,并在传统编委会对投稿论文宏观把控的基础上对论文创新细节进行更为精准的评判,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期刊论文质量。同时,青年编委可以担任责任编委或邀请客座编委定期组织相关专题征稿,紧跟热点问题,使期刊成为相关领域的活跃地与集约地。期刊编辑部方面也要有意识地增强青年编委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也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一定的平台。例如,可以给青年编委发放聘用证书,在期刊主页设置编委简介等栏目,为青年学者申报人才计划提供相关佐证。另外,可以定期举办编委会的学术交流,一方面使不同领域的青年学者产生思想碰撞,另一方面也能发挥资深编委对青年学者的传帮带作用。国内期刊《航空学报》《雷达学报》等已经在青年编委会设置方面率先进行了尝试。国内综合大学学报可以利用综合大学丰富的学术人才储备,积极探索与实行青年编委会制度。

2拓宽审稿人选取渠道,激发审稿人积极性

论文同行评议是论文出版发表之前的重要环节,而审稿人是论文质量的把关者。保证审稿人水平以及提升审稿人积极性也关系到最终期刊的质量以及期刊的出版周期[3-4]。目前国内期刊在审稿人选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期刊的审稿工作甚至由执行主编或者编委会成员直接承担。正如前文所述,编委会成员多为业内资深专家,其在论文分发送审层面都可能存在时间限制,更不遑去处理繁重的论文细节评阅任务。另外,有些期刊即使由编委会选取审稿人送出外审,也一般选择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由于知名专家教授事务繁忙,相关评阅往往不能按时返回,从而影响了论文的出版周期。国外一些行业顶级期刊在选取审稿人时一般是根据其在该领域的具体发文记录来确定的,并未过多注重职称、资历或者国别。事实上,一些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或者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往往是最为优质的审稿候选人。因为他们受过系统的科研学术训练、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而且一直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对具体的理论细节和发展动态具有较为准确的认知。因此,期刊编委会在选取审稿人时可以将重心放在这部分人身上。对于一些综合大学学报,可以在校内通过与研究生院合作,建立博士学位论文作者数据库,与科研学术成果管理单位合作,建立高水平学术作者数据库。将投稿论文关键词与上述作者数据库所对应的关键词进行匹配,进行精准审稿人选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质量并能加快论文出版周期。提升审稿人的积极性也很重要。国外一些权威知名期刊的审稿往往是义务的,没有任何酬劳,然而审稿人往往以能够为这些期刊审稿为荣。当然,提升期刊影响力是调动审稿人积极性的最根本措施,但是期刊也可以通过其它渠道,主动作为来提升审稿人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例如,可以通过评阅的质量和数量选拔年度期刊杰出审稿人,择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杰出审稿人与编委会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并发放奖励证书等。另外,可以在每年的年底专门致谢审稿人公告并公布年度的优秀审稿人名单,或者给相关审稿人邮寄期刊样刊。总之,就是使审稿人的幕后工作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展示。同时,国内期刊可以合作,打造类似于Publons的能够提供权威的审稿人成果认证的同行评议记录平台,审稿人可在平台中记录、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同行评议,并获得官方的权威认证。

3利用新兴媒介,助推期刊推广普及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微信、QQ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介质为学术期刊的推广提供了新途径[5-6]。一向以严谨、规范为著称的学术期刊似乎与微信、QQ等娱乐快消品有些格格不入,这也是国内诸多刊物未开展相关渠道推广的一个原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此类新兴媒体介质在人们(包括科研人员)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大量时间。同时,学术期刊作为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直接承载者,也可以通过此类新兴媒介担当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相关期刊应当打破传统思维,以开放的态度拥抱新兴媒介,用好期刊推广的新兴阵地。具体而言,期刊可以设立相应的公众号,定期推出网刊目录以及每篇文章的摘要,图1为《自动化学报》在其公众号上推出的最新期刊目录与文章摘要。另外,对于一些国际、国内热点或者突发问题,期刊可以摘取期刊以往发表的相关论文在其公众号上进行推广,并邀请领域专家进行点评,或者直接邀请专家对相关问题从学术角度进行评述,从而使得期刊成为相关学术问题讨论的主阵地,进而扩大期刊的收稿数量。同时,在一些严谨、专业的学术论文推广之外,期刊也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论文作者资源,面向普通大众开展专业问题的科普工作,提升我国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从而发挥期刊的社会责任。

4创新期刊收稿模式,提升稿源质量

期刊论文质量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吸引优秀稿源事关期刊的整体质量。由于相关科研单位评价体系的问题,导致国内优秀稿源的外流,这也是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关节所在[7-8]。为了从根本上保证长效的高质量稿源,需要建立高效、合理期刊评审录用规则。因此,建议在常规渠道基础之上,不拘一格的录用特定创新论文。例如,对于一些竞争较为激烈的研究方向,一些学者可能会寻求快速发表途径,此时期刊编委就可以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电视电话协调会(类似形式,或者微信群组)对相关稿件进行专项处理,如确实值得发表,则可开辟绿色通道。通过这种形式,期刊会吸引较多研究热点和前沿有关的稿源,无疑能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也可有意识地通过邀请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投稿,或者组织专刊等形式邀稿,这也是提升稿源质量的好办法。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高校学报可以与高校研究生管理机构对接,邀请每年度的各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将其学位论文绪论部分整理为综述,然后以专刊形式发表。各级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对相关研究领域都有较为深厚与广泛的研究,而博士学位论文的绪论部分也必须对其研究领域的概况进行梳理,将绪论改为综述易于反掌,因此,这也是拓展高质量稿源的好渠道。此外,期刊可以积极与相关领域权威会议进行对接,选取优秀会议论文在期刊上发表。制订奖励激励机制,调动投稿作者的积极性。如,在期刊出版阶段,可以通过设置封面文章、主编推荐等举措激发投稿作者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也可以通过评选年度优秀论文,颁发奖励证书,为相关作者申报人才项目提供佐证。同时,积极推选代表论文参选各类奖励项目,例如“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评选等。上述激励举措可以进一步激发投稿作者的热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稿源的质量。“与把论文写在世界科学的高峰上相比,把论文写在祖国建设的大地上对现阶段的中国更为重要”。而作为国内期刊的工作人员,我们应当主动作为,全方位提升期刊质量与影响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更为坚实的后盾,使他们更多的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国内期刊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