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学术期刊市场化办刊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市场化办刊,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2012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提出“应转企改制的报刊出版单位所属的报刊编辑部,一律随隶属单位进行转企改制”[1]。该办法出台后,引起了学术界和期刊界的热烈讨论。时至今日,学术期刊并未完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但也有部分期刊进行了市场化的探索,其中就包括一些教育类学术期刊,可以说,今天的学术期刊办刊模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态势。这些进行市场化探索的学术期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临更多的是困难和挑战。那么,学术期刊尤其是教育类学术期刊该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呢?杂志社应该采取怎样的办刊策略呢?政府和社会应给予怎样的支持,市场化是否意味着完全的放任不管呢?

1教育类学术期刊的特点

1.1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比一般学术期刊要广

武晓耕在其《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分析》中提到,学术期刊一般并不以广泛的大众为服务对象,因为学术期刊的内容更多的涉及专业知识,对于一般的人而言显得晦涩难懂。学术期刊的消费人群一般都在某一领域具备相当水准的知识,这些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圈内人”,正是这些“圈内人”构成了学术期刊的“市场”,也就是本文所称的“小众市场”[2]。也就是说,一般而言,学术期刊是专业期刊,属于小众期刊的范畴。教育类学术期刊的读者和作者群体为不同阶段和类型教育的教师、管理者,如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等,另外,还包括高校研究教育的学者,学习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等,同时,也包括教育部门的管理和研究人员,甚至包括一些关心教育问题的家长。由于这样的读者和作者群体,我们很难称之为小众期刊。但是,这个群体又没有达到大众期刊的标准。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类学术期刊的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比一般学术期刊要广,但又没到大众期刊的程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1.2与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

学术期刊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深奥,与实践的距离比较远。但教育类学术期刊恰恰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教育教学研究类的学术期刊,他们刊载的学术论文包含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对具体教学问题的创新性探讨,容易理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另外,教育类学术期刊的作者群体也是读者群体,尤其是学校教师,由于他们的很多研究属于行动研究或教学实验,会给相同属性和相同教育语境下的读者带来启发。由于教育类学术期刊服务的对象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其最重要的读者群体是教师,很多教师读过某方面的研究,会直接将这样的研究借鉴在教学中。这一点,在很多教学类论文中体现最为明显。

2学术期刊市场化办刊的困境

目前,学术期刊进行市场化办刊存在着“生存还是发展”的矛盾困境。市场化办刊就意味着不像还是在事业单位一样,有办刊经费的支持。市场化办刊意味着自负盈亏,自筹办刊经费。而如前所述,学术期刊一般属于小众期刊,读者受众有限,而且,内容往往深奥难懂,理论性比较强,所以依靠发行往往很困难。一些研究领域由于群体非常小,即使每人都购买一本该领域的学术期刊,都很难支撑其生存。由于受众小,读者群体小,广告也基本上很难有什么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市场化办刊的学术期刊便选择收取版面费。这种方式简单直接,很容易获得效益,为很多期刊所选择。这种情况不只我们国家存在,国外很多期刊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收取版面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术期刊本身特点所导致的生存问题的倒逼选择。但是,收取版面费这种情况在目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质疑。这种质疑主要表现在,既然要收取版面费,那如何保证学术研究的公益性、公正性,会不会存在权钱交易,从而枉顾学术质量,使学术研究沦为金钱的附庸。不得不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很多期刊枉顾学术质量,一心赚钱,于是通过收取高额版面费、改变刊期、增加页码等形式来增加收入,完全不考虑文章的学术水平,大量制造“学术垃圾”,从而沦为“垃圾期刊”。这些期刊的做法不但有损学术期刊的声誉,扰乱了学术期刊的正常发展,同样也违背了学术期刊市场化办刊的初衷。因此,在没有大量经费的支持下,如何既能保证生存,又不至使学术水平受到影响,甚至能够提高学术水平,这是困扰学术期刊市场化办刊的最大难题。

3教育类学术期刊市场化办刊策略

3.1期刊层面:坚守学术质量,多方面实现创收

1)坚持学术水平优先的原则,确保学术质量。学术水平是学术期刊的根本,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基础。教育类学术期刊也不例外,要想取得发展,也必须保证学术质量。教育类学术期刊的市场化要兼顾学术质量和经济效益,但最终目的是促进高质量的教育研究,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这是教育类学术期刊进行市场化办刊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很多学术期刊为了经济效益而枉顾学术质量,办成了制造“学术垃圾”的机器,这违背了进行市场化办刊的初衷,给学术期刊市场造成极为不好的影响。事实上,保持较高的学术质量并不会带来经济效益的降低,两者并不存在绝对的冲突。较高的学术研究质量恰恰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础。有了较高的学术研究质量才会有广泛的读者群体,有了较高的学术研究质量才会有较高的影响力,从而为广告效益打下基础。教育类学术期刊在市场化办刊中,要尤其注意这一点。2)深入教育领域,服务教育实践,实现发行效益。一方面,教育类学术期刊服务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是自身的社会使命与责任担当。教育学术期刊更应该加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深入教育一线,发掘教育实践中确实困扰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实际问题,策划这方面的选题,刊登这方面的文章,为广大教师提供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有益资源。同时,要注意实证研究,注重针对教育问题的调查和实验。刊物原题来源于实践,必将回到实践,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的刊物将会引起的兴趣,吸引大批读者,形成稳定的读者群。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类学术期刊的读者群体较一般的学术期刊大,实现发行效益具有可行性。教育类学术期刊应教育工作者群体数量基数大,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离不开高质量的研究的启发与内在指引,教育类学术期刊可以以此为责任,在提高刊物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发行工作,既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也提升自身的发现量。刊物发行量上涨也会提高刊物影响力,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增长。

3.2政府和社会层面:给予政策和财政扶持,加强监管,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1)设立相应专项基金,助力学术期刊发展。教育类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办刊并不意味这完全脱离政府的支持和调控,进行市场化办刊也并非期刊自身的事情。首先,从办刊效益上看,教育类学术期刊与社会公共利益是紧密相关的,很大程度上在为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而这些研究并不会为学术期刊本身带来特殊利益,所以,从这方面讲,学术期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其次,教育类学术期刊从事业单位或高校部门过渡到市场化组织,这个过程是存在难度的,尤其在转化初期,是需要资金和政策支持的。最后,从政府的需要来看,政府可通过资金手段来获得自己需要的研究。因此,政府可设立专门的学术期刊发展专项基金,以鼓励学术期刊的发展。同时,这种基金的设立也会带来学术期刊的良性竞争。2)建立准入和淘汰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教育类学术期刊要想成功进行市场化办刊,缺少不了监管,需要依靠外部的力量来促进其健康发展。这一点要发挥政府、第三方部门的作用。政府和第三方部门可联合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并据此建立准入和淘汰机制,对于想办学术期刊,要严格审核其资质,对于办刊学术质量较差的,可采用淘汰的办法。教育类学术期刊的准入与淘汰机制,可以有效防范学术不端的行为和只顾经济利益而忽略学术质量的期刊的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