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影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自2011年腾讯公司微信应用程序以来,用户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微信己经覆盖中国92%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近7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截至2017年11月,各品牌的微信公众号总数己经超过1000万个。在此趋势下,各学术期刊为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寻求合作,影视学术期刊也不例外,在与微信融通发展的过程中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纵向投放上的两极分化
目前,影视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以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所列的影视艺术类13个学术期刊目录为例,通过在微信公众平台以及“清博指数”输入期刊名称进行检索发现,截至2018年1月30日,建立微信公众号的共有9个,约占总数的69%,近四分之三的学术期刊都已申请了公众号。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当代电影杂志》《中国电视》《电影评介》《电视研究》等核心期刊己拥有较为成熟的公众平台运营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回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核心类的影视学术期刊几乎无一例外地消失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如《影视制作》《电影新作》《西部广播电视》《现代电影技术》等期刊都并未建立匹配的微信公众号。影视艺术是一门较为年轻的艺术种类,相关从业人员在年龄结构上也普遍年轻化,根据腾讯公司最新的《2017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18—25岁的微信用户人群占总用户群的46.7%,26—35岁占总用户群的41.2%。因此,影视类学术期刊想要最大程度地与匹配用户形成高黏度绑定,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是挖掘主流用户群体的绝佳助手。具备独立创刊思想的非核心类影视期刊更应积极融通新媒体,与年轻的阅读群体建立有效的交流。
2.横向运营中的发展不均
相比影视类非核心学术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的缺席,许多成熟的学术期刊则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微信在内的众多新媒体平台凸显其内容与传播优势。但各公众平台的具体运营发展却呈现出大不相同的态势,其中,尤以“影视强音”与“电影评介”的运营较为成熟。“影视强音”(原名“中国电视”)是学术期刊《中国电视》的微信延伸产品。该平台自2016年更名认证以来,积极转型,在主页菜单栏的设置上,也力求打破其他平台单一的资源推送模式,多元化地设置了三个一级菜单,分别为“最强声音”“行业新料”“理事会”。在一级菜单下涵盖了丰富的选项内容,包括“总局政策”“评论回声”“节目推荐”“人物专访”“互动交流”等多个板块。丰富广袤的内容生产使其不再仅仅是纸质期刊的数字版再现,而是充分发挥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优势,进行了有效的转型。与之相对应的“电影评介”也早于2014年9月进行了微信平台认证,在菜单栏的设置上亦选择了三个一级菜单,下拉菜单的内容虽较之“影视强音”稍有逊色,但特色板块“影视书房”的设计兼具了学术传播与学术集锦的多功能作用,突破了单一纸质期刊的传播局限。除此之外的其他影视学术期刊,虽纷纷建立了专属的微信公众号,但在具体的运营推进上明显后劲不足,呈现出脱节或不予重视的状态。如“当代电影”“电影文学”“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等公众平台,在菜单设置及内容推送上差强人意,一级菜单过于淡薄,凸显强调订阅渠道,内容呈现上也多局限于纸质内容的电子推送,并未很好地结合微信呈现特色,打造出有影响力的学术服务平台。
3.多元竞争下的空间稀释
基于微信公众号传播影响的不断扩大,目前,在微信平台落户的各品牌微信公众号总数己超过1000万个,其中与影视相关的公众号更是不胜枚举。许多非期刊类的影视鉴赏类公众号因其丰富的内容推送和充满时尚感的运营形式深受用户喜爱,如订阅人次在百万加的“独立鱼电影”“V电影Vmovier”,以及有着极佳口碑的“24楼影院”“影视工业网”‘‘电影圈头条”“中国电影市场”等。此类公众号深谙用户群体的阅读需求,在知识与娱乐中合理转变,深得用户青睐,无形中对具备学术深度的影视学术期刊公众号的运营推广形成了对比竞争的态势,两者虽在传播内容与传播目的上大相径庭,但对影视类的受众群体而言,依然可以构成时间消费上的竞争性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影视学术期刊公众号的生存空间。
二、强强联合:影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战略性意义
1.拓展传播空间.增强品牌影响
相比传统学术期刊单一固定的发行模式,微信公众号在内容的输出上更为丰富多元,通过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图、文、音、影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传输信息,将原本学术性质较浓的知识以更为多彩的传输形式进行输出,从而带给用户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拓展了传播空间,打破了学术期刊深奥难解的刻板印象。同时,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也更接近用户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便于锁定用户的持续关注热情。此外,影视学术期刊作为相关学术表达的重要理论阵地,其目标对象多为专业人群,纸质媒介的传播方式也使得其传播范围较为固定,主办单位较少对其进行宣传营销,除却固定关注人群外,其外延的辐射影响力相对较小。而微信公众号则不然,大众性特征注定其拥有壮观的用户群体,影响巨大且广泛,影视类学术期刊搭建公众号,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大众参与,通过不断熟练公众号的传播方式,结合用户的接受习惯,将热点学术问题及一些大众感兴趣的学术知识普及给大众。而用户也可通过点赞、评论、转发、分享等功能将其认为精彩的内容传播出去,从而扩大学术期刊的传播范围,增加读者数量,提升期刊影响力。例如当代电影杂志,在电影《无问西东》(2017年)热映之际,利用期刊本身的权威优势,邀请主创导演李芳芳进行一对一文字访谈,将访谈记录通过公众号进行实时传播,通过对拍摄缘起、剧本创作、演员表演等一线创作问题的采访让用户深入了解了影片之外的创作故事,收到了用户的积极回应,在朋友圈掀起了一轮转发热,增强了期刊的传播影响力。
2.传播学术观点,打通专业壁垒
学术期刊与一般期刊杂志的不同在于其权威性的学术贡献,因而其主要受众人群多集中于学术文章的发表者和目标专业的阅读者。局限的受众群体也令学术期刊的发行面临市场危机。微信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接受者不仅是专业的学术人员,更是广泛群体的集合,故而,影视学术期刊公众号可以利用影视媒体的娱乐性、大众性特征,在传播学术观点的同时,打破学术专业化的壁垒,将复杂的难题趣味化表达,吸引影视热爱者的关注。在此方面,“影视强音”公众号就做到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在每一期的推送文章中,总会出现类似于《9月看啥电视剧?〈麻雀〉〈胭脂〉谍战突围》的大标题,文章中既有用户感兴趣的最新影视热点介绍,又涵盖了专业的评论视角和观点呈现,在传播学术观点的同时,也兼顾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令学术不再生涩难懂。
3.广增订阅数量.提升经济收益
微信公众号通常通过增加关注人数来实现盈利,但学术期刊公众号可以在增加关注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纸质期刊的订阅数来实现重复盈利。上文统计的9个影视学术期刊公众号,都纷纷关注到了这一功能,在其首页的一级菜单栏中均设置了“订阅期刊”的相关链接。但显然订阅数量与关注数量在某种意义上是成正比的,在此情况下如何产生公众影响,提高关注人数是重中之重。影视期刊公众号可借鉴同类影视公众号的一些运营方式,与用户形成互动性的参与黏度,通过不定期的赠送电影票、影视周边产品以及给出推荐影片片源等方式进行互动,带动大众的参与热情。如许多影视类公众号会在《妖猫传》(2017)、《神秘巨星》(2018)等热门影片上映之际,通过随机或竞猜方式赠送用户电影票,以获得良性互动。也可参照其他学术期刊公众号成熟的运营方式,如《地球科学》期刊公众号,为加强用户参与体验,通过举办与期刊主题相关的竞赛,以资金奖励的方式获取期刊封面图片,既带动了用户的参与热度,又实现了资金成本上的节流。
三、一夫当关:影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机遇与挑战
1.精准定位.蓄势待发
“互联网+”时代,影视类学术期刊通过搭建微信公众平台,实现融通新媒体,拓展发展空间的举措是正确且有必要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微信公众平台从应用到普及不过5年的时间,与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术期刊尚存在许多差别,如何正确定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意义,至关重要。现在,许多影视学术期刊虽纷纷建立了公众号平台,但在实际运用中似乎只将其视作纸质期刊的移动副本,无论在内容输出还是界面设置上都没有真正关照用户的使用习惯。久而久之,公众号的关注人数不见增长,自顾自地推送也只是草草交差,甚至有许多期刊公众号的最新推送还停留在两年前,造成了时间上的严重延宕,人力、财力也付之东流.另一方面,如果影视期刊公众号的运营完全参照或借鉴一般公众平台,为迎合关注数量、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了学术期刊应有的质量,也将难以实现影视学术期刊公众号存在的意义,其融通新媒体扩展品牌影响力的预期也将不复存在。基于这两极因素的考虑,影视期刊公众号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定位,在充分挖掘微信公众平台新媒体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影视学术期刊的学术价值,以为影视学术研宄工作提供便利为宗旨,运用新媒体微信语言增加学术知识普及为核心,重视用户参与体验,从而提升期刊的品牌价值,推进影视学术研究工作的进步,最终达到学术普及与经济收益的双赢。
2.打破桎梏,融通媒介
微信公众号是“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思维下的产物,除积极融通各互联网平台建立多维度输出信息的概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重视用户体验,实时参与在线互动并积极反馈,这也就要求影视类学术期刊在其微信公众号平台中要注重与用户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常常是双向的,当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后,不能放任不管,要时刻关注用户反馈,通过开启后台留S功能收获用户意见,提尚参与热度,并有计划地对部分留言进行回复,加深用户黏度。当然,除却回应性的被动互动,公众平台也可广开言路,适时推出专题活动进行学术交流,如主题征稿、学术研讨等板块都能很好地带动用户的参与热情。
3.版权保护,刻不容缓
截至2016年底,在企鹅智酷平台,以“学术期刊”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检索出651个微信公众号,以检索当天为限,获得认证的有226个。微信公众平台的迅猛发展为各学术期刊公众平台的搭建与转型提供了绝佳助力,但危机与考验也时刻并存,尤为严重的是知识版权的维护危机。版权危机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对文章作者的保护力度不够,许多公众平台为适应微信用户的阅读习惯,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对文章标题或部分内容进行更改,损害了作者权益。其二,是对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微信的程序特征在阅读方式、传播时效上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但同时其自由的转载、复制、转发功能,也增加了版权维护的难度。此外,影视学术期刊公众号与学术期刊及版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明也是一大难题,以公众号“影视强音”为例,期刊原名为《中国电视》,二者的命名并非一一对应,这种方式保证了出版单位的监督权,但用户检索起来却并不便利,一旦“影视强音”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内容出现侵权纠纷时,如何定义侵权主体?是出版单位还是学术期刊?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如此多版权问题,企鹅智酷也显现出疲软之势,在微信公众平台学术期刊的版权保护中,常常不能发挥积极的保护作用。对此,首先,要明确影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定位是以学术探讨为主要目标,经济利益次之;其次,在使用转载功能时,转载方必须获得原公众号平台及版权所有者的书面授权;再者,运营商企鹅智酷必须不断完善公众平台的实名认证制度,推出更为科学精准的维权技术,通过与线上线下的维权部门通力合作,为各学术公众平台营造安全的知识分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