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利用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民族地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借助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和教育来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优秀品质。
关键词:民族文化;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民族地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借助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和教育来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优秀品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湘西地域民族文化,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学校艺术教育结合起来,让传承浸润艺术,让艺术推动传承。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组建民族艺术社团,开展丰富的民族艺术群体活动,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民族文化教育资源丰富
湘西地处湖南省武陵山脉,与渝、鄂、黔三省交界。这片神奇的土地,古风民俗浓郁淳朴,孕育出灿烂的民族文化,被学术界称之为中国大地上少有的“文化沉积带”。湘西土家族织锦、摆手舞、毛古斯舞、咚咚喹、打溜子,苗族鼓舞、民歌、剪纸、彩扎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蜿蜒起伏的绿水青山,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傍水而立的大水车,激昂欢快的苗族鼓舞,悠扬动听的咚咚喹,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糯米酒,如纱晨雾萦绕的苗家山寨,构成一幅远离尘嚣的美丽田园风光。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有一个著名论断:“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人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这是对苗族人民及其几千年迁徙史的至高评价。湘西这片神秘的土地,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深邃厚重,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为学校的民族艺术教育提供了充实的内容。
二.围绕民族艺术主题,组建学生社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明的一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保护和弘扬先人创造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民族的共同责任,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校园文化氛围,丰富课余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创设更好的交流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生活在艺术的空间,组建民族艺术社团。确定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把活动课与社团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把开展民族艺术社团活动的意义、内容、操作办法向学生宣讲,与家长沟通。
三.让民间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
把民间文化引入校园,也给学校注入一股激情与活力,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学校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走进山村苗寨采风写生,与民间艺人交流谈心,充分挖掘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潜心编写出系列民族艺术教育校本教材《湘西蜡染》、《湘西民族体育》,开设校本选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民族艺术普及教育。
四.加强民族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组建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为民族艺术教育课程开设及活动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鼓励教师挤出时间,拜师学艺,了解掌握相关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舞蹈、演唱动作技巧。二是特聘民间艺人为辅导教师,走上讲台为学生传艺,并派一名艺体教师跟班管理、学习。采取理论课与活动课相结合,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办法,激发了教师的潜力,丰富了活动内容,使社团活动有序进行。
五.注重民族优秀品格传承,培养人文优秀品质
湘西土家族、苗族重情重义,坚毅勇敢,吃苦耐劳、知足常乐。如土家族姑娘出嫁时,有一项传统礼仪———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3天开始,断断续续有感而泣。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一一哭拜,作道谢之礼节。一直到出嫁上轿,哭嫁达到高潮,新娘在哭声中离开娘家。哭嫁的主要内容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舍亲人之情。感恩,是人生需要拥有的品质。感恩教育让学生知道,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卢梭曾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通过对民族传统习俗的学习,了解到本民族的优良品德,要世代传承。苗族刺绣、土家织锦作品,一针一线、日复一日,小件的用时要几周,大件的要用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对学生的毅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作者:向亿平 单位:湖南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