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现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内容生产方面
(1)出版流程
基于学术期刊论文分散的特点,长期小而散、小而全的出版格局不利于期刊的强大和管理。2016年,河北省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共有118家,出版学术期刊161种,其中高等院校主办的期刊为82种。据统计,这82种刊物由48所高校主办,其中创办4种刊物以上(含4种)的高校只有河北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北方学院和河北廊坊师范学院4家,仅占高校总数的8.3%,而66.7%的高校只出版1种期刊,25%的高校出版2—3种期刊;同时,高校期刊中,学报有50余种,而专刊约占38%。目前,绝大多数学术期刊仍沿袭传统纸媒思维下的“投稿—编辑—出版—发行”单一、封闭的出版流程。虽然有些期刊开启了网上办公系统,包括作者网上投稿(查询)、专家/编委在线审稿、编辑/主编在线办公和读者在线反馈等功能,但总体上还是传统纸媒的编辑思维、出版模式。河北省82种高校学术期刊中,有47种期刊实现了网上办公,占期刊总数的52%。经过调查、交流发现,由于期刊社人力有限、领导对媒体融合的认同度不高等原因,有效使用网上办公管理系统的期刊编辑部数量不多,某些甚至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内容+服务
传统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内容生产方式的全面融合与重塑是重点。首先,国内的大型数据库机构率先进行了内容生产模式的革新。2015年5月,超星集团研发了依托智能终端的域出版平台,实现学术期刊从PC端向移动终端的跨越,学术出版与用户需求深度契合。近三分之二的河北省学术期刊加入了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学术期刊域出版平台。2017年3月,在对学术期刊传统数字出版局限性认识的基础上,中国知网提出了“面向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刊网融合”策略,推出了四种新型数字出版模式——优先出版、增强出版、全过程出版和数据出版,以及相应的合作模式——订阅型合作模式和OA型合作模式。其次,河北省某些学术期刊也在内容融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5月创设了“NSFC机械类青年基金专栏”,主要受众为NSFC机械类青年学者,汇集了从2013年2期开始至今的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课题成果。截至2017年7月底,该专栏的点击数量已达1791次。但总体来看,河北省学术期刊的内容组织还基本停留在作者投稿、专家约稿和会议组稿等形式的传统操作层面,对受众的关注点、喜好、期望和评价等重视不够。此外,目前,学术期刊对新媒体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查询论文和在线阅读等文献信息服务方面,并未能给作者提供智能化的、面向问题的按需服务。
2.传播发行方面
学术期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数据库实现自身的数字化改造,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知识数据库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同步出版、优先出版,完成了部分出版过程的数字化。传统学术期刊与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合作的目的是增大传播量,扩大影响力,却没有自己的盈利模式。而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为学术期刊的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基于河北省学术期刊认定资料和河北省学术期刊志材料,笔者对河北省82家高校期刊的新媒体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选取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等河北省属13所重点骨干大学主办的36家学术期刊,对其网站建设、邮局订阅、OA(开放存取)和微信公众号等指标进行详细统计(见表1,调查数据截至2017年9月30日),以期直观地把握河北省高校学术期刊的传播方式。首先,期刊自主建站占多数,网站功能趋同。在学术期刊与传统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中,创建网站是最早的方式,网站作为期刊社的一个权威性窗口可以展示、宣传期刊,提升传统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河北省大多数高校期刊都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上述36家高校期刊中,72%的高校期刊自办了网站,其余刊物或是依托主办单位设置网页,或是依附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网站。这些高校期刊网站内容设置大多包括期刊介绍、编辑部介绍、投稿指南、征订启事、收录情况、网站公告和在线检索系统等,表现了显著的趋同性。57%的河北省高校期刊在网站上还使用了在线采编系统,其中,知网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25家,玛格泰克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和勤云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分别为8家,三才期刊采编系统和自主开发的审稿系统各3家(表1中有29家高校期刊采用了采编系统),实现了编辑与作者、审稿者、读者的实时信息传递,访问量与日俱增。比如,《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网站的日访问量突破500人次,总访问量突破百万人次。其次,期刊目次同步更新慢,OA开放程度较高。上述36种期刊中,期刊目次同步更新的有24家,约占66%,但期刊网站上的OA(开放存取)全文开放的有29家,而且回溯的年代较长。回溯到1999年及以前的期刊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等9种期刊;回溯到2000年至2009年的期刊有11家。同时,大多数期刊在2012年—2015年陆续加入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库等优先数字出版集成平台,实现了单篇、整期的优先出版。再次,传统发行渠道依旧强势,新媒体传播方兴未艾。上述所有期刊主要依靠邮局订阅发行、高校图书馆或资料室借阅等方式传播,采用新媒体传播的数量和类型均较少。据调查,《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等12家期刊网站主页提供了RSS订阅、E-mailAlerts服务;《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工业科技》等4家期刊网站主页或纸版期刊上提供了扫描二维码链接的网站或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期刊的传播途径。此外,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首选平台。河北省高校期刊中有17家开通微信公众号(表1中有11家),仅占21%,呈现开通少、轻运营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理论探索》2016年开设的微信平台中的“在线微刊”版块中具有“购物车”的功能,直接实现了期刊的在线购买,为期刊传播提供了便利,是学术期刊实现新媒体运营的有益探索。总体来看,虽然学术期刊开始探索媒体融合的模式,但目前,学术期刊在传播中还未充分发挥新媒体内容丰富、受众范围广泛和互动交流便捷等特点与优势,媒体融合亟须进一步深入。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一方面,受限于传统期刊观念,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缺乏重视和投入,另一方面,多数期刊都处在摸索尝试阶段,对期刊自身定位及与新媒体功能之间的关系缺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