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探析

摘要:艺术是对生活现象的反映,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人文风情又蕴含着地域文化的特征。东北民歌包含了东北地域的民俗风情,东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体现出人们质朴的现实生活,将东北人民对本地域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本文通过对东北民歌的发展历程与传播现状进行研究,探索东北民歌的传播策略,以期为传播东北地域文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东北地域文化;发展历程;文化传播;东北民歌

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强、民族特色显著的特点,不同的民俗风情构成了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东北地区独特的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使得东北地域文化带有显著的个性特征。东北民歌从东北人民的生活中衍生而来,饱含和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使其成为东北地域文化的永恒烙印,对东北民歌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究,创新其传播策略,有利于东北文化的广泛推广,对东北地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民歌

东北地域文化既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点,又融合了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在历史文化进程中,不同民族文化发生交流和冲突,东北地区各个民族立足于自身特点,又彼此和谐相处,日益展示了民族文化的潜力及魅力。东北民歌就是在民族文化交流和碰撞中应时而生的,东北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东北民歌不断丰富发展的沃土,东北民歌是东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东北地域文化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对东北地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东北地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东北地区独有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森林、矿产等资源为东北地域文化的孕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历史上的东北,移民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长期处于迁移、流动之中,因而形成了具有多民族、多地域的色彩。多民族特征造就了东北地域文化较强的包容性,东北地域文化融合了汉族、满族、朝鲜族等多种民族的文化特色,也吸引了俄罗斯、日本等文化的特点,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同文化相互影响,又保持个性,呈现出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东北民歌。东北民歌反映了东北人民的真实生活。民歌的曲调大多给人一种豪爽、畅快的感觉,这和东北人豪爽的气质是相通的。东北民间艺术中,二人转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且传唱度较高,因此,东北民歌中许多曲调深受二人转唱腔影响,极富地方特色和感染力。此外,东北民歌还有各种小调、山歌、长调、萨满调,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东北大秧歌。具有代表性的东北民歌有《月牙五更》《乌苏里船歌》及《摇篮曲》等,已成为经典,流传度高,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民歌的关系。东北的多元文化特色为东北民歌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创作素材。例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郭颂唱的《乌苏里船歌》,其精彩的演绎使这首作品流传全国,久唱不衰。他的歌声清亮高亢,演唱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配合着舞蹈演员的律动,赫哲族人民手执双桨、引吭高歌的幸福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一首作品的影响力,有时是难以估量的,无数人正是通过《乌苏里船歌》认识和了解赫哲族的。歌词“阿朗赫尼哪,阿朗赫尼哪啊,阿朗赫尼哪赫赫雷赫尼哪”是赫哲族语言,“赫哲人撒开哎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生动描绘了赫哲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月牙五更》的旋律是具有浓郁黑土风情的“月牙五更调”,“月牙五更调”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汉族小调,历史悠久,具有质朴、爽朗和奔放的风格特征,体现了东北地区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非常典型。

二、东北民歌的发展历程

东北民歌的发展历程与东北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写照和思想变化息息相关。追溯东北民歌的发展史,是对不同时期东北民歌发展特征及代表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东北民歌发展过程中饱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蕴。在东北三省沦陷时,东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通过歌曲将人民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抒发出来,如《燥黑子苦》就是东北人民对当时苦难生活控诉的代表曲目。新中国成立后,东北人民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创作出许多讴歌时代的歌曲,如《新东北风》《翻身五更》等。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劳动号子,如《哈腰挂》《打路基歌》等。也有对生活的点滴描写,表达亲情和爱情的歌曲,如《摇篮曲》《瞧情郎》《回娘家》等。在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后,涌现出了一些歌唱家,其中“东北民歌王”郭颂是值得一提的人物。他集作词、作曲、演唱于一身,将黑土地民歌艺术成功对外传播,让大众熟知。如《丢戒指》《乌苏里船歌》等,无一不饱含浓浓的乡土气息。步入新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文化的要求也在逐步转变。东北地区许多年轻人开始走出去,逐步往城市迁移,而东北民歌大部分都是老一辈在传承,年轻力量流失,这让东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陷入了困境。许多经典的作品以及独特的演唱技巧由于缺乏年轻、有活力的继承人而逐渐衰落。这也就导致了东北民歌的创新发展停滞不前。

三、东北民歌的传播策略

东北民歌是东北地域文化的瑰宝,是东北人民的精神寄托,因此,探索东北民歌的发展传播策略对于东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依托政府政策引导,加大对东北民歌传承与发展的经费支持力度,强化对东北民歌的发掘、收集、整理,创新东北民歌内容和演唱方式,融入多元化元素,适应新环境,同时加强对东北民歌的宣传力度,培养新时代专业演绎人才,多措并举地对东北民歌进行有效传播,使东北民歌让更多人知晓和关注,为东北地域文化增色。

(一)依托政府政策引导,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政府政策的良好引导,对东北民歌的发展会有切实的提升作用。在生活保障上,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民间民歌艺人给予一定补助,为其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举办民歌大赛,把通过比赛胜出的歌手有选择性地进行包装和宣传,激发民众学习和演唱东北民歌的热情,扩大东北民歌的影响力。在社区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成立民歌舞台,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开展真正的民间传播。政府还可以将东北民歌作为一个文化项目,通过与当地企业的联合将其引入当地的旅游规划中,筹建具有东北特色的大型文艺会演,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看。

(二)强化发掘、收集、整理工作。传播的前提是要有物可传承。东北民歌是由东北各地区的民歌文化汇聚而成的,分布零散而广泛。这就给东北民歌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它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在收集过程中仔细和用心,把收集的东北民歌资料及时整理、分类和建档,在收集过程中要保证质量,有选择性地整理,重点编辑那些流传广、传唱度高、受大众喜爱,能鲜明地呈现社会风貌的优秀民歌。

(三)创新内容和演唱方式,融入多元化元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东北地区在经济上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东北民歌也要做出创新,适应东北人民的生活,贴近东北人民的情感。这就需要东北民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主动与当下的主流音乐接轨,尝试融入新的音乐元素。例如在2019年宝石Gem推出与陈伟霆合作演唱的《野狼disco》版本,融合了说唱、嘻哈等元素,也融合了东北话和粤语,一经发行,就大热华语圈。另外,可以在表演形式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例如以东北民歌为基础进行舞台剧的创作和演出,与歌剧、话剧、小品、相声等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表演形式增强东北民歌的观赏性。

(四)加强东北民歌文化宣传,培养专业演绎人才。东北民歌文化的宣传首先要从本土做起。在中小学的音乐课程中加入东北民歌相关欣赏课程,加大地方电视台做东北民歌节目的力度,用本地媒体推动东北民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另外,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东北民歌传承主题活动,与群众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加强东北民歌在大众生活中的普及和影响力。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可以将东北民歌的演唱技巧和创作纳入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方案中。可邀请民间歌唱家和高校民族唱法教师共同教学,探索出培养东北民歌专业人才的有效机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逐渐淡化了乡土风情,年轻人很难对民歌歌词中的内容感同身受,他们更愿意接触流行音乐,有些年轻人甚至对民间音乐存在排斥心理,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和重要意义。高校尤其是音乐类专业院校应具有传承与发展传统民间音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探索行之有效的民间音乐人才培养方案,这是东北地区高校在音乐专业方向值得重点关注的课题。高校可考虑和有影响力的民歌组织进行合作,搭建学生音乐表演实践基地,打造以学生为主的精品节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东北民歌的魅力所在,让每一位演绎者成为东北民歌文化的传播使者。

四、结语

东北民歌深深植根于东北地域文化之中,是黑土地上东北人民发自肺腑的声音。东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一代又一代演艺工作者和社会人士共同的努力,通过采取相关传播策略,让东北民歌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从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张弘弢.东北地域文化脉象及其社会现代转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7):49-53.

[2]陈吉风,刘卓.论东北民歌在东北地区高等艺术院校的传承[J].艺术教育,2018(11):59-60.

[3]李欣雨.浅谈东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以东北民歌《看秧歌》为例[J].山西青年,2020(11):284.

作者:邱振博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