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期刊集群的数字产品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科期刊集群的数字产品,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科期刊集群的数字产品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科研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如何获取足够多的科技文献信息,而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有效地甄别和筛选符合自己工作需求的精准信息,科研需求正在由单一的信息索取向线性化、层次化、连接化的数据分析,乃至向结构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知识探索利用转变[1]。如何转型升级,以满足科研工作的新需求,进而服务于科研创新,是传统科技出版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新机遇。从国际上传统大型科技出版商的发展实践来看,以期刊集群为基础,打造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1国际大型STM出版商服务于科研工作的数字产品

爱思唯尔(Elsevier)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STM(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之一,旗下拥有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参考文献管理器和学术社交网络Mendeley以及ClinicalKey超级医学平台等数字产品。其中,ClinicalKey于2012年上线,以爱思唯尔拥有的医学相关的500多种期刊为基础,整合了1000多种图书、13000多个视频以及众多合作的第三方资料和数据,与医生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相辅相成,支持如诊断、治疗、预防、护理、疾病管理和预测等多种临床活动。平台的内容都经过同行评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操作界面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同时,该平台还在持续不断地更新完善,针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需求升级平台功能。ClinicalKey为期刊集群服务于科研创新提供了范例。2015年,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与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MacmillanScienceandEducation)多数业务进行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被命名为“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所拥有的科技期刊数量甚至超过了爱思唯尔,同样拥有专业领域海量、权威的资源,并且整合了行业其他出版商的优质内容资源。旗下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类在线全文电子数据库平台SpringerLink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其内容资源已进行了XML结构化拆分,将图书的内容单元(篇、章、节),期刊内容单元(文章)以及对象数据(图片)分别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知识关联,实现了一键式精准检索[3]。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期刊资源还包括Nature、BioMedCentral和SpringerOpen。在这些大量的原始数据资源基础上,开发了一些专业化的数字产品。例如,用于药品研发、疾病治疗和决策的数据库SpringerNatureAdisInsight;材料科学平台SpringerMaterials;发表经过同行评审的实验室指南、分步骤指导生物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技术的使用及改进的平台NatureProtocols;数学数据库zbMATH等,从而满足科研人员的不同需求。

2国内服务于科研创新的数字产品简介

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是国内最大的两家信息服务商,收录了国内出版的大部分期刊数据,特别是中国知网,通过全文数据独家购买的模式,收录了国内绝大部分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几乎全部论文的全文。除了期刊以外,它们还收录了大量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科技报告、标准甚至报纸的内容资源。这种“大而全”的数据库虽然为信息检索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内容上,缺失了与期刊同样重要的一类科技出版资源——图书资源;其次,缺少各学科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对前端内容质量的监控,导致内容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精品资源的优势被稀释;再者,缺少对检索系统的优化,导致检索结果精准度差,冗余信息多,检索效率低。近些年,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也在探索开发基于自身海量数据的科研服务产品。中国知网主要开发了行业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平台、研究学习平台、出版平台与评价、专题知识库等,从产品设计和服务定位上看,涵盖了行业、科研、教学、出版等各个方面。万方数据开发的产品有万方医学网、EarthInsight(地球与环境科学一站式知识发现平台,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创新助手(科技信息挖掘分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等。这些数字产品各具特色,在科研领域发挥了一定的支持科研活动的作用。但与国际出版商的数字产品相比,比如与科研工作的契合度、数字内容的颗粒度、支持工具的丰富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基于学科期刊集群数字产品

除了上述这些基于全学科海量数据资源的数字产品之外,国内还有一类服务于科研人员的线上数字产品,即以某一学科领域的优秀期刊集群为核心,整合该学科领域的行业资源与最新资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本学科领域的信息交流与服务的学科专业化平台。下面以“材料期刊网”为例,分析这类平台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3.1内容资源的整合

以某一学科领域优秀的科技期刊集群为核心,整合相关的图书内容、专利信息、最新的行业资讯和权威的行业标准等,是打造服务于科研工作的平台的基础。材料期刊网是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与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共同打造的材料领域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金属所是涵盖材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的综合型研究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是我国高性能材料研究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在纳米金属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碳纳米材料等领域涌现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在世界材料领域保持了一席之地。科学出版社是国内最大的科技期刊与学术专著出版社,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多个学科科技期刊集群和大量权威性专业图书的出版社。该平台结合两家机构的独特优势,收录了国内材料类核心期刊89种(论文近30万篇)、材料类专著1100余种、专利数据300余条,同时整合国内国际最新的行业资讯和前沿热点,打造充分展示国内及国际材料领域内容集成的知识传播与科研服务平台。

3.2XML技术的应用及平台功能设计

XML技术是碎片化出版的基础,而碎片化出版又是语义出版、可视化出版、知识出版和关联出版的前提。通过XML技术的应用,将内容资源进行结构化拆分,打破内容资源类型上的界限并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不同的学术产品,满足科研创新的不同需求,实现但不局限于以下面向科研人员的服务功能。(1)个性化检索需求。根据用户的检索记录和阅读偏好进行机器自动分析,计算并记录用户关注的科研方向,对检索结果进行自动过滤,优化检索结果,帮助科研人员减少人工甄别和筛选的时间,提高检索效率。(2)信息精准推送。平台自动记录用户的使用习惯,分析用户在平台不同板块的下载习惯和浏览时间,定期自动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和前沿资讯,再根据用户的“反馈”(是否阅读以及阅读时长等)及时调整和优化推送内容,增强用户与平台之间的黏性。(3)学术厨房。根据用户对平台的使用记录自动生成用户专属的学术资料库,并允许用户手动归纳和增删资料库里的内容。这里可以有用户下载和阅读过的论文文献、图书篇章、专利信息、行业新闻和前沿资讯,可以记录用户对这些学术内容的评价,或者一瞬间迸发的灵感和奇思妙想,甚至可以在加密技术的支持下作为在线的实验记录本存储个人的实验计划、实验数据、实验过程等。用户可以随时对这些内容进行编辑整理,利用这些原料做出自己的“学术大餐”。(4)科研助手。结合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不同环节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资讯服务,与整个科研过程相辅相成。在选题论证环节,为用户提供该方向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专利信息、前沿资讯、研究热度分析、基金支持情况及论文产出分析等,帮助用户判断研究方向的选择是否合理。在项目申请环节,为用户提供相关文献资料,为用户撰写项目申请书提供素材。在实验环节,用户可以获取来自文献的实验方法,甚至获得有针对性的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和实验材料的推荐。在项目结题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用户主动检索及平台自动推送获得所需的文献和信息资料。(5)。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获取本研究方向的期刊推荐,了解期刊最新的影响因子、退稿率、审稿周期、出版周期、数据库收录等信息,了解相似文献的发表情况,以指导作者选择适合的期刊进行投稿,提高文章录用概率和缩短科研成果的发表周期。同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链接完成平台所收录的任何一种期刊的投稿、审稿工作[6]。(6)学术圈。自动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等)进行信息整合,提供国内各重点实验室的列表、链接以及本实验室的科研成果[6],分析科研人员之间、实验室之间、科研人员与实验室之间的关联度,构建虚拟的学术交流圈,帮助寻求科研合作和技术支持,开展精准的学术交流。(7)与国际平台对接。在科技发展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仅整合国内的期刊集群与相关学术资源只能为科研创新提供有限的服务。因此,要满足不同层次科研人员的工作需求,提供更完整的服务,还需要在技术上实现国内数字产品与国际学术平台的对接,如CrossRef、GoogleScholar、Altmetric、WebofScience等,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8)多终端适应。为用户提供多终端适用的个性化内容阅读服务,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使随时随地的阅读具有可行性。

3.3持续不断地更新与完善

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用户需求也在变化之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创新,现有的期刊平台需要内容上的实时更新,技术上的不断完善。材料期刊网自上线以来,不断地整合前沿的、优秀的内容资源,平台的功能设计、网站界面、检索功能等方面也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经是第三版。未来,还将不断地更新与完善,打造服务于材料科学科研创新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4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获取海量信息已变得越来越容易,科技出版的目的早已不再是简单地传播科研成果。以科技期刊学科集群为核心,整合多种类型的内容资源,在传统出版的基础上开发符合科研创新需求的数字产品,已成为当前科技出版的趋势。专业出版机构应当立足于自身优势,学习国内外同行的实践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定位,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