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学术期刊稿件作者自审的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技学术期刊稿件作者自审的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技学术期刊稿件作者自审的实践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自本刊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之后,来稿数量大增,但来稿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稿件问题很多,如将工作总结作为学术论文投稿、论文结构要素不全、资料与方法交待不清、图表不具自明性、语言晦涩难懂、参考文献著录项目残缺等,这给编辑初审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为了保证来稿规范和质量,科技学术期刊通常都会在“征稿简则”“投稿指南”“作者须知”或“稿约”等中写明投稿要求,有的还会提供投稿模板,以此来规范作者投稿。无论是投稿要求还是投稿模板,往往囿于简单和粗略,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较差,效果未必尽如人意。面对那些存在诸多问题的稿件(以下简称问题稿),笔者的做法是,返回问题稿,让作者自审自修后再投。

1稿件作者自审的原因与依据

编辑初审是科技学术期刊三级审稿流程的第一级,也是编辑同人关注、探讨较多的学术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研究对初审环节编辑审什么、怎么审做了较多颇有见地的专题探讨,但面对那些夹生半熟、漏洞百出的问题稿,即使是阅稿无数的资深编辑,也会感到棘手甚至无所适从。如果一退了之,当然省事,但可能埋没一些尚有新意并能修好的稿件;如果直接拿来初审,编辑就得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也许最终因不忍卒读而无奈退稿,这种“无效劳动”无疑会让编辑感到心情沮丧,久而久之,还会使编辑产生职业倦怠。为了既避免编辑初审变成“无效劳动”而又最大限度挽救那些尚有新意并能修好的问题稿,稿件作者自审作为编辑初审的补充和延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所谓“稿件作者自审”,是指作者根据编辑提供的《作者自审报告单》中的相关要求或各种问题逐一对问题稿进行自审自修的过程。作者对问题稿按照《作者自审报告单》进行自审自修,而《作者自审报告单》的设计依据的是与科技期刊出版、编校标准化关系密切的常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如《科技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7713—1987)、《文摘编写规则》(GB/T6447—1986)、《科技报告编写规则》(GB/T7713.3—2014)、《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等。

2作者自审报告单的形式与内容设计

按照科技论文的构成框架,《作者自审报告单》设计为一个表格:表头包括稿件编号、论文题名、作者姓名和单位、收稿日期和要求修回日期等信息;表身包括论文约定部分、相关部分、其他部分,具体要求以提问形式给出,同时为作者设定三个选项(是、否、不确定),供作者自审自修后“打钩”。下文以《〈暴雨灾害〉作者自审报告单》(以下简称《报告单》)为例,主要就表身的内容设计分述如下。

2.1约定部分的设计

约定部分是以“稿约”中对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约定要素的有序组合,该部分是《报告单》的主体部分,分为科技论文的前置部分与正文部分。

2.1.1前置部分

前置部分包括题名、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等要素,根据问题稿中各要素带共性的问题,《报告单》中仅对论文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和关键词提出自审要求。对前置部分内容设计说明如下:1)科技论文题名虽然只设计了一个问题,但基于科技论文的题名是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献中最重要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它除具有方便检索的作用外,还把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7],实则提出三个要求,即一要准确,二要严谨,三要能统领全文;2)作者署名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原则问题,但当署名涉及到有关领导、导师或知名学者时,有必要提醒作者谨慎行事;3)摘要有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3种写法,因为《暴雨灾害》来稿绝大多数属于天气气候分析和试验研究型论文,所以《报告单》中只对报道性摘要写作提出要求;4)关键词在科技论文中所占分量较小,其写作技术难度不大,《报告单》中仅对什么语词可作为关键词以及关键词个数提出要求。

2.1.2正文部分

科技论文的正文部分包括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参考文献,其涉及内容多、逻辑关系复杂、写作要求高,作者驾驭把控难度大,问题稿中出现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一部分。考虑到科技论文的篇章结构越来越模块化,在设计正文部分的自审内容时,主要基于以下三点:1)让作者懂得撰写科学论文应遵循科学的逻辑思路,即为什么研究(对应“引言”)、如何研究(对应“资料与方法”)、研究出了什么结果及其意义何在(对应“结果与分析”)、主要结论是什么(对应“结论”);2)按照“分列要求+归总提问”的设计方式,先提纲挈领归纳正文部分各要素的写作要点,再向作者提出是否按此要求进行写作;3)力求使各项要求具体、明了、易操作,方便作者依照要求对问题稿进行查漏补缺、优化调整。《报告单》中正文部分作者自审内容设计。需要指出的是,《报告单》中对正文部分“参考文献”的自审,没有按照“分列要求+归总提问”的方式来设计,而是随各项要求的给出即时提问,尽管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稿中出现的与参考文献有关的问题更多是如何解读和执行好著录规则的问题,一般不存在技术问题和逻辑问题,所以《报告单》中仅罗列了《暴雨灾害》来稿中参考文献著录出现较多的5个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作者在稿件自审自修过程中既不难理解,也不难处理,只要作者足够重视和细心。

2.2相关部分的设计

相关部分是与科技论文的完整性、条理性、规范性、美观性等要求密切相关的内容。针对科技论文层次结构谨严以及图表、专业术语、数理公式使用较多的特点,《报告单》中分别对其设计了不同问题(图3)。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科技论文中表格和插图的广泛而大量使用以及有的作者对图表的制作和使用不够重视,造成来稿中常常出现插图和(或)表格制作不规范、不完美,使用不恰当或不正确等问题,《报告单》中从形式规范和内容正确两方面对图表作者自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4条要求。

2.3其他部分的设计

其他部分是仅对稿件作者自审具有提示或提醒作用的相关内容,《报告单》中分别对创新性、可读性、认同性与学术不端设计了不同问题。如有关涉及创新性和可读性的问题,这是编辑在稿件初审环节最关注也最劳心费神的问题,但不少作者在投稿前并没有认识到有无创新性之于科技论文最终能否发表的重要性,也有作者重“理”轻“文”,不太注意语言文字表达,投稿中逻辑混乱、错别字或语病较多,因此《报告单》中对其问题做了专门设计,虽然设计简洁明了,但对作者自审而言,既是建议,也是要求。再如认同性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希望作者经自审自修后的再投稿比之前的问题稿尽可能完善,让作者将再投稿请身边擅长论文写作的同事(或专家)给予专业辅导或把关不无必要。

3作者自审建议函的写法

《报告单》其实是完整的一览表,在提请作者对问题稿进行自审自修的实际应用中,此表是作为附件随作者自审建议函发给作者的。至于建议函写什么、如何写,除了对作者投稿表达谢意之外,还要说明建议作者自审自修的原因,同时考虑到有的作者出于各种情况可能不接受自审,应允许作者撤稿或转投他刊。如,笔者写给一位作者的自审建议函:“×××,你好!感谢你对《暴雨灾害》的信任与支持。来稿本刊编辑已收阅。作为技术总结,该稿写的还算不错,但作为学术论文,行文不规范,质量不高。《暴雨灾害》一般只发学术论文,至于学术论文如何写,绝非三言两语能表述清楚。本刊将《〈暴雨灾害〉作者自审报告单》发给你(见附件),建议你对照其中的各项要求对稿件进行全面检查。如果你想继续投稿,希望你尽量按照《报告单》上的要求对稿件进行细致修改,修改好之后,将其返回本刊编辑部再审。如果你觉得修改难度太大或别的原因,也可直接将此稿转投他刊。”建议函虽然篇幅不长、格式简单,但写法上并非一成不变,要因稿因人制宜。

4结束语

需要指出的是,出于版面上的考虑,上述各表(图1~4)是人为拆分后逐一加以分析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笔者是将其作为一个表来使用的。其他刊物在借鉴使用此表时,可根据刊物所属学科、专业特点及突出刊物特色的需要进行适当细化或精简,如完善表格设计、酌情增删表格项目和内容等。多年的稿件作者自审实线让笔者体会到,这项工作既减轻了编辑初审负担,而且作者自审自修后的再投稿其文本格式和内在质量确有改观。具体而言,这项工作产生的正效应包括:1)节省了编辑用于初审的时间和精力,初审工作效率提高;2)激发了部分作者的投稿热情;3)融洽了编辑与作者关系,避免了双方在稿件问题上可能因意见分歧而产生无谓的争论和冲突;4)让不少初涉科技论文写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信心倍增;5)后续来稿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与内在质量有所提高。此外,编辑初审的目的是确保期刊的正常出版,只有在满足刊发论文数量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论文的学术水平。所以,稿件初审环节允许有一定的淘汰率,尤其是对问题稿,未必每篇都要使用稿件作者自审方法,这取决于各刊定位以及对的取舍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