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文化下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传统文化下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传统文化下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改革

【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学前教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报考人数越来越多,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的热门专业之一,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之后的舞蹈教学特色化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民族传统文化可以作为舞蹈教学中的特色,因此,本文从传统民族文化的角度改革与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以此为取得理想的学前舞蹈教学特色化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改革;创新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特色化教育开展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不稳定的教学水平。在学前专业中,学前舞蹈教学特色化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师范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准确地体现学前舞蹈教学特色化教育,使得本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没有对特色化的内涵深入理解[1]。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构成了当前中华民族硕大无朋的精神宫殿。所以,以传统民族文化作为基础背景全面阐释学前舞蹈教育特色化教学,能更好地改革与创新学前舞蹈教育特色化教学专业。

一、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还应该要有所改革与创新,应该要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的要素,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更多民族传统文化,且能让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学前舞蹈教学中融入民间舞蹈动作,使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熏陶,以此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气质

舞蹈对人的气质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渗透一些民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自然形成对一些民族民间舞蹈的记忆,使学生学习新的舞蹈时效率更高,同时,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还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使学生的艺术气息得以提升。

(三)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渗透民族传统文化,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民族舞蹈艺术的影响,能使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得以提升,还能完善与优化学生心理文化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其思想与观念还不够完善,通过改革与创新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能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所以,对高校学前舞蹈教育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高校在学前舞蹈教育中也应该要渗透民族传统文化,在舞蹈教学中,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舞蹈的深刻内涵。精神价值的创造是舞蹈的魅力所在,所以,通过渗透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能使学生在舞蹈中更好地把握情感的表达,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良好培养,从而为学前舞蹈教学提供了创新的渠道,使学前舞蹈教学更富有特色。

(五)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学前舞蹈教学中渗透民族民间舞蹈元素,还能达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目的。当前,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将会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改革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使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概率大大减轻。

二、高等院校学前舞蹈教育特色化教学现状

(一)舞蹈教育专业成为学前教育中的主要内容

对于很多高校来说,舞蹈教学专业是一个热门的专业,该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新常态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对学前舞蹈教育专业设立的目标是对学前教育工作人才进行培养,以此为我国教育事业输送更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学前教育专业分为两种,一种是艺术类,一种是非艺术类,而学前舞蹈教学专业属于前者。当前有的高校对学前舞蹈教学专业予以开设,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更多学前舞蹈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是传承我国传统民族舞蹈文化,所以,应当以传统民族文化作为根基展开学前舞蹈教育特殊性教学,采用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更充分地掌握学生对舞蹈知识、教学知识的学习程度[2]。

(二)高校舞蹈教学跟不上现代幼儿教育需求

我国学前教育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使得地方高校的学前专业教学理念也有所改变,但是当前很多高校舞蹈教学课程安排、人才培养与儿童舞蹈教学需求不匹配。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只有搞好了学前教育事业,才能更好地培养优质人才。很多地方高校落后的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当前幼儿教育行业的需求。高校开展学前舞蹈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顺应就业环境,促进幼儿良好发展。因为学前舞蹈教育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使学前舞蹈教育专业的创新改革速度不断加快,有的高校没有跟上市场发展需求,因此,需对现代幼儿教育理念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使得学前舞蹈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情况相符,从而优化幼儿教育工作。

(三)没有保证舞蹈教材专业性

对于学前舞蹈教育专业来说,对学生舞蹈专业能力、教育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然而当前对于舞蹈教材来说,还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有的高校由于缺乏科学的舞蹈教材,由此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就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存在滞后的问题,无法提升学生的舞蹈专业水平,这也使高校学前舞蹈教育的基本内涵无法准确地体现出来[3]。

三、高校学前舞蹈教育特色化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探析

(一)调整学前教育教学模式

对于学前舞蹈教育特色化教学来说,要想实现特色化教育,应对高校自身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与创新。当前很多高校没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且存在着不合理的教学大纲,由此无法体现教学大纲的实践性。所以,高校应将学生的特长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才艺,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民族传统文化大背景下,教师在学前舞蹈教育专业教学开展中,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传统民族舞蹈的学习是学前舞蹈的基础部分,只有掌握了民族舞蹈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舞蹈。舞蹈教育工作人员应注重自身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的增强,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教育传授能力、舞蹈专业素养等最为重要的部分,才能更好地满足舞蹈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

(二)在教学中营造快乐舞蹈氛围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来说,应当对非职业舞蹈教育进行确定,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形体启蒙,良好的舞蹈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幼儿学前舞蹈教育质量,因为学生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下才能快乐地学习舞蹈,才能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因此,高校教师应将“快乐舞蹈”的理念灌输到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专业教学中,让学生在今后进行学前舞蹈教学中,能让幼儿感受到舞蹈学习的乐趣,由此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保障[4]。可将激励教育原则应用于舞蹈教学中,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对舞蹈的魅力进行感知,提高幼儿的舞蹈学习积极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今后的工作都需要面对幼儿,所以,幼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快乐”的理念,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延续中国教育传统、文化传统。另外,为了达到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专业教学的学以致用,应注重渗透“重基础而非重技巧”的教学理念,以此为取得最佳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创新教学思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高校学前舞蹈教学特色化教学中也需要从学生兴趣方面着手,当前有的地方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理念还比较落后,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所以,高校应创新学前舞蹈教学的教学课程,尤其要注重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只有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力得以提升。教师应具体了解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创新教学思路来提升舞蹈教学质量。

(四)引进先进教学理念

当前我国学前舞蹈教育的教学工作开展效果不太理想,专业人才数量与当前学前教育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量无法满足,这就会使我国学前教育行业的综合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在舞蹈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其无法满足当前舞蹈教学需求,先进教学理念有所缺乏,由此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5]。因此,高校应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引进,将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舞蹈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舞蹈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且在民族音乐的熏陶下,能使学生的音乐敏感性得到良好培养,与此同时,学生经常听一些民族音乐作品,能使其更好地了解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文化特色,使得学生对民族舞蹈的认知得到提升。通过将传统民族音乐、舞蹈有效配合,能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密切联系。

(五)学前舞蹈教材专业性的提高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很多高校取得的学前舞蹈教学效果不好,与教材缺乏专业性有着密切联系。所以,高校应将最新的舞蹈教材引入课堂,并将先进的舞蹈教学经验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重科学地编制舞蹈教材的内容,与此同时,在舞蹈教学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中,以此为取得理想的舞蹈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对于高校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水平,应在教育理念的学习及开发方面下功夫,以此更好地服务幼儿教育。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对传承民族舞蹈文化越来越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包括传统民族舞蹈。当前很多高校的学前舞蹈教育特色化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舞蹈文化。

作者:王晓丽 单位: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