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术期刊发表序跋的多维计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引言
序和跋(后文简称序跋)是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对书籍内容和装帧形式进行分析评判的书评而言,序文依附于文章、书籍之前,意在介绍、申说与著作相关的内容,如作者生平、文章体例,特别是作者创作意图与思想原则。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说》中解释,“《尔雅》云:‘序,绪也。’字亦写作‘叙’,言其善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1](P.42)跋虽在性质上与序相近,但在位置、使用对象和风格上略有不同。一般而言,跋是序的补充。跋,一般比较短小,言简意明,内容多为评价、鉴定、考释之类。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序跋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文献学和地方志研究,对社会风尚、古籍鉴定和地理发展有着重要价值[2-4]。序跋作为一种重要的副文本,在空间、时间和功能层面为读者解读文本提供了重要途径。国内学者在文学研究方面主要将序跋视作研究资料或工具,在此基础上进行考据研究,佐证研究观点[5-6];在期刊研究方面,学者提出相比于国外期刊,国内期刊对书评和序跋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而书评和序跋对期刊办刊有着重要意义,如钟紫红借鉴国外名刊开设书评专栏的办刊经验,对我国科技期刊书评的组稿方式、写作内容、格式和要求都提出了建议[7],吴晓丽从读者、作者、出版社和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了科技书评、图书推介在期刊高级科普效能中的重要作用[8]。王志娟对国内外6种神经医学期刊栏目设置及内容分析,发现国外神经医学期刊突出栏目内容多为论著文章的评论和质疑,值得国内期刊学习[9]。针对我国当下学术著作序跋的发展现状,诸多学者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比如大量序跋不顾书序的基本要求,多是程式化套语,最后甚至沦为一种交际关系,往来利用的工具[10-12]。序跋作为一部学术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阐述、提示、导读、评价的作用,既能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正文,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基于对相关学科内在思路的梳理,对著作给出恰当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定位[13-14]。序跋在丰富学术期刊内容,彰显期刊特色,传播科学文化和提升期刊人文情怀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当前国内学者对序跋这类文体却少有关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多维度计量我国学术期刊发表的序跋,提出打通学术专著和期刊之间的桥梁,以期更有效地传播学术成果,提高社会效益,促进学术著作和期刊的协同发展。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国内外缺少相关的序跋数据库。不过有一部分学术质量较高的序跋在学术期刊发表,特别是被南京大学CSSCI,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CSCD收录的序跋有着较高的权威性,利用此类数据可一定程度揭示我国序跋发展状况。本研究选用1998-2017年为时间窗口。在试检索中发现“序”与“跋”字对该类文章有较好的标示作用[15],因此在CNKI高级检索页面,选择文献目录中基础科学类别下的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非线性科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科技类别下的新闻与媒体、出版、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档案及博物馆,以及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I辑、社会科学II辑、经济与管理科学类。检索“篇名=序OR跋NOT自序”,来源期刊选择核心期刊、CSSCI、CSCD,逐年下载文献题录数据,获取序跋的原文、被引量、下载量,并逐篇获取引用量和注释量等数据。提取标题、关键词、作者、机构、来源期刊和年份,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信函、碑帖类数据,得到1878条数据作为研究数据集。为清晰展现数据间的关系,主要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信息可视化方法对数据分析,前者通过建立群体关系模型,描述群体关系结构及其对群体和群内个体的影响,后者则将数据转化为图形,揭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及特征。
二、结果呈现及分析
(一)序跋数量变化
序跋数量变化能反映我国序跋的规模变化情况。从图1可看出序跋数量在20年间呈现明显波动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142篇下降到2017年的51篇,说明我国学术期刊对序跋这类文章需求不断萎缩。统计刊载序跋的期刊数量后,发现刊载序跋的期刊规模变化与序跋数量变化基本一致,从98下降到37。可见,我国序跋的期刊发表规模出现了萎缩,无论是产出数量抑或发表序跋的期刊数目都下降。究其原因,既有高质量学术期刊对序跋固有“缺陷”的认知不充分有关,即这类文献的被引次数较低,可能会拉低期刊的总被引数和影响因子;还与序跋的学术质量有关。序跋体裁灵活自由,篇幅较短,质量难以掌控。因此,在期刊学术评价体系之内,序跋不被重视,最终导致发表序跋的期刊数量和期刊发表的序跋数量都呈下降之势。
(二)基金资助情况
文献是否得到基金资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的质量。提取序跋的基金数据,发现1878篇序跋中受到基金资助的仅有24篇,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为6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为0。从时间段来看,24篇受基金资助的文章中有14篇发表在近5年。这说明学界对序跋重视程度尚显不足,可能由于其不在基金项目验收成果范围内使然,也从侧面反映出序跋质量问题。
(三)来源期刊分布
对序跋的来源期刊统计,可识别发表序跋的主要刊源。登载序跋的期刊共458种,表1列出前20位来源期刊。绝大部分期刊属于文学艺术类,其中文学类占11个,艺术类占7个,民族学和史学期刊各1个。文学类著作数量较多,文学评论期刊相对也较多,这或许是导致其序跋产出相对较多的因素之一。其中《当代作家评论》属于评论类期刊,主要对当代作家、作品进行学术点评,展开思想交流讨论。而《回族研究》、《鲁迅研究月刊》、《红楼梦学刊》往往会对本领域内的学术著作进行品评推介,往往有较高的序跋刊载量。进一步统计发现,排名前20的期刊(占期刊总数1.06%)载文数量占总数量的31.77%,只发表1篇序或跋的期刊占据期刊数的40.83%,这与在序跋发文数量情况相一致,序跋发表主要集中于少量期刊,大量期刊对序跋接受程度仍相对较低。
(四)发文机构分布
将作者的机构分为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出版机构和其他五类。其中高校指各大学、学院、党校,科研院所指中央和各地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出版机构指各编辑部、杂志社、出版社、报社等,各地政府部门发表的序跋归入政府一类。五类占比分别为57.65%、15.08%、9.52%、5.18%、12.57%,高校占比最高。逐年分析机构比例,发现虽然各类机构的发文比存在波动,但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大量序跋缺少发文机构标注,虽然该现象在近几年有所改善,缺少发文机构标注的文章占比从1998-2002年的50.27%下降到2013-2017年的27.73%,近3成的序跋缺少发文机构标注,表明序跋文章的文献规范性程度仍有待改善。表2列出了发文的前20位机构,其中综合类、艺术类院校及艺术类研究院所居多。值得注意是,中国作家协会作为繁荣文学事业的群众性学术性的社会组织,会员不仅精于创作,同时发表了大量优秀的序跋文章。
(五)序跋作者分析
表3序跋发文量排名前20位的作者,这些作者在文学、艺术、历史、教育、民族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力。其中傅璇宗和李学勤发文量最高,傅璇宗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培养了大批古代文学研究学者,在古代文学研究和图书出版领域蜚声海外;李学勤在先汉历史与古文字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张庆善、冯其庸、胡文斌为红学研究专家,曾担任红学会会长、副会长等职务;陈思和和来新夏,不仅在分别在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担任图书馆长一职,还在文学和图书馆学造诣颇深。潘懋元曾担任厦门大学副校长一职,在高等教育领域有着颇高的成就;季羡林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被誉为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其他学者如林建法、钱理群等人都在学术界有相当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从合作度和合著率这两个衡量作者合作情况、反映研究难度和学术合作关系的指标看,序跋这种文献类型的合作度和合著率都相对较低,20年的年均合作度仅1.0475,合著率仅0.0379。即使从时间维度观察,合作度也仅从1998年的1.02上升到2017年的1.078,合著率从0.023上升到0.044,说明序跋这类文体仍以单人撰写为主,学者间合作的情况很少。
(六)著作与著者分析
在序跋标题中提取出被作序著作的名称后发现,发表序达5篇的著作仅1部,3篇的仅6部,2篇的有54部,仅有1篇序跋的著作达1747部,即有93%的著作仅有一篇序跋。统计著者后发现,有82%的著者仅有一次著作被写序。国外著者占5.06%,并以美国学者居多(29篇)。将被作序或跋大于2次的著作和著作被作序跋大于3次的著者列出,如表4所示。著者一栏括号内为著作的责任者,当著者或编者未列出时,则以编写发行该著作的出版社作为著者。名著《红楼梦》以5篇序名列第1,该著作在国内文学界、艺术界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是外研社出版的一套丛书,收录了索绪尔、韩礼德、乔姆斯基等众多语言学名家作品,受到了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教学界的普遍好评;《续编四库全书提要》是书为《续编四库全书》所著提要,由傅璇宗、赵昌平先生担任主编,概述古籍详情、版本源流等内容,以便研究者参证。回族作家拜学英、语文教育家洪宗礼、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徐引篪、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著作也得到了诸多学者认可,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从著者来看,由于《中国最佳中短篇小说》每年出版最佳小说集,林建法是该小说集的主编,因此在著者中排名第一。春风文艺出版社因多次出版《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因此序跋数量也较多。中国小说学会所出版《中国短篇小说》系列也是如此;鲁迅作为国内最知名的近代作家,为其作序者不在少数。马丽蓉、徐杰舜分别在丝路学、民族学领域有较高影响力,在各自领域中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七)著作著者与序跋作者关系
构建著者与序跋作者矩阵并导入Ucinet绘制出二模网络,如图2。去除图中的孤立节点后得到较为清晰的图像,其中红色圆形节点为著作的著者,蓝色方形节点为序跋作者。将图中节点经人工聚类后可分为9类:#1为文学类,著者以林建法为最大节点,作者以陈思和为最大节点,说明二者在文学领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该类也是网络中的最大子图,说明文学相较于其他领域,作家、评论家之间来往交流更为密切。#2包含傅璇宗、李学勤、季羡林、任继愈等国学史学大师,#3中的牟钟鉴、余振贵是我国知名的宗教学学者,#4-#7也有相似之处;#8邓正来是我国知名法哲学专家,在法学领域有较大影响,与法律出版社有较多关联;#9陈文新和陈传夫是武汉大学长江学者,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序较多。结合对序跋作者和对上图的解读可看出,序跋作者多为学术界各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者。逐篇统计发现,有431篇文章作者在文中注明被“邀请作序”或者“主动求序”,占比22.95%;作者在文中注明的关系中,师长关系143篇,主编作序130篇,朋友作序114篇,同事或同乡作序36篇,同学或校友作序34篇,亲属作序8篇。著者请同学师长或者同行前辈作序,作序者与求序者长期从事相近研究,因此对作序的著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指出作者的不足之处。而且前辈对后辈也有引荐、带领和提携作用。但是作序者面对学生或朋友求序,是否会因顾忌面子而少以批评多以褒扬?在中国“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情境下,作序者往往难以把握尺度,导致影响序跋的公信度与评价价值。
(八)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可表征论文研究的中心内容。对关键词统计分析,可以展现序跋所涉及的领域、热点及趋势。大量序跋并无关键词,因此由CNKI系统依据算法自动提取出的词汇替代关键词。将20年间的关键词统计并排序,列出前20位关键词,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序跋热点集中于文学、出版、艺术、民族学等领域。排在第一位的之所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因为被作序的大部分著作以国内文学艺术或历史社会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排在第二位的是“先生”,通过分析发现,相当一部分著作都涉及到对前辈学者的致敬。《红楼梦》和鲁迅别出现42次和31次,表明国内著作对红学研究和鲁迅思想研究有持续关注度。为清晰展现关键词间的联系,利用Ucinet对频次大于2的关键词做共现分析,得图5,其中节点大小表示中介中心性的大小,节点越大则该关键词在网络中具有越重要的地位;连线粗细表示两个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联系越粗表示两关键词共现次数越多,有更强的关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图中最大的节点,“先生”、“作家”、“文学”等关键词都与之有相当强的联系,说明文艺研究深植于本土文化;《红楼梦》、曹雪芹、章回小说有很强关联,说明为古代小说文学相关作序是以名著为主要对象,而对其他文学著作关注较少;民族与政治、权利主体、艺术、戏曲关联较多,说明对少数民族的研究不只聚焦于政治层面,对民族文艺发展建设也有较多关注。经济、社会科学等关键词处于网络的边缘地带,可以看出除文艺作品之外,其他人文社科著作在序跋中受到的关注明显不足。将关键词以每两年为窗口进行切片,取前5位关键词,50个关键词去重后仅剩22个关键词,而且全部处在文学、艺术、出版领域,说明序跋经历20年的发展,并未呈现出与时俱进的趋势。如果长期局限于文艺领域而无法在更广泛人文社会科学中普及开来的话,序跋这类文体或许会在学术生态中出现更严重的萎缩。
(九)中图类号分布
中图类号可反映文献所属学科属性。表6列出了前20位中图类号,其中书刊宣传、评介类最多,这与序跋本身的性质有关。从中图类号很清晰地看出,序跋主要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这与关键词的分析相一致,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者对文学艺术类著作容易见仁见智。可见,文学艺术领域是序跋的高产区。将中图类号与作者构造共现矩阵,并绘制出二模网络,如图4所示。节点大小表示中介中心性大小。通过Girvan-Newman分析,可将网络分为7个子类:#1以书刊宣传、评介类为中心,向多个学科辐射,涉及文学、史学、艺术学等;#2主要以文学,尤其以小说为主,#3涉及民族学、音乐、文化相关研究,#4涉及文字学、书法、绘画评论,#5主要以中国历史研究为主,包含中国经济史、文学史,#6以中国高等教育为主,#7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主,#8以中国古代文学史、近代思想史为主,该类与#4有较强关联,因为I207.411即《红楼梦》研究与评论,与#4中的红学专家张庆善有较强联系。
(十)序跋的页数、引用量、注释量、被引量和下载量分析
提取序跋的页数、引用、注释、被引和下载数据做统计,并使用stata12对变量进行统计描述与相关性分析。由于变量不满足正态分布,因此使用spearman相关求解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变量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发现序跋的篇幅越长,通常会有越多的引文和注释,也常常意味着有更高的学术价值,更容易被到其他学者下载和引用。从页数来看,序跋以短文为主,4页以下的文章占据了81.32%,其中2页以下占比54.90%。序跋文章较短使其难以承载大量的深度学术信息,在当下学术期刊长文盛行的发文环境下,序跋难免会因“占用版面”而被期刊所轻视,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发表序跋的期刊数量和发表序跋的总数量都在下降。虽然从时间维度来看,序跋的页数从1998年的2.74上升至2018年的4.18,但这种文体的特征决定了序跋难以像其他学术论文一样“长篇大论”而获得期刊的青睐。从序跋的引用次数、注释次数、被引次数、下载量来看,序跋的0引用率达92.92%,考虑到有些序跋中会采取作注的形式,因此本研究对“注释”亦加以考虑,无注释序跋占比也达到87.11%。序跋引用他人文献,表明前者是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实现新知识的累积和跃迁,进一步展现和拓展新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序跋的引用率和注释率低一方面表明序跋的学术规范性不强,另一方面则说明其学术性有待深化。从被引情况来看,序跋的零被引率为57.14%,平均被引次数只有2.03次,平均下载次数为162.23次,表明序跋的学术价值仍未受到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利用。从引用、注释、被引和下载量的变化趋势来看,序跋的年均引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注释量变动不大,而年均被引量和年均下载量在2008年后都出现下降趋势。近十年的持续下降趋势反映了序跋在期刊界的受重视程度不断减弱。
三、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学术期刊发表的序跋数量和发表序跋的期刊数量都逐年变少。受到基金资助产出的序跋文献偏少,其质量仍有待提高。从来源期刊,关键词和中图类号看,序跋主要分布于文学、艺术、民族学等学科,而其他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对序跋关注较少。这可能由于经管学科主要引进于西方,现代学者大多在细分学科内进行深耕,导致在宏观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了解越来越少。透过序跋关键词分析,发现主题集中度高、变化较小,这与人文学科固有特点不无关系。从机构和作者看,以综合类高校发文较多,高产作者大多是学界知名学者,“名家作序”特征十分明显。从著作和著者来看,国外著作只占5%,说明对国外著作的引进工作还有待加强。序跋的页数、引用量、注释量、被引量、下载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各项指标与其他学术论文相差较大,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尚显不够。
(二)启示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体,序跋既作为学术著作重要组成部分,高屋建瓴、开章明义,又是著作评价体系的参考维度。序跋不仅揭示了作者的学问与见识,情怀与功力,也彰显其人格魅力与学者风范。期刊发表最新出版的学术专著、高级科普、科学人文等方面的书评和序跋文章,有助于突出期刊办刊特色和办刊宗旨,以增加读者阅读兴趣,体现学术期刊的人文精神和情怀[16],也有助于联结作者、编者和读者,打通期刊和学术著作之间的桥梁,实现“刊-书”互动,促进期刊和学术著作的协同发展。学术期刊应提高对发表序跋的重要性的认识。除了文学艺术类之外,社会科学类期刊乃至科技期刊发表的序跋在反映学科发展上均有独特的价值。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其不仅发挥着繁荣学术,促进学术成果转化的任务,也承载着建设学术生态,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功能。增设“序跋”、“书评”栏目,既符合学术期刊的属性、定位及导向,又能完善学术期刊的文化普及功能,丰富其期刊的知识表现形式。国外如Nature、Science、NE-JM、JAMA等著名期刊都较为重视书评等非研究论文的发表,并设有相关栏目。国内如《科技导报》、《科学通报》、《读书》等也都十分重视发表书评、序跋文章。开设序跋类栏目对学术期刊建设和助推学科发展有着长远意义。全链条提升序跋的学术水准。作者对论著的评论,无论是质疑还是褒扬均对学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序产出的首要前提。作者撰写序时应着眼著作实质创新程度,实事求是,而非隔靴搔,吹捧了事。有学者被人求序,常常碍于情面,难以秉笔直书。因此培养“对书不对人”的作序风气,对序跋良性发展尤为重要。序作者应高瞻远瞩、提升层次,而非蜻蜓点水、总结梗概。对作者及著作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既基于原著,又高于原著;既实现帮助读者选择、阅读和推介作品目的,又实质性推进了学术创新。从期刊和图书编辑看,应重视和关注序跋的学术创新性和规范性。避免序跋没有标注引文、注释、机构、作者等文献信息。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期刊编辑应对序跋严格筛选,平衡自由来稿和约稿间的关系。积极与著作的出版社联系,发掘有价值的序跋文章;发表序跋较少的学科的期刊编辑应主动作为,丰富期刊发表的文献类型。可利用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技术,提炼序跋的核心观点、辨析其情感极性,提高对序跋学术创新程度评判的准确性。建立专门的序跋数据库,将序跋引入学术评价体系。序跋既是一种文体、文献类型,也是一种学术评价指标。后者的评价价值远未充分开发出来,建议评价机构将期刊发表的序跋量作为期刊和著作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适当赋予其合理权重,以引导学术期刊提高对发表序跋的重视。充分发挥其评价功能则有赖于数据量大、著作的学科覆盖面全、检索路径多样、检索界面友好的专门数据库的建设。建议国内主要的数据库商做好调研工作,尽快建成独立的序跋数据库,建成后可嵌入已有数据平台供学界和评价界使用。
(三)研究局限
囿于数据和技术原因,本研究仅基于CNKI中收录的核心期刊、CSSCI、CSCD数据,而未对《中华读书报》、《文汇报》等报纸刊载的序跋以及国内出版或翻译出版的所有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的序跋做全面计量研究,因此研究仅是抛砖引玉、结论仅供学界参考。期待未来能依托更全面规范的数据,对序跋的文献分布特征和评价功能做更为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