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民族文化价值发掘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民族文化价值发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民族文化价值发掘

摘要: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有重要作用,民族院校的思想教育必须要借助少数民族学生所对应的民族文化来促成教学实效性达成。在民族文化对思政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掘和拓展后,民族文化对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价值意义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结合思政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民族文化的价值意义,思政教育中民族文化价值的发掘与拓展主要是通过思想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主题等方面和民族文化的结合来进行。

关键词:民族院校;思政教育;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是思政教育的文化根基,思政教育需要由传统文化来滋养,植根于传统文化是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少数民族院校的学生主体是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文化是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自然要和民族文化紧密结合,使民族文化渗透到思政教育中。民族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民族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即民族文化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思想上的滋养,也能够提供教育方式上的启迪,还能够提供价值理论方面的借鉴,对思政教育有重要的价值。要在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价值,就必须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民族文化价值进行挖掘和拓展。

一、民族文化在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主要价值

从根本上来说,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是以科学思想文化理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转变和塑造,而少数民族文化则是少数民族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积淀下来的文化体系,是少数民族学生根脉相连的文化血脉基础,在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中,相关思想文化理论要能够从根本上触动民族学生的思想,在民族学生的意识观念中落地生根,必须要基于民族文化的桥梁来过渡。因此民族文化对民族院校思政教育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夯实思政教育文化根基

思政教育是思想意识的引导和塑造,但是其中的各种科学理论观点都是基于众多地区的实践经验提炼出来的共性经验和体会,进行过理论加工,相关观点比较严谨、抽象,不容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思政教育时,相关内容的教育从表面上看和民族院校学生的经验认知有些脱节,不容易为民族学生所理解,同时也使得民族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学习产生陌生感。[1]而在把民族文化和思政教育进行结合时,可以通过两者的紧密关联,夯实思政教育的民族文化根基,彰显思政教育的文化底蕴,使民族学生对于相关理论观点有更多的肯定。

(二)丰富思政教育学科资源

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思政教育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来补充,更多的教育资源可以使思政教育在形式、内容、方法方面有更多选择,有助于思政教育的目标达成,少数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同样也不例外。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内容直接就和思政教育的内容高度一致,有的文化内容对思政教育有很好的佐证意义,还有的文化内容是思政教育内容的具体展示,等等。无论是哪些内容,在把民族文化引进到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中时,都会为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课程教育资源。

(三)促进思政教育学科创新

思政教育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运作体系,在民族院校中教授什么样的思政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在民族文化没有和思政教育结合时形成的,是基于原有的文化资源条件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在民族文化引进到思政教育中,意味着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有了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也有了更多的资源环境条件可以发挥,自然就会促成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各种创新,如载体创新、教学形式创新等。换句话说,思政教育可以在民族文化条件下得到更多的创新契机,进行更多创新。

二、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中民族文化价值的挖掘与拓展

民族院校思政教育和民族文化的结合由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民族文化自身的价值意义所决定,如果说民族文化对思政教育的价值是前提和基础,那么民族院校思政教育对于民族文化价值的挖掘和拓展才是民族文化价值意义充分发挥的关键过程。根据民族文化对思政教育的价值意义所在,在思政教育中,对于民族文化价值的挖掘和拓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或路径来进行。

(一)借助民族文化阐释思政教育内容

思政教育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各种理论政策等,无论是科学理论还是国家政策,都和少数民族学生熟悉的民族文化体系完全不同,即思政教育内容和民族文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其中所表述的内容和民族日常生活从表面上来看几乎不相干,且思政教育内容的表述和民族文化也是不同的语言表达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教育的内容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也是难以理解的。而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思政教育的科学主义理论还是各种政策,都和民族文化有着深层次关联,少数民族文化的各种实践表现可以说是思政理论的具体表现,而相关政策则可以说是基于民族文化而推出的政策,如关于少数民族的人口政策、文化政策等,都是基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具体情况实施的政策。[2]在这种情况下,在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中,就可以以少数民族文化来阐释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如以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点,或者是从少数民族思想文化中发掘出和思政教育内容高度一致的思想文化内容,等等,即以民族文化来阐释思政教育,从而使得思政教育内容和民族文化在内在上的关系清晰化,并能够以民族文化的真实性来使思政教育内容以更加生动、逼真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用民族文化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阐释时,实际上是从根本上发掘了民族文化对思政教育文化底蕴的彰显作用,夯实了思政教育的文化基础。对于这一作用的应用可以直接编纂在思政教材中,也可以成为教师在思政教育课堂中旁征博引的依据。

(二)以民族文化形式诠释思政理论内容

思政教育内容本身相对枯燥,这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不容易理解,且和学生已有的话语体系千差万别,而思政教育的目标却是要直达个体的思想意识深处,促成其思想上转变,这使得思政教育总体上就是任重而道远。尤其是民族院校的学生有文化差异和文化基础薄弱的客观现实,更使得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越发不容易。在思政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确定下,加上民族学生的现实条件制约,思政教育的方法形式便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变量因素。思政教育形式不仅可以使深奥、抽象复杂的思政教育内容以更浅显、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也由于相关教育形式和学生认知特征的契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成思政教育目标实现。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民族文化实际上为民族院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里所说的教育资源不仅包括教育内容方面的资源,同时也为思政教育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如民族戏剧、民族音乐等,这些民族文化形式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是民族学生民族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且相关形式生动有趣,很容易得到民族学生认可。因此在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中,还可以把相关文化形式引进到思政教育中,使之成为思政教育内容的诠释方式,如编写思政教育内容相关的民族戏剧在民族院校中展演,或者是教授思政教育内容的民族民歌,开展思政教育的说唱活动,以及开展各种民族节俗活动等。民族文化形式多样,民族文学、民族节俗活动等都是常见的民族文化形式,在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中可以结合思政教育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民族文化形式,使思政教育内容借助民族文化的外壳直抵民族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处。

(三)举办民族文化的思政主题实践活动

在思政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是两种重要的教育路径,相对于理论教学,思政实践活动更利于学生获得深刻体验,对于学生的思想成长有很好的催化作用,也更有利于思政教育目标实现。虽然少数民族文化是在民族民间发展起来的文化体系,和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并无直接关联,但是其在根本上是思政教育内容在民族领域的具体实践表现,是思想教育内容的民族文化基础,也是思政教育内容的民族文化土壤。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有很多和思想教育内容相一致的地方,如民族文化中的个人修养和民族、国家意识观念都和思政教育内容的特定部分有着关联。除了这些,还可以从民族文化中找出更多思想教育的素材,因此可以思政教育内容为红绳,把民族文化中的相关素材组织起来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3]如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民俗文化,以及遗留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遗迹等,在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中可以把相关文化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思政主题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到民族历史遗址回顾历史,探讨其中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思想内容,或者依托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开展道德伦理等各种主题活动,一方面使民族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还能够以民族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促成学生在特定方向上的思想进步。

(四)建设民族文化的思政实践活动基地

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政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种实践活动既能增强教学实效性和时代感,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获得感。这种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在校园内进行,另一方面还需要向校园外拓展。在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了保证效果,形成长期稳定的实践活动机制,高校思政教育往往都会建立一些稳定的实践活动基地,以供应学校的思政教育活动,如和红色博物馆或者是历史文化遗迹的相关景区达成合作,或者是选择一些较为合适的区域进行拓展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实践活动基地,为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在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中,为了使民族文化对思政教育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还可以建立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思政实践活动基地,使学生每次到实践活动基地,都能借助民族文化的情境在在思想上有所进步。以重庆钓鱼城为例,其因蒙古军和宋朝军民的多年对峙而闻名,其中不仅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是国内民族关系问题的历史典型,同时也有浓厚的国家、民生意识在其中,民族院校可以以此建立思政实践活动基地,使学生在重温民族文化历史的同时,也能在思想上对于国家、民族、民生等方面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要建设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思政实践活动基地,实际上就是在民族文化资源中挖掘与思政相关的文化历史资源,结合地方特色,使学生能能够在民族文化资源中开展历史研究,汲取其中的思想精神。因此对于相关基地的建设,不仅需要符合实践基地通常所需要的各种场地、安全等方面的条件,还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方面是以民族文化相关的资源为前提,另一方面是能够从中发掘出思政教育的素材来。[4]做到以上两点,同样也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发掘。

(五)提炼和民族文化相关的思政教学主题

民族文化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仅体现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实际上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关于民族文化的走向、民族文化的态度、民族文化的规律等等也在思政教育的范畴之内。在民族文化没有和思政教育相结合时,思政教育因没有具体的文化指向,对于相关文化问题的阐释是笼统的、泛指的,在其和思政教育结合时,实际上就为思政教育中的文化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落脚点。因此为了使民族文化对思政教育的价值能够充分发挥,还可以提炼出和民族文化相关的思政主题,以民族文化为例证,以思政教育的视角来进行说明。一般来说,民族文化相关的思政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炼:第一、对于民族文化应有的文化观念建立,第二、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预估;第三、民族文化的文化价值实现;第四、民族文化的政治意义发挥等。通过以上思政主题的提炼,一方面对文化相关的各种问题进行充分解释,使民族院校的学生能够从根本上建构起文化观念;另一方面还可以明确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思路,使民族院校的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更加明晰,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总体来说,民族文化是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抓手,也是思政教育的文化桥梁和借力点,在民族院校的思政教育中,可以以民族文化为滋养,使思政教育更加丰满有力,同时也可以借助民族文化的桥梁作用发挥,使思政相关的内容知识更好地为民族学生所认知,最终通过民族文化对思政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增强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贺玉兰.用传统文化推动我国思政教育“化人”本性的回归———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出版广角,2016,(15).

[2]曹庚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探究[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

[3]汪鹤.高校思政教育运用传统文化的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

[4]马光焱,张澎军.民族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强化中的民族性关注[J].贵州民族研究,2015,(7).

作者:赵晓明 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