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语言教学下的旅游文化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外语语言教学下的旅游文化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外语语言教学下的旅游文化论文

1概念的界定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汉语是汉语文化的一部分,英语是英语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作为文化一部分的语言,也就没有文化。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旅游文化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一般认为,应包含“旅游”和“文化”两个领域,以及由其不同方式组合的边缘领域。由于学者对旅游与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概念与定义,这两个因素的组合方式同样有相当多的选择,所以,目前学界对旅游文化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关于旅游的文化概念,至今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国外学者对旅游文化的研究比较早。RobertW.McIntosh(美)在1977年提出“旅游文化”(thecultureoftourism)的概念,指出旅游文化“实际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它是“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这是国外学术领域在旅游文化方面较早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旅游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正值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时期,作为国内较早研究旅游文化的学者之一,晏亚初在《旅游文化管见》中写道:“旅游文化,是根据发展旅游事业规划和旅游基地建设,以自然景观(名山、名水、名城、名景)和文化设施为依托,以包括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内容,以文学、艺术、游乐、展览和科研等多种活动形式为手段,为国内外广大旅游者服务的一种特定的综合事业。”文化意识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语言的结构规律是在语言交际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构成的基础,文化内涵是语言交际的具体内言的实际行为则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完成的。因此,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有助于进行正确的交际;有了文化内容的支撑,交际才更有实际意义。

2外语教学与旅游文化

2.1外语语言是文化的基底

语言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语言既是文化的基底,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两者是同步发展变化的。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文化的基底不同,语言是国家文化的镜子,国家发展的历史长河,民族的根源,特点及其表现出来的民族心理都会在语言中得以体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记载和经验传授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描述和储存的。在旅游当中所体现出来的风土人情、行为习惯和生活场景都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和体现。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疆土辽阔,江南水乡的秀丽风情,西北风光的粗犷豪迈;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这些旅游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外国游客入境旅游,然而,语言文化与风俗习惯的差异使得外国游客在入境旅游的时候,常常因为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而闹出许多笑话,外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工具,起着传播中国旅游文化的作用。

2.2外语语言影响旅游文化

外语语言受到文化的强烈影响并与之相适应。每种语言都可以用来表达说话人想表达的任何意思,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霍克特(CharlesHockett)对这种影响的性质看得非常透彻,他说:“语言的差别不在于说明什么,而在于说什么要相对容易些。”每种语言都可以用来表达说话人想表达的任何意思。但是对某一特定的语言,特定的内容可以表达得更容易一些。例如,英语和汉语都有表达亲戚关系的词语,但在用汉语表达时要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汉语表示亲戚关系的用词多一些,如“叔”、“伯”、“舅父”、“姨父”等,而在英语中仅有一个相应词uncle。“龟”在古汉语中虽然也有长寿的意思,但在现代汉语中,贬义的成分较多。如“缩头乌龟”“、乌龟王八蛋”等都是贬义。但在日语中“龟”则是长寿的象征,褒义色彩较浓,积极的意义较多。如“鶴は千年,亀は万年”“、亀の甲より年の功”等等。在日本,送人一件做成乌龟模样的工艺品,对方会感到很高兴。而在中国,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不能送人乌龟,尤其是不能送给中年以下男人,礼品包装纸上也不能出现乌龟的模样。所以,如果简单地根据词意来对其进行翻译,而不了解其文化内蕴,在旅游当中,通过语言既达不到理想中的宣传效果,更会产生歧义。

2.3旅游文化借助外语语言来传播

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方式主要有导游介绍、网络资料、旅游宣传和朋友了解这四种不同方式,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有声的讲解还是无声的阅读,他们都只能通过阅读旅游资料、网络媒介和导游讲解来真正切实地了解中国文化。语言传导的准确性也直接影响着旅游文化传递的正确性。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能把不同的景色,不同国家地域的文化、语言、思想表达自如。在外国游客提出相关国家地理文化问题的时候,能流畅地进行相应回答。同时也能熟知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知识,地理、宗教、习俗等背景知识。

3旅游文化在外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3.1增强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了解

在外语教学课堂中,文化的导入十分重要,教师应在导入基础知识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在外语教学中时时处处进行文化教育,首要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认识,因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具备学习外族文化的能力,掌握并运用其目标语进行交际。无论是语言、词汇、习语、语句、篇章,每一环节都渗透着异国文化的影响。要用文化语言观指导英语教学,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因此,外语老师在授课时,适时地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教学,对异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名胜景点进行介绍,从深层次上认识到两国文化的差异,不仅在语言重点难点上得到讲解,还培养了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识别的敏锐度,处在不同的场合时能通过文化的转换来实现语言转化,根据目标语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使学生学会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适时地用外语进行有效、无障碍的交际,通过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了解,来加强其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3.2帮助学生设立对话的文化语境

语境对于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是关键因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方法是使其沉浸于目的语文化的语境当中,同外语本族语使用者多进行接触和交流,然而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机会同外国人接触。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中尽量为学生创造语境,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练习各种不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可以通过旅游场景中的吃、住、行、游、娱、购来设定场景,通过此种活动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参加英语角这样的活动来结交外国朋友,深入了解外国文化。在课堂教学的外语对话中,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特定的交际用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外国风土人情,还应该在课堂环节中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鼓励和督促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在课堂环节中设置情景表演的练习。在导游带团的过程当中,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语用错误,要实现沟通无障碍的对话交流,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角色的分配和场景的替换,让学生分别扮演游客和导游,商贩和顾客,可以对旅游环节当中的吃、住、行、游、娱、购方面进行情景的扮演和对话,加深对书本对话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3.3提高学生外语语言的应用技能

外语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把课堂时间尽量作为学生实践的环节,努力创造条件,激起学生讲英语的欲望和需求,培养和促进学生外语语言应用技能的提高。外语的应用技能要在达到沟通理解的基础上,适时合理地进行沟通交流,而不是中式英语的沟通和比手画脚的理解。例如在一些外国游客较多的景点,一些地陪见到外国游客就会说“hellositsit”,并一边做出请坐的动作,一些小商贩看到有外国游客经过,就会大喊“comecomelooklook”,便一边拉进店里,一边拿着计算器来砍价。显然他们说的是中国式的英语,虽然是最简单的英语,发音也不标准,配以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外国游客也能领会他们的意思,但这样英语却不能在知识阶层推广开来。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蕴,在语言表达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对于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果直接照字面意思翻译的话,外国游客很难准确理解其内涵,有时还会产生歧义甚至误解。比如,导游带领一队外国游客到传统的中国餐馆就餐时,当外国游客问到“童子鸡”是什么时,如果照着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就是“chickenkid”,也就是“儿童鸡”,这时外国游客就会满脸疑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故事、诗歌、寓言、节日等传统文化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并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来,但是外国游客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单从英语翻译中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是很难的。同时,如果涉外导游只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并不了解外国的文化底蕴,那么对菜名、诗词歌赋的翻译则无从下手。中西方文化不同及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会给英语翻译造成一定的影响,虽然都懂得英语也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所以提高学生外语语言的应用技能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重视的问题。

4结语

来中国的外国游客日益增多,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变得十分迅速,而语言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手段,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学习外语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训练听、说、读、写的过程,更是了解和深入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作为师者,启迪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既是基本功底的练习,更是以此平台来深入了解外国文化。这样使得学生在了解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加强对语言的利用。在语言教学中疏导文化传递,才是合理的、有认知性的语言教学。因而涉外导游外语的水平,在提高服务质量,缩小文化代沟,表达、传播传统旅游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何莎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管理系