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出版转型,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社科学术期刊”是期刊的一种,主要以宣传贯彻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蕴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其是我国学术期刊历史发展的“特殊产物”。伴随着我国文化体制的不断改革,信息化泛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编辑发行及推广模式不断变革,因此,高校社科类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是必然的。在国外,以高校为基础的社科类学术期刊与信息化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较为成熟。国内,各大高校依附数字多媒体化的“出版传播平台”所有关学术研究及创新研究成果等,不论是出版发行数量还是出版内容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这得益于我国新经济常态下实施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但相关数据显示,高校相关社科学术类出版物的“社会贡献值”却不尽理想。虽然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小众化特点,但其发展和转型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学术期刊潜在发展规律的影响。泛媒体信息化时代,高校社科类学术期刊编辑应当紧随时代的发展,认真研究未来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掌握当前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现状,并据此不断转变思路,融合泛媒体技术对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发展方向、出版编辑模式、编辑内容归类及评分标准等的影响,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转型之路。泛媒体视阈下高校社科类学术期刊发展转型的最终目标便是迎合世界潮流,更加贴近读者需求。近几年,关于高校社科学术期刊改革、转型、发展的文件相继出台,教育部及新闻广电部门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为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结构的调整和期刊质量提升指明了方向,但由于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同其他期刊相比,其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管理机制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致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还不能更好地迎合社会发展潮流,其发展现状同其在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不相称。近几年,随着名刊和名栏工程的实施,品牌化发展转型和专业化发展转型的发展方向已深入人心,对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在品牌创建方面有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传播渠道单一,发行量不高,影响力不足,加上编辑的品牌意识不强,以致其根本无法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虽然有的高校借助于信息化媒体技术在社科学术期刊的转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受资金缺乏、信息化技术人才匮乏及管理机制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还未能充分地与泛媒体技术相融合,大都还是延续着传统的办刊模式,没有实现真正的转型。
二、泛媒体时代下高校社科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
(一)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对社科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提出挑战
泛媒体时代,高校社科期刊的读者群体不再只是无目的、无需求地对信息内容单一接受的角色,读者对社科学术期刊信息内容要求更加鲜明、个性、精确,这便对期刊的内容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通过泛媒体整合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可满足不同层面、不同需求、不同爱好的读者群体,并且读者还可以借助先进的媒体技术进行相关资源信息的深度挖掘。这便要求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不仅要有专业化的学术、科研水平,还需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设计能力。当前,读者的阅读方式逐渐转向“浅阅读”模式,但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学术、理论、科研性较强,期刊的内容具有相对的深度和广度,作为期刊的编辑人员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出强大且全面的信息含量,以便捷的方式将高质量的内容推送到读者眼前,是当前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在泛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对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载体媒介提出挑战
传统的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出版以纸质形式为主,期刊的内容和展现形式受版面的限制,而且受发行期限、渠道和地域传递等因素的影响,使期刊的传播范围及受众群体十分有限。“泛媒体”时代下,各个现代化的媒体平台往往是互通的,信息的者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和平台进行信息的,达到资源的共享。与传统的纸质书刊相比,泛媒体时代下的期刊展现集声音、视频、图集、文字等为一体,且对信息的存储量十分庞大,受众者通过媒体平台的搜索功能便对信息进行检索,扩大了社科学术期刊的传播实效性。因而,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应借助媒体平台的力量,借助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实时的信息和更新,以高时效、高便捷的优势将期刊第一时间推送到读者眼前,以高口碑的营销模式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例如《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2015年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出版编辑部利用微信实时推送热点信息、投稿要求、专家介绍和讲座等信息,读者、编辑等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移动终端了解期刊的动态。到目前为止,该校的社科学术期刊不论是学术水平还是期刊质量均有了较大的提升。由于社科学术期刊的刊载内容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出版编辑人员通过泛媒体的应用可以及时根据读者需求进行内容的更新,此种优势是传统的出版方式不具备的。
(三)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对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呈现模式提出挑战
从我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统计来看,2017年我国出版、印刷、发行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8492.9亿元。其中,图书出版营业收入85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出版物发行营业收入3689.9亿元,比2016年增长7.7%。由此可见,我国的期刊的出版发行规模较大。邹韬奋先生是出版界的专家,他认为缺乏个性或鲜明特色的刊物其生存本身就是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我国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在规模上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期刊在结构设计及发行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同构性,且出版内容的重复性也较高,缺乏自身的特色优势。而泛媒体的融合发展可有效弥补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在出版、编辑、发行方面的不足。泛媒体的发展使传统的阅读模式产生了质的改变,“手机阅读”“屏幕点读”“浅阅读”等阅读方式层出不穷。多样化的阅读方式“颠覆”了受众传统的阅读习惯和内容喜好。读者通过不同的载体媒介,阅读方式更加多元化,读者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具有绝对的自主选择权利。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转变高校社科学术期刊传统的呈现模式,实现编辑、作者、读者之间的高频互动交流,为读者打造出一个专属的个人定制化的阅读模式。
三、泛媒体视阈下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出版转型的路径探索
(一)以“内容制胜”是高校社科学术期刊提升品质的前提
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内容始终是决定期刊是否具备影响力和高传播率的前提,即使在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内容制胜的生存法则亘古不变,学术期刊所涵盖的信息内容不仅是期刊生存的根本,也是促进期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2015年,教育部和新闻广电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应引导出版单位依据自身的特色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定位,要明确在出版内容上的主攻方向,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给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转型明确了方向,高校社科学期刊应当依托学校的专业特色优势,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及行业特征来定位期刊方向,避免出现“广而不精”的现象,力求相关的信息内容是专业化的,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内容不单单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商品”,应加强对其外观形式、营销渠道及客户需求等方面的重视。而如何实现将期刊的内容由最初的注重外在形式转变到核心内容的开发,再到新内容新领域的延伸,重点在于准确地整合内容,精确地提炼出其核心价值。其次,还应将社科学术期刊的内容与传播流通的渠道相结合。打破传统纸质期刊由编到印发的固有模式,实现向由互联网采集、收集、归纳、整理、编辑,再由互联网渠道营销传播的流程化的升级。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内容由编辑到营销都可借助于泛媒体提供的庞大的信息资源和高速度的传播优势,打造适合、精炼、高含金量的期刊内容。
(二)以“平台制胜”是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媒体化发展的基石
泛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就是依托不同的媒体平台,结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搭建众媒体化的信息收集、传播路径。笔者认为,在泛媒体下,高校社科期刊的数字化信息化平台搭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效仿国外社科学报的电子期刊的出版模式,搭建大型网络信息数据库,借助庞大的网络资源实现社科学术期刊内容的收集、整理、整合、编辑、,乃至后期的服务工作。例如,借助当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媒体平台,实现作者、读者、编辑的在线互动。二是大力宣传和呼吁读者及学术作者认同和使用在线的数字信息学术平台,并将其纳入到学术的“评价体系”之中,实现期刊的出版与泛媒体平台的融合发展。例如:高校社科学术期刊搭建一个系统化的具有“云采编”“云处理”功能的数字信息化媒体平台,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的高端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低成本、高时效的传播。同时,借助于媒体平台的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实现对读者客户定制化、一对一的实时服务。三是借助于泛媒体实现纸质出版与互联网技术、移动客户端的三者结合,移动终端平台成为期刊与读者用户社交互通的桥梁,保障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的后续服务质量,易于聚集忠实读者和开发新客户。
(三)编辑学者的“主观能动性”是高校社科学术期刊专业化发展的保障
泛媒体技术对高校社科期刊编辑人员的整体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编辑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开拓视野,提升信息化技能,方能跟上期刊出版信息化、媒体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高校社科期刊的编辑从业人员多为各大高校从事科研学术工作的讲师、研究生导师、教授等兼任。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高校社科期刊的编辑大部分为在校任职的讲师或教授。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高校社科期刊的编辑大约有60%是身兼数职。繁重的高校任教工作会使编辑人员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注于期刊的编辑工作,同样对移动终端媒体化平台期刊出版的维护与经营也无法做到不遗余力,这将直接影响期刊出版的数字化水平和质量,导致期刊的传播率不高,信息不及时。因此,编辑部门应配备专职的、专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高的编辑人员。同时,编辑人员需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提升对媒体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编辑人员还需培养自身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根据阅读市场的需求提炼出精细的信息内容,善于用信息化、媒体化的思维模式做好期刊的出版编辑和经营工作,促使期刊的出版、编辑、、传播向媒体化升级转型。泛媒体技术给高校社科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提供了新机遇。高校社科期刊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到泛媒体的信息化、数字化浪潮中。利用泛媒体的优势整合高质量的期刊内容,搭建数字化的媒体传播平台,培养信息化的优秀编辑人才,为期刊的媒体化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