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园本课程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我国丰富的地区民族文化资源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中可利用的重要资源。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在课程开发中并未充分利用该资源,导致园本课程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从幼儿园、教师、家长、社区等不同角度详细论述在园本课程建设中应如何充分挖掘利用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并提出具体策略。
关键词:
园本课程;地区民族文化;策略
作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和桥梁,园本课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幼儿发展及幼儿教育质量。幼教工作者应以该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将民族文化资源与幼儿教育理论相结合,建构适宜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开发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到园本课程建设中,以丰富幼儿园教学素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发掘潜能,促使幼儿深入了解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参与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优化了民族地区幼儿素质教育及园本课程建设。因而,如何开发地区民族资源并将其融入园本课程建设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并注重其适宜性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了今天5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特点。地区民族文化自然而然地产生并隐藏在人们每日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同地区的各个民族在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群体特征等诸多方面都显示出其独特性。面对身边如此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想要将其转变为适宜幼儿的园本课程,就必须对当地民族文化进行全面了解、系统梳理、深度挖掘。以苗文化为例,在物质文化方面包括,茅屋、“干栏式”楼居、风雨桥、鼓楼等独具苗族特色的建筑、银饰、左衽满襟衣衫、米酒、腊肉、腊肠、刺绣、蜡染等。在精神文化方面,包括民族语言、文学艺术作品、民间游戏、竞技游艺活动、传统节日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梳理整合的过程就是挖掘资源的过程,经过梳理之后,本地区有哪些民族文化资源一目了然,在园本课程开发时可就地取材,将其渗透到幼儿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利用过程中,千万不能将所挖掘的文化资源一股脑地塞进幼儿园课程中,而是要坚持适宜性原则,要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适合进入幼儿园,幼儿感兴趣且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内容作为园本课程建设的储备资源。
二、创设地区民族文化氛围浓郁的活动环境
环境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发展。我们在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明确一点,许多民族文化精髓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周围整体环境的熏陶浸染。因而,幼儿园要充分关注活动环境和氛围对幼儿的潜在影响,构建以环境为依托、感受性和体验性兼备的民族文化隐性课程。具体说来,幼儿园应当从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为幼儿创设民族文化氛围浓郁的教育活动环境。从物质环境方面来说,幼儿园内的楼梯、走廊、墙壁、大型玩教具以及班级内主题墙、房顶装饰、区角环境等物质空间可以装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和手工作品,还可以让幼儿亲自参与环境创设,加深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理解。心理环境创设则需要关注到幼儿园中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气氛。尤其是在师幼互动方面,教师应表现得平和、民主、有耐心、有爱心,这样的态度有利于建立安全、舒适、信任的心理环境,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幼儿可以更自由、真实地表达想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作为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主体,教师在组织相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动态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感受知识和乐趣,创设具有趣味性、整体性的民族文化活动环境,激发幼儿对本土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构建形式多样的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应开展、编创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将地区民族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形成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为了使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具整体性、活动性,应以地区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开展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园主题活动,确保幼儿所获经验的相对完整性,提高活动效率。主题活动,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1]幼儿园通过创设主题活动统理整合各种资源,以所搜集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本园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活动主题,构建主题网,组织相应的园本课程活动。例如,以苗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可将苗族的舞蹈、山歌、戏剧等作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学习或欣赏独居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可以学习苗族的特色乐器(如:芦笙)。美术活动中,可利用常见的材料模仿制作苗家特色工艺品,用柔软的纸张代替布料制作蜡染,或是用涂成银色的橡皮泥制作银饰等。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让幼儿走出教室,联合家长、社区,组织幼儿参观蜡染、银饰的制作工坊,让幼儿亲身体验苗族特色手工艺品的制作。在语言活动中,苗族的一些经典的故事、传说、童谣、儿歌等都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素材。除此之外,民族文化资源中还有很多内容可以融入到不同领域的幼儿教育活动中,当然,这就需要活动组织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另外,游戏是幼儿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游戏活动十分必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收集更多适宜幼儿的民族民间游戏,加以创新、改编,这些趣味性强、形式多变的游戏不仅可以作为幼儿平时嬉戏玩耍的玩料,还可以将其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例如,苗族的“竹竿舞”,好玩的同时可以起到体育锻炼的效果,幼儿还可以通过这个游戏了解苗族舞蹈的舞步特点,在玩的过程中配合音乐,可以让幼儿体会苗族传统民乐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在组织开展区角活动时,也可与地区民族文化相结合,音乐活动区、美工区、阅读区等区角内加入民族文化的元素和内容,不仅丰富了区角活动,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
四、大力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作为园本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有效合作,在园本课程开发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幼儿园也要有意识地培养教师,使其逐渐形成系统、科学、敏锐的课程意识,进一步发展幼儿园整体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儿应当在自主、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自身经验主动构建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关注幼儿探索意识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努力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和想象,培养其创造力。同时,教师应将民族文化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并能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另外,教师创编游戏、组织创新活动等实践能力的提升也不能放松。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促使其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进一步发展,加强培训,让幼儿教师学习到更多相关基本理论知识与课程开发技巧,能够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将优秀的教育思想与园本课程相融合,提升教师对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力。还可以利用园内教研平台进行园本课程设计研讨,增进交流与合作,激发教师的群体智慧,并在此基础上,组成研讨团队,面向园外观摩教师公开教学、深入研讨,大力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与课程创新力,为园本课程完整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五、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
社区是幼儿的大舞台。引导幼儿亲身体验社区生活有助于其社会性发展。幼儿园应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的教育功能与价值,与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社区活动,例如:参观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参加民族节日、学做民族工艺美术品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发挥潜能、张扬个性,为幼儿认识、了解周围的人事物提供直接经验,使其萌发探索事物、主动交往的意识,在灵活多样的活动空间与形式中,充分感知身边资源的不同用途。还可以让社区中不同行业或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或社区活动,例如,请回民家长向幼儿介绍回族的历史及风俗、教幼儿编制传统竹篮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对社会生活了解更深入,在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社区各行各业的人在与幼儿的接触中,对幼儿园以及教师工作有了更深层的了解,这无疑是对幼儿园和幼儿教育最有效的宣传,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社区配合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形成长期良性互动,进而发挥幼儿园课改的整体辐射效益。
总而言之,建构“适宜发展”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要以自身所在民族文化土壤为基础,开展师生互动、家园联系、社区实践,充分整合民族艺术资源。还要利用分析整理、教学尝试、教学评价等方式促进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科学有效地融入园本课程建设中,建构适合该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园本课程。
作者:王子元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6.
[2]许瑜瑜.闽南本土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
[3]朱琴.园本课程建设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江苏教育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