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校场域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调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对学校场域内的181名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歌舞、服饰、传统节日、居住风俗等了解的人数较多,而像宗教、狩猎文化、医药、摩苏昆等涉及到文化基因和文化精神内核的内容则传承稍差一些。三者之间在了解途径上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以从父母或长辈了解鄂伦春民族文化为主,家长则从学校的老师那里了解的更多,而教师则通过教材了解的更多,即物化的外显文化优于精神核心的内隐文化的传承、不同传承主体的文化传承形式差异不显著、不同身份了解鄂伦春民族文化的途径不同。因此,在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中要更加关注精神内核的传承、要注重学校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文化传承。
关键词:学校场域;鄂伦春民族文化;调查
1问题的提出
鄂伦春族是人口较少且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由于其没有文字的特殊性,鄂伦春族文化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鄂伦春族内部主体对于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的态度和了解情况对于下一步如何改进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传承策略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本研究对学校场域内的鄂伦春民族学校教师、鄂伦春族学生以及鄂伦春族家长进行调研,分析三者对于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了解情况、了解途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剖析。
2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调查结果
2.1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现状
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现状调查采用多项选择题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设置了歌舞、服饰、传统节日、居住风俗、狩猎、宗教、体育、摩苏昆、医药九个方面。在所调查的181人中,对歌舞比较了解的有125人,占总人数的69.09%;对服饰比较了解的有118人,占总人数的65.19%;对传统节日比较了解的107人,占总人数的59.12%;对居住风俗比较了解的有95人,占总人数的52.49%;对狩猎比较了解的有88人,占总人数的48.62%;对宗教比较了解的有43人,占总人数的23.76%;对体育比较了解的有37人,占总人数的20.44%;对摩苏昆比较了解的有19人,占总人数的10.50%;对医药比较了解的有17人,占总人数的9.39%。对于歌舞比较了解的人最多,近70%,而对于医药了解的人最少,仅有不到10%(见表1)。
2.2鄂伦春民族文化了解途径
对于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了解途径中,有95人是通过老师来了解的,占所调查总人数的52.49%;有79人是通过本民族宣传了解鄂伦春民族文化的,占所调查总人数的43.65%;有55人是通过学校教材或同学了解鄂伦春民族文化的,占所调查总人数的30.39%;有51人是通过父母或长辈了解鄂伦春民族文化的,占所调查总人数的28.18%;有37人是通过电视或网络了解鄂伦春民族文化的,占所调查总人数的20.44%。(见表2)可见,通过老师来了解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人最多,而通过电视或网络了解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人最少。
3分析与讨论
总体来看,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主体在不同文化传承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是很大。歌舞、服饰、传统节日、居住风俗等了解的人数较多,而这些都是文化的外显和物化形式。可以看出,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中,能够外显的、可以物化的文化形式传承较好。而像宗教、狩猎文化、医药、摩苏昆等涉及到文化基因和文化精神内核的内容则传承稍差一些,三者之间在了解途径上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以从父母或长辈了解鄂伦春民族文化为主,家长则从学校的老师那里了解的更多,而教师则通过教材了解的更多。
3.1物化的外显文化优于精神核心的内隐文化的传承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歌舞、服饰、传统节日和居住风俗这四种能够外显的或者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物化的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传承排在前四位,而狩猎文化、宗教、体育、摩苏昆、医药等非外显且能够反映民族文化内在文化底蕴和文化基因的文化形式则没有太多人真正了解。在与10位鄂伦春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访谈中当问到“你认为体现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的是什么”,只有一位鄂伦春族家长能够说出是斜仁柱,其他人有说黑熊舞的、还有说古仑木沓节的,也有两位说萨满的。会说鄂伦春语的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很多三十岁以下的年轻鄂伦春族人不但不会说,都听不懂。可见,鄂伦春族本族人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内核不甚了解,在传承中更倾向于传承表层化的、物化的文化形式。如果物化、表层化的文化形式能反映出其文化内核,进而将内核与外显结合,形成文化链条,其文化传承将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真正的传承过程中,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逐渐淡化,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呈现了物化、表层化和碎片化的倾向。
3.2不同传承主体的文化传承形式差异不显著
在所调查的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的九个方面,学生、家长和教师三者之间只有在传统节日、体育和医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医药方面的显著差异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原因对医药了解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便是中华文化中的医药也需要专业人士才对其比较了解。而在访谈中发现,由于学校有自编关于医药方面的校本教材,因此负责的教师对于医药有一定的了解。而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当地的农民有种植药材进行售卖。总体来看,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更加倾向于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形式,而文化精神内核的宗教等方面三者都涉猎较少。
3.3不同身份了解鄂伦春民族文化的途径不同
教师是了解文化的主要形式,电视或网络宣传作用不明显。在鄂伦春民族文化了解途径的调查中发现教师是所调查文化主体了解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主要形式。特别在与家长的访谈中也证实了这一结果,他们一致认为在他们上学的时候学校的教师能够促进文化的了解。但与此同时,三者也都表示当前对于鄂伦春民族文化的宣传还太少,无论是电视还是网络都较少能够看到对于鄂伦春民族文化的详细介绍和推广。
4结论与建议
鄂伦春族作为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且全族人口不足万人的少数民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研究在对鄂伦春族学生、家长和鄂伦春民族学校教师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分析和讨论的结果,提出从通过关注鄂伦春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以多种途径并举的方式促进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发挥鄂伦春民族学校的文化传承作用等方面改进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传承。
4.1注重民族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
文化基因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和延续下去的精神内核。在少数民族传承的过程中,精神内核的传承是民族文化的实质。“鄂伦春族是一个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而且人口较少,与其他民族通婚非常普遍。50岁以下的鄂伦春族青壮年不但很少有人会说鄂伦春语,而且很少有人能听懂鄂伦春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把握住鄂伦春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鄂伦春民族文化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对于鄂伦春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而言,就是要在传承中将其发端于森林、依托于游猎的生活、习俗的文化实质融于当代鄂伦春族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在鄂伦春民族学校的自编教材中,不但要把鄂伦春民族文化的形式编入教材,更要将鄂伦春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由狩猎文化产生的一系列文化样态形成内外兼顾的校本教材。
4.2关注民族文化的多途径传承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鄂伦春族作为中华大家庭的一份子,其文化为中华的繁荣、多元与多样增添了绚烂的一笔。但由于鄂伦春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仅仅依靠本民族的宣传或某种单一的途径是难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的。特别是在当前网络共同体和自媒体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不但可以更好地保存民族文化,也可以在互联网技术中开发固态与活态传承等方式,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如在新闻媒体中常用的交互叙事就可以应用在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中。通过“图景的构建,建立认知沉浸,以实现边界的消解”,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在文化与读者之间、在读者与读者之间建立互动,不断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4.3发挥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
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民族团结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在前面的调查中所发现的鄂伦春民族学校的教师在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途径中居于首位,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在学校的发展和规划中、教育质量的提升中,以及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会敏.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融入与教育支持[J].当代教育论坛,2020,(01).
[2]范会敏.乡村民族学校的发展困境与内源突破——基于东北地区乡村鄂伦春民族学校的分析[J].中国民族教育,2019,(10).
[3]张超.数据新闻的交互叙事初探[J].新闻界,2017,(08).
作者:范会敏 戈月婷 单位:黑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塔河县鄂伦春民族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