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祖国绚烂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族地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过程中,必须将传承本地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而民族地区高校作为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有必要将民族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进行融合,使民族文化能够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本文重点对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进行的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渠道展开论述。
关键词:民族文化;校园文化;融合
民族地区高校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此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拓展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渠道。这有助于各民族学生增强文化认同,形成文化自觉,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本地区和本民族的各项事业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因为“民族精神在确定发展目标、凝聚力量、实施发展措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达到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加强团结的目的。对树立民族地区与民族院校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对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结合地区特色、民族特色和学院实际,将民族文化作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重要内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引进民族文化代表性人才
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民族文化有待于一大批代表性人物的传承与创新,高校作为人才云集的地方,理应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为此,我们与国际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先生合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马头琴学院——齐•宝力高国际马头琴学院,为传承马头琴这一蒙古族独特的乐器培养专门的演奏和创作人才。另外,力邀国际著名漫画家巴•毕力格、著名导演宁才、奥运冠军张小平等不同领域的代表性人才,通过不同的合作形式,为传承民族文艺、传统体育,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进行各种有力尝试。
二、拓展平台,充分利用校本资源,营造良好校内实践氛围,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
秉承着对民族文化深深的责任感,我们把蒙古族传统文化项目,如蒙古宫廷音乐、舞蹈、长调、呼麦、潮尔道、马头琴、古筝、赛马、射箭、博克以及民族手工艺等课程引入课堂,作为重点课程内容。依托锡林郭勒地区蒙古族传统文化底蕴与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引领作用,注重民族文化技艺的挖掘和传承,培养了一批蒙汉兼备的民族文化技艺传承人才。成立了成吉思汗文献博物馆、蒙餐研究会等平台和机构,举办了成吉思汗及蒙古马图片(图书)展等,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支撑,对全院学生开放。新生入学之初会专门安排学生对学院的校本资源进行参观,并进行实地体验,使学生能够最真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学院还倾力打造了大型舞台剧《蒙古马》,以传承蒙古马精神为立意,集民族舞蹈、杂技等于一体,实现人马同台,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展现了蒙古民族与马的不解情缘。该剧在每年草原旅游旺季集中展演,形成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多赢格局。并且于每学年开学初组织全体新生免费观看,有助于学生全方位了解本地区民族文化,这也成为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创新的有效实践。
三、发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实践课程的作用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为民族地区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及对各民族文化的认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实践教学又是巩固理论教学的有效手段,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专门划出一定学时进行实践教学,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特点结合,尤其在布置作业时,注重发挥专业特长,如发挥学前教育专业书画和手工的特长,制作民族手工艺品,既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理论的教学内容,又强化了专业能力。再如,组织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赴蒙医医院、蒙医诊所实地考察蒙药炮制方法及策格(马奶)疗法,组织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学生实地考察奶食品制作等。通过对民族文化具体内容的亲身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途径,引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自觉。
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重大节庆日
锡林郭勒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我们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如参观锡林郭勒盟博物馆、敖包山十三敖包、元上都遗址,增进学生对草原地区历史演进的了解;参观锡察巴乌工委、贝子庙乌兰夫故居、多伦察哈尔抗日遗址等革命遗址,使学生了解锡盟地区革命史。同时利用如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等重大节庆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纪念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并增强对草原各民族守望相助的认识。
五、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
“民族文化发展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发展,使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民族在文化的发展中不断进步。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包括作为民族文化具体形式的文化的发展,也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心理的变化,还包括民族观念、意识的更新[2]。”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都必须是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上,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中实现的,并且每一种民族文化在创新角度上,都必须与所处时代的特点紧密结合。为此,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在校园的软硬件设施上处处体现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又将民族文化融入时代精神之中,如在班级布置、校园建设中,加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蒙古马精神、草原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等为内容的标语和漫画。并且由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属于职业院校,其人才培养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技术工人,所以必须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入“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而“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也是我们对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过程中先进文化总结的一部分,可以说无论是在我们的先人创造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还是我们今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缺少了“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我们很难实现发展。因为推动历史发展的是人民群众,而真正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恰恰来源于人民群众之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这与我们正在倡导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引入“工匠精神”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操守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为此我们邀请了本地区扎根基层的劳动模范、先进分子特别是其中的少数民族先进分子作报告,以劳模的先进带动作用,坚定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做好基础。民族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高校在此过程中责无旁贷,因此,探求高校校园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渠道意义深远。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作为锡林郭勒草原上唯一一所高校,在传承本地区民族文化过程中,进行了多种有力尝试,为其他院校提供了一定借鉴。今后,我们还需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尝试,力争做到不仅实现物质文化的传承,更要实现民族精神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77.
[2]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79.
作者:米尔文 马长红 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