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融媒体发展问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文科技期刊融媒体发展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文科技期刊融媒体发展问题

一、前言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多媒体的融合。媒体融合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是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媒体。在鼓励打破界限,倡导交叉融合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科技期刊应当积极面对融媒体时代的挑战,拓展传播范围,扩大学术影响力。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文科技期刊自身的特点及发展现状,阐述了融媒体发展的成功范式,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给科技期刊的融媒体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价值。

二、科技期刊融媒体发展现状

融媒体的出现使科技期刊从单一的纸质出版模式发展成网站、微信、微博、APP等多种媒体形成的复合出版模式,学术出版形式日趋丰富。目前通行的是以纸媒为中心,以技术服务为支撑的“两微一站一刊”模式,即“微信+微博+纸媒+网站”。微信平台除了提供期刊介绍、稿件查询和联系方式等固定内容外,还定期推送期刊信息、行业资讯、会议公告等;微博主要用于发表与期刊有关的前沿咨询,通过与各类媒体的内容互动,提高期刊知名度;纸媒则是期刊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多媒体内容的主要来源;网站主要网刊内容以及开展线投审稿业务等等,具有统计文章的阅读和下载量、用户(专家、作者、编辑)数据以及财务数据等的功能。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期刊联合起来进行集约化经营发展,他们开发了手机APP客户端,将若干同行业期刊聚集起来,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资讯。在传播内容上,很多期刊根据实际需求打造个性化的特色内容。如通过在纸质期刊上印刷二维码,为读者提供PPT内容讲解;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融入H5(HTML5)技术,实现更丰富的动态传播效果;医学期刊借助新媒体的丰富表达形式,开创了“外科手术分享”栏目,通过视频直观地向读者展现手术内容;部分专业期刊除了发表面向专业人员的学术文章外,还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面向大众的科普知识传播等等。上述案例在打造内容产品、延伸内容服务、挖掘深度内容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对科技期刊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应当说,多媒体的融合创新了出版模式,扩大了学术影响,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具有无限可能的广阔前景。

三、科技期刊融媒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媒介融合失当

新媒体借助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内容形式丰富等特点,而传统媒体(纸媒)也拥有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如权威性、公信力强以及三审三校制度等带来的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性,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特征的结合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但目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存在一些失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二者内容的关联上。一是新媒体内容完全是纸媒的电子版映射,在内容上没有创新,这种模式虽然可以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到信息,但没有发挥新媒体特有的立体展示优势,仍然是靠文字和图表传达的平面信息;二是新媒体和纸媒各自表达完全不同的内容,呈现的是“两层皮”的现象,这种方式虽然扩展了纸媒的内容,但二者信息不关联,既减弱了新媒体信息的可靠性,也没有起到进一步挖掘纸媒内容的作用。真正的媒介融合应该是“你中有我”的恰当的“嵌入式”融合,而不是以上提到的两种极端模式。

(二)融媒思维有待提高

传统媒体的工作以“内容为王”作为唯一的理念,但在多媒体融合的互联网时代,要重新树立“用户体验为王”的新理念。用户体验是用户在获取与利用信息产品服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的心理感受。[5]科技期刊也是一种信息交流产品,用户在获取和使用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心理感受。由于传统媒体提供的交流是有局限性的,因此根本谈不上体验的生成。但在数字出版环境中,很多期刊构建了“作者—编辑—专家—读者”四位一体的编辑业务平台,也通过微信、微博等带有交互功能的交流平台实现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互通,由此产生的体验已经成为与期刊内容评价同等重要的服务评价。这种服务应该包括及时更新的内容、美观大方的界面、方便快捷的交互和功能强大的技术支持,由此才能产生较好的用户体验。但目前很多期刊出版单位仍把大部分的工作重心放在内容的编辑校对上,对线上平台疏于管理,功能模块构成大致相同,缺乏个性化设计;微信内容更新不及时,交流不畅通,作者在投稿过程中经常因为界面粗糙、易出错而放弃投稿;专家在上传审稿意见时,往往因为网络不畅通而拖延时间;读者因为数字格式单一,不适合多种阅读终端而转向他刊等等,导致多媒体融合的工作模式反而不如以前单一的信件来往便捷。这种忽略用户体验的运营思维在互联网时代是根本行不通的。

(三)复合型人才短缺

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需要既懂编辑出版专业知识又懂创新和经营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要能在“互联网+”环境中熟练运用各种传播工具,进行期刊内容的二次加工和传播。但科技期刊长期以来“重采编轻传播,弱化市场经营”的观念导致其人才结构不合理。采编人员多,技术人员少;专业人才多,复合人才少;保守人才多,创新人才少。年龄较大的编辑跟不上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根本不可能把各种媒体当作工具游刃有余地工作。目前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年轻的优秀人才很难被吸引到出版工作中来,人才断层是国内期刊社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期刊社甚至不得不把负责排版的人员转到多媒体工作上来,这种人才的不匹配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期刊新媒体融合工作的开展。

(四)发展体制欠缺

任何新事物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良好体制的扶持。对科技期刊而言,当前的体制还是传统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旧传播时代,而不是基于互联网居于主导地位的新传播时代。虽然很多办刊人也常常把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术语挂在嘴边,但在新技术的选择和使用上缺乏最基本的判断力,导致出现了一些好看好听却不实用的“面子工程”。在很多期刊社,融媒体只是员工的兼职工作,没有专人负责和筹划,也不属于日常工作的考核范围。这种不健全不受重视的发展体制根本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融媒体。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融媒体”是一种理念创新,这种理念是把多种方式“融合”起来,优势互补,真正实现“1+1>2”的效果。打造“融媒体”,首先要摆正新旧媒体关系,分析新旧媒体的利弊,扬优去劣,把二者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的共同竞争力。理念的创新促进思维创新,科技期刊融媒体发展的触动点应是满足受众的要求,目的是提高服务质量,所以“内容+服务”是融媒体时代期刊发展的思维创新。但是只有理念和思维的创新是不够的,当前大多数期刊社在融媒体的发展中都面临着内容资源建设、软硬件技术的突破和市场重新定位等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在现有的传统媒体的体制内是很难突破和解决的,必须实现体制改革,从管理上解决人才短缺和工作中心转移等问题,只有建立良好的体制,才能保障融媒体长久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