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技术在中职民族文化课程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民族文化课程是推动民族教育的重要依据。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中职民族文化课程进行传播,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时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在此阶段,中职学校只有重视信息技术在中职民族文化课程开发教育中的应用,才能更加有助于解决该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学校;民族文化课程
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国的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民族文化课程开发领域,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为民族文化课程带来大量的数字资源,还能够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中职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教育是当前该领域教育者需要重点研究的一大挑战。因此,本文将基于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来分析当前信息技术在中职文化课程中的开发应用。
一、民族文化课程数字资源现状分析
对民族文化课程数字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的意义在于洞察当前可利用的民族文化课程数字资源,并发现当前信息技术在民族文化课程开发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对症下药、解决现实困境。根据已有数据的分析,当前民族文化课程数字资源的发展现状中凸显出以下特点。第一,当前的数字资源普遍是基于国家标准课程体系的,且多数为主流课程。因此,目前可搜索到的关于民族文化课程的数字资源多数为音乐、美术等科目。这些科目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当前民族文化课程数字资源主要是辅助主流课程所设计的,且内容大多数停留在介绍与了解层面,不够饱满。第二,民族文化课程的数字资源较为贫乏。已有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各大资源网搜索到的民族文化课程数字资源占比较低,且在内容上容易出现重复的现象。因此,当前民族文化课程的数字资源总量还较为匮乏,需要该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补充。第三,民族文化课程数字资源的建设情况难以满足民族文化课程信息化的需求。民族文化课程数字资源在数量上处于匮乏状态,质量上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该领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民族文化课程开发中的可行性
(一)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建设是推进中职民族文化课程信息化开发中的重要基础。仅有数字资源在数量上与质量上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硬件设施建设也需要提升上来。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职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应用,中职学校就要配备相关的硬件设施,确保信息化水平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体现出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的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基础。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农村地区与偏远地区的教育硬件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目前许多农村地区已经构筑起了互联网络、教育卫星电视合一的宽带远程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网络在农村地区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在偏远地区,远程教育网络的覆盖面与应用水平仍有待提高。除了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我国教育行业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还进行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这样通过本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提高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如“家校通”工程、西部大学校园网建设等。随着硬件建设的不断升级,信息技术在中职民族文化课程开发中的可行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进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支撑中职民族文化课程信息化开发的重要力量源泉。要保证信息技术在中职民族文化课程开发应用中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与专业素养。从培训目标上来讲,为了规范教学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教育部印发并实行了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通过统一全国中职学校教学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规范中职学校师资培养工作,尽可能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从培训形式来看,当前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主要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开展。近年来,随着教育行业国际化交流的加强,我国还出现了国际合作项目的培训方式。但是,仅仅依靠中职学校自身的平台给予教师的培训机会是不充足的。中职学校给予教师培训的平台质量取决于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情况,仅仅采取学校培训的方式极易出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不利于偏远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的提升。对此,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多种培训方式的综合使用,提高中职学校教师参加培训的频率与质量,并鼓励教师在培训中改进教学方式,尽快适应民族文化课程的信息化模式。从培训内容上来说,当前的培训以实际教学操作为主,兼顾现代教育理论学习,通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操作训练,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中职民族文化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一)实施策略
以民族剪纸课程为例,信息技术在中职民族文化课程中的实施策略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可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辅助工具。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为民族剪纸课堂提供了多媒体技术,有助于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选择结合幻灯片、投影仪等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配合传统的口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信息技术为学习环境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民族剪纸课程只能在课堂线下开展,而信息技术为线上课程提供了技术基础与平台。教师可以采用网络直播、录播等形式进行授课,提高课程灵活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课程的能力。此外,在各种线上平台中,师生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与沟通,有助于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教师可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介入课程中去,以增加与学生间的活动以及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例如,Webquest中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与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实际应用计算机技术于民族文化课程中时,教师要注意结合课程的培养计划与方案,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平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效果反馈
加快推动中职民族文化课程信息化开发应用研究的一大重要意义在于创新该领域的教学效果反馈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完成课程授课后普遍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达到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民族文化课程教学效果反馈方式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教学效果。以民族剪纸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论文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民族剪纸课程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设计剪纸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此外,信息技术还能降低师生间教学效果反馈的沟通成本。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教师可提高与学生间反馈教学效果的效率,并利用电子邮件或微信的方式实现一对一的指导与评价。当然,以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持的网络课程系统也会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与沟通提供平台。通过这种线上的方式,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考评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教师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三)课程资源共享
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在中职民族文化课程开发应用中的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加强该类课程资源的共享。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课程资源实现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已有数据的分析,当前许多民族文化课程的数字资源普遍存在于民族地区政府门户网站或专题学术网站中,资源的传播力度有限。推进民族文化课程的信息化有助于实现该类课程资源的共享,使更多人了解到民族文化课程的魅力。此外,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自媒体发展迅速,在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实践中,也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要实现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共享,就要搭建更多的资源分享平台。中职民族文化课程教育者也应该作为传播民族文化课程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共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实现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共享有助于减少重复研究的现象。总而言之,民族文化课程的资源共享有利于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播,进而推动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职民族文化课程中的开发应用,不仅仅需要理论研究,还需要加强实践投入。因此,为加快推动中职民族文化课程的信息化开发进程,当地财政资金用途应当包括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与师资队伍的建设。从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两个方面,确保信息技术在中职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中得到实践。为适应中职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社会各界应大力配合民族文化教育与传播的人才培养,并通过学校与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确保中职学校有充足的民族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同时,学校在进行该项实践时还需要注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与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而学生则是新时代做好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力量。因此,学校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的积极性,让其在民族文化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收获。此外,学校还要坚持鼓励民族文化课程教师走到传播民族文化的一线中去,做好民族文化的教育者、传播者与交流者。
参考文献:
[1]倪誉丹.地方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2]刘睿.傈僳族文化融入学校课程的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3]万江文.西北民族地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4]包阿茹娜.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学校课程改革的挑战与应对[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5]宋生涛.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6]如合亚木•海排提.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作者:林翠云 单位:广西华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