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在高校动画创作中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文化在高校动画创作中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文化在高校动画创作中实践

[摘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高校正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土壤,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依据、民族文化的主要特性引出在高校动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方法和实践形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文化元素;高校动画专业;项目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核心价值观指出:“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让人民有向往有追求,憧憬美好的未来。高校作为教书育人之地,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深植在教学课程中,让学生耳濡目染,提升了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动画、漫画等艺术创作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精华融入作品创作中。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提道:“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在所著的《管子》书中有一段说道:“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国家的兴旺要以人民为本,人民好了,国家也会繁荣昌盛。管仲提出的“以人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既要传承,也要超越。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群众的认同必须根植于人们的生活,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传统。这个传统与民族的历史传统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因而只有根植于民族的历史传统,尤其是优秀的历史传统,才能真正为作为个体的人所接受,也才能真正起到导向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民族文化特征分析

《中国文化概论》中提道:“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那为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这取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东西,是独一无二的,从而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加亲密的亲缘性,它们之间的相互性体现民族的包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涵养、滋养、营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能够自我革新、自成体系的文明,“是一个具有原生性的、独立性的、自成体系的文明”。这种自成体系的文明有其独特的内容,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含核心价值)以及构成这个体系的根基。例如中国经典古籍《山海经》,保存了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耳熟能详的远古神话和寓言故事,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龙王等夸张的形象都取自《山海经》,它经历了多个朝代整理汇编、修复完善,汇集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和智慧,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具有独特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钱穆先生曾言:“中国人常把民族观念消融在人类观念里,也常把国家观念消融在天下或者世界的观念里,他们只把民族和国家当作一个文化机体,并不存在狭义的民族观和狭义的国家观,民族和国家都为文化而存在。”代表东方佛教文化的“敦煌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藏。敦煌在河西走廊的最西段,是古代丝绸之路中西交流的要地,敦煌壁画《舍身饲虎图》《鹿王本生图》中虎和鹿的体态造型,可能融合了南印度的画风,或受到长沙马王堆帛画的影响。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时代的发展所推进的,创新传统文化才能使人迈向自由。提到创新,不得不提故宫的文创,有着600年历史的故宫,改变了传统文物严肃、沉重、高大上的感觉,通过创新和设计,文创品显得活泼和亲民。如黄马褂围裙、藻井笔记本等文创产品,特别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更有了人间烟火气息。

三、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影片中的体现

(一)中国早期动画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国早期最经典的神话传说题材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都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观看《大闹天宫》时会发现孙悟空的脸部造型取自京剧中的丑角的脸谱,中间爱心型的红脸、细短的绿色眉毛极具个性特征。而在武打动作上,看到了京剧中亮相的影子,既灵活又显得活泼,影片有着浓烈的民间年画的风格,浓烈却又不失明亮,装饰纹样也给作品增添了别样的味道,例如装饰图案云纹、水纹、雷纹等元素。《哪吒闹海》的角色造型参考了山西的壁画和年画中常用的青色、绿色、红色、白色、黑色等色彩,造型姿态上参考年画中门神的姿态,既可爱又有趣,传统的味道别具风味。《小蝌蚪找妈妈》运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水墨画形式,呈现出水墨独特的特点,墨水的浓淡将小虾透明的感觉和鲶鱼厚重的质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动画片中随处可见独具民族特色的事物。

(二)国外动画影片传统文化的表达。动画片《千与千寻》家喻户晓,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在故事的寓意、场景取景、角色服饰风格、造型的夸张、音乐中民族乐器的体现等方面,都巧妙地吸取了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凯尔经的秘密》是爱尔兰的一部非常有特色的动画片,影片中的人物、动物、植物运用了大量的几何形动物图案装饰和不对称的抽象植物纹样,显得别具匠心,影片的构图包括重复、对称、组合和变形等多种样式。迪士尼动画《寻梦环游记》吸取了墨西哥特有的骷髅文化,影片中米格家中祭坛的装饰、街边悬挂的骷髅饰品以及亡灵城中许多的道具都体现了墨西哥人对骷髅的钟爱。国内外很多的动画影片都会渗入本土文化的特征,有民族音乐、美术、生活习惯和表达方式等,通过这些能让读者了解这个国家的习俗、语言和艺术。那么对于中国高校动画创作而言,更应该把传统文化通过艺术手段进行开拓创新,把好的作品呈现给广大群众。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民族文化在动画教学中的融合与创新

早期“中国学派动画”的动画化转制或原创非常有难度,如皮影、木偶,昂贵易损,而且其艺术特色是目前电脑技术较难完整还原模仿的。对于新时代的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从小受到日漫和美漫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热情不是非常高,创作的动画形象和内容更偏日式,因此传统文化的动漫化创新和开拓需要学校大力地宣传和实践。

(一)动画作品中民族文化创新意识的缺乏与文化表达形式的误区。近20年内中国的广大青少年受到日本、韩国等海外动画影片的影响,绘制作品中的角色特征和故事的叙事模式很多借鉴日韩流行画风,并没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与典故。而近年来,《青蛇》《哪吒之魔童降世》《魔道祖师》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作品开始崭露头角,《姜子牙》《罗小黑》等涉及中国元素的动画片接踵而至。中国动画在民族性的道路上,仍然在探索与学习中,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把握动画民族化的真正内涵。其实不是什么影片内容是王道,而内容需要通过各种具象化的文化元素和文化道具直观地表现出来。可能有些人认为,想要表达的是民族传统文化,那就把古代人物的服饰、发型和各种民族文化的装饰元素都呈现在动画作品中,那这就称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吗?就好比穿上唐装的外国人,表面很中国,内心还是很西化。其实内涵所包含的是抽象的、深层次的、有着深厚底蕴的具有意识形态的内容。

(二)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创作教学中的融入。1.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需要有重点、有计划地将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因和脉络,总结优缺点,择优选择。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识。例如,带领学生去中华艺术宫参观大型动态画《清明上河图》,了解这幅画所处朝代绘画风格的特点、画面的构图、人物的动态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中国书法、皮影、传统图案、剪纸、水墨画、敦煌壁画、木偶、刺绣、蓝印花布或者各个地方的传统特色艺术的赏析,引导学生认识和提取出传统文化元素并利用这些元素结合近期生活、学习等进行动画创作。另外,在课程中加入实践课程,把收集到的传统文化的元素进行归纳、整理,再次创造,集合动漫形象、漫画故事、动态画效果的这种教学方式在动画教学中是较好的尝试与创新,能让传统文化元素成为学生动画创作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吸收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课程中加入“中国学派动画”作品的赏析课程,像《天书奇谈》《骄傲的将军》等经典中国学派动画,故事内容取自中国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故事情节上有认同感,造型设计上融入了京剧的元素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在动画剧本创作课程中,教会学生去搜集和整理中国神话故事、寓言趣味小说、民间传记传说等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学,带领学生分析中国动画的内容题材来源,再结合现代的故事叙述方式,改编成正能量的动画故事。在动画造型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白描、写意、重彩画等技法,民间文学中的神话形象、京剧脸谱、傩戏面具、岩壁画造型、佛像雕塑等具有强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的元素进行动画造型设计。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表情包的设计中就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人物分为三类: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小学生穿的是新时代的具有朝气的校服;初中生是中国传统汉服的装扮;高中生提取了20世纪80年代工人的元素,体现朴实的特性,通过不同造型之间的连接,形成有趣的表情包,并通过微信平台传递到全国人民的手机中,起到很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作用。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民族文化在高校动画专业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一)产教融合项目教学法把传统文化融入动画项目。提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产教融合项目式教学方法是职业院校重要的教学方法,针对动画产业项目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项目课程中,对项目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文学改编漫画作品《鬼狗》《天鹅牧场》是蒙古族作家黑鹤的作品,把文学作品改编成漫画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收集大量的蒙古元素的资料,整理出和生活相关的服饰、饮食、习俗等资料,再整理出和建筑相关的房屋、家具、茶具等物品,还有蒙古族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收集,为角色的设计提供参考素材,在创作的过程中去一点点发掘,并转换成艺术作品,通过作者、出版社编辑、画者的三方沟通,呈现的漫画故事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的意义。通过真实项目对接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去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收集资料—创作—完善”的过程,并把传统文化知识在制作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思维里,这也为今后把民族化的项目更好地融合在项目教学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专业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育学生做积极向上、敢于担当和身兼使命的青年人,所以在动画的教学中我们也必须跟随趋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教学中。例如,我们制作的《鬼狗》《天鹅牧场》漫画,把蒙古族的民族风情融到项目中,并把故事中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正确价值观通过漫画传达给更多的青少年。再如,上海市黄浦区外滩万国建筑《秘密花园》插画集项目,通过矢量绘画的形式把上海海派风格的建筑融合艺术的效果创作成可以减压的书籍,作品既有审美性,又有创作性,也能服务社会,让更多的上海市民感受上海海派风情。新时代,利用微信快速传播信息的途径,创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动态表情包,通过有趣的动态图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三)项目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实践课以真实项目作为评价标准有别于常规的课程教学,常规教学中学生只要获得教师的点评即可,而真实项目具有三方审核,企业反馈的问题直接并直击重点。学生初次得到企业反馈会有困惑。例如,项目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认可,通过企业审阅后,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问题要求修改,学生会有抵触情绪。企业是在市场需求的层面去分析作品的问题,会经历二改、三改、四改……有些可能不下10次,直到达到企业要求。真实项目也具有时间周期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所有内容。这些以往只能在工作中体会到的压力,在校期间通过项目的实践课就能体验到,学生会有困惑、难受、不愿坚持下去的情绪表现,但是这也恰恰反映出学生做项目之前应该先有职业素养的教育,使学生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和情绪释放能力,这样才能有好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任务,也是项目实践课程教师务必传达给学生的理念。

六、结语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不仅要吸收传统艺术元素的精髓,更要有创新意识,探索发展其个性化、全面化。基于此要求,在高校的动画教学中,教师应在课程思政中认识和审视传统民族艺术,把这些元素渗透到高校动画人才的培养标准中,更应该充分体现民族精神的正能量的一面,将民族传统艺术元素中的纹样、习俗、建筑、音乐、舞蹈、文学、科技、手工等运用动画作为媒介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用产教融合项目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专业课程中。

作者:查筱菲 单位: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