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期民族文化工作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化是实践的,实践也是文化的。构建和谐民族文化,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可以说是一个主动的追求过程。当前我国民族文化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存在对工作的认识不足、对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不能切实做到深、实、细、准、效。文化惠民,让民族文化惠及到民,需要扎实推进民族文化建设。
【关键词】民族文化;思考;实践
一、民族文化工作要与时俱进
民族文化事业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迅速,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事业更应与时俱进,加强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加大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持力度是时展的需要。民族文化建设重在建立一种具有普世性的新文化,无论是从历史、文化还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对民族文化的活动规律,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进行现代建构已迫在眉睫。多年的民族工作实践,使我们意识到,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就是保护各民族的精神家园,就是保护现代化的内源动力。
(一)以整合民族文化为发展目标
发展民族文化事业需要多元参与,改变传统的由民族而文化、由文化而民族的观念,加强民族文化资源挖掘与规范管理。新时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民族文化为发展目标,深度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中折射出的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各民族文化在保持风格迥异、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的同时,通过深层次、多维度的接触、碰撞、吸收、借鉴,完善民族文化的功能价值,提高民族文化的适应能力,繁荣民族文化的样态系统。
(二)促进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
努力造就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生态环境,推动文化资源、文化市场、文化环境、社会资本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保护工作,丰富保护形式,实现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区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民族文化重建的实践中,首先要“各美其美”,即重视民族文化重建,弘扬民族文化;其次要“美人之美”,即心系民族性的同时,要积极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一个民族可以在接触其他群体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或阐释自身的文化传统。
二、原生态民族文化与现代思想文化技术的对接
现代思想性与原生态是对民族文化完善与发展的双重要求,对现代性与原生性的不断追求,促成了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实践观、民族文化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性的开放观、探索现代技术背景下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因,为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寻找新的平台与契机。基于现代文化技术上的民族原生态文化更加科学合理,也更能展现自身的民族特色。
(一)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抓住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对话的可能与契机,深化两者的文化关联和价值共享。民族文化具有形物、神智和交流这三个方面的内涵,民族文化的各个要素,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说,都属于互动交融的开放过程,从文化资源主体来说,重在原生态,从文化资源客体来说,重在兼容现代性。根据各个民族文化特性,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底蕴,植入先进文化内容,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基础上,更好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民族原生态文化与现代文化思想的互动和发展。
(二)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现代语境下民族文化有一种焦虑的存在,现代文化以其“趋同性”不断入侵、同化、统摄着以“独特性”为本质的民族文化。这或许导致民族文化价值选择疏离民族本位而倾向于现代性,或导致更强烈的民族本位意识复苏而倾向于民族性。文化自觉对于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化自觉意识是一种强有力的推动民族文化持续化发展的动力,也是一种文化发展观,同时也将是民族文化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民族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正成为民族文化现代传播和未来传承的主要推动力量,借助数字化平台充分展示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一种趋势。文化社会基础的变化使得民族文化的发展呈现诸多新的态势,而民族文化与现代化思想技术的对接是增强民族软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将民族文化置于一个充满比较和竞争的世界舞台上,民族文化的世界性价值和影响成为决定其发展的重要因子,数字化能将民族文化的自然存在、自然传承与信息技术、当前的科技发展进行和谐统一。民族文化是创造力,也是软实力,进一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文化,推动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传承与交流离不开数字化。同时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独特鲜明的民族性、非营利公益性,以及广泛的联系性,采用数字化模式保护和传播民族文化,通过著书立说、创立网站、创作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协助政府保护民族文化等各种方式,积极展开调查、研究工作,为民族文化建设添翼加力。
三、民族文化工作要形式多样
民族文化要不断与时俱进,借用各式各样更加接地气的传播方式,不断赋予崭新的活力,营造出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氛围。
(一)整理好民族文化文本及其报道工作
民族文化文本形态研究,是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出版的核心内容,要搜集、整理、判断、选择民族文化文本。民族报道担负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直接影响着当今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影响着民族文化传承。梳理民族文化的各种文本形态,摸清民族文化的出版资源,分析民族文化文本的读者对象,思考民族文化文本的呈现形式,实现民族文化文本内容的深化和表现形态的创新,推进民族文化走出去,使优秀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另外,还可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独特鲜明的民族性、非营利公益性、广泛的联系性,通过如上所述的著书立说、发行报刊、创立网站、创作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协助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积极展开对本民族文化的调查、研究工作,也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注重新媒体与民族文化结合
民族文化借助大众传媒呈现新的形象,民族文化与新媒体相互碰撞、交融,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新媒体传播已通过其广泛的传播方式和功能要求获得大众的认可,新媒体与民族文化的结合也已开始随着民族文化思潮得到重视,而民族文化在新媒体中的深层结构和属性,也将随之改变其原有的意识形态,进入一个新的层面。需要把准各民族文化的独具审美形态,将各自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形态在新媒体中真实、形象地展现出来。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性的重要标志,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作为一个特定的报刊种类,担负着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聚焦新媒体时代下少数民族报纸做好民族文化宣传的问题,内容报道、宣传渠道以及人才建设等方面要予以关注和支持,有利于开创新局面。
(三)加强民族文化社团的建设
民族文化社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并发挥民族文化的生机和活力,采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弥补政府在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方面无暇顾及亦无力顾及的领域。促进民族文化元素通过社团活动深入群众生活,社团活动的策划、设计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展示与再创造,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四)民族文化进校园
依据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合作机制,是彰显学校特色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多样文化并存是保持校园文化多样性发展和突出民族特色、促进民族团结的内在需求,也是有效防止校园文化同质化发展,以便形成各具特色的基础和文化渊源。注重研究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关系以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使民族文化工作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多方位和多视角。感知文化之旋律,旋律之文化,民族文化的旋律以一种特定的“符号”存在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存在于民族文化内部,以不同的形态外显。这种文化旋律需要通过多种多样形式来记录和展示,进一步挖掘和展示民族文化所包含的美学层面、精神层面、社会层面、历史层面和象征层面的价值,实现民族文化与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空间以及组织的融合,从而赋予民族文化传承的新动力。新时期民族文化工作需要有新理念与新精神,需要正确的历史观与文化观的指导,更重要的是需要文化的开放与实践。对于每一个特定民族来说,它的文化是其民族性存在的方式,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之一,如涓涓细流,汇入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当中,它是“文化立国”的根基和支撑,对中华文明复兴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
[2]钟海青.质量与特色:民族教育的永恒追求[J].民族教育研究,2011.
[3]传播学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新策略—“舆论领袖”的桥梁纽带作用[J].广西民族研究,2013(4).
[4]新媒体广告中民族文化植入问题研究[J].艺术百家,2013(z1).
作者:吴晟 单位:天津市民族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