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现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期刊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期刊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失眠、抑郁、焦虑等一系列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已经有学者对企业员工、医护人员、教师等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期刊编辑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学术期刊编辑人员是学术期刊的“守门人”,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工作状态,进而影响稿件的审核、学术期刊的质量。为了解河南省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做好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疾病的预防工作,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2017年5月至11月对河南省内编辑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元统计要求样本含量为所选变量的5~10倍,本研究所用量表共17个维度和10个分类变量,需270个样本,考虑10%的无效问卷,需调查297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河南省期刊协会280余家会员单位中抽取75家学术期刊,75家学术期刊共有在岗编辑299人,共发放299份问卷,收回问卷281份,应答率为94.0%;剔除无效问卷9份,保留有效问卷272份,问卷有效率为96.8%。

1.2研究工具

①基本情况问卷(自编):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职业情况、生活特征,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职业情况包括所在单位或期刊名称、职称、岗位等,生活特征包括每周锻炼身体次数和每天睡眠时间。②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该量表由10个因子90个条目组成,其中文版是目前国内使用非常普遍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信度和效度均良好。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饮食睡眠情况。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无=1,轻度=2,中度=3,偏重=4,严重=5),评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1.3质量控制

该调查研究由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设计开展,研究人员事先与各学术期刊单位负责人沟通与协调,问卷及填写指南由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寄出,要求被调查编辑人员在1h之内独立完成问卷并寄回。研究人员在回收问卷后及时复核,并剔除不合格问卷。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进行双人双录入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工作岗位的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不同年龄、学历、职称、月收入、工作时间、锻炼次数、睡眠时间的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1一般人口学特征

272名被调查的学术期刊编辑人员一般人口学特征。其中,工作岗位根据职务不同分为管理组和业务组:管理组包括主编、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和编辑部副主任,业务组即除管理人员之外从事编辑业务的人员。

2.1.2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国内常模比较

结果显示,河南省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SCL⁃90总分为(145.05±48.62),高于国内常模(129.96±3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人际关系因子外,编辑组其余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不同人口学特征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年龄、学历、职称、月收入的编辑人员SCL⁃90总分与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岗位、工作时间的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2.3不同生活特征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2.4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将编辑人员的性别(男=1,女=0)、工作岗位(业务组=1,管理组=0)、每周锻炼身体次数和每天睡眠时间作为自变量引入,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工作岗位、每周锻炼次数、每天睡眠时间是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每天睡眠时间对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最大。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SCL⁃90总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说明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从性别看,男性编辑人员的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女性,说明男性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女性编辑人员好。这与文献的研究结果一致,与郑淑瑛等的研究结果有差异。女性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性,可能是因为工作中的编辑人员大多为已婚状态,女性编辑人员不仅在工作中与男性编辑人员承担同样的工作任务,面对同样的工作压力,而且在家庭生活中还要承担照顾老人与孩子生活起居等繁重的家务。在单位忙碌一天,下班回到家继续操持家务,时间长了身体难免会疲惫不堪,加之女性天生心思细腻,比男性更敏感,如果不注意适时自我心理调适,很容易产生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女性编辑人员应注重自我心理调节,适时、适当地进行发泄。学术期刊的管理人员应给予女性编辑人员更多的人文关怀,月经假、哺乳假等应合理批准。从工作岗位看,业务组编辑人员的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管理组,说明业务组的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管理组稳定。这与韩京锎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管理组编辑人员不仅要处理日常的编辑工作,还要管理整个杂志社的运营、与上级管理部门沟通等等。且管理组编辑人员多为工作时间长、年龄偏大、职称高的老员工,他们长时间的工作劳累导致了一系列诸如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不同程度的躯体化症状,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导致精神状态不如相对年轻的业务组编辑人员,出现了食欲不佳、睡眠质量较差的问题。管理组编辑人员作为期刊单位的领导层,更应重视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定期邀请心理辅导老师开展讲座、定期观看心理健康教育视频等,这样才能用更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工作,用更阳光、更愉快的心情对待同事,从而营造更温暖、更和谐的工作氛围。从生活特征看,每周锻炼身体次数越多,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睡眠时间低于6h的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有研究表明,运动是调节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而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编辑人员日常的工作状态是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修改稿件,视力下降、腰椎或颈椎疼痛等躯体化症状十分常见。如果不注意身体锻炼,长年累月的劳累必将导致编辑人员出现更严重的躯体症状,疾病的困扰也会引起心理问题。据了解,在期刊出版日期前的几天或投稿量大时,编辑人员经常需要加班甚至熬夜,因此编辑人员熬夜现象十分常见。近年来关于熬夜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熬夜对身体的损害不容忽视。睡眠时间短或睡眠质量差,导致第2天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时提不起劲,心情自然不好,从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编辑人员上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加班、熬夜次数,保证充足睡眠,上班之余坚持锻炼身体,是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前提。综上,河南省学术期刊编辑人员部分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编辑人员自身和学术期刊的管理层都要引起重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编辑人员才能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学术期刊的稿件质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