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术期刊编辑的审稿技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审稿能够保障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质量。我国现代学术期刊审稿的方式主要使用三级审稿制度,也就是责任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复审及主编终审。因为科技期刊稿件内容具有专业性,并且涉及学科领域复杂多样,稿件审查是通过编辑和编辑部之外专家共同实现的。但是目前部分期刊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存在模糊行为,没有根据期刊编辑及同行专家所处的不同角色及相应职业优势对各自承担的责任及稿件审查要求进行明确界定。
一、编辑审稿的认知
1.编辑审稿的含义
作者通过创造性脑力劳动撰写出具备独立知识产权的著作文稿,编辑通过创造性脑力劳动完善著作文稿,从而形成具有创造性信息内涵及完美符号的具备传播价值的规范文本。从作者初稿、修改稿,直到编者正式刊发文本,编辑都是通过隐形智力参与作者文稿价值增值及完美形式再创造的。审稿是编辑业务的重点,也是论文成为成品的基础。西方传播学理论将把关人定义为实现信息加工、过滤的人,期刊审稿把关人形象较为民主,其职责是基于格式规范、表层结构及行为逻辑实现对稿件的正确判断,从而完善并能够保留作品完整形象。通过此种去粗取精及去伪存真的初审,能够对刊物稿件质量及方向有精准掌握,稿件也会以半成品姿态进入之后编校环节。另外,编辑在审稿过程中还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加强和作者互动,对作者展现杂志社亲和的工作态度,从而为优秀稿源的拓展打下基础。另外,在和审稿专家互动交流过程中对审稿思路进行明确,还能够实现刊物优秀审稿专家资源的挖掘,使学术期刊影响力得到提高。
2.编辑审稿实质
学术期刊稿件来源不同,题材较多,观点不同,即便是类型相同或者结构相同的文章,其表现手法也各有不同。另外,在边缘学科及高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术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展,大部分论文的学术含量及审稿难度在不断提高,编辑所涉及范围出现力有不及的情况。编辑审稿过程中如何对此种较为复杂的信息进行处理?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精准把握初审角色,还要创建有针对性的审稿方法,虽然不同学科及论文的表现手法各有不同,但是所有学术论文及学科的形成及发展都是基于相同规律,将其作为编辑审稿基础,从而提高编辑审稿的可操作性。编辑审稿的实质就是编辑将读者及社会需求转化成内在选择标准及判断尺度,有目的性地选择符合办刊宗旨及组稿要求的、具备市场前景及学术价值的论文,从而使市场、科技发展及读者需求得到满足,这个过程是一个文化选择、创建和积累的动态过程。
3.编辑审稿的角色
现代国内期刊社实施的主要为三审制度,三审角色不同,但是三者却是相互联系的。实践证明“三审模式”是确切有效的,充分发挥了全体人员作用,从而提高了审稿效率。对待编辑审稿我们要有度,不能轻视审稿环节,使其只是走个过场;也不能越俎代庖,随意跨学科、跨专业地审稿,因为专业及学科细化属于现代科技的分化及综合。专家的专就是基于学科细化的学术前沿,其研究范围虽然比较狭窄,但使用专业范畴、概念、体系及规律都具备专门化特点,且是多年内化而成的。那么,精准认知审稿编辑位置及角色并且平衡角色尤为重要。
二、审稿中学术期刊编辑的重要性
任何一位编辑都无法精通全部学科及专业,所以编辑在对论文学术价值评判之前一般都要请专家审稿,专家审稿和编辑审稿的目的大致相同。专家在审稿的过程中重视文稿学术价值及学术质量,因为多种原因,专家审稿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误审的情况。对于同篇论文,几位审稿专家意见不尽相同,这个时候就要求编辑对文稿认真阅读,查阅相应文献资料,使用自身的知识积累根据专家审稿意见进行鉴别及分析,从而实现正确判断,以此能够去伪存真。论文刊出以前,在实验结果、方法、数据分析、参考文献、引言、文章结构等方面会存在不同的问题,那么要求编辑在审读的过程中发现且在退修的过程中指出,尽可能的一次退修成功,使工作效率和刊物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编辑因为对自身审稿不重视,一般都是专家审稿替代,放弃了编辑审稿环节,在没有对文稿内容充分了解之时将专家审稿的意见对作者转抄。在当时觉得节省时间,但是后期处理及编辑部复查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的问题,再返回到作者重新补充及修改的时候,不仅作者有意见,并且还使刊物的威信降低,对刊物的质量造成了影响。所以,编辑在工作过程中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不仅对专家审稿意见予以重视,还要重视自身审稿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刊物的质量,使作者能够信服。所以,每个科技期刊编辑部都要对编辑进行培养,使编辑有效掌握深厚且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并且提高专业审稿特长,学习审稿方法,掌握审稿技术提高自身水平。在审稿过程中,不同审稿人对于稿件内容认知、理解及掌握重点都各有不同,审稿人之间专业研究方向、学术观点和领域都不相同,并且大部分论文都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及边缘性的特点,要通过多学科、多专业的评审,所以编辑要对各个专家评审意见进行对比、分析及确认,最后综合。另外,编辑还要对不同的审稿意见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其中的原因,以自己的学识为基础进行判断,提出合理的见解,这就要求期刊编辑不仅掌握编辑原理、技能及方法,还要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素质及学术水平,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论文稿件是否能够发表主要是从学术质量相对性及绝对性进行考虑的,论文学术质量标准性要求论文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及理论性。此基本尺度为无条件的和绝对的。专家评审一般都是基于专业学科判断稿件学术质量,但是不同刊物及论文质量不同,学术质量也存在一定的相对性,此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共时性及历时性两方面。不同国家、地区的科技总体发展水平、不同读者的需求等都会使在科学性、创新性及重要性等方面有所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质量水平。掌握审稿尺度相对性及绝对性的辩证关系,能够对论文学术质量水平进行合理的分析,确定该论文是否能够在刊物中发表。编辑对自身刊物学术地位、宗旨、报道范围、读者定位等都具有一定的掌握,根据刊物对于论文质量的要求及审稿尺度对比自己刊物论文质量,能够全面评价论文整体质量及价值,决定论文是否发表。
三、学术期刊编辑的审稿技巧
学术期刊编辑审稿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为基础,以评论家旁观者的态度实现文稿的审读分析,精准且全面地判断文稿基本思想内容及学术价值,对文稿中的病症进行诊断,从而提出积极、具体的建议及意见,让作者修改,把具有较强政治性、较强科学性及较高学术性的论文筛选出来。为了能够完成此艰巨的审稿任务,学术期刊编辑要使用科学的审稿方法,从而提高审稿效率。因此有必要对学术期刊审稿技巧进行分析借鉴。
1.审稿的对比
审稿过程中的对比就是将内容、观点及形式具有一定联系的文稿进行集中,分析、对比地阅读。编辑审稿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文稿是否存在学术性及新意进行判断,从而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全新的、有价值的成果。要求编辑尽量掌握大量的信息,但是编辑并不是万事通,不能够对每篇文稿内容都掌握,此种情况下要对文稿是否存在新意进行判断,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实现。首先,对对比对象进行确定。编辑要能够从不同文稿中发现形式或者内容方面的联系,并且从文稿之间找到联系,从而能够选择对象。为了能够精准地选择对象,编辑在审稿的过程中要充分联想,对学术动态进行密切的关注。以不同的对比对象,可以分为四种对比类型。第一种,同类对比。就是寻找和所审文稿相同的论著加以对比,从中发现被审文稿基于前人研究的最新进展。第二种,异类对比。也就是寻找所审文稿的不同类论文加以对比,寻找是否对此论题进行其他研究。第三种,横向对比。对于此论题进行左右切面研究对比。第四种,纵向对比。也就是对此论题进行前后切面研究对比。
2.审稿的剖析
剖析方法指的是对文稿结构进行剖析,将其分解成多个不同的部分,对其中的优劣进行分析。在对比过程中判断文稿是否具有新意并不是审稿结束,而是要基于文稿理论依据及逻辑推导,对新意根基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首先,理论分析。审查其论点是否正确,用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对文稿是否存在政治问题进行判断。之后,分析文稿逻辑及结构,将文稿中的论点及关系进行梳理,将全部材料论点关系进行分析,之后研究哪些材料能够将观点充分说明,对判断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全文结构是否能够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及内在关系进行充分反映,是否满足表现主题需求。通过此种方法能够发现:部分文稿的论点不全面,并且没有明确的段落层次,或者没有从材料中表达全新的观点;部分文稿的论述过于松散;部分文稿论述较多,论证反复,无法将主题展现出来。对以上问题诊断后,可对作者直接反馈,或者将没有用的材料剔除。另外,还要全面分析文稿句法、概念及语义,对文稿的正确性进行判断,从而对文稿做出合理科学的全面判断。
3.具备大局思想
学术期刊编辑处于繁荣学术及办好学术期刊的重要位置,要具有大局意识。期刊的学术质量与期刊社的形象具有直接的关系,好的学术期刊能够团结学人,并且倡导正确学术理念及学风,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目前,并不是每个编辑都能够做好工作,所以要求在编辑审稿过程中具备大局思想,促进中国学术事业的持续发展。大部分编辑表示,自己将作者文稿推送给读者,付出了大量艰辛而复杂的工作,却没有像作者一样拥有稿件的知识产权,所以苦恼,还会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怨言。但是这也正是编辑职业的神圣所在,也是社会对编辑的期待。编辑要将学术期刊发表作为目的,公平公正地对作者来稿一视同仁,创建宽松学术环境,尊重每份学术成果,并且尊重读者。学术编辑、读者及作者三者都是相互连接的,期刊出版是为了实现对学术成果的及时传播。编辑要具备大局意识,对作者及读者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掌握舆论的正确方向。其次,要求学术编辑具备自律精神,也就是涉及学术成果选择及审理的活动都要能够自我控制、约束及自我监督,重视职业信念、职业道德,对学术期刊形象进行维护,使其具备社会责任感、专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因此,编辑必须具备大局意识。
4.合理使用外在信息
在对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在分析编辑及审稿误区及注意事项方面的问题时,研究人员都反对通过作者知名度、文稿基金项目、研究单位及格式等是否全面对文章进行肯定或者否定。因为具有首因效应,编辑主体在审稿过程中都能获得稿件少量信息推断并且掌握稿件中的内容及质量,从而对稿件形成第一印象及评判标准,此印象及标准会对编辑掌握稿件中的主体内容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稿件评价有失公平公正,这也说明编辑在审稿过程中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此信息也能够成为编辑在审稿过程中的判断依据,其前提就是不因外在的因素迷失判断标准,从而使其成为良好的辅助手段。因为此信息都非常的积极且正面,某种程度上也表示了稿件的学术背景,也能够有效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对此种信息不可以存在偏见。
5.查核法
查核法指的是对文稿材料真假进行检验的方法,其主要作用就是在使文稿材料精准的基础上,做到道理精准、引文精准、事实精准,从而帮助编辑了解文中的专业术语,对作者文稿主旨进行全面的理解,之后进行精准的评判。材料指的就是论据,也是对论点真实性进行确定的根据。假如材料是虚假的,无法对论点正确性进行证明,此篇文稿就没有科学价值。材料主要包括理论依据及事实论据,通过此论据实现查核工作,从而实现原始资料、主要论据及引文的核对,并且还要对语言文字表述、注释、名词术语、图表等方面是否错误进行查核。在查核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部分文稿主要根据某个经典著作或者权威学者观点进行论述,但是引用的根据断章取义;部分文稿将论敌观点歪曲批驳,立论基础无法深入推敲;部分文稿概念较为模糊,对于定理、定义的表达不清晰;语言不够生动及精简,文句不符合规则。总而言之,编辑利用查核方法,能够使文稿中的材料更加精准,表达也更加合理,提高了期刊的社会效益。
四、结语
编辑审稿及专家审稿属于学术期刊稿件监审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环节,两者都具有侧重点,并且两者是互补的。对于学术期刊总体出版来说,编辑是主编对期刊整体质量及价值的主要把关职责。编辑要对专家审查意见进行综合,将自身的重要性及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自身的学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根据期刊宗旨及出版要求进行把关,从而能够实现学术论文稿件的科学、全面评价及选择,以此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