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发展战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线路之一“中蒙俄经济走廊”与蒙古国倡议的“草原之路”不谋而合,为两国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新平台。在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时民族文化将对中蒙关系稳定向前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试论民族文化在中蒙关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及现阶段面临的困难和出路。

[关键词]

中蒙关系;一带一路;民族文化;内蒙古

一、民族文化在中蒙关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本民族全体成员共享的,用于在民族生产生活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价值观念和物化载体的总和①。民族文化在传承发扬的基础上不断变化。但是,作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符号,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同民族文化内容迥然不同,具有差异性。同时民族文化是由本民族所有成员共享的,从跨国角度出现了不同国家部分成员基于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民族文化(文化的共性)而产生的文化认同。

(一)相似的民族文化为两国的人文交流奠定了基础

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民族之间差异的重要标志之一,独特的民族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本民族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和蒙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内蒙古和蒙古国的传统经济方式—游牧文化提供了彼此认同的基础。内蒙古与蒙古国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有历史和现实多元联系,虽然随着经济、时代的变迁,文化在继承、发扬中发生了变化,但共同的文化依然使内蒙古与蒙古国有着相似的文化价值取向。在“一带一路”的共建上就有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历史基础、情感联系和共同利益关系,具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这就要求发展为我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内蒙古要紧抓发展的时机,主动使民族文化成为加强国际合作的情感媒介。

(二)民族文化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动力

虽然经济因素对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决定性作用,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对国际贸易的间接作用日益加强,“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其构想及实施所依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具有千百年来民族文化交融和认同的深厚基础。民族文化通过影响相关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内容并最终对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族文化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力,更是对经济方面“劣势”的有效补充。很显然,在中蒙国际贸易中,融入更多的民族文化因素,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增强经济交流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民族文化交流是民心相通的主要途径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之一,是建设“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更是实现双向开放的内政和外交条件。实现民心相通最有效的方法是文化相通,沿线各国人民之间加强文化交流,彼此深入了解才会成为命运共同体。我国的蒙古族由于历史原因和蒙古国有很多传统的交往关系,这必将促进内蒙古与蒙古国间的民族文化交流从而增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理解和信任。民族文化的交流合作包括学术、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

二、中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中蒙关系现阶段以稳定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为主流,但两国之间仍有不稳定因素存在,这使内蒙古在“一带一路”中与蒙古关系的发展遇到很多困难,这种困难主要分为自身因素和国际因素等,具体表现如下:

(一)国内的制约因素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大部分少数民族、跨境少数民族分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上,这直接决定了该地区历史文化和宗教的多样性。内蒙古属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在历史上,我国的蒙古族虽与蒙古国有密切交往。“一带一路”使内蒙古成为中国和蒙古国之间夯实双边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为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在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发出一些质疑之声,认为内蒙古脆弱的环境未做好双向开放的准备和基础,“一带一路”建设会对内蒙古的生态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蒙古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蒙古国为内陆国,对外贸易不得不借用中国与俄罗斯的出海口,自然环境恶劣气候不适宜农耕,加之人口数量少导致劳动力缺乏这些客观原因直接导致国内农业发展落后、交通运输不便、过度依赖进口产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这些将会制约蒙古国与内蒙古之间经济文化合作交流。此外,一部分蒙古国人民对我国的国情、政策、文化缺乏了解或者有一些错误认识,影响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交流。

(三)其他制约因素

在全球化形势下,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中国和蒙古国国内和国外环境的变化和与舆论的影响会给两国的交往交流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例如,在蒙古国有些人误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对蒙古国不利,会对自主发展造成冲击。目前,中国日益增大的国内能源与资源的渴求与蒙古国开拓市场的需求使中国企业加大对蒙古国的投资,由于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对当地风俗习惯不够了解与尊重直接影响到两国合作效率。

三、发挥双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一)深化民族文化研究,凝聚发展共识

中国与蒙古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当今时代,中蒙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更是合作上的好朋友和战略上的好伙伴。基于历史和现实,中国和蒙古国应该抛开疑虑、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坦诚相待、包容互助、共同发展。面对不同的质疑声和两国复杂的国情,双方应该继续推进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除了高层领导会晤交流,我们更应该重视民间交流,进一步活跃人员往来,继续加强青年、媒体等领域机制性交流,营造更加有利的社会氛围、增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信任。在民族文化研究方面,两国学者有很多共同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因此,加强中蒙学者的学术交流,共同开展民族文化研究,促进该领域的学术发展,有利于消除中蒙之间存在的文化隔阂,形成统一的发展意识。此外,我们要大力支持国内学生去蒙古国访学和蒙古国留学生来各个院校学习,让新一代的年轻人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加深彼此的感情,有助于两国人民的情感升级。

(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形象

中国是蒙古国最大的进口贸易国,“中蒙俄经济走廊”不仅为两国带来经济利益,还将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稳定。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并非独角戏,世界上有一些人对中国走向产生疑虑,误解甚至有意曲解中国的发展。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将推动各国共同坚持和平发展。中蒙合作是要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实现合作双方互利互赢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我国尊重蒙古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蒙古国人民自愿选择的发展道路。在面对国际社会的偏见、质疑声音时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形象,聚同化异,着眼大局、友好协商,以对话和合作凝聚共识、化解分歧,共同参与国际和地区治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夯实两国经济建设中的心理基础。通过多渠道的有效传播不仅能扩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增强城市魅力,还能加强城市的对外开放,吸收多元文化。

(三)文化先行带动民心相通,拓宽交往渠道

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范围广,涉及人口众多,这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才能打破文化的封闭状态,保持文化的生命力,进而加强两国文化交流,消除障碍,拓宽交往渠道,让交流向多元化发展。内蒙古和蒙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2015年10月23~27日举行的首届中蒙博览会对进一步深化两国商贸伙伴关系,促进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一些城市举办丝绸之路电影节、文化周、国际选美比赛、高层论坛等活动,会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旅游业的发展和范围的扩大,也将带动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结语

民族文化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一体化的全球发展趋势下,各国、各民族应该求同存异、互利共赢,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中蒙地理相邻、经济互补,中方的市场、资金、技术、通道和蒙方的资源富集优势互补性很强,有许多合作机遇,必将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虽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合作和友好始终是主流,两国应该合作共赢,互帮互助,优势互补,扩大利益交融,合力推进自由贸易区和互联互通建设,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全方位交流合作,做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内蒙古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将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成为祖国北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额尓灯珠拉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兴胜.区域民族经济与区域民族文化的依从理论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1).

[2]金炳镐著.民族关系理论通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人民出版社,2015.

[4]杨韶艳“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民族文化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

[5]于洪洋,〔蒙〕欧德卡、巴殿君.试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与障碍[J].东北亚论坛,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