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机制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机制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机制探究

摘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带有极高的价值,受各种要素影响,当前少数民族间的体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遭遇些许瓶颈,影响了大众对此类体育文化的了解。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媒体时代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特征,并根据调查与研究,了解到当前此类体育文化的传播困境,提出增强传播动力、建立科学的传播机制及设置立体化传播系统三项优化民族体育文化传播机制的有效路径,从而促进其文化的传播,增强大众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播机制

每个民族都有对应的体育文化,其不但属于各民族的经验与智慧,还属于人类的文化财富。随着少数民族社会的逐步发展,其与汉族的联系也逐渐增多,体育文化上也出现了多种交流形式,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可设立相应机制以增强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一、新媒体时代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特征

(一)互动性。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工具,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更具广泛性,其用户在接收到相关内容后也能发表自身观点,互动性的增强可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工作。由于各个少数民族都带有自身特色,其依托于自然环境而衍生出来的风俗习惯与文化带有极强的传统性、地域性与民族性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传播,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正逐步加深,通过知识的分享与问题的解答,其内部的体育文化会被更多人熟知、接纳与认可。

(二)多样化。新媒体时代下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也趋向多样化,其传播手段不仅带有广播、报纸等媒介,还有多类信息技术从而使其传播状态维持得更好。当前媒体主要的传播方式有手机媒体、数字电视或网络媒体等,比如,少数民族在传播本身的体育文化时可采用电视、手机微博、期刊、手机短信等形式,多种形态模式的覆盖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该项文化。由于文化传播的方式较多,其有效增加了传播路径与渠道,更多的用户了解与熟知了少数民族中的各项体育文化[1]。

(三)全方位。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还带有全方位特征,当前的信息传播已不再会受到地理空间与自然环境的限制,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经济发达区域或偏远山区都会收到相同的文化信息。少数民族在传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可有效打破地域间的壁垒,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具体来说,对于我国少数民族间的居住特征来说,其分布状态属小聚居、大杂居,各个民族大多会在自己的区域内进行经济活动或文化交流,不但对外传播的文化信息较少,也没有特殊渠道加强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因而在传播的范围与广度上体育文化的传播能力较弱。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方式的改变,借助新媒体技术连接了各个少数民族区域,利用信息技术的传播人们对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也更为了解,从而提升传播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当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困境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也愈发广泛,部分文化的传播仍存有些许问题,阻碍了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其一,普通大众仍不熟悉民族体育文化,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其路径中的主要要素有传播者、受众、传播媒介与传播信息等,受众对此类信息文化的接受度与理解度变得较为重要。虽然少数民族间的体育文化带有较强文化底蕴,也含有考古、文化或民族等多方面价值,但大众对文化的接受度也需符合自身的审美需求,由于受地域条件限制,此类体育文化带有极强的区域性色彩,降低了大众对该文化的理解度与接受度[2]。其二,体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缺少适宜的传播人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逐渐发展,无论是信息传播的内容还是形式都有所增加。受众会接收到各类人群发出的体育文化信息,无形中使独特的体育文化发生混淆,使其难以确认该文化的真实性,从某种程度上讲阻碍了体育文化的传播。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掌握者需了解该文化下多重的技巧与规则,拥有一定的体育组织与协调能力,且带有较强的传播能力与素质,才能使该文化的传播更为广泛,增强受众对其的理解度,增强体育文化的自身价值。

三、新媒体时代下优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播机制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传播动力。1.实行产业化发展。在增强体育文化的传播动力前,管理者需推动其实行产业化发展,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应借助多重新媒体技术加大对该项文化的重视,利用商业元素促进其整体发展。具体来说,由于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带有独特特征,传播者可巧妙结合体育文化与少数民族的共通点,使文体更好的融为一体。比如,传播者在开展此项传播活动前需仔细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并制定出合适的传播策略,增强人们对该文化的认同感,提升该文化的现代属性,增加受众对其的期待视野。同时,传播者还可将旅游产业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相结合,利用各民族间的娱乐器械、地理环境、饮食与服饰等增加受众对其文化的了解,其体育文化的接受度也会有所提升[3]。2.高效结合影视产业。传播管理人员还可利用影视产业加大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度,使传播内容更具审美价值,一般来讲,当前的影视创作都会带有鲜明的新媒体色彩,从内容的宣传到创作能更为展现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巧妙结合影视产业后,不但能让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形式更加广泛,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便利条件还可增加此类体育文化在大众中的出现频次,加强大众对此项文化的熟知度。比如,通过与影视作品的结合,《苗鼓》与《龙船调》已被大众所熟知,而张艺谋的《丽江印象》更是巧妙的将体育文化放置到作品中,不但让新媒体用户获得更多的情感享受,更是加深了对丽江文化的了解,从而达成了传播体育文化的基本目的。借助体育文化间的产业化发展既能广泛传播各少数民族间的传统文化,又能促进该区域间的经济化发展。

(二)建设科学的传播机制。1.找到利益共通点。若想建设科学的体育文化传播机制,传播管理人员应找出各方,即政府、社会与公民的利益共通点,在找寻不同的利益目标时,其应面对文化传播带来的诸多挑战。借用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色,即媒介化与社会化,通过对两种关系的解构与重组,使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变得更为紧密。相关部门应找出政府、公民与社会的利益点,并借助政府的引导、公民的参与和社会的协同来共同加入体育文化的建设中。比如,在某些体育文化政策上政府部门可加大指导与管理作用,为其传播工作提供相应便利,而社会中的相关部门也需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公民的参与感,促进大众对此项文化的了解。2.改善传播路径。完善的文化传播机制应带有多种传播路径,由于各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不同,其交流传播的方式也要带有针对性。为解决各区域间的民族文化问题,政府部门需树立文化传播的权威,加大传播路径的管控力度,由于文化传播的主要对象为大众,其整体对文化的接受度、理解度会给其传播效果带来较大影响,因而在构建科学的传播体制时需运用社会的协同性,找出少数民族文化与普通文化的共通处,改善大众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则体育文化也就更易接受。在文化传播的机制内要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文化传播的范围,使此类体育文化拥有更多受众,提升民族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度,改善其整体的传播水准[4]。

(三)整合立体化的传播系统。1.融合多种传播手段。在开展立体化传播系统的整合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在该系统内融入多种传播手段,在整合传播途径期间需明确各少数民族间的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现状,掌握受众对民族体育文化的需求与当前市场中的传播手段等,并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展相应的文化传播研究。在传播文化期间传播者需保持较强的开放性,即让国际社会也了解此项体育文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传播手段与媒介也逐渐增多,在进行体育文化传播的战略规划时要注重其与经济、政治的结合,借助合适的文化传播媒介打通各个民族体育文化间的联系,不但使各民族加强了解,也能建立起更加立体的传播系统,促进传播网络的完整度。传播人员可通过民族文化与体育文化的结合来加强传播范围,提升受众对此类文化的理解度,从而利用周密的计划进行信息传播,其网络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还能为日后文化传播的开拓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2.深入挖掘体育文化传播的内容。随着信息社会的逐步发展,各类新闻信息、娱乐信息与广告信息也越来越多,面对泛滥的多种信息,给受众的辨识带来了较大难度,因而在文化传播的内容上,传播者需仔细分析了解该体育文化的功能与特色,进而设定出更为完善的文化传播内容。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虽带有多项特色,但由于其充满地域性,影响了其规则的适用性,在制定此项内容时应详细询问当地居民,并了解其体育项目内的各项规则,在与普遍规则结合后才能开展传播,并增强受众对该文化的认同感。此外,在进行信息传播时还需界定其本身特征,比如,信息传播需带有时效性、真实性、价值性、知识性、新闻性与娱乐性等,只有满足受众的多项信息需求,其传播范围才会更为广泛。受众之所以喜欢关注足球、篮球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此两项运动传达出的精神与大众追求的精神相吻合;另一方面也源于此类信息满足了大众对信息的娱乐性、真实性与时效性的追求,因而在设定传播内容时传播者也需关注其信息的构成要素,并利用少数民族本身的特征来增强体育文化的传播。在传播人员的选择上,阻碍民族文化传播的另一项困境为人员的不专业,因此,在文化传播管理部门需招收了解各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相关人才,通过其专业化的传播,才能让受众掌握更多的民族体育知识,进而促进此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价值极高,属于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随着新媒体的到来,其传播途径与范围都在逐渐增大,为更合理的保障此类民族文化,传播管理者应科学构建一套体育文化传播机制,从而使此类活动的传播更为系统与完善,不同主体间的发展更加和谐、有序。

参考文献

[1]张来成.少数民族体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与意义[J].农家参谋,2020(18):160.

[2]陆永江,郑孟君.产业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机制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9):123–126.

[3]郭蓉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7):125–126.

[4]周江,李菊红.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瓶颈及突破[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03):115–118.

作者:王汉阳 宋智梁 李佳香 刘洋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