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翻译及其生态功能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少数民族文化翻译及其生态功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少数民族文化翻译及其生态功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开始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逐渐被重视。这一环境下,开始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翻译工作。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需要依靠生态翻译理论的相关要求,针对源语当时所处的生态环境出发,不仅仅要分析字面含义,还要综合分析历史背景以及少数民族的有关文化习俗,多维度、全面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作用机理。基于此,本文主要以翻译研究中的生态学理论为关键,对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以及生态功能进行探究,包括生态内在功能与外在功能。在少数民族文化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生态功能作用,保证建立有效的翻译生态体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生态功能

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与研究工作,是中华民族文化逐渐发展壮大的基本,是走向世界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当前已有的文献上来看,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内容通常为翻译方法及策略中,仅仅停留于微观层面,并没有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翻译。在生态学理论下,去探讨研究翻译本体与翻译环境支的关系,从宏观层面去分析翻译所处的生态环境对实际翻译活动的影响,或是翻译活动对所处生态环境的作用,给翻译活动提供了新鲜的动力。

一、翻译生态功能概述

在生态学理论基础下,翻译研究过程中依据生态学研究内容进行一种全新的翻译模式。学者彼得•纽马克在早期便观察到翻译工作中体现的生态学特征,提出了“翻译生态”理论。之后,戴维•卡坦对生态环境有关内容做出了基本的描述。国内学者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原理以及整体生态理念,提出了翻译生态学及翻译适应选择论,在生态学理论基础下,对翻原则、本质、标准、方法以及过程进行阐述。还有一部分学者利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基本内容去分析翻译与所处环境以及翻译外部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学理论下,在开展翻译工作中,处于动态、广阔、整体关联的环境下,将翻译融入到生态环境中进行研究,确定翻译主体与翻译生态环境之间为相互作用,翻译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为无机环境与翻译群落。无机环境主要为原文本与翻译群落当时处于的社会环境以及历史背;翻译群落为翻译活动的有关主体,包括翻译人员、读者、翻译研究人员。翻译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子相互作用、各尽其责,充分实现自身的生态功能。翻译生态功能主要分为内在功能与外部功能,其中内在功能为生产,内部相关的生态因子进行作用诞生翻译作品;外部功能则表现为翻译对社会经济以及语言文化层面的作用。

二、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功能具备的内在功能

(一)翻译者

在生态学理论下,在翻译研究工作中,将翻译定义确定为翻译人员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相关选择活动,并提出将翻译人员作为中心的翻译基本理念,从而表现翻译人员在实翻译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针对少数民族文化翻译工作而言,翻译人员要使用文化所处的生态环境,并且有效对少数民族文化翻译要素进行选择。翻译人员要在是多层次、多方面去适应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文化翻译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经济环境等。自然环境为空间、物理环境、气候等环境的掌握。并且,一些民族会具备独具特色的传统看过文化,翻译人员只有保证了解民族习俗文化、信仰习惯等,才能有效翻译少数民族文化内容。

(二)读者

翻译出的少数民族文化好比商品,会流向于经济市场,要经历读者的评价。读者是检测翻译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翻译后的少数民族文化作品要注重观察读者的反响,读者在理解作品中,要保证读者能够感知原文内容。读者反馈在生态环境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翻译作品如果可以得到读者的认可,有利于激发翻译者热情,可以产生更多的作品。相反,将会影响翻译作品的产生。少数民族文化需要面对不同层次、类型的读者。要针对国家类别以及读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三)翻译研究人员

在翻译少数民族文化过程中,不仅要分析读者对作品的反馈,还需要结合翻译研究人员对作品的评论。与读者存在一定的差异,翻译研究人员对作品的评论会更加理性、专业、严谨,从专业的层面进行探讨,并且会根据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以及翻译特征给予一定建议。从生态翻译理论来看,评价译文的标准主要在于交际维、文化维、语言维等多维化转化。例如民族诗歌,包括《阿诗玛》、《苗族古诗》等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性,语言表达形式与诗歌密不可分,评论译文通常集中在原诗歌中的音韵及节奏方面,进行语言方面的创造性转换。

三、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功能具备的外部功能

(一)有效保护与利用民族语言生态

语言生态则是研究语系、语言系统以及成员之间和语言处于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语言生态特征主要为动态平衡性以及语言种类多样化,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保证了语言生态系统的稳定。世界上有很多中语言,体现了语言的多样化,无论是哪种语言,作为完善的语言系统,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但是,在语言求同以及语言霸权环境下,存在很多因素导致语言生态被破坏,弱势语言的生存及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加强保护与利用各民族语言,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翻译研究是保护民族语言有效的手段,确保语言生态系统各环节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翻译便是保证各民族语言地位的平衡,针对弱势语言进行翻译,便能有效促进弱势语言的发展。在翻译少数民族语言过程中,可以使用异化翻译方法,使其能够有效保护原语言的表现形式,翻译成世人可以读懂的民族语言,逐渐面向世界。

(二)促进民族文化传播与交流

生态翻译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民族语言地位的平衡,更要加强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使世界更加和谐。但是,在以往很长时间内,翻译方向出现严重倾斜,过于注重引进外国文化,进行英译汉,忽略我国民族文化,导致翻译生态出现失衡。在我国国力提升情况下,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研究对维持世界文化生态平衡、表现世界文化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民族文学。如瑶族《密洛陀》、彝族《梅葛》、朝鲜族《春香传》以及侗族《风雨桥的传说》等,都是彰显了民族独特的风格与气质,体现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民族艺术。各个少数民族中的美术、音乐、建筑、舞蹈以及民间艺术,丰富多样,浓缩着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民族宗教以及历史。如崇圣寺、雍和宫等宗教名胜,西南彝志以及蒙古秘史等,都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信息。民族科学技术。如民族医学、历法、农学以及水利工程等对社会起步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事业

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翻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将民族文化产业组作为旅游行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是利用民族传统习俗、饮食、艺术、建筑、服饰以及节日等,有效吸引外国友人。如云南“旅游天堂”、“七彩云南”、贵州“多彩贵州”、四川“大熊猫之旅”等。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只能在翻译后,才能被更多人了解,使其更多的人国内外游客去感受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

四、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选择与适应

(一)语言方面

如,在民族饮食文化层面,新疆少数民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食物为被称为“馓子”,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地翻译为“Sanzi”,无法有效表现独特的自作方式以及外形。所以,从原文以及读者处在的生态环境来看,可以利用音译加注的方式,如Sanzi(Friedcoilednoodles),使西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食物特点。

(二)文化方面

对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与历史背景,在有关翻译工作的文化方面,要清楚源语文化以及译语文化之间的差异,防止因为文化差异出现文化误读情况。如,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传统节日主要为古尔邦节与肉孜节。在肉孜节中,要封斋1个月。在这期间,白天禁止食用任何食物,只可以在日出前与日落后进餐。

(三)交际方面

在掌握语言本意基础上,还要掌握交际文化的相关传递信息。如男性与女性在表达时的动作存在一定差别,要在翻译中描述出来。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学理论对少数民族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发展与传承民族文化,使少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温宏社.“一带一路”下民族传统文化翻译产业化策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11):161-164.

[2]黄威.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翻译[J].海外英语,2017(1):109-110.

[3]杨司桂.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翻译———基于翻译伦理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2):148-152.

[4]范莉.文学与文化: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中的跨文化解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1):149-152.

[5]宋引秀,郭粉绒.“文化翻译”观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4):88-91.

[6]孙洁菡.翻译生态环境与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词的翻译[J].贵州民族研究,2016,35(10):118-120.

[7]武宁,白延平.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生态功能[J].贵州民族研究,2016,35(7):117-120.

作者:覃丽霞 单位: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