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的品牌建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术期刊的品牌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当前,全媒体已经进入迅速发展的新阶段,许多研究者纷纷提出“全媒体战略”或“全媒体定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完善,传统的学术期刊也面临“互联网+”的种种挑战。在新的时展背景下,如何将学术资源和信息通过“两微一端”更快地传播出去,实现读者、作者和编辑之间的无障碍实时流通,是目前学术期刊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鉴于全媒体的特点,学术期刊应该积极采用新的策略,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一、整合运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强学术社群互动

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平台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术阅读变成以服务阅读需求为核心,注重学术信息的传播、阅读、思考、分享、互动、评价等,学术阅读呈现出浅阅读、碎片化、单篇化的发展趋势。传统学术期刊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其阅读群体逐渐减少,数字阅读成为学术阅读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传统学术期刊要利用新兴媒体技术特点和优势,改变学术期刊单一的传播模式,明确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创新服务理念,实现学术信息双向传播,从而实现学术阅读的规范化、有序化、数字化和社会化。在全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需要构建新的出版路径,以满足自身的发展以及读者和用户的需求。对于学术期刊来说,一方面会面临更多的抉择,必须接受改变才能适应媒体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特殊的出版类别,面对纷繁错杂的媒体融合发展,仍要坚守学术期刊的本质,向读者传达最新的学术观点。而在学术观念的信息传播方式上,应该由传统的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转变为基于全媒体平台的编者、作者、读者同时参与的多点互动模式,这不仅是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术期刊适应全媒体发展的现代化转向,体现了编辑出版过程中“用户意识”的增强和服务理念的转变。目前,大多数学术期刊已经创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甚至还引进了一些独立的编校出版系统,实现了全面的线上出版活动。这些媒体平台不仅成为学术期刊开展编辑出版活动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宣传学术期刊的重要阵地。各种媒体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学术期刊的信息传播方式,缩短了期刊的出版周期,拓展了期刊的学术影响范围。学术期刊通过线上媒体平台建设,加强了与作者、读者的互动,激发了编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热情,编辑、作者、读者能通过各种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交流,讨论当前学术热点问题,分析每期刊物的亮点与问题,并聚焦问题核心,在集中讨论的基础上深化认识,这也为学术期刊高质量的专题约稿提供了便利。实践证明,全媒体互动能够有效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为此,学术期刊应该收集、分析、掌握一定时段内的固定读者数据,以及订阅用户、零售用户、阅读用户等数据,还有各媒体平台用户的阅读行为、反馈互动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修正学术期刊的内容编辑、发行管理、广告优化等经营行为。如果缺乏数据,期刊的经营就会迷失发展方向,其编校出版活动将变成一个随机行为。同时,学术期刊应该给读者或平台用户提供更多的数据,依靠其学术专业性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某一段时间内的热门话题和研究重点,集中优质读者就此定期展开讨论,从而有效地吸引普通读者的关注,扩大期刊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并影响各媒体平台用户的互动行为,提高期刊的学术号召力和影响力。

二、发掘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注重特色内容研究

核心竞争力是在某方面明显优于对手且不易被模仿的能够满足社会或市场需要的独特能力,这一能力通常体现在特定的品牌形象上。可以说,只有打造期刊的品牌优势,学术期刊才具备了核心竞争力。而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发酵和升华。其中,内容生产是学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起点。在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必须始终坚持以内容生产为核心,坚守“内容为王”的办刊理念,保证高质量的稿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彰显主流思想价值,发挥学术期刊应有的思想文化支撑作用,着重创新与突破,能够精准发现当前专业领域的关键问题,集中发表具有深刻内涵的研究性成果,从而给读者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文化产品。另外,学术期刊编辑要以工匠精神打磨细节,把质量要求贯穿于期刊出版的全过程,利用有限的版面突出期刊的学术定位,凸显期刊独有的学术价值观,从而形成期刊的学术研究特色。在此过程中,打造学术期刊的品牌栏目是关键。品牌栏目是体现学术期刊学术定位和研究方向的重要窗口,而品牌的核心价值即是不断创新,只有常变常新、继承发展,才能创造新的价值体系,赢得读者的持续关注。因此,学术期刊编辑要关注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坚持推出系统化的热点问题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进一步强化学术期刊在专业领域的学术地位。作为学术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体,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最终必须接受受众的检验。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公信力正成为学术期刊争取受众、决定受众背向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术期刊必须坚持自身的社会责任,准确定位,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平台、新技术,逐步扩大每期优质内容的传播范围。同时,要善于发现现实社会中的重要论题,锁定一批理论或实践专家,组织有效的线上线下活动,增强与读者、作者的互动,拓展学术问题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逐步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三、加强学术期刊编辑的全媒体运作能力

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敏锐的学术眼光、出色的公关能力,还要掌握最新的媒体加工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技术等。但是,仅仅依靠编辑单打独斗是难以完成庞大的期刊数字转型任务的,因此,必须建立全媒体团队。期刊出版单位除了要有编辑、出版知识的专业人才之外,还要有熟悉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技术人员以及懂管理、会运作的管理人才。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对数字设备和各媒体平台的投入,不断引进和培养一批各方面能力强的人才,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和编辑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学术期刊来说,要着重培养和引进学科专业人才,打造一个具有一定学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编审专家团队,创建学习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团队文化,通过合理定位、差异化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质量建设和提升影响力等措施逐渐凝练学术期刊的特色品牌。具体而言,全媒体时代的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四种能力,即对新媒体形态和技术的学习能力、运用新媒体文字平台服务用户的能力、数据分析利用能力以及对稿件的专业把关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全媒体平台运作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编辑能力。出版单位在进行全媒体转型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适应媒体融合的需要,从整体上审视期刊编辑团队的人力资源结构,正确评估其优势和不足,找到编辑团队的薄弱点,并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新的媒体传播理论和技术培训,使编辑全员都能掌握全媒体时代基本的媒体技术手段,并加强编辑实务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二是广泛吸纳具有媒体融合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有选择地重点培养具有某方面实务能力或技术专长的编辑,从而优化编辑团队结构,以适应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转型的需要。在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亟须二次转型,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从传统出版模式转向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知识服务产业。结合互联网法则和逻辑重新整合学术期刊出版的运作模式,推演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第三方数据库、社会政府之间的多元共生路径,提升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打造学术期刊优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